山脉有老龙和少龙之分。老龙脉称为祖山,少龙称为少祖山。龙脉越近祖山越老,越近海或近平地越嫩。老龙生气衰竭,嫩龙生机勃勃,所以古代风水师察看地脉先从万山发脉处起,最后必在山脉的支脉、余脉、细脉处定穴。当然,具体环境必须分别对待,不同的风水格局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因地、因时、因人而定穴,不可千篇一律。
既然风水格局与生态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那么,了解和选择风水格局时,首先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了解四大生态圈对风水格局的影响。什么叫四大生态圈呢?这是生态学中的概念,即: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即“风水”中的风;水圈即“风水”中的水;土壤岩石圈即“风水”中的山脉;生物圈即住宅周围的树木花草,虫鸟鱼兽及环境中的主人——人等。也就是说,风水就是环境,选择风水格局,就是保护环境,优化环境,而不是痴迷、盲目地追求风水地脉而任意破坏环境。破坏了环境就是破坏了风水格局。
气乃万物的本源
在历代气论学的影响下,风水理气派便形成了。风节气乃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这种“元气说”认为元气分阴阳,阳气上腾为天,阴气下凝为地,阴阳二气相交,化生五行,生化万物,乃至于人。风水术家推衍元气论,建立了“生气说”。
风水术认为,人气与地气相通便为旺气。土气又分外气和内气。内气就是在土地中潜藏的气,外气是指在地面上形成的水流。外气的特点是到处流动,内气的特点是藏止不露。外气一般人容易看得见,内气一般人看不见。
外气和内气统称为生气。生气能够调和阴阳、生发万物。住宅若得生气,主人家即与天地之相呼应,与环境相偕和,与人气之相和美。
气。这个气不同于空气之气。近年来,射电天文学家研究结果提示,它属于宇宙间的微波辐射,也包括星体的电磁辐射。这是风水学中最基本而又最神秘的内容,以往是个空白,今天,是科学揭开了风水的神秘面纱。
空气流动而成风,即为气流。“气遇风则散”,这里的风指强风、烈风、大风、冷风,中医称邪风。所谓“风为送气之媒”,此处所指则为微风、和风、暖风。因而风水强调要避开强风(刚风、凶风),求得微风、和风。
我国民居建筑依据“气”的性质和规律,即“气”的存在之象与存在之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实际勘察操作的实用理论。中国古代民居的选址,环境的优选,生态景观的塑造等都必须遵循“气”的聚结和运动规律。
传统“气”观各说
“风水中所说的‘气’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的,它对于人们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说,“风水中‘气’的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特别是古代哲学命题中的气宇宙观和气生命观。
气宇宙观、气生命观源于原始创世神话。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一些创世神话都说:天地万物、人的生命都是混沌的气凝聚而成的。这种神话观念后来被哲学化,成为一代又一代哲学家、思想家阐释生命现象的基本观点。
《庄子·知北游篇》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的生命从精神到形体,均是由气凝聚而成的;气一旦消散,生命也就完结了。这种由原始创世神话反映的气生命观引发出来的哲学思想,从先秦到近世,不断为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所阐述、引申、发挥,并任意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的众多领域,形成了中国独特、丰富而庞杂的“气”论;而这种以气聚而生、散而亡来认识人的生死、物之生灭的思想,竟成了庄子以后的风水说认识生死的基本思想。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气者,生之充也。”认为气是生命的实体。《淮南子》还按地域环境的不同把气分成了不同类别。这种划分直接成为风水理论的根据。是书认为:不同类别的气所形成的人在性别、体质、气质、性格、智力上都各各不同:“土地各以其类生人,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该书又说:住在河岸下的人,由于地气的缘故多足肿者;住在岩石山陵地带的人,多有力者;住在险阴地域的人,多瘿者。在暑气强的地方多短命者;在寒气强的地方多长命者;在谷气之地多痹足,丘气地方多鸠脑,平野地区居民多仁者,丘陵地区居民多贪欲。该书还说:“坚土人刚,弱土人脆,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恶土人丑。”这一切都是因为“皆象其气,皆应其类。”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气,不同的气,对人有不同的影响。这就为风水择地提供了依据。
东汉·王充《论衡·无形篇》说:“人禀元气于天,各受寿于灵命,以立长短之形……,用气为性,性成命定。”王充用前人元气思想来解释人的生命,认为人是从客观自然中禀受元气而形成肉体和精神的。而且,他还进一步发挥说:人的生成与死亡都在元气之中。“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人有生死,但元气是永存不灭的,这就说明了气的永恒的生命力。所以说,生气是家居择地的依据。
怎样辨别生气呢?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世。夫益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由东趋西,即其水之或去或来知之矣。行龙必水辅,气止秘有水界。”这就讲清了水和气的关系。
风水的宗旨是“聚气”,风水所谓的“气”来自传统的气生命观。那么,“气”究竟为何物呢?抛开其复杂的引申义不论,单就其原型而言,它不是别的什么,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水气或云气。对此,古人多有说明。
《说文解字》释“气”说,“云气也,象形。”意即“气”为云或者为形成云的气体。《庄子》中将云与气并提:“乘云气。”“云气不待族而雨。”说明“云”、“气”同为一物。又“气”的篆文作“气”,像从下朝上的气体的流动。显然,古人是把地表面、水表面蒸腾的水气当作了云的初始状态。《说文》释“云”条说:“云,山川气也,从雨水密切相关。”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行云致雨、雨落地为水、水又蒸发上升凝聚为云的现象。气、云、雨水实为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风水对气的注重,实际上也是对水的注重,风水的“生气”实为水的变形形态。古人说:“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所,生气平行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这是由水、水气能使万物生长而引申出来的生气孕育万物(包括人类)的理论。
风水中的“气”,其原型为“水气”、“云气”,亦即是“水”,亦为风水对“气”的生命力的崇拜。
中国古代村落选址强调主山龙脉和形局的完整,即强调屋场居家的形局和气场。认为村落的所倚之山应来脉悠远,起伏蜿蜒,成为一村“生气”的来源。许多家谱在叙其村落形势前,总是自称:“吾村基之脉起于……”或“吾乡之脉自……而来”。同时,要求村基形局完整,山环水抱,是上乘的“藏风、聚风”之地。现举例如下:
衡阳《汤氏五修谱》卷四对“兴促房正冲”的开势的记述是:“自白石峰发脉,过檀山冲经车峰坳,趣水木芦鞭,结金星峦头,由左引脉跌下,穿大田坳上,……前拱白石,后枕大霞,左倚仙女,右靠峋嵝,岳水环绕,峦灵萃聚。”
徽州《尚书工族谱》卷三对“荷村村基图”的叙述是:“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特立,后有幽谷窍然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林阴翳……。”
所以,提倡在有生气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作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宋代黄妙应:“气不和,山不值,不可扦;气来上,山走趋,不可将;气不爽,脉断续,不可扦;气不行,山垒石,不可扦。”扦就是点穴,确定地点。
风水师们认为: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如果把大门设在闭塞的一方。谓之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浊为凶。只有顺乘生气,才能称得上贵格。
以上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关于风水中“气”的概念,是因为气论思想在风水思想中,具有较高的理论层次,一般很难理解。而对“气”理解的深浅又关系到对“风水”理论的正确、科学的把握。所以,今日研究风水,不可不从理气说的本源——“气”的本义上下一番真功夫。
住宅的气法与形法
风水学中的气法与形法,是从不同侧面继承和衍化了《易经》的术数方位模式,形成了八种宅形吉凶方位图
形法是以察形观势为中心的相宅法,而形势又与“气”密切相关。《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气与形的定义是再明确不过的,云:“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化形之著于外者也。’气吉,形必秀润、特达、端庄;气凶,形必粗顽、欹斜、破碎。”也就是说,气是由一定的地理形貌孕育而成的,不同的地势地貌,不同的山脉走向,不同的水流,其所养蓄的气也必然有所不同,气与形势之间始终维持着一种气随形而或聚散,形因气而或贵或贱的互动关系。
如果具体到龙、砂、水、穴,又如何操作呢?一般地说,气从龙脉直下,两砂夹持,直入穴中,“夫山止气聚名曰之穴”(《穴病篇四》)。所以穴是聚气的焦点。
穴有阴阳两种,这里仅就阳宅而论。对阳宅的评介几乎和村基差不多,实际上,“宅”具有引伸意义,因为“家国同构”,住宅和村落乃至城镇也都被涵盖。
《宅外形第一》中: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渑池,谓之朱雀;后有玄武,为最贵地”。完全和村落选址中前朝山,后大帐,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吻合,因此无论何种地形地貌,或大或小,都遵循同一原则:“负阴抱阳”的围合之势,取之有气,藏之有穴。从住宅本身我们也能看到,它多围合成天井形式,前后左右俱呈环抱之势。
在住宅中蕴藏生气,门是极重要的,这一点恰似村落中的水口。阳宅中的“三要”(门、主房、灶)及六事(门、路、灶、井、坑、厕)都把门作为一个要素。因为“门通出入,是为气口”。
理气派依据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河图洛书、天干地支之理,进行复杂的排列组合和逻辑推算,以判定吉凶。它以逻辑演算为主,不注重山川地形和住宅的形貌,强调的是住宅的方位,而方位的符号标记和方位吉凶的确定,完全是根据“气”行原理推演的结果。
代表理气派这一特点的,是它的“二十四路图”。二十四路图又称二十四山,指住宅四周的二十四个方位。首先是后天八卦的八个方位: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巽东南、坤西南、乾西北,在这八个方位中,每一个方位再配以干支中的三个方位即成二十四个方位。(行船看风向,造宅看气向)。
震东甲位、震东卯位、震东乙位,
巽东南辰位、巽东南巽位、巽东南已位,
离南丙位、离南午位、离南丁位,
坤西南未位、坤西南坤位、坤西南申位
兑西庚位、兑西酉位、兑西北辛位,
乾西北戌位、乾西北乾位、乾西北亥位,
坎北壬位、坎北子位、坎北癸位,
艮东北丑位、艮东北艮位、艮东北寅位。
按照八卦原理,二十四路中,乾统领三男,震、坎、艮,属于阳位;坤统领三女,巽、离、兑,属于阴位。阳以亥北开门,坐东向西开门两种,坤、巽、离、兑依此类推。
八卦中共有卦爻二十四个,为使阴阳卦爻及卦象保持平衡,风水家将住宅分为两个系统:
位于坎、离、震、巽四卦位的住宅,称为东四宅;
位于乾、坤、兑、艮四卦位的住宅,称为西四宅。
东西四宅是指“宅卦”,即表宅之方位,但是宅本身并无吉凶可言。风水家是把宅主人的“命卦”与“宅卦”相对照,看是否相合,合则为吉,否则为凶。
按理法派,八宅又分为两组:震、巽、坎、离为东四宅,乾、坤、艮、兑为西四宅。配上九星九宫等推演,八宅中每一宅内的不同方位又都有吉凶属性,各宅皆不相同,一般说,凡是吉星方位,无论内院、外院房宜高大,宜开门;居住,安水井等;而凶星方向房宜短小、宜安厨灶、碾磨、厕所等。这些都是根据理气的原理而来的。理法者,理气之法也。
按理法派,不同的住宅格局,适宜不同的人居住,这也有一套繁复的推演方法。其基本理论为,住宅主人生年不同,其所属命宫亦不同。用一定方式(称为“三元法”)从宅主的生年,推出所属命宫,将命宫与归属于八卦,即与八宅挂上了钩;八宅分东、西各四宅,宅主之命亦分东四命与西四命。如:假如你是东四命生人中的坎命,那么住宅就以坐北向南宅为上上吉,坐南向北宅为上吉等。
无论是住宅本身方位的吉凶宜忌,还是动工修建年、月、日的吉凶宜忌,理法派都有各式各样繁琐的推演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离不开八卦九宫,阴阳五行理气法的基本理论及其符号运演系统。
气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气生化而成,万物皆有生机,全部在生气之中,浮而向上者为阳,降而下者为阴,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葬经》云:“气为水之母,水为气之子,气行则水随,水上则气蓄,气蓄需水止。”二者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水流到拐弯处,近平水,止的地方,气就有所储蓄,曲水比直水好。风水中提到阴阳相交而产生“生气”,所以,生气乃世间万物赖以生存发育的基本条件,就自然界的风、云、雷、电,雨、雪、雾、霜也是气的变化结果。生气的变化可以引起宇宙万物的系列变换,因此,我们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风水环境进行选择不可等闲视之。
可见,阴阳之气就是生成万物的生气。阴阳两气相交,呼出流动则产生风,生而为云,降而为雨、雪、雾、霜,蕴藏循环于地中则为生气。这就是阴阳之气、生气循环的规律与理论。
图中以阴阳之气的循环变化对风、云、雷、电,雨、雪、雾、霜的形成规律与过程作了简单说明,认为生气乃万物生发的根本元素。地中阴阳之气循环有上下左右之分,其运行随土质土层及磁场变化而定。气之循环合理畅通,则为阴阳协调,有交契之美方可定为生气。
阳宅的气说,主要有“纳气说”和“气色说”。要内收龙气、外接堂气。“纳气说”包括两方面,一为地气,一为门气。地气与门气都旺,方可得到福贵。如果地气衰而门气旺,地气旺而门气衰,则不吉。
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凡气从克方来,则宅受克,宅内之人宜染不吉之气。凡气从生方来,则宅受生,宅内之人宜沾吉气。气以宅外的道路河流而论,直接朝向宅的路或河流被称为来脉,横路比作界水。又以八卦方位名气位,有乾气、坤气等。阳宅若得天之旺气,地之贵气,必然富贵。
世上万物都是“气”的生化
“风水”一词来源于西晋末年著名的学者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一句。风水家古称堪舆家,由于他们以风和水这两大要素概括其理论,在后世“风水”也成了堪舆的俗称。中华风水学说源远流长,从裴李岗、半坡和姜寨等原始村落,或大地湾的大房子、东山咀的祭坛等公共建筑,已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对建筑选址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