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上,缺乏诚心,刻板的客气话,必不能引起听者的好感,如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如小弟才疏学浅,请阁下多多指教之类,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维语,若从谈话的艺术观点看来,非加以改正不可。言之有物是说一切言谈应该具备条件,与其泛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不如说阁下上次推销产品的能力强,或赞美他的商业手腕;你若虚心向学,真心仰慕某人的学识,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请他指教,这比无谓虚泛的客气话更具有交际效果。
名、如雷贯耳之类,如小弟才疏学浅,请阁下多多指教之类,这些缺乏感情的,
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维语,若从谈话的艺术观点看来,非加以改正不可。言之有物是说一切言谈应该具备条件,与其泛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不如说阁下上次推销产品的能力强,或赞美他的商业手腕;你若虚心向学,真心仰慕某人的学识,
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请他指教,这比无谓虚泛的客气话更具有交际效果。
遭遇牢骚不轻易发火
位高权重压力大,是每位领导者的真实状态。作为一名领导者,工作中总会遇到上级的不满和下属的抱怨和牢骚。对待这些牢骚,不必太在意,更不要动不动就大动肝火。在任何一家企业中,领导几乎都是唯一有权利发脾气的人。但必须要注意的是,领导是任何一个企业中都不能随便发脾气的那个人。因为领导者的雷霆大作会使下属们陷入一种莫名的惶恐和混乱状态,领导者的情绪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下属的工作状态。
古代曾经有位暴君,上至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无不对他的昏庸残暴怨声载道。暴君就下令修建了更多的监牢,对人们的任何牢骚都要兴师问罪,最后人们见面都不敢随便讲话,熟人相见也只是匆匆互使眼色,而不敢有过多的交谈。终于有一位正直的朝中大臣向他进谏道:“大王,您虽然可以用这种手段封住百姓的嘴,可以用监牢关住百姓的人,但是您却无法控制住他们反抗的心。这样下去,早晚会激起民愤的,到时候您就什么都制止不住了。”昏君对此毫不理睬,依旧是暴力镇压。没过多久,百姓再也无法忍受这位暴虐的昏君,纷纷揭竿而起,推翻了他的统治。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领悟,强迫别人隐藏自己的观点是十分危险的。拥堵拦截的效果远不如疏导,适时地让下属们发发牢骚,会让他们随时释放心中的压力和不满的情绪,而后重新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现代企业中,工作和环境的压力在所难免。监管下属和令下属稳定工作情绪和提高工作效率,领导者必须具备令下属信服之处。安排工作时不妨想想若与下属易地而处,自己是否能够信服领导的安排。
没有一个企业的员工是不发牢骚的,每个人的利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员工眼中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调整作息时间,就必然有一部分拥护赞同,但同时也会有另外的一部分员工不满而牢骚满腹。作为领导,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把牢骚视为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十分必要的。面对下属的牢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听见一些风吹草动,就煞有介事地开会批判。对于牢骚,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然,不能任由牢骚堆积,牢骚太多了就必然要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解决的办法不是找到发牢骚的人,而是找到牢骚的根源,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很多时候,员工发牢骚只是为了宣泄心中的怨气,倾听和沟通是解决牢骚最好的方法。
心理学讲,凡正常人都有自尊心。人们之所以有情绪、烦躁易怒,除了个人的品格修养,还与其他人对其不够信任、支持力度不够、出言不慎、不够尊重等因素有关。身为领导者,在做下属工作时要以商量的语气、谦和的语言进行劝慰、启迪和诱导。保持平衡的情绪、愉快的笑容、饱满的工作热情是领导服众的关键。
团体的气氛很重要。一旦有人发脾气,就会充满火药味,和谐的气氛就被破坏了。所以,要保持微笑,不给别人的内心造成压力,不在团体气氛中制造低气压,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领导。
会说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卡耐基先生曾说:“假如你有好的口才,就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使人家喜欢你,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可以开辟前程。假如你是一名教师,你的口才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假如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就能帮助你吸引顾客;假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能吸引一切诉讼的当事人。”这话很对,会说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因为巧舌如簧而擢升了职位,获得了名利;也有许多人因为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而赢得了他人的喜爱,赢得了社会地位;当然,也有许多人因为口笨舌拙、辞不达意而四处碰壁,心灰意冷。我们的一生,有太多的成败直接来源于口才的好坏,那么,还犹豫什么呢?振奋起来,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曾有国外一家旅馆老板测试三名男性应试者,问:“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看见女房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甲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个对答无称呼,虽简洁,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这个称呼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对方的窘迫感。
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丙被录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这种故意误会的说法,维护了旅客的体面,非常得体、机智,表现出一个侍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
这就是口才的艺术。它能改变场景的尴尬,能改变一个人的际遇,甚至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曾经把“舌头”、原子弹和金钱称为不可战胜的三大战略武器,进入21世纪又把“舌头”、金钱和电脑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战略武器。那么,口才真的能有如此大的力量吗?
1984年9月,前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访问白宫时,曾开玩笑似的对第一夫人南茜说:“请贵夫人每天晚上都对里根总统说句悄悄话——和平。”言外之意是里根总统头脑不够冷静,往往做出有损于世界和平的事。对此,南茜回敬说:“我一定那样做,同样的,希望你的身边也能常常吹出这样的‘枕边风’。”葛罗米柯听后,心领神会地讪讪一笑。
人人各有立场,如果葛罗米柯与南茜夫人都冲动地、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立场,恐怕两国的交往就不那么平静了。因此他们都选择了将尖锐的批评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包藏起来,抛向对方,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此番较量。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含蓄之中藏着三寸钢针。它能改变邦国之间的敌对气氛,甚至能避免战争。
我国古人云:“一言能兴邦,一言能丧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就充分证实了口才的力量。在不同的场合,口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应练就良好的口才,观色而语,妙语连珠,做到“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也只有如此,才能在鱼龙混杂、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立身安本,脱颖而出!
会说话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纵观古今,大凡历史上的领袖人物无不拥有会说话的资本,在说话时,他们神态自若,思维敏捷,记忆精确,兴奋与抑制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应对自如,毫无做作,真切动人,从而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表述目的得到最佳实现。
在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得人拥护。”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有口才创造的。”
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有一张美德检查表来约束我自己,罗列着12种美德,有一个朋友后来告诉我,说我常在谈话中有些骄傲,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尽量避免一切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富兰克林又说:“说话和事业的进步有很大关系,你如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合作。”
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进行面试时,专门就说话能力做了规定:应聘者声若蚊子者;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交谈时,不得要领者;交谈时,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说话无生气者;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者,全部不予录用……
在英国,会演讲能赢得举国敬仰的形象,会写演讲稿能晋升爵位。1983年元旦,英国女王因为戈登·里斯的演讲稿深得人心而授以他爵位。戈登·里斯是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顾问,为撒切尔夫人撰写了深得人心的演讲稿,有效地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应答记者提问的能力和演说的能力,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被称为“雍容华贵、谈吐优雅的女首相”,除了自身的修养外,也有戈登·里斯演讲稿的作用。
而在中国,会说话的人能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抗战期间,厦门大学的英籍客座教授在一次酒会上大放厥词,诬蔑厦大不如英伦三岛的中小学校。他说:“欧美开风气之先导,执科学之牛耳。敝国有诗圣拜伦、雪莱,剧圣莎士比亚,现代生物学之父达尔文,力学之父牛顿。可叹泱泱中华,国运蹇促,岂可奢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邦?”
当时的厦大校长萨本栋理直气壮地反驳道:“教授先生,你别忘了,中国的李白、杜甫如彗星经天之日,当时英伦还是中世纪的蒙昧边荒之时。而中国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之际,达尔文之父祖辈还不知身在何处。”
英教授这时恼羞成怒:“校长阁下,请记住,是美国的伍斯特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造就了您的学识和才能!”
萨校长微微一笑:“博士先生,我提醒您,中华文明曾震惊世界,没有中国远古的四大发明,也绝不会有英国的近代产业革命。”
在古代,会说话可以鼓舞士兵气势,可以削减对方锐气,让对方不攻自破。
三国时,张昭攻击诸葛亮比不上管仲与乐毅,其论据便是诸葛亮面对曹操的进攻时,竟是“丢盔弃甲,望风鼠窜”,以至于“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
诸葛亮反驳道:“刘备起兵之初,兵不满一千,将只有赵、关、张。新野小县,粮少人稀,我们却火烧博望在先,火烧新野在后,杀得夏侯悖、曹仁十万大军心惊胆裂。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想当年,汉高祖屡败于项羽之手,而垓下一战,终于获得最后胜利,而他靠的是韩信的良策啊!但是韩信辅佐高祖,也并不是每战必胜。”
诸葛亮首先以事实批驳了张昭论据的错误,其次,又针对所谓“无容身之地”的诬蔑,援引刘邦、韩信的先例,说明胜败乃兵家常事,求决胜不求累胜是刘备的战略方针。张昭之流最后无言以对,只好败下阵来。
的确,这个世界上,会说话的人无不成就一番事业。会说话,是一笔人生的财富,是人走向成功的捷径。
不要触犯领导的尊严
在指出领导错误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领导的尊严不容侵犯。历史上就有很多人因为不识时务、不看领导的脸色行事而倒霉,也有一些忠心耿耿的人因冲撞领导而备受冷落。现实中一些人有意或无意给领导丢面子、损害领导的尊严,常常刺伤领导的自尊心,因而经常穿小鞋、遭受整治。
即使很英明、宽容、随和的领导也很希望下属维护他的面子和尊严,而对刺激他的人感到不顺眼。
唐太宗李世民是以善于纳谏著称的贤君,但也常常对魏徵当面指责他的过错感到生气。罢朝之后,他有时怒气冲冲地嚷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一次,唐太宗宴请群臣时酒后吐真言,对长孙无忌说:“魏徵以前在李建成手下干事,尽心尽力,当时确实可恶。我不计前嫌地提拔任用他,直到今日,可以说无愧于古人。但是,魏徵每次劝谏我,当不赞成我的意见时,我说话他就默然不应。他这样做未免太没礼貌了吧?”长孙无忌劝道:“臣子认为陛下不可行,才进行劝谏;如果不赞成而附和,恐怕给陛下造成其事可行的印象。”太宗不以为然地说:“他可以当时随声附和一下,然后再找机会陈说劝谏,这样做,君臣双方不就都有面子吗?”
现代社会的领导出现失误或漏洞时,也害怕马上被下属批评纠正。有些人直言快语,肚子里放不住几句话,发现领导的疏漏就沉不住气。某供销合作社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主任讲话时出了个错,他说:“今年供销合作单位进一步扩充,到现在已发展到46个……”话音未落,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主任高声纠正道:“讲错了!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已达到63个……”结果全场哗然,把主任羞得面红耳赤,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他的面子顿时被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丢得干干净净。
那么,在发现领导犯错误时该怎么办呢?
如果领导的错误对大局影响不大,其他人也没发现,不妨装聋作哑。如果领导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领导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发现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是领导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
有些人对领导不满,虽不当面发泄,却在背后乱嘀咕,有意诋毁领导的名誉,揭领导的“家底”,孰不知“纸里藏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被领导知道后果可想而知。得罪领导与得罪同事不一样,轻者会被领导批评或者大骂一番;遇上素质不高、心胸狭窄的人可能会打击报复、暗地里给你穿小鞋,甚至会一辈子压制你的发展。在批评领导的时候,不慎言笃行,一旦冲撞了领导,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影响你的进步和发展。
道后果可想而知。得罪领导与得罪同事不一样,轻者会被领导批评或者大骂一番;遇上素质不高、心胸狭窄的人可能会打击报复、暗地里给你穿小鞋,甚至会一辈子压制你的发展。在批评领导的时候,不慎言笃行,一旦冲撞了领导,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影响你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