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吃饱饭
中国有句古话,当给富贵者以足够警戒:富不过三代。尽管历史已经斗转星移,中国进入了全新的世纪,但这句老祖宗留下来的话似乎仍未过时。张作霖家就是这样。
张作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成县,因为生活困苦,他的祖上迁居到了东北,在那片肥得流油的黑土地上努力耕作,生活渐有起色。几代人积累下来,到他爷爷张发的时候,张家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人家了。
然而,人无百日好,花无四季红。张家人世世代代很少有念书的人,所以也不懂得富不过三代这个道理,穷困时为了生活,不得不努力劳动,一旦有了钱,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了。张作霖的父亲叫张有财,是个典型的浪荡子。张发死后,家产分给了兄弟几个,张有财带着他的那份财产来到了海城。先是开了一个小杂货铺,收入甚微,后来小杂货铺倒闭,他又不愿干活,就整天赌博胡混,因欠人家赌债,被仇家债主害死,那一年张作霖才13岁。
要说还是读书识字有出息,没有文化搁在哪个时代都不是什么好事。张家几代人都没什么文化,到张作霖时依然如此,但上天既然要让张家祖坟上冒烟,一定会安排一段佳话。
张有财还没死时,张家已经家道中落,张作霖根本没钱念书,但他与历史上大多数成功的人一样,总会有一些奇遇。这个奇遇,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杨景镇。
杨景镇是一位教私塾的老先生,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个小孩偷偷听他讲课。好奇地叫进来问,才了解到这个小孩名叫张作霖,因为家穷没钱念书,但又很希望上学。杨景镇教了多年私塾,见惯了有钱人家子弟对念书的态度,因此对这个小孩刮目相看,于是免费让他上学,还赠给他纸笔。这时的张作霖已经是13岁了。就这样,张作霖读了一段私塾。在这里,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础,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张作霖在这个私塾读书的时间并不长,此后张作霖再也没有正式进过学堂。不过他在这一段时间里所学习的知识,已经足够他应付日常生活了。
张有财死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难,由于生活所迫,母亲王氏只得带着4个孩子回到黑山县的娘家,然而娘家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现在又添了五张嘴,简直没法继续生活下去了。此时张作霖已经渐渐长大,再待在家里混饭吃,觉得实在没脸,只好出去闯社会了。
清末时期的中国,到处都是一片混乱,而清王朝的发家地东北地区更是如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东北大片土地置于沙俄统治之下,北极熊还对东北其他地区虎视眈眈;甲午一战,日本人开始将魔爪深入中国东北,大片土地又成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清末的政治更是黑暗透顶,各级官员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百姓生活痛苦不堪;亡命之徒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东北“胡子”成了一方公害。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此时的张作霖既无家财又无背景,更没有生活技能,加上从小跟着浪荡的父亲鬼混,受其影响,他也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小小年纪就经常出入赌场。常言道:“十赌九输”,靠自己卖烧饼挣的几个小钱,很快就输得精光。于是母亲劝他去学点木匠手艺,将来好混个温饱,但从小浪荡惯了的张作霖吃不了这个苦,于是实在混不下去了的张作霖一度流浪街头,沿街乞讨。
后来流浪到营口高坎镇,他在大车店给人家打杂。有人的牲口病了,他就弄点草药给治,还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聪明,喜欢琢磨,慢慢地就成了兽医,后来他干脆就开了一个兽医庄,以此为生。
此后张作霖命运多舛,虽然当上了兽医,生活上好歹有了点起色,不过日子总是不能顺利,曾经被人冤枉,遭受毒打,差点断送了性命。
大难不死的张作霖走投无路,求生无门、死又不甘,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就在他彷徨四顾、无计可施时,上天送来了一个机会一一甲午战争爆发。
战争不是什么好事,但战争总是需要人的,中国军队屡战屡败,兵力吃紧,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清政府大量招兵。消息传来,张作霖做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投军1
20岁那年,张作霖来到了宋庆毅的部队,当了一名骑兵。短短时间内,因为他骑马技术高,在骑兵队伍中脱颖而出,很快就当上了哨长。眼看美好前程正在前方招手,但成大事者注定会经历比平常人更多的磨难。很快,甲午战败,中国军队作鸟兽散,张作霖只好逃回了辽西。
凭着曾经当过骑兵哨长的资历,张作霖还是得到了一些意外的好处,那就是有了些名望,结识了一些上流社会的人物,还因此获得了地主赵占元的青睐,将自己的女儿赵春桂许配给他为妻。从此张作霖开始收敛起不安分的心,过上了一段平淡的居家男人的日子。赵春桂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是不会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轮到她一个女流之辈干的,所以历史上对她的记载并不多,不过我们只要记住她干的一件事就可以了:她生下了张学良!
有文化的人总归有点想法,张作霖念过几年私塾,肚子里算是有点墨水,因此想法自然就比平常人多一些。在平淡中度日的张作霖其实并不想像他的同乡那样过着衣食无着、平淡无味的生活,他想有更大的作为。是兵还是匪?这个不好说
怎么换个活法,张作霖一直没想好。不过,老天爷既然要让他出来有一番作为,自然已经给他安排好了出处。只是上天给他安排的这条路,看起来似乎并不美好,甚至有些讽刺意味:当土匪!
各种关于历史的书籍上都记载着张作霖曾经当过土匪,是“胡子”出身。那么,真实的张作霖是否真是土匪出身?他这个土匪又是怎样最终出人头地的?
甲午战后,东北的辽西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区。散兵游勇、乞丐难民遍布城镇乡村,加上官府腐败,盗贼蜂起,辽西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土匪。他们打家劫舍,危害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各个村镇为了自保,也开始相应地成立一些地方武装,目的就是以暴制暴,这样的地方武装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大团”。大团的性质,本来是地方乡绅们出钱雇佣的队伍,参与者良莠不齐。
大团虽说是为保境安民而出现的,但他们本身是要吃饭的,也是需要花钱的。钱从何来?收保护费!凡是被他们保护的村子,不管平头百姓还是地主富户,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护费,这就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实从这里看,他们也比土匪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有些大团名为保境安民的自卫队,实际上为了自己的私利,他们也渐渐变质为欺压乡民的土匪。
比如与张作霖同时代的土匪中,有几个人就比较有名,其中的田家大帮当家人田玉本就是一例。
田玉本,辽中县田家坨子人。少年时期,他的两个哥哥给一富户打工,辛辛苦苦干了三年,非但没拿到工钱,还被为富不仁的东家暴打出门。田玉本发誓报仇,于是他也去了那家富户打工三年。地主照样是尖酸刻薄,而且三年后还是不给一分钱就将他赶了出去。
大年三十晚上,田玉本揣着一把刀潜入地主家,抓住了地主要宰了他,同时还说出了自己埋藏三年的秘密。地主一看大事不好,这是来玩命的,只好乖乖地将他们兄弟三人的工钱全部结清。
经过这件事,田玉本认识到老实就要被欺负,于是回到田家坨子后,就拉起杆子当大王,做起了绿林胡匪——田家大帮。一方面保护本地百姓不受欺负,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收保护费、压大户,富甲一方。
可以说,他们是当时混乱的局面、贫穷的生活逼出来的土匪,最初还是与通常的土匪有区别的。田家大帮纪律很严明,专门杀富济贫,当地百姓当然欢迎他们,甚至许多穷人家的青年也都抛下农活加入进来,渐渐地,他们就成为了辽南一支实力雄厚的胡子队伍。
田家大帮为当地做了许多好事,但同时也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威胁。因为他们并不是救世主,他们也要吃饭的,所以收保护费是一定的,周围地区的城镇村庄都必须给他们进贡,否则他们就不予保护。这个不予保护说起来就是直接骚扰。你交保护费,我就是治安团;你不交保护费,那我就是土匪,就这么简单。地方政府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派兵清缴。1906年,由于出现内奸,田玉本以及家人被新民府捕杀。
1900年,张作霖因岳父赵占元的帮助,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大团,有二十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
张作霖的武装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他们遵章守纪,真心维护地方治安。l闰此,在这个地区土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的声名由此鹊起,要求加入他保护的村子慢慢地多起来,他管辖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按今天来看,应该就是三四个乡镇的规模了。
在赵家庙的西北也有个大团,团主叫金寿山。金寿山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团。大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周围地区就算是他的保险区。然而这个金寿山不仅没有尽到自己保境安民的职责,相反还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残。大团本来是保民的,可是金寿山却专门害民。百姓被逼得实在无法,就去请名声较好的张作霖帮忙。张作霖觉得这是个扩张势力的好机会,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打败了金寿山,占据了中安堡。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庆功宴上的酒还没有醒时,已经逃跑的金寿山居然杀了个回马枪,在1901年腊月三十夜半偷袭了张作霖。猝不及防的张作霖只好率众突围,往八角台溃退。也就是在这次逃亡途中,原配夫人赵春桂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少帅张学良。
当然,八角台并不是张作霖的目的地,他是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辽南的绿林冯德麟的。但在他经过八角台时,当地人听说了张作霖落难,都出来挽留他,并让他和他的部众四十多人一并留下,保护地方。在张作霖来之前,当地其实本来已经有了一个大团,头目叫张景惠。因为张作霖名声很好,张景惠主动让贤,甘居副职,张作霖做了团练长。从此,张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脚。
张作霖在八角台苦心经营他的武装,势力有所扩展。他也尽职尽责,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同时,和当地绅商也相处融洽,得到他们的交口赞誉,渐渐地在当地越来越有威望。
然而好景不长,甲午之战后过了几年,社会秩序逐步恢复稳定,清政府重新掌控了局面,地方自治武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按照政府的意思就是必须解散,以免危害地方。
然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地方武装长期经营,势力盘根错节,利益交织。如果强行遣散,搞不好那些本来就没什么文化见识的人会重新回到山里落草为寇,祸害百姓,扰乱治安。于是当地绅商向新民府知府增韫正式推荐张作霖,希望政府能收编他的武装。
张作霖之所以是张作霖,就因为他的与众不同,见识独到。虽然他文化程度并不算很高,但却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就在其他土匪们为是否加入政府军举棋不定的时候,张作霖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他深知经营民团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发展下去是没有前途的,只有被政府收编,取得一个合法的身份,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所以他才会在那些胡子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霸主。
新民府知府增韫接见了张作霖,张作霖以弟子身份向增韫知府行叩见礼,称增韫为老师。增韫第一次见到张作霖,就对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里不得不再次特别强调一个大多数人经常误会的事实。一般人印象中张作霖土匪出身,必然是五大三粗、满脸横肉、一把络腮胡、两撮贴胸毛。其实大谬不然,真实的张作霖尤其是年轻时候的张作霖,眉清目秀,相貌英俊,是个标准的美男子,当时人都说他“北人南相”,意思是北方人长了一张南方人的面孔。的确,相比而言,北方人多数比较高大粗犷,身材魁梧敦实,而南方人普遍秀气一些,皮肤也相对好一些(不是化妆品的作用),这跟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而张作霖这副相貌,在北方人中是比较少见的,而张作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还苦恼过一段时间。现在的人女人男性化、男人女性化都成了时髦,不少男人都开始用面膜,可那时的张作霖却无法消受。因为他怕自己这副长相不够威严,镇不住那些兵痞们。所以中年以后,张作霖就开始特意蓄起了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