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满分作文一点通
19253100000024

第24章 文化意蕴篇(1)

导语

有境界自成高格,有意蕴方成佳作。

近年来,一支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语言等高扬文化大旗的高考作文异军突起。它们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由于很受青睐,高分频出,一时间争相仿效,瞬间席卷神州大地,竟成了一种时尚。

这类作文被称为“文化作文”的文章,其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因此大都具有浑厚的文化底蕴、丰沛的文化内涵、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深刻的文化认知。它在构思上往往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文化的理性鞭挞假恶丑;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在文化的积累与思辨,文化的共享与独思,文化的阅读与创造,文化的生态与文化的人生中,写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无论在平时的练笔或考场作文中,如果能让自己的作文走向文化作文,那无疑是写作中的一支“夺宝奇兵”。这要求你不断地分析、模仿、借鉴他人的语言和思维,尤其要使自己的作文具有人性的高度、文化的高度、时代的高度、祖国的高度。

海峡两岸

【原始素材】

白云飘拂的天尽头,那里应当叫做远;彩蝶飞舞的窗外,这里无疑应当叫做近,但是,远和近不是一成不变的。大洋彼岸可谓远也,然而一部可视电话使亲人如在眼前;同室同床可谓近也,可是同室操戈、同床异梦者大有人在;天涯可谓远也,可是王勃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绝唱;大陆与台湾仅一条海峡相隔,可是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了50年还未能走到一起。人离得很近,心离得很远?我为之一怔,是的,我们同在一个星球上,同在一个国度里,甚至同在一座城市里,同样的肤色,又操同样的语言,可心为什么常常距离那么遥远呢?尽管我们拥有不同身份和地位,拥有不同的职业和性格,但是心应该走得近些,再近些。

“乡愁,是一片海;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略带忧伤地诉说着。大海啊,你可知道你不经意间造成了母子分离的痛楚?你可明了众心盼归的愿望?“我要回来”的呼喊你又可曾听见?面对着这片阻隔着祖国大陆与台湾的海,面对着这地图上一块小小的蓝,我深深地被震撼到的,不仅是身体,更甚是灵魂。统一,民心所向,但更以强盛的国力作坚实的后盾。青年学生们,让我们发奋图强,吾力强吾国。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这片大海时,我们会自豪地呼喊:“大海,我们越过了你,母子已经零距离!”

【示范一】中心“遗憾”

“乡愁,是一片海;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略带忧伤地诉说着。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遥遥相望,却还未等到相遇的一天。

我们不禁为当年的分开而遗憾,遗憾这片蓝色的海竟造成分离的痛楚,遗憾“我要回来”的呼唤始终没有几人能够领会,遗憾早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而我们只隔着一弯海峡,努力了50年却还未能走到一起。

我们遗憾过去,也遗憾现在,但对未来,我们应该充满信心,终有一天,遗憾将变为过去。

【示范二】中心“等待”

等待着,等待着,97香港回归了,99澳门回归了,“一国两制”的创举实现了。

但为什么母亲的眼里还常含泪水?是对自己的游子爱的深沉。

母亲仍在等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多么优美的句子,却并非现实。大陆与台湾相隔仅仅一弯海峡,两岸人民努力了50年,苦苦等待了50年,还未能走到一起。

“乡愁,是一片海;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要回来”,游子一次次的呼唤母亲的名字,时刻等待着母亲早日将他拥入怀中,不再让他如此流浪,漂流。

母亲也在等待,因为没有比儿子在眼前却不能相认来的更痛,更伤。让我们等待那一天吧。

【试一试】中心“希望”

【试一试答案示范】

“人生路上甜苦与喜忧……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路上的风雨尚且如此刻骨铭心,那两岸人民经历的风风雨雨,又怎可轻易抹去。台湾好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没人知道他还要等多久,但我们知道总会有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希望有着共同祖先,有着同样肤色,有着同样文字与语言的人有一天能围坐在一起畅叙悠谈;希望《乡愁》那忧伤的诉说早日成为历史,“我要回来”能马上实现;希望那一弯海峡与那一片海不再造成母子分离的痛楚;希望有一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这片大海时,我们会自豪地呼喊:“大海,我们越过了你,母子已经零距离!”

塞外

【原始素材】

塞外是崇山峻岭、大漠草原、雄关古道、长城烽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身在其中会感到无奈和渺小,马背上的人儿历经雄关险隘,与风沙大雪为伴,与烈酒篝火为伴,其性豪爽、其歌苍凉。塞外人物更是不同凡响,最知名的要数成吉思汗,他说,大地是我的牧场。

【示范一】中心“坚定的信念”

塞外是崇山峻岭、大漠草原、雄关古道、长城烽火,生活在塞外的人拥有着对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塞外生活的最好诠释,身在其中会感到沙漠的宽广无际。马背上的人儿历经雄关险隘,与风沙大雪为伴,与烈酒篝火为伴,坚定的生活着,人定胜天是马背上的人对大漠终生的信念。塞外人物更是不同凡响,最知名的要数成吉思汗,他说,大地是我的牧场,大漠是我的战场。一统天下是我的坚定信念。

【示范二】中心“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塞外,走过了上下五千年,走过了楼兰的雄钟巨鼎,走过了大辽的汗血铁骑,走过了晚清的断壁残垣。但时间并不会使记忆风化,崇山峻岭、大漠草原、雄关古道、长城烽火永远是历史对塞外亘古的记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永远是风烟对塞外恒久的记忆。

马背上的人儿历经雄关险隘,与风沙大雪为伴,与烈酒篝火为伴,其性豪爽、其歌苍凉。司马迁的《史记》便是塞外永恒记忆的见证。塞外人物更是不同凡响,最知名的要数成吉思汗,他说,大地是我的牧场,大漠是我的战场。《资致通鉴》便是塞外永恒记忆的诠释。

【试一试】中心“执着”

【试一试答案示范】

塞外是崇山峻岭、大漠草原、雄关古道、长城烽火,身在其中你会不自觉地感到自身的无奈和渺小。但马背上的人儿却拥有执着的信念,他们历经雄关险隘,他们与风沙大雪为伴,他们与烈酒篝火为伴,其性豪爽、其歌苍凉是对执着的最好诠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塞外的人儿对幸福生活执着追求的结晶。塞外人物更是不同凡响,最知名的要数成吉思汗,他说,大地是我的牧场,大漠是我的战场。成吉思汗的执着,缔造了元帝国的千秋伟业。

耶路撒冷

【原始素材】

耶路撒冷有哭墙——犹太教的圣地。耶和华的子孙在那里为自己民族的苦难,静静哀悼,默默哭泣。

耶路撒冷有清真寺——穆斯林的家。默罕默得的传人在那里赞美自己的真主安拉。《古兰经》经文响彻云霄。

耶路撒冷有教堂——天主教的传道场。耶稣基督的信徒在那里向上帝表达自己虔诚的感恩。唱诗班的合唱不绝如缕。

这就是耶路撒冷的牧歌——哭泣,诵经与唱诗的合声。

【示范一】中心“和谐”

和谐造就美丽,和谐创造幸福,和谐带来辉煌。就在遥远的耶路撒冷,却奏响着一曲不和谐的歌。那儿是犹太教的圣地,耶和华的子孙在哭墙静静哀悼,默默哭泣;那儿是穆斯林的家,默罕默得的传人在清真寺吟诵《古兰经》;那儿更是天主教的传道场,耶稣基督的信徒在教堂表达虔诚的感恩之心。三大宗教在此发源,在此发展,却在此不断演绎着血和泪的纷争;同是感恩先人,为何不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不同信仰的人呢?如果可以,这里奏响的,必将是最美的和谐交响曲。

【示范二】中心“包容”

耶路撒冷有着神奇的力量,它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了迥然不同甚至教意相悖的三大宗教。一座哭墙成为犹太教的圣地,让全世界静听他们苦难的历程;一座清真寺又把《古兰经》吟诵得响彻云霄,让世界明了他们对真主安拉的赞美;一座教堂成为天主教的缩影,让世界感知耶稣基督信徒们对上帝虔诚的感恩。一颗包容之心演绎了耶路撒冷对历史的怀想和对未来的期望。

【试一试】中心“选择”

【试一试答案示范】

犹太教选择了耶路撒冷,于是耶路撒冷有了哭墙,于是耶和华的子孙在那儿为自己民族的苦难静静哀悼;穆斯林选择了耶路撒冷,于是耶路撒冷有了清真寺,于是默罕默德的传人在那儿赞美真主安拉,吟诵《古兰经》;真主教选择了耶路撒冷,于是耶路撒冷有了教堂,于是耶稣基督的信徒在那儿表达对上帝虔诚的感恩。三大宗教选择了耶路撒冷,这是耶路撒冷的幸还是不幸?哭泣,诵经与唱诗并存,只是何时不再是为了生命的草然逝去?有些选择,真的很无奈。

陵寝

【原始素材】

三个多世纪前,印度莫卧儿皇帝,沙加汗,决心为他难产而死的爱妃蒙泰兹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华美壮丽的陵寝,设计时从外到内巨细靡遗,无一处不是完美的对称。不过这座耗资过巨的爱之杰作弄得民穷财尽,沙加汗被篡位的亲生儿子囚禁起来,郁郁而终;原想为自己另建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寝,与泰姬陵遥相对应的美梦也碎了。更可悲的是,他死后无处葬身,棺材就被放置在泰姬陵内——这一来,就破坏了他讲求的至高无上的对称美了!然而正因为如此,沙加汗得以与爱妃生同枕死同穴。他若地下有知,是该喜还是憾呢?

【示例一】中心“对称”

印度莫卧儿皇帝沙加汗,为了完成自己爱妃的宫殿和自己的陵寝的完美对称而至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错了,他忽略了百姓;他错了,他只想着自己;他错了,他失去了仁慈。是的,谁都可以犯错,惟独君王不可以,因为即使是小小的错误,也足以至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他失去了最大的对称,就是君民的鱼水对称。

【示例二】中心“错误”

有人说:爱情是伟大的;有人说:爱情是自私的;有人说:爱情是错误的;有人还说:牺牲百姓的君王的爱情只能与后者挂钩。天子犯法于庶民同罪。只想着自己的印度莫卧儿皇帝沙加汗,为了修爱妃的墓地而劳民伤财就是犯了一个无法原谅的错误。虽然他为自己找了一个爱情的借口,但是错误的本质不会改变,就象玫瑰花的刺是扎人的一样。错误就是错误,即使再高尚的借口也无法掩饰。

【试一试】中心“一切”

【试一试答案示范】

在印度莫卧儿皇帝沙加汗看来,所有的一切,名垂青史,他不在乎;天下太平,他也放弃;天下为公,他不屑一顾。为了爱妃的陵寝,他放弃了君王的职责,放弃了臣民的福祉,放弃了一切的一切。这注定了他遗臭万年的悲剧的必然性,既然他放弃一切,那他就必然失去一切,包括自己。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原始素材】

看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吗?我其实也没有,但看过简介后,我决定去看。故事的背景选择了战争年代,只是这里的战争更象一种背景音乐,无关主题。当老式收音机里传来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的嘶叫声时,小镇上的生活依旧有条不紊地继续着,这是一个精神空虚,灵魂麻木的群体,是世俗的常态。接着,在略略暧昧的夕阳中,风姿卓越的走来一位绝色女子,如同伊甸园那枚熟透的苹果,散发着蛊惑人心的邪恶魅力。她,便是玛莲娜。美丽是上天的恩赐,但当美至极致时,这礼物便成了魔咒。她的美打破了一种平衡,令人人深感自危。故事是从维利图的偷窥开始的。电影里,玛莲娜是孤独的,沉静的。她没有朋友,丈夫因战远行,父亲听信谗言对她避之不见。但她却有尊严和坚守,永远挺直脊梁,姿态撩人地穿行在男人的垂涎和女人的诋毁中,留下满城惊艳和嫉恨。战争如火如荼,但却丝毫改变不了小镇趣味的低俗。当丈夫的噩耗传来,当父亲死后,她开始放弃她的坚守。于是,女人们终于释然地笑了:“这样才对了嘛,瞧她,果然是淫荡的。”战争结束后,女人们以与德国兵有染为由赶走了她,留给维利图一个绝望、惨淡的背影。故事到这本该合情合理地结束,但……一年后,缺少美女的小镇平静如水,突然清脆刺耳的高跟鞋声再次响起,她又回来了,还挽着死里逃生的丈夫,眼神忧郁,姿态庄重高贵。随着二人的走近,惊慌的人们发现,那具有杀伤力的美丽已经不复存在。于是,人类的良知与善意悄然抬头。大家开始送去祝福。至此,美丽终于和生活握手言和。看似喜剧的收场,实则是悲剧的极致。说到底,我们是同情弱者,而不是欣赏强者。

【示例一】中心“杀伤力”

美是具有杀伤力的,已经忘了是哪位名人说的台词了,但是我却深信不疑。杀伤力表现在男子的垂涎和女人的诋毁中,更显锋芒,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伤心的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玛莲娜生活在自己的杀伤力的禁锢中,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友情,失去了爱情。也许这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给了她美丽,却让她失去了一切。象一朵带刺的玫瑰,寂寞孤独!【示例二】中心“愚昧”

愚昧的村民,愚昧的村姑,造就了人性的自私和嫉妒。《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美丽让玛莲娜饱受沧桑。如果可以重来,我相信,她是宁愿放弃美丽以换回人们的认可、人们的爱戴,而不是被愚昧的男人垂涎、女人诋毁。可怜的人啊,可怜的时代啊,可怜的愚昧啊,为什么愚昧的力量如此的大,让你措手不及,却又无可奈何。可怜佳人,生于乱世;可怜佳人生于愚昧的小镇……天使也为她落泪,为人们的愚昧无知所产生的仇视而落泪。

【试一试】中心“奇怪”

【试一试答案示范】

奇怪的人类,造就了奇怪的事情。正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仅仅由于人们的自私,人们的嫉妒,人们的邪念,就使原本因美丽而快乐的玛莲娜受尽了屈辱。真是奇怪的小镇,奇怪的人,人人都诬陷她,说她的坏话直到她离开。更为奇怪的是,在她离开若干年再次出现时,人们却因为她的美丽不再而完全宽恕了她,而且还对她很好,真是奇怪的人类,难道说美丽也是一种罪吗?长的漂亮有罪吗?真的是奇怪,很奇怪……

长征

【原始素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被后人称为壮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大丈夫在等待革命的时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革命胜利的摇篮,更是那等待中孕育出的完美结晶。是历史,在第五次反围剿惨败之时将一个等待送到他的面前,凭着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概,他决定带领大家踏上北上的征程。他引领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粉碎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之后,踏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又飞越了冰封雪盖的夹金山,穿过杳无人烟的大草地……是他,带领这支千锤百炼的红军队伍,一路向着光明前进。他望着那漫漫长路,胸中燃烧着不屈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