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19270800000061

第61章 习惯60培养孩子记日记的好习惯

日记,是一条用文字铺成的人生之路,写日记如同生活一般,既是一件简单的事,也是一件繁琐的事。

有这样一篇报道,在一次高等院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上,有一家杂志社收到了20多份自荐书及相关资料,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发表过的作品,让人吃惊的是,其中有13份自荐书及作品内容大致相同。调查后发现,这些自荐书、材料、作品都出自于一人之手。惊奇之后有些疑惑:现在的天之骄子怎么了?连最基本的自我介绍都不会写。另据报道,在大学里,很多毕业论文都不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要么是请人代笔,要么是誊抄现成的。不会写假条、不会写求职书、不会写启事……这样的现象时下并不少见。青少年的写作能力十分欠缺。提高写作水平,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已经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了。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就要养成这种写作的习惯,常动手、常练笔。写日记以其随意、自由、轻松等特点成为培养写作习惯的一种便捷、高效的办法。

记日记就是把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事情记录下来。

孩子把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顺心的事,写进日记本里,在字里行间宣泄自己的情感,倾吐自己的心声,这样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常写日记,还能够促使我们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训练看待问题的方式,同时也是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

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在他的长篇巨著《人间喜剧》的后记里写道:这一幕幕“人间喜剧”都是有生活味道的,它们是我无数个白天和黑夜行走于社会各阶层的真实笔录。据说,巴尔扎克为完成这部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他几乎走访了整个塞纳河地区。他将每天听来的、看见的都写进日记里,最后形成了几大本极具价值的日记簿,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真实的素材。

日记虽然是由一篇篇各自独立的小文章组成,但它的作用却不可轻视。日记需要天天写,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练习写作、培养观察力及增强学习效果的很有效的办法。生活中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写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花几个小时还不能完成,普遍感到无话可说。记一个人、记一件事,只写几句话就结束了。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他们的脑子里没有“货”,积累太少。没有进,哪有出呢?假如平时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随时注意身边的事,然后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有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库。写起作文来,就不愁没有材料,没有话说,只须信手拈来。要写好日记,就必须留意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只要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写文章的速度快了,字数多了,内容丰富了,质量提高了。从此,写作就不再是刀山火海,而变成了一次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日记是个百宝箱,不仅指它的容量大,装满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更是指它对提高孩子写作等各方面学习能力是一件法宝。

许多孩子都有过记日记的经历。刚开始还非常有兴致写几篇,慢慢地就变成几天写一篇,再后来就干脆不写了。因此,记日记,关键在于坚持。

徐霞客一生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把当地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各方面情况记录下来,坚持每天动笔,一生中从未间断过。在这些日记的基础上诞生了《徐霞客游记》这部集地理、文学于一体的辉煌巨著。达尔文随船周游世界,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把当天所考察的生物种类记载下来,其中许多内容后来都写进了《物种起源》中。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新知识像潮水一般涌现出来。而且许多东西,我们还来不及领悟,就一闪而过。如果能把这些知识写进日记里,那么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研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们在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用笔说话,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让孩子走出家门,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写日记必须有可写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于家庭、社会,尤其是后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让孩子多接触外边的世界,了解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开阔眼界,增加见识。积累多了,就有话可写,日记内容也就充实、丰富了。

2.督促孩子坚持每天记日记

人的惰性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孩子有时候会因为懒惰而不写日记,家长就应该教育批评并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即使孩子偶尔一次没写日记,做家长的也不能迁就他。

3.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面

书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指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面,从书中吸取养分,增加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可以为记日记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素材。

4.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这是家长对待孩子的日记的最重要、最正确的态度。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充分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私下偷偷地翻看孩子的日记,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导致孩子对日记失去兴趣,或者孩子为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不再记日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