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是人类智能中极为关键的基础能力,婴幼儿期是神经系统发展和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宝宝的计算能力会促进他整个智力水平的发展。
婴幼儿期数学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方法,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侧重。
让宝宝感知数字
计算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但3~4岁的宝宝,计算还有相当的难度,在这一阶段,父母主要是帮助宝宝熟悉基本的数字,以及各个数字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让宝宝在生活中进行最基本、最生活化、最有趣的计算。生硬地教给宝宝数学知识,会引起宝宝的反感,讨厌数字,导致宝宝长大后不愿意学数学。
在生活中怎么教宝宝认识数字:
宝宝吃苹果的时候,让宝宝数数盘子内的苹果数,开始的时候数到3或者5,到4岁可以数到10或更多。
宝宝喝水的时候,用小勺边喝水边数,“1勺,2勺,……。
有电话打来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看看是什么号码,让宝宝复述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记忆亲戚家的电话号码和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吃饭的时候让宝宝数数有多少个菜,有几个肉菜,有几个没肉的菜,有几个人吃饭。
买一些数字饼干,让宝宝在吃饼干的同时认数,“我在吃1”、“吃2”……可以在饼干中找挨在一起的数字,如找到1,再找2,找3,……
让宝宝玩数字拼图,让宝宝逐渐熟悉各个数字的形状。
在外出的路上,教宝宝认识车牌号码。
在电梯上让宝宝知道我们在哪一层,别的小朋友又在哪一层。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父母一方面要开动脑筋让宝宝数起来,数正确,一方面随着宝宝的能力以及数数能力的发展,适当地进行计算,如,妈妈上班去了,我们家还有几个人呢?宝宝吃了一个苹果,还有几个?……进行5以内的加法或者减法的口头运算。
唱数字歌
数字歌是培养宝宝数目观念的儿歌,适合于宝宝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帮助宝宝掌握数的概念。父母借助一些儿歌来培养宝宝的数学概念:
教宝宝用一些儿歌记住至少10以内的数字顺序,如:
1、2、3爬西山,
4、5、6河边溜,
7、8、9拉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
有的儿歌可以帮助宝宝来计算,比如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数字歌将抽象乏味的数字,用文学的形式巧妙地表现出来,让宝宝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让宝宝比一比
比较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对于宝宝主要是在大小、轻重、高矮、多少、长短之间进行简单地辨认,大小概念在宝宝3岁左右开始形成,是比较容易的数学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把握点滴的机会让宝宝比一比:
让宝宝看爸爸、妈妈哪个“高”?
让宝宝看电视和冰箱哪个矮一些?冰箱大还是彩电大呢?
宝宝的手和爸爸的手哪个大哪个小?
宝宝的床大,还是爸爸妈妈的床大?为什么?
以上的提问可以在生活中随意进行。
鼓励宝宝配对
配对游戏使宝宝在不断地寻找相同和不同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增长了智慧,并知道怎样快速地找出需要的东西。3岁的宝宝已经能够找出两个一样的物体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配对能力不断地提高,生活中,父母应随时鼓励宝宝进行初步的配对练习:
在宝宝穿鞋的时候,让宝宝在鞋柜中找出自己的鞋;
在宝宝洗脚的时候,让宝宝留意自己的双脚也是一样的;
当宝宝玩玩具的时候,让宝宝找出同样的两个:两个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积木;
在吃饭的时候,让宝宝找出同样的两个碗,提醒宝宝手中的筷子是一样的;
让宝宝看电视,然后在家中找出一样的东西来。
配对并不是简单地找出一样的物品,这是宝宝配对能力发展的一个基础,随着宝宝年龄及能力的发展,父母可以和宝宝进行数字配对。
让宝宝简单分类
分类学习是宝宝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宝宝归纳性思维的发展。因此,生活中应引导宝宝感知初步的类概念。类概念的获得对宝宝形成高级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父母可以从生活细节中发展宝宝的类概念,例如:
让宝宝收拾自己的玩具,如布娃娃放在一起,汽车玩具放在一起,体育活动的玩具放在一起;
在洗衣服的时候让宝宝找出自己的衣服,爸爸的衣服,妈妈的衣服等,对于4岁的宝宝可以让他找出红颜色的、蓝色的、外面穿的、里面穿的衣服;
去商场购物以后,让宝宝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把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
动物分类
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活动中要求宝宝把会飞的动物找出来,然后提问:“为什么会飞?”引导宝宝总结动物特征。同样的方式,引导宝宝进行其他类型的动物的分类,如“吃草的”、“家里养的”等。
电器一族
准备电视、电吹风、电灯等的卡片,父母出示图片然后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宝宝说出“它们都是需要用电的”,然后总结出这些东西叫电器产品。对于5岁的宝宝,可以加大游戏的难度,加入非电器产品的卡片,如桌子、椅子等,进行更为复杂的分类。
让宝宝认图
感知与辨认图形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今后学习几何、空间辨认和绘画等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宝宝在3~5岁时即可辨认几乎所有的平面图形,宝宝图形知觉能力的发展与父母的引导与教育程度高度相关,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宝宝就可以受到很好地教育了。
认识家里物品的形状
生活中要引导宝宝随时随地观察身边的事物,问问宝宝:
“我们家的屋顶是什么样子的?”
“宝宝的床是什么形状的?”
“茶几是什么样子的?靠枕是什么形状的?”
吃饭的时候让宝宝看看盘子和碗口的形状,也可以将菜切成一些特别的形状。
认识自己身上的形状
宝宝身上会有什么形状呢?父母不妨想一想,宝宝的鼻孔是圆圆的;可以让宝宝照着镜子找出自己身上的图形。
认识玩具的形状
在宝宝玩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提醒:“你看汽车的窗户和房间的窗户一样吗?”在对比的过程中,宝宝认识了新的形状——梯形。
在宝宝玩积木以及拼图的过程中,引导宝宝在玩具中间找出图形的共同点。三角形有3条边,四边形有4条边,梯形对边不等长等等。
户外认识形状
在户外的时候,父母可以说:“宝宝,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自行车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等等,眼到之处都可以为宝宝设置一个问题。
注意:认识图形的过程中,父母要让宝宝自由触摸形状,摸摸方形的棱角,摸摸圆形的圆滑,摸摸平面光滑与凸面起伏……在图形的世界里,激发宝宝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让宝宝拼图
让宝宝用有限的拼图玩具摆弄出新颖的图案,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怎样去选择、怎样去设计。家庭中有专门的拼图板是最好的,当然也可以为宝宝制作一些天然的拼图玩具。
有时宝宝所用的拼图并不一定是专门的拼图,可以用爸爸的书本,或者是一些杂志图片来做拼图。
宝宝吃饼干的时候,圆的饼干和方的饼干可以拼成房子;吃花生的时候,让宝宝用花生壳拼图,看宝宝能拼成什么,父母可以提醒宝宝拼一棵树。
利用小石子来拼图,比如一条鹅卵石小路。用树叶拼图,拼出小乌龟,用碎布拼图,拼出一个美丽的春天:当然需要父母的指导和启示。
另外应该准备一些拼图工具,如七巧板、积木等。
拼圆
自制“圆形拼图板”(一些盒子),拼图板都是圆形,而且大小、颜色都相同,却被分成了不同形状的两块,有的是沿中轴直线对半分;有的是被“S”线分成两半,有的是被任意分成两半。把这些制好的两半给宝宝,让宝宝找出谁和谁是一对。
开始只给宝宝两个圆共4块,让宝宝配对,通过这样可以让宝宝理解图形大小的守恒性,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提高孩子对图形的细节观察力。
训练宝宝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联想是宝宝能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思考的能力。在数学智慧中联想和想象力是与创造力直接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宝宝的联想能力,可以促进宝宝想象力的发展并且可以推进宝宝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3~5岁的宝宝喜欢将一些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有很多令我们惊诧的言语,这时父母不妨顺着宝宝的思路,让宝宝自圆其说。和宝宝聊天的时候,父母问一些可供宝宝联想的话题:
铅笔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铅笔和纸有关系?
眼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眼镜和眼睛有关系?
牙刷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牙刷和牙齿有关系?
游戏中要注意,对宝宝的回答表示尊重,无论宝宝回答什么,都不要嘲笑,要认真地听宝宝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帮宝宝一起思考。
和宝宝一起猜谜语
猜谜游戏对宝宝的奥秘在于猜的过程,也是宝宝推理能力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因为猜谜成功,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很聪明;另一方面,这是孩子成长的现象,喜欢猜测,探究“到底为什么?是什么?”可以借鉴的谜语,如下:
妈妈择菜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关于蔬菜的谜语,如:白公鸡,绿尾巴,一头钻在进底下(白萝卜);
用宝宝的身体器官作为谜底: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眼睛);
将房间的物品作为谜底:有个大肚娃,站在地面上,不管外面有多热,它的里面总冰凉(电冰箱)。
猜谜一定要注意从易到难,让宝宝在体验快乐的同时,喜欢推理。父母在生活中也可以即兴编谜语让宝宝猜,也可以让孩子编一些谜语让妈妈猜。
培养宝宝感知先后顺序
宝宝对先后顺序的感知能力的形成,是推理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排序能力有助于培养宝宝思维的条理性,从而学会顺理成章地思考问题。对时间先后顺序的感知也能帮助宝宝把握生活节奏。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宝宝做事情的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先给宝宝穿外套,再穿内衣。问宝宝:“这么穿是不是不对,应该先穿什么,后穿什么呢?”
宝宝用积木搭大楼的时候,让宝宝逐渐感知要先有地基才能盖楼。
在个人卫生方面,宝宝也可以感知先后:饭前便后要洗手;先洗脚然后才能上床睡觉;父母要注意听宝宝是不是会用“先……再……”这样的句式。
穿山洞游戏
取几件稍小的玩具,用一根绳子将玩具拴成一排,像火车一样,再用一个方形纸盒,去掉两侧纸板,做成“山洞”,从“山洞”一侧拉绳子,当玩具被拉进“洞”里又马上快被拉出来时,问宝宝,“是哪个玩具会从‘山洞’跑出来?”
这是典型的顺序性思维游戏,在游戏中宝宝不但要思考“事物先进先出的顺序性”,还能结合露在外面的事物用排除法来进行推理出将要出现的事物。这样不仅训练了宝宝的记忆力,还训练了顺序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