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不顾大体,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孙权派使者给儿子求亲,要娶关羽之女,这本该是一段佳缘,也是东吴、西蜀两家通过秦晋之好,加强联合战线的好机会。如果这桩婚事不合适,婉言谢绝不就可以了?孙权的儿子优秀还是不优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老爸孙权是个众人公认的大英雄,可关羽却傲然宣称:“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带头破坏联合战线,使得自己在外交上陷于被动局面,也促使孙权下定决心要取荆州。孙权将攻打荆州的任务交给年轻而且书生气十足的陆逊。关羽看不起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才用陆逊为将。陆逊故意派人送信给关羽,信中对关羽大肆吹捧,关羽陶醉得轻飘飘的。从此,关羽松懈了对荆州的防备,并将荆州的兵力调往樊城。孙权得知荆州防务空虚,便拜吕蒙为大都督起兵攻打荆州。关羽失荆州走麦城,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失去荆州,在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张飞、刘备悲痛欲绝,为了报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之基本路线,致其先后辞世,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虽有诸葛亮力挽狂澜,鞠躬尽瘁,但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
总之,关羽是人不是神!
《三国演义》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都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流光溢彩,深入人心。比如通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等一系列故事事件将刘备塑造成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通过“鞭打督邮”、“威镇长坂桥”、“义释严颜”等一系列故事情节表现了张飞勇猛豪爽、暴烈粗莽的性格特征。比如“威镇长坂桥”这个故事:面对蜂拥而至的追兵,张飞一人站在长坂桥上,大吼三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曹军听了,都吓得哆哆嗦嗦,两股颤颤,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竟胆肝碎裂,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个故事情节把张飞威猛粗莽的性格刻画得活脱动人,堪称雄奇壮美。
书中有些故事情节把一些出场很少的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生动鲜明,比如书中“击鼓骂曹”的故事,把祢衡这个颇具“魏晋风度”的狂放士人表现得如立眼前。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想请人去刘表那里游说,孔融就推荐了他的好朋友祢衡。祢衡被请来后,曹操对他不以礼相待。于是祢衡就当着曹操的面将曹操手下那些赫赫有名的谋士和大将肆意贬嗤了一番。曹操一气之下,为了侮辱祢衡,给祢衡安排个鼓吏的差事——就是吃饭或者上朝的时候敲鼓。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让祢衡击鼓取乐。祢衡身穿破旧衣服上堂击鼓,有人责问祢衡为何不更衣,祢衡当场脱下身上所穿的旧衣服,裸身站立,吓得各位宾客以手捂眼,气得曹操大骂祢衡无礼。祢衡反唇相讥说:“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露的是父母给我的身子,是清白之躯。”曹操怒指祢衡说:“你清白,那谁肮脏?”祢衡冷笑道:“你分辨不出好和坏,是因为你的眼太脏;你不读诗书,是因为你的嘴太脏;你不听忠言,是因为你的耳朵太脏;你不懂历史,是因为你的身体太脏;你容不得别人,是因为你的肚子太脏;你怀有簒逆之心,是因为你的心太脏。”曹操很生气,但祢衡是天下名士,杀了他影响不好,于是就借刀杀了祢衡。
另外,小说中还有“连环计”、“煮酒论英雄”、“蒋干盗书”、“三气周瑜”、“苦肉计”、“失街亭”、“遗恨五丈原”等大量篇章和精彩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事件情节和情节单元,绝大多数都是精心编撰,巧妙安排,故事性很强,使得全书满目珠玑,读来酣畅淋漓。
《三国演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才当之无愧地立足于世界名著之林。
2.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继《三国演义》之后,明代的历史演义创作曾一度消沉。到了明代中叶,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才再次出现繁荣的局面。明代的历史演义小说数量也不少,多达二十余部,题材差不多从远古传说的虞夏时代,到汉晋唐宋以及明本朝都有涉及。除《三国演义》外,其他较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有:
(1)东周列国题材
东周列国的故事,在宋代讲史说话中也有敷衍,现在可以看到的元刊《平话五种》中的《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就是它的写本。在此基础上,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余邵鱼创作了《春秋列国志传》,达二十八万余字。明末冯梦龙依据《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达七十余万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从西周结束(前789),至秦统一六国(前221),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在我国历史中,春秋战国是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代,这一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王朝王权衰微,逐渐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约束力,反而被诸侯中的霸主所挟制。各诸侯国相互之间争夺霸权,进行了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混战。在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中,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如前所述,《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了许多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除了齐桓公、晋文公等国君、霸主外,还写了大批的谋士、策士、文臣武将等,比如管仲、商鞅、伍子胥、蔺相如、廉颇、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等。
《东周列国志》这部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殊的精神风貌。值得称道的是,春秋战国时的许多史实,已经演变成脍炙人口的成语和故事,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下列一些故事:烽火戏诸侯、大义灭亲、鲍叔牙荐管仲、曹刿论战、老马识途、庆父作乱、好鹤亡国、养牛拜相、唇亡齿寒、退避三舍、赵氏孤儿、二桃杀三士、演阵杀姬、卧薪尝胆、三家分晋、河伯娶妇、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奇货可居、鸡鸣狗盗、荆轲刺秦王、兼并列国、焚书坑儒,等等。
(2)楚汉相争及两汉题材
以楚汉相争以及两汉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以嘉靖年间熊大木《全汉志传》和万历年间甄伟《西汉通俗演义》为代表。
熊大木,福建建阳人,是一位热衷于撰写、编辑、刻印通俗小说的人,对通俗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可观的贡献。其作品除了《全汉志传》外,还有《唐书志传》、《南北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
《全汉志传》共十二卷,西汉、东汉各六卷,有相当篇幅叙述刘邦与项羽的故事。
甄伟《西汉通俗演义》八卷一百零一回,首叙秦始皇统一中国,而书的主体为项羽、刘邦之争,最后以刘邦病死,吕氏家族总揽朝政作结。
另外,写西汉题材的,还有谢诏《东西汉志传》和《东汉演义》。写两晋故事的作品,以隆庆、万历年间杨尔曾的《东西晋演义》为代表。
(3)隋唐题材
隋末唐初,战乱频仍,成为明代文人创作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题材。熊大木的《唐书志传》(又名《秦王演义》),明末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以及清代禇人获的《隋唐演义》,是此题材的代表作。
袁于令《隋史遗文》两卷六十回,以秦琼为主要人物,着重写了以秦琼为代表的英雄好汉归附李世民的过程。书中“秦琼卖马”、“秦琼认姑”、“程咬金劫银杠”等故事情节写得比较生动。书中人物性格较突出,比如秦琼、程咬金、单雄信以及李世民等,都有鲜明的个性。
明末的《隋炀帝艳史》,专写杨广阴谋夺取帝位以及奢侈荒淫的生活,塑造了一个亡国之君的形象。
(4)明代题材的作品
以明代本朝历史为题材的作品有《英烈传》、《续英烈传》、《梼杌闲评》、《辽海丹忠录》等。《英烈传》以朱元璋起兵开国为题材,《续英烈传》以朱棣夺权为题材,《梼杌闲评》是批斥魏忠贤的作品,《辽海丹忠录》是描写明末抗清的作品。
自《三国演义》后,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是层出不穷,但他们的艺术成就都远远赶不上《三国演义》。
二、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绿林豪杰的忠义悲歌
1.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简述
英雄传奇小说,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亦取材于史事,但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它不局限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以《水浒传》为代表。明代英雄传奇的题材,除水浒故事外,主要还有杨家将故事、岳飞故事,它们的思想艺术成就均高出同期产生的历史演义小说。这些英雄传奇作品,所写大多有一定的史实依据,但内容则主要采自民间传说,着重于英雄事迹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较有影响者为万历年间熊大木著的《北宋志传》,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契丹)、西夏入侵的故事。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前仆后继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爱国与卖国的忠奸斗争。书中还塑造了众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其中尤以英姿飒爽的穆桂英为人所喜爱。
熊大木还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描写岳飞故事,郭勋的《皇明英烈传》(一题《云合奇踪》)演明代开国史事,特别宣扬了郭氏祖宗郭英的丰功伟绩,都在一个时期内对民间有一定的影响。
2.《水浒传》
在这些作品当中,成就最高的还是《水浒传》。《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形象,是一出绿林豪杰的忠义悲歌,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浒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现在又有不少学者认为,其实,水浒英雄中真正的农民很少,它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宋江起义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史载不详。《水浒传》在宋元讲史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增饰敷衍,虚构成分比《三国演义》多。例如梁山泊一百零八位义军首领中,只有极少数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大部分出于艺术的虚构。
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一种认为是施耐庵,一种认为是罗贯中。近来经学者多方面的考察,认为施耐庵作的可能性更大。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人们了解很少。据明代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记载,说他生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死于明洪武三年(1370),兴化人(今属江苏),原名耳。
《水浒传》成书之前,题为《江湖豪客传》(据明朝王道生《施耐庵墓志》)。与《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经历了一个从民间传说到正式成书的过程。北宋末宋江起义的事件,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及《张叔夜传》、《侯蒙传》中已有零星的记载,但只有宋江等少数人的姓名。宋时说话的小说一类中,有专说梁山英雄人物的题目保存下来,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水浒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由文人作者加工写定成书的。到宋末元初,在以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宣和遗事》为代表的有关记载中,水浒英雄的阵营日益扩大,水浒故事已粗具规模,但过于简略,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这些主要英雄人物均无个别描写。而到元杂剧的水浒戏,则已将某些水浒人物的故事演绎得十分生动了,比如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就是一部优秀的代表作。元末明初,作家便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水浒故事的基础上编写成一部《水浒传》。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一些水浒故事:
(1)鲁智深:成佛成祖,当之无愧
在梁山众英雄中,鲁智深是一个能真正让人由衷感到喜爱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之一就是崇尚暴力。在对暴力的过分崇拜和张扬中,在这刀光剑影的水泊梁山上,最具佛缘的鲁智深体现了书中其他人物所缺乏的性格美和人性美。在全书结构中,鲁智深其实是一个轴心。在全书一百二十回中,书中第一回其实相当于梁山众英雄故事的“楔子”,第二回,书中头号反面人物高俅出场,开始了迫害贤良的历史,小说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梁山泊英雄史进、鲁智深首先隆重登场,鲁智深一登场就路见不平,挥拳相助,惊世骇俗,让人荡气回肠。然后,他的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英雄故事在书中绵延展开,到小说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擒获方腊,浙江坐化,圆满退场!第一百二十回则是全书的大结局。
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淡化了书中时常弥漫着的血腥气。在众多嗜杀的、一怒而血流成河的起义者中,鲁智深无疑使我们因为过于血腥而颤抖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也寄托了作者的是非观。崇尚暴力固然是抗恶的需要,但是,对暴力的过分崇拜,则使《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经常滥杀无辜,草菅人命,让人胆寒。
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有这样的歌词:“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但是他们却很难做到“不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他们冲冠一怒,就会失去理智,不分青红皂白,大开杀戒。而鲁智深却做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
鲁智深“出手”时,让人觉得大快人心。作为个人行动,他只杀了三个人。一个是三拳失手打死的镇关西,此人作恶多端。另两个是瓦罐寺的绿林强贼“生铁佛”和尚崔道成、“飞天药叉”道士丘小乙。此二人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人人欲得而痛杀之。这三个人都是该杀之人。鲁达杀了他们,让人觉得特别痛快解气。而梁山的其他英雄杀起人来,给人的感觉常常是胆战心寒。
在李逵的大斧头“排头砍去”下,屈死的无辜的平民百姓远胜于处于敌对位置的官兵,打虎英雄武松血溅鸳鸯楼,杀死十五人,连丫鬟、仆人这些和他并无冤仇的同阶级的兄弟姊妹也一个都没有放过。林冲投靠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时,王伦首先要他“把一个投名状来”,就是杀一个人来,杀的这个人并没有规定是好人还是坏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杀的。朱贵介绍梁山泊英雄们的事务是“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倒,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张青、孙二娘做人肉包子的原料,也是不分好人还是坏人、良善还是邪恶的。而且十字坡的人肉包子店还有很多的连锁分店,害得武松差点两次被剁成肉馅。那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宋江,率领李逵等一班人将俘虏的黄文炳一片一片地活剐着吃,这让人怀疑宋江的“宅心”是否真的仁厚善良了。特别是李逵,在李鬼家的厨房没找到肉吃,竟然从被他打死的李鬼的腿上割下肉来烧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