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19204200000009

第9章 法则三:幸福感从和谐内心开始(2)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清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的直拍手。

师傅点头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乐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乐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会相当巨大。

守住一颗平常心,你就守住了幸福

“平常心”虽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在生活中,却是人人都难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

平常心首先是一种心境,不仅是对待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更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一份平静和谐。

其次,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这也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我们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相反,我们所要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无时不乐也无时无忧。

记得一个人曾经问过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吃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也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至此我们明白,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平常心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估量。一般来讲,保持一颗好的平常心可以为你带来各种幸福的感觉。

一位国王拥有无上的权威,广阔的疆土,顺服的臣民,巨大的财富,还有美丽的嫔妃,但他总感觉自己不幸福。国王发现,一个衣着褴褛,饥一顿饱一顿的乞丐总是开开心心的。国王去向乞丐讨教幸福的方法,此时乞丐正在晒太阳,国王把阳光遮住了,乞丐说:“尊敬的国王,请您别挡了我的阳光。”

乞丐为什么能幸福,在于他的无欲无纷扰。国王为什么不幸福,在于他心有羁绊。

为什么幸福那么难以寻找?为什么同样的情境,有的人能感觉幸福,而有的人却感到痛苦?答案就在于你有没有保持一颗平常心。

今天,人们都在忙碌,年轻人更是如此。努力进取,实现自身价值,工作且快乐着是幸福的,但是,凡事应有度。人生应如旅游,而不应只为赶路。忙着赶路,顾不得沿途的风景,结果总是抱怨生活太累、太苦。此时,不妨减慢那匆匆的脚步,卸下沉重的行囊,保持内心的宁静,从容欣赏沿途的风光,尽情领略生活之美好。

我的一位朋友白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当过兵、从过政,10年前下海经商,阅历很丰富。白先生十分健谈,但是,每次与他谈话总是被很多的电话打断,他似乎永远没有可以安静下来的时候。有一次,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交流空间,我便邀请他到一家茶楼面叙。白先生来到后,几句寒暄后就进入了紧张工作的状态。先是对市场的担忧和恐惧,仿佛自己的企业已经濒临倒闭;然后是对下属的不满和抱怨,感觉他随时都要崩溃。我说,今天我们不谈工作,好好休息一下,放松一下。白先生惊讶地说:“不谈工作还有什么可谈的?我现在的时间都要一分钟当两分钟用啊!”原本是一个休闲叙旧的好时光,我却被他无数的问题搞得头晕。两个小时都在谈工作,他就像上满发条的闹钟一样不停地“叫嚣”。我并不怪他,只是关心地劝他休息一下,让自己的脚步停一停。他却说:“我本来出道就晚,再不拼命,还有几年奔头儿?”我问白先生:“你最渴望什么?”他说:“我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回家喝碗粥。”因为他整天在外忙应酬,几乎没有时间回家和家人吃饭。我建议他有机会到国外走走,边旅游度假边了解一下国际市场。他却说:“挣点钱不容易,哪能乱花?等我不能干了,我再踏踏实实享受……”白先生说几乎没有机会和儿子说话,学校的家长会自己从没去参加过,他很想让儿子将来接他的班,但是他的儿子却完全不以为然,这让他很头疼。白先生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真的不想干了,可是我必须撑下去。”白先生就是这样整天在工作,没有乐趣也不能停止,他说“自己就像卖给了这家工厂。”我时时为白先生捏着一把汗,也为他感到悲哀,因为,他的工作、生活是残缺的,没有快乐。

为什么总有人“赶路”?因为追求完美,因为名利在心。拼命挣钱是否很幸福?或许,有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质生活的质量,可以使生活过得更滋润,可是,钱买不到真正的幸福!“名人”也有他们的苦楚,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没有了自己的纯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幸福不是物质的丰裕,它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

人生一定要有所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精彩,世界才会更美好。但这需要怀着一颗平常心,懂得知足惜福。?正所谓“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智慧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适时取舍的人,他很清楚幸福需要用眼光去辨别,更需要用勇气去放弃,有太多负担的人是走不快的。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的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的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只要放弃一些自己难以承担的负累,少一些苛求,你就可以做到知足常乐了。

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陈旧的椅子。她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舍弃了无聊的交际,让她有更多的时间搞科学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就。主动舍弃一些没有意义的应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有意义的事情,才会拥有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有智慧者,会遏制膨胀的欲望,舍弃对名利的渴求。春秋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断然弃官,泛舟江湖。一个人能够从巅峰抽身,舍弃眼前荣耀,不为俗务所困,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难怪后人感叹:“人生极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相反,秦代名相李斯,位极人臣,却不能舍弃高官显爵,继续纠缠争斗于权力场,最终累及自己和家人。舍弃一点名利,关键是不要让自己“心为形役”,不要让名利遮蔽了眼睛。

有境界者,会舍弃对财富的贪念。盖茨创造了当代个人财富神话,却把大部分钱捐给慈善机构,用于公益事业,并明确表示,在身后要把全部财产捐出去。他说:“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更好方式使用它”。很少有人可以像盖茨那样富有,但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却是人生共同的话题。财富无穷尽,人生也有涯,我们不能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而要做心灵的主人。一个人正常的物质需要是有限的,不要让无穷欲望左右人生。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在吃饱穿暖后,不妨用更多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多彩生命与自然安宁。

人生幸福,只有舍弃不该拥有的,才能获得不该丢失的。守住一颗平常心,你就守住了幸福。

有道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与人为善,快乐了别人,幸福了自己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加勤奋学习。

有一天,他的衣服破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很是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

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后来,佛陀教育大家时说:“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助人为乐是给别人带来方便,同时自己也会活得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在很多时候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生活的意义。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多为别人着想的人,心中的幸福感觉最多,因为看到别人的幸福微笑,我们心中自然也会感到幸福快乐。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与人为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善的语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信奉“与人为善”,家庭和,事事顺;在单位提倡“与人为善”,人心和,事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