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麦金利1896年竞选美国总统时,也曾采用过这种方法。那时,共和党有一位重要人物替麦金利写了一篇竞选演说,他自以为写得高明,便大声地念给麦金利听,语调铿锵,声情并茂。可是,麦金利听后,却觉得有些观点很不妥当,可能会引起批评的风暴。显然,这篇讲稿不能用。但是,麦金利把这件事处理得十分巧妙。他说:“我的朋友,这是一篇精彩而有力的演说。我听了很兴奋。在许多场合中,这些话都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不过用在目前这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合适呢?我不能不以党的观点来考虑它将带来的影响。请你根据我的提示再写一篇演说稿吧,然后送给我一份副本,怎么样?”
那个重要的人物立刻照办了。此后,这个人在竞选活动中成了一各出色的演说家。
有的领导认为先讲赞扬的话,再批评,带有操纵人的意味,用意过于明显,所以不喜欢用。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当你找到某人就表扬他,他根本听不进你的表扬,他只是想知道,另一棒会在什么时候打下来——表扬之后有什么坏消息降临,所以在更多的时候,许多领导把表扬放在批评之后。当我们用表扬结束批评时,人们考虑的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你的态度。以下是正确、错误的两种说法:
正确:“我相信你会从中得到窍门——只要坚持试一试。”
错误:“你最好马上就改进,要不然就别干了。”
在批评结束时对下属表示鼓励,让他把对这次批评的回忆当成是促使他上进的力量,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此外,还应该让对方知道,虽然他屡次在某件事上处理失当,然而你却尊重他的人格。为了把你的尊重传达给对方,适度的赞美和工作上的认同是必要的,否则光是针对对方的某项缺失提出批评,容易让对方感到不受尊重,因而心怀不平。
尽量多让对方说话
大多数人要使别人同意他自己的观点时,往往将话说得太多了,尤其是推销员,常犯这种错误。尽量让对方说话吧,他对自己的事业和他自己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即使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要向对方提出问题,让对方讲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他,你也许会很想打断他。但不要那样,那样做很危险。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他是不会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听着,抱着一种开放的心胸,要做到诚恳,让他充分地说出他的看法。
尽量让对方讲话,不但有助于处理商务方面的事情,也有助于处理家庭里发生的矛盾。
芭贝拉·魏尔生和她女儿洛瑞的关系快速地恶化下去,洛瑞过去是一个很乖、很快乐的小孩,但是到了十几岁却变得很不合作,有的时候,甚至于喜欢争辩不已。魏尔生太太曾经教训过她,恐吓过她,还处罚过她,但是一切都收不到效果。
一天,魏尔生太太放弃了一切努力。洛瑞不听她的话,家务事还没有做完就离家去看她的女朋友。
在女儿回来的时候,魏尔生太太本来想对她大吼一番。但是她已经没有发脾气的力气了。魏尔生太太只是看着女儿并且伤心地说:“洛瑞,为什么会这样?”
洛瑞看出妈妈的心情,用平静的语气问魏尔生太太:“你真的要知道?”
魏尔生太太点点头,于是洛瑞就告诉了妈妈自己的想法。开始还有点吞吞吐吐,后来就毫无保留地说出了一切情形。
魏尔生太太从来没有听过女儿的心里话,她总是告诉女儿该做这该做那。当女儿要把自己的想法、感觉、看法告诉她的时候,她总是打断她的话,而给女儿更多的命令。
魏尔生太太开始认识到,女儿需要的不是一个忙碌的母亲,而是一个密友,让她把成长所带给她的苦闷和混乱发泄出来。过去自己应该听的时候,却只是讲,自己从来都没有听她说话。
从那次以后,魏尔生太太想批评女儿的时候,就总是先让女儿尽量地说,让女儿把她心里的事都告诉自己。她们之间的关系大为改善。不需要更多的批评,女儿再度成为一个很合作的人。
让对方多多说话,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误,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责备他,试着去了解他。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也许是他的个性的钥匙。
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他的处境,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减少不少苦恼。戴尔·卡耐基指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太会对结果不喜欢。”
吉拉德·黎仁柏也在他的《打入别人的心》一书中评论说:
“在你表现出你认为别人的观念和感觉与你自己的观念和感觉一样重要的时候,谈话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在开始谈话的时候,要让对方提出谈话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听者,你要以你所要听到的是什么来管制你所说的话。如果对方是听者,你接受他的观念将会鼓励他打开心胸来接受你的观念。”
敢于争取你应得的权利
美国心理学家韦恩·戴尔指出:“我从诉讼人和朋友们那儿最常听到的悲叹所反映的就是这些问题。他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应总是同样的,‘是你自己教给别人这样对待你的’。”
盖伊尔来找韦恩,因为她感到自己受到专横的丈夫冷酷无情的控制。她抱怨自己对丈夫的辱骂和操纵逆来顺受。她的三个孩子也没有一个对她表示尊重。她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她对韦恩讲述了她的身世。韦恩听到的是一个从小就容忍别人欺负自己的人的典型例子。从她性格形成的时期开始,直到结婚为止,她的行动一直受到她的极端霸道的父亲的监视。没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亲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韦恩对盖伊尔指出,是她自己无意之中教会人们这样对待她的。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过错。她不久就理解了,那么多年她一直是忍气吞声,实际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务应当是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周围环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盖伊尔的新态度就是设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们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个伎俩就是向她发脾气,对她表示嫌弃,特别是当孩子们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场的时候。过去她不愿意当众大吵一场,因此对丈夫的挑衅总是毫无办法。现在,她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理直气壮地和她丈夫抗争,然后拂袖而去,当孩子们对她表现出不尊重的时候,她坚决地要求他们有礼貌。
在采取这种更有效的态度几个月之后,盖伊尔高兴地向韦恩汇报说:她的家庭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盖伊尔通过切身经历了解到,的的确确是自己教会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三年之后的今天,她已经很少再被别人欺负、被人不尊重了。
盖伊尔还懂得了,自己解救自己的关键是: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去教育人。如果你打算通过一次冗长的讨论来让人了解你不愿再受侵犯的重要信息,那么你得到的好处将仅仅局限在你和欺负你的人之间的谈话过程中,也许你还会和欺负你的每一个人进行多次“交流”,但是必须等到你学会了有效的行动方式,否则你仍然会受到烦扰。这就证明,你的表明决心的行动胜过千百万句深思熟虑的言辞。
韦恩指出:“许多人以为斩钉截铁地说话意味着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其实不然。它意味着大胆而自信地表明你的权利,或者声明你不容侵害的立场。”
托尼在和售货员打交道时总是缺乏胆量。由于害怕售货员不高兴,他常常买回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他正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果断一些。一次,他去商店买鞋,看到一双自己喜爱的鞋,就告诉售货员,他要买下这一双。但是,正当售货员把鞋装进鞋盒的时候,托尼注意到其中一只的鞋面上有一道擦痕。他抑制住自己当即萌生的不去计较的念头,说道:“请给我换一双,这只鞋上有擦痕。”
售货员回答道:“行,先生,这就给您换一双。”这个时刻对于托尼一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开始锻炼自己果断行事的能力。新的处世方法的报偿远远超过了买到一双没有擦痕的鞋子。他的领导,他的妻子,以及孩子们和朋友们都感觉到,他变成了一个新的托尼。他不再是一味应承的人了。托尼不仅更经常地得到己所欲求的东西,而且还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
力戒浮夸言辞
在生活中,爱吹牛皮、说大话的人比比皆是。李春从小就有说大话的毛病,长大后依然改不了这个德性。
一天,他去老同学家做客,受到老同学的热情接待。久别重逢,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老同学乘机把自己心中的一件苦恼事说给李春听。
原来,老同学的儿子刚上完技校,找了几个工作都不合适,正为此事而发愁。李春一听,立即接口说:“你怎么不早说呀?我表舅在县人事局,给人安排了好多工作。大侄子学有一技之长,托他找个好工作还不是小菜一碟。”
老同学一听李春有这么一个亲戚在要害部门工作,掌握着实权,喜出望外,立即安排了一桌上等的酒菜招待李春,并表示:如果需要送礼,我也在所不惜。李春满口答应了。
一个月过去,却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老同学着了急,立即和李春联系,并亲自登门拜访。
李春吞吞吐吐地说:“你别着急,这事我一直放在心里哩。再等一等。”
临走,老同学还塞给李春几张钞票,让他需要时使用。
又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任何消息。老同学再次催办,李春叹口气,说:“这事我还得再托别人。”
老同学说:“你的表舅,你说一句话不就解决了,怎么还托别人?”李春见隐瞒不住了,只得说出实情:“其实,是我同事的一哥们儿的女朋友的姑父,那哥们儿跟我同事特铁,那不跟我姑父一样吗?”
不用说,老同学自然也指望不上他了,两个月的期望化成一串气泡。从此,那位老同学就再也不和李春联系了!
其实,李春说大话并不是一次两次,连亲戚、同事和左邻右舍都尝过他说大话的苦头。
他习惯到处放大话,吹嘘自己交往多、能力大、什么事都能办到。
一些熟人饥不择食,都想托他办点儿事,能办成的却是极少数。
时间一久,人人都知道李春有吹牛的习惯,说话不靠谱,笑而骂之,自然也就不会看得起他了。
爱浮夸的人既浪费口水,又浪费生命,还招来他人的鄙视、厌恶,没有任何益处。就像李春一样,彻底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人们都知道他不可靠,如果他托别人办事的话,恐怕也很难办成,这就是他为吹牛皮所付出的代价。
爱浮夸绝对不是什么好习惯,你海阔天空地把牛皮吹得呱呱响,别人却对你厌得直咬牙。
大话像一只大气球,虽然一时能把人抬上了天,一旦被真相捅破,立即就会把人摔到地上,碰得头破血流。
而且浮夸还会使你脱离现实,成为令人鄙视的空想家。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每天回到家里,向他的妻妾炫耀:朋友请了我的客。
妻妾过来一看,果然闻到了酒肉的香味。但时间一久,她们又表示怀疑:怎么老公从来没有回请朋友呢?便偷偷跟在男人的身后察看。
原来,朋友请他吃饭是假,偷吃坟墓前的供食是真。谎言不攻自破,那靠吹嘘树立起来的“面子”也就倾刻瓦解。
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地实干,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说桃树李树不会开口,但它们的果实足以引起千百人的喜爱。公鸡打鸣,只响在关键的时间,从而唤起人们“闻鸡起舞”;大嘴蛤蟆呱呱叫,又有谁听它们的呢?靠吹牛得到的荣誉,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因此,大话是吹不得的,我们应该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
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意见被别人接受,可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观点,谁也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观点。当你依仗自己的权力,硬性下达自己的命令时,对方即使接受了,也很难做到心悦诚服。例如:你让自己的孩子必须去读书,你的孩子因为慑于你的威严而勉强去了,但心里肯定非常抵触,未必认真读书,结果还是没学到东西。
老耿是一家小公司的头儿,他经营的是他所熟悉的行当,当然对业务的所有流程都十分熟悉。正因如此,他总是向部门负责人甚至个别员工提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们照着自己的意见去做。起初,这样做确实效果颇佳,因为老耿毕竟是这一行当的行家里手,而员工大多是新人。
然而,时间久了,这种模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公司里的一部分优秀员工逐渐熟悉了业务,同时又有创新精神,他们感到老耿的许多意见越来越成问题了。起初,老耿仍然坚持己见,让大家按照自己的意见办,结果业绩平平。后来,当老耿再把自己的意见硬塞给别人的时候,有些人无奈地接受,有些人则反对,反对不成进而跳槽。
等到老耿看到自己和同行的明显差距时,发现不愿接受自己意见而颇有创意的那位员工成了对手公司的业务经理,而留下来的那些听话者比起那位员工来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