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闯世者
19220100000016

第16章 激流勇进(3)

10:00上飞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印在美国造的波音747飞机上。大约在下午4:00,天开始黑下来,五点多钟就进入黑夜。夜半时分,我从机窗向外张望,机左侧正对北方,北斗星好像就挂在眼前,特别清楚。此后在异国的这段日子里,唯独这一个星座给我带来一种亲切感,所以我不知看了多少遍。

1990年9月17日 晴天

今天是开学典礼之日,汽车把我们送到蒙特?圣玛丽学院西部分校。

下午1:00,开学典礼仪式在学校游泳场草坪一角进行。一个供游泳休息的小屋里放了一个麦克风和一个立式放讲话稿的专用小板夹。木屋内有一名博士站在麦克风前,西装革履,神情严肃。麦克风左侧,笔挺挺地站着校长和教务长,他们三人严肃的表情与会场的简单好似不相称。领事馆代表、其他来宾及我们这些学员坐在太阳下的靠背椅上。

大家很快肃静下来,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校长、教务长、领事、团长都先后讲了话。校长在讲话中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而后团长向他们赠送了团旗和礼品。整个仪式没有像我们中国人那样刻意营造一些热烈气氛,搞一些不必要的过场、花架子。连最后团长赠送礼品、团旗算在内,整个典礼时间不到一小时,既简单又实在,既严肃又认真,没有专门为仪式花费一分钱。这样的仪式要是在中国,各种舆论和意见都来了,起码一点是不隆重,要得罪一些客人。礼仪一结束,还合了一个集体影。记者来去也无人理睬,多好的风气,令人赞叹!

典礼结束后,院方给我们学员都发了身份证,证明我们正在美国蒙特?圣玛丽学院进修,结束时还要发结业证。

院方用西餐招待了我们,吃得简单又满意,还一点都没浪费的。就餐中,我和美方商人初步谈了一些贸易上的问题,他们很感兴趣。我把样本给了他们,有两个商人争着要。我也想利用这种竞争来推销产品,建立合作关系,购置静电植砂机。我自己给自己来美国定的目标:一是学习、二是商务、三是广交朋友。目标既定,我便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但愿有所收获。

1990年9月22日 晴转多云

大巴进入洛杉矶市郊一个叫劳卫士的公司。

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工厂。厂门是西班牙式的高圆门,进厂中轴线上有两个小喷水池,左右是餐馆和小商店,往后是小花园和草坪,特别幽静别致。

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导游小姐带我们看了工厂发展史,然后到各车间参观。他们对质量控制特别严,从原材料进厂到生产过程,直至产品包装,都在严格的控制之中。年产5亿件产品,无一件出问题。这好像是美国人的特点,办事认真务实。这个厂的每个配方都是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发出来的,并根据用户意见不断开发新的工艺配方。几十年来这个厂长盛不衰,就在于它有过硬和不断更新的产品。我感觉到我们的工厂与美国的工厂,在经营上差距确实拉得太远了。

有一个美国老板说,美国搞机床的人员总数还不如中国上海机床厂的人数多,中国大陆的厂子太大了。他们愿意跟中国台湾打交道,说中国台湾的厂子不大,发现了问题上午告诉他们,下午就改了,很方便。大陆太大了,往往一年都难改过来。他还说,如果中国大陆的机床工业发展起来了,我们只有自杀。因为中国大陆的机床又多又便宜,要是质量搞上去了,大量涌入美国市场,将对美国机床工业有很大的冲击力,想起来真叫人害怕。这说明中国的工业潜力确实很大。

1990年9月25日 晴天

今天由圣玛丽学院的教授彼得先生讲授营销学,他讲得很生动。其中心意思我认为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最终是要把产品投放市场,这就得一心一意想着用户,千方百计让用户满意。一个用户满意,可以使许多个用户满意;失掉一个用户,等于失去一百个用户。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的。这是其一。其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要心里装着用户,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的企业就能兴旺。否则,如果各行其道,各部门再怎么吃苦,只会使企业倒闭。因此,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是非常重要的。

1990年9月26日 晴天

今天由格杰律师事务所的三个青年律师和一个年老顾问给我们讲有关法律知识。三个青年有两个是从大陆来的,一个鲍先生,原在中国机电部机电总公司任公职,几经折腾来到美国。因为我对法律不感兴趣,听课提不起精神来。另外我对这帮离开祖国投靠国外,为自己谋福利的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看法。真正懂法的人,他必须先懂得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青年学成后,把宝贵的年华贡献给外国,并且用外国法律保护外国的利益,不可想象。

1990年10月7日 晴天

今天上午参观了一个工具进口商家。这是个中产资本家,老板是华人,叫陆轩员。他生在上海,后去了台湾,又在香港闯了十几年,最后到美国定居。两父子一起做中国大陆工具的生意。父亲叫陆镇,长住香港,负责从中国内地进货。他本人带十几个雇员在美国销售,配合得默契,发了大财,仅仓库里的实物就有一千多万美元。另外还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仓库,在里面我看到了砂布、砂纸,还搞到一本价格表,价格是很便宜的。如果我们的产品想进入美国市场,就可以找他了。

1990年10月11日 晴天

今天听课收获最大。两个教授分别讲授了“市场与营销”、“美国政府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内容。前一课是彼得教授讲的,讲得很切合我们的实际,我认真做了笔记。后一课是洛杉矶市经济发展部的高级专题课,讲的是美国各级政府如何制订一些政策,设立一些部门,千方百计促进美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与我的企业关系不大,只作了一些提纲式笔记。

通过聆听彼得教授的讲课,对什么叫市场经济有了个粗略的了解。如何营销,在头脑里理出了个头绪。其实,我们厂几十年来的营销技术和彼得教授谈的一样,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上来条理化。所以实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再来进行理论培训,确实大有好处。可惜我们的有些青年朋友不懂学习的重要,甘当机械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个严重问题。营销本身意味着为消费者提供十分满意的产品。人们在营销上走过了三个阶段,即生产阶段、生产加推销阶段、营销阶段。教授举了个生动的真实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第一大汽车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传人,预测到美国人必须每人有一辆汽车。因此,他拼命地生产汽车,并且只生产一种黑色汽车。当时汽车畅销,不管你是什么颜色,只要是汽车就能卖出去。这是福特公司的第一阶段,即生产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有人上门问:“有没有红色的汽车?”还有人问:“有别的款式没有?”福特二世说:“黑色的都做不过来呢!”不愿按市场要求增加花色品种。不久,福特二世感到汽车销不动了。就在这时,有些小公司从福特公司买汽车回去,喷上用户需要的颜色转手卖出,从中赚了一大笔钱。但福特二世还是不愿意增加花色品种,在公司内选了一大批懂技术、有才能、忠于公司的人员组成庞大的推销队伍在各地推销。这就是第二阶段。即生产加销售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起色并不大。

这时候,在公路上跑的汽车远远不止一种黑色福特了,而是红、蓝、白、灰色都有了。福特车让人加色后赚了二手钱。到这时,福特才开始做市场调查,按用户需求设计生产汽车,并做好售后服务,不断地按市场反馈的信息改造自己的汽车,使福特公司年年有新款式上市。通过加倍努力,福特才把几乎丢掉的市场重新夺回来。我国的经济正在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如果我厂没觉察到这个转化,不迅速向第三阶段转化,也将会失去市场。

市场的功能,可以促进产品周期性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不能把握寿命周期,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将会走向低谷。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企业的各个部门必须有一个共识,形成一股劲。那就是一起努力,千方百计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创新产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授课中,教授还讲了很多营销的学问,听后受益匪浅。这节课厂长们听得格外有劲,往日由于时差关系打不起精神的人,今天也都来神了。

1990年10月12日 晴天

这次赴美参加管理专业培训,到昨天为止,全部课程学习完了。今天是美国的10月11日,根据安排,最后搞一次实习性的贸易洽谈会。洽谈会在美国洋人商会的小展厅进行。

进入市中心,到了商会的小展厅,大家一齐动手,紧张有序地工作起来,十几分钟就把一个洽谈会的现场布置出来了。

9:30后,客商陆续签到。我因为在此之前结识了一个华人大学生俞先生,所以不想再接待别人了。根据教授的传授,我打心里对俞先生抱有诚意。俞先生一早就来了,我帮他把名片往外发,他很高兴,对我的合作表示感谢。中午我留他吃了一餐便饭,是最便宜的便餐,比不上我们厂里的中餐,但一算人民币也得12元多。其实不是贵,而是我们两手空空。下午俞先生陪我在市区参观了几个工具连锁店,买了几包样品。我看到了上海的水砂纸,质量不凡。在车上,我向俞先生再三表达了合作的诚意。他表示,只要质量稳定,包装改进,进美国市场赚钱大有希望。

回展厅已是下午5:30了。我送走俞先生后,随后上大巴去参加我们的毕业典礼。

大巴又转到了唐人街,中国饭店的豪华大厅里摆上了6桌中式餐具。7:00整,驻洛杉矶领事馆副总领事和夫人到场了,华人协会洛杉矶市分会长胡顺之先生和他的日本夫人也到场了,圣玛丽学院的校长代表及10位授课教授到场了,洛杉矶市市长高级助理偕夫人到场了,加上我们刚好60人。按礼节,宾主都站在麦克风前致辞,4个人讲话,忙坏了“翻译官”。

满桌的佳肴吸引了我们,有人急不可待地拿起筷子吃将起来。有好些菜我叫不出名来,也不知道怎么吃。出国前学到的赴宴规矩这时还真是用上了,先看别人吃,然后跟着吃。桌上的菜“色、香、味、形”四功能俱全。宴会还未结束,圣玛丽学院校长和教务长亲自发给我们结业证书和校徽。当做工精致高雅的大学培训结业证书发到我们手上时,大厅一片欢呼,大家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证书是由胡顺之先生一一发到每个人手中的。每发一个证书,大厅里的闪光灯扑闪一下,留下了这人生难忘的一瞬间。

回到公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怀疑人生的道路乱了套。年轻时,一心埋在书堆里死命攻读,一心想进入大学并留洋深造,但在人生旅途中,我这个如痴如醉的书呆子却被命运抛下了,心里读书的念头完全泯灭了。年近半百,命运却又阴差阳错,在知天命之年把丢失了的青少年理想找回来了。灯光下,我捧着洋结业证书,又是高兴,又是心酸,深深叹息这东西“来晚了”。为什么正当玩命地吸取精华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命运却把我抛得远远的呢?现在是我将安度晚年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机会。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啊!我要把学到的这些东西带回去,要让厂里的后生们好好学习照着办。那么, 通城砂布厂将来不光是通城一流的厂子, 将会成为全国同行业一流的厂子。但这要靠青年们了,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1990年10月13日 晴天

来美国参观了大到有十几万工人的飞机制造公司,小到只有二十几人的机床改装厂和高精度的集成电路板钻头厂。这些都是高新技术集中的地方,其现代化的程度都是国内所不能及的。我们只能学习、研究他们的工人为什么那么自觉地工作,自觉地一丝不苟地把住质量关,用那么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和工厂紧紧连在一起。结论是他们的工人文化素质高。他们不说一句假话,不做一件假事,不搞虚伪动作,对企业至诚至真。文化使美国工人具备相当高的职业道德。

今天我们又参观了一个工厂,是个设备、工艺水平都不高的体育器材厂,生产篮球架、乒乓球台、球拍之类的东西。据参观的厂长们讲,这些设备比国内的厂还要落后。笨重的体力劳动,加上生产流水线的紧张节奏,操作人员连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但生产线上的工人却那么认真,工艺纪律那么严,对质量那么注重,那么关心,厂长们赞叹不已。我们是自行找去的,工人们事先根本不知道我们要去参观。油漆车间、木工车间、包装车间,都连成了一条线,工作环境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工人的工作都规范化了,紧张有序,忙而不乱,节奏明快,操作严格,看不到废品。工作条件比我们厂要差,劳动强度比我们厂要大10倍,但工人们都习惯了,熟练了,好像一点都不累。

参观出来,感慨颇多。看来砂布厂严格要求的传统不能丢。我把我们厂和这个厂作了一番比较,有很多相同之处。不同的是这个厂把好的传统传下来了,我们却把一些创业时期创造出来的好传统慢慢淡化了。

1990年10月15日 晴天

今天早上接到俞伟民先生的电话,他大约在10:00就过来,切磋合作开发美国砂布销售市场的意向书。意向书是俞先生用英文打字机打好的,一位姓许的小姐用中文翻译出来后,我看了一下,对我厂有利,我很快签了字,并答应寄样品,双方很满意。我想,要进入这样大的市场是要付出代价的,他要作为美国唯一代理,将“犀利”牌产品拿去试销。我想只要他能打开市场,“唯一”又有什么不好呢?他要是销不开,这个“唯一”自然而然就失效了。

下午,一位郑先生又来找我,我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答应寄样品。晚上一位谢小姐来电话,说要为我们推销产品,把市场开发出来。我很高兴,积极鼓励她,我愿意配合她把销路打开。美国的公司太多了,这么多数不清的公司都是靠做生意维持的,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我对自己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充满信心。但这里的市场也盘根错节,构成了严密的网络,要挤进来也不是一般的困难。但一旦进来,也不是一般的好形势,而是大好形势。事实就是这么明白无误地十分严峻地摆在面前,容不得你犹豫不决,只有进行风险决策。我准备舍个几万进去。当然要征求我的同事和职工们的意见。

1990年10月17日 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