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走进了花园,眼睛一亮,一朵一朵的花,五颜六色,美极了!只有三两个同学立刻就采下了自己看中的花,大部分的同学仍在边走、边看、边寻觅。这也是人之常情,总认为前面一定还有更美的。一直快走到出口,很多同学还是两手空空。他们好想回头去采,但已失去了机会,又不甘心一朵花也没采到,最后只好在出口处随便采下一朵。
老师看了看同学们手里的花,也觉察到一些同学眼中的懊恼,于是他告诉孩子们:掌握机会是人生很大的课题,往往眼前的就是最好的,但总是失之交臂,所以遇到最好的就要当机立断,不可三心二意。未来的诱惑太大了,总是让人不能放弃。没采到心爱的花,只是小小的失望,但是你们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如果你肯定当前的机遇,就不彷徨。“当机立断,择取最好的”,就是你们今孝远足最大的收获。
审时度势,相时而动
一提到审时度势,相时而动,大家容易想到墙上草,迎风无力,随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里,便倒向哪边。在实际的案例中,往往会有对时势最具清醒认识的人,却选择了风险极大的抗命。由此可见,真正的审时度势,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软弱,而是要相时而动。
相时而动,取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变。
春秋更替,寒暑易节。日升星沉,花开花谢,雁去雁归,草长草灭,雨洒雪飞,月圆月缺,自然万物无不更替,无不变换。
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一切都会变这个真理。根据霍金的判断,宇宙自身也是一个从大爆炸而来,又在不断膨胀的空间。可以说,这宇宙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个世界也是一个永远运动、永远变化着的大系统。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
审时度势并不是要学贪官奸臣,个个吃国家俸禄,陷害忠臣良将,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审时度势是指随机应变,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事物在变,环境在变,周围的人群也在变,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演变,为人墨守成规的结果必然会四面楚歌,成为海中孤屿。
欧哈瑞是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有一次,他走进一位顾客的办公室推销,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
欧哈瑞马上接口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相当优秀。”
对方无话可说了,没有争论的余地。因为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欧哈瑞说不错,他只有住口:他不能在人家同意自己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的车子最好”。
接着双方谁都不再谈何赛,欧哈瑞就开始介绍怀德汽车的优点。
任何人都不喜欢改变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可能因被强迫或被威胁而同意别人的观点,但他们会愿意接受我们和蔼的态度和委婉的说法。
当你企图通过批评和争论说服别人的时候,必须想到:争论的结果十之八九会使对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谁也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
批评、争论要不得,甚至连最不露痕迹的争论也要不得。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即使偶尔获得胜利,却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让对方心服口服的方法不是争论,而是直达内心的说话技巧。
所以,有一家外国人寿保险公司立下了一项铁则:“不要批评,也不要争论。”真正的处世之道不是争论,人的心意不会因为争论而改变的。
破釜沉舟,一往无前
当事情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可能激发出强大的斗志,全力以赴冲出困境。没有退路就像是到了悬崖边,只可以选择一个方向前进,就像一支没有退路的军队,除了全力以赴投入战斗,别无选择。
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有那些充满勇气,付出巨大努力的人才能赢得胜利。但是人的本性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成分,面对困难总会有逃避的幻想,这样就会患得患失,最后成了人生的失败者。当我们面对悬崖的时候,逃避和幻想就不再存在,因为环境逼迫你一往无前。
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捡到了一只模样奇怪的小鸟。老人也不知道这叫什么鸟,那只怪鸟和出生刚满月的小鸡一样大小,也许是因为它实在太小,它还不会飞。老人把这只鸟带回了家,让它陪孙子玩。
顽皮的孙子还把怪鸟放在鸡窝里饲养,母鸡竟然没有发现这个异类,成为怪鸟的母亲。怪鸟一天天长大了,有人说它是一只应该翱翔在天空的雄鹰,会吃掉鸡窝里所有的鸡。然而鹰和小鸡们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村子里的人对它还是越来越担心,如果哪家的鸡不见了,总怀疑这只鹰,要知道鹰生来就是会吃小鸡的。于是老人决定把这只鹰放回大自然。然而老人不知道用了多少方法,这只鹰还是没能飞向天空。这只鹰已经忘记了如何飞翔,它习惯了这个从小到大的环境,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空中的气流,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平衡。
村里的另外一个老人找到养鹰的老农:“把鹰交给我,我能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来。”老人将鹰带到了一个悬崖边,毫不犹豫地将它狠狠地砸向悬崖,如同扔一块石头。那只鹰快速下坠,快要坠到谷底的时候,它闭上眼睛,张开了健硕的翅膀,扑打着自由舒展地飞向蓝天。它越飞越高,渐渐地变成了一个黑点,飞出了老人的视野。鹰这次真的沿着悬崖飞走了,飞回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面对悬崖才能战胜心中的恐惧,义无反顾。面对悬崖,唯有展开自己的翅膀搏击长空才是生路,在我们面对命运的磨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应该断了犹豫后退的思想。这样才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给自己一片悬崖,就是给自己画了一条出路,这是一条只进无退的出路。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得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悬崖。悬崖一端是死路,别忘记另一端就是宽广而蔚蓝的天空。破釜沉舟就是让自己站在悬崖边上,我们能爆发出自己都不曾见识的潜能。
抓住成功的机会
人们总是喜欢问怎样才能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收获。其实成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努力了,不经意间我们就成功了。而如果只是空想,不经意间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我们察觉出来就晚了。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只熊在溪边苦等了一天,终于捕到一条小鱼。
小鱼可怜巴巴地对熊说:“熊啊,我太小了,都不够你塞牙缝的。放我回溪中吧,过几年我就长成一条大鱼,那时我才肥美,也能够让你饱餐一顿。”
熊并没有上当,他答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能长得这么高壮肥胖吗?因为我不会为了一个大而无望的机会,而丢掉手上拥有的小利益。”
走向成功的过程亦如熊捕鱼的过程,不要放弃一点点的进步,才能一点点走向成功。不要幻想一夜成名,因为一夜成名的背后,更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付出。若非要给成功总结出一条方法,那么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纪昌学箭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飞卫。他射箭的本领十分高超,百发百中,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野兽就伏在地上,飞鸟就掉下来。
有个叫纪昌的青年,很想学得射箭的本领,就来到飞卫家拜他为师。飞卫开始并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而是对纪昌说:“练射箭不能怕困难,首先要练好眼力,能够盯着一个目标,眼睛一眨也不眨才行。你回去练吧,练好了再来见我。”
纪昌回到家里,认真地练起了眼力。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一练就是一天。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了两年,已经练到了就是有人用针扎向他的眼睛,他也能做到眼都不眨的地步了。
纪昌高高兴兴地去见飞卫,告诉他自己的眼力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学习射箭的技术了。飞卫却说:“这还不够,你还要继续练眼力,直到能把小的东西看大了,然后再来见我。”
纪昌又回到家里,用一根头发拴住一只蚂蚁,把它挂在窗口,每天站在窗前,紧紧地盯着那只蚂蚁看。日复一日地看了三年,那只蚂蚁在纪昌的眼睛里,简直就像车轮那么大了。
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点点头说:“现在可以教你射箭的本领了。”
于是,飞卫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放箭。纪昌又苦苦地练了几年,终于成了一位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练好眼力是学好射箭的基础,不练眼力是永远也学不好射箭的。但是作为射箭技术的基本功,眼力的训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容易被人们忽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一样,越是基础的东西越不能马上看到效果,容易被人们忽视,真正的有心人,能够深人地分析事物的本质。所以在不经意间,有的人走向了成功,有的人与成功失之交臂。
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吕氏春秋·重己》中打了个比喻说:让一伙大力士奋力地拉扯牛尾,则即使把牛尾拉断、把力气用尽,也不能让牛跟着走,这是因为逆势而行的缘故;使一个小孩子牵引着牛鼻环,而牛就会乖乖地跟着他走,这是顺势而为的缘故。
一般来说,这种策略使用的对手有四种:一是贪而不知其害者;二是愚而不知其变者;三是急躁而盲动者;四是情骄而轻敌者。
在引诱对手上当之前,经常要自行设置一个陷阱。设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示之以利,用一些对方希望得到的利益来引诱。第二种是示之以弱。欺软怕硬是人的本性,如果自己佯装弱小,对手就会肆无忌惮地前来,钻人事先布置好的“口袋”。
在对手已经进入打击范围以后,出击既要及时快捷,又要讲究技巧。从不同角度把握打击的明与暗、急与缓、实与虚。究竟采用哪种打击方法,要依当时的客观环境来确定,切忌先行武断、主观臆想。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任总统以前,林肯曾当过律师。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因酒醉后一时冲动威胁他人的生命而受到指控。由于原告掌握了许多确凿、有力的证据,这些证据对林肯的朋友来说都是很不利的。在遭到许多律师的拒绝之后,他找到了老朋友林肯帮他打官司。
法庭开始审理后,林肯问原告:“先生,如果您是以一个勇敢者自居的话,您一定不会因威胁而感到害怕吧?”
“先生,我正像任何一个勇敢的人一样,不会因别人的威胁而害怕。”原告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
林肯说:“那么,要是我的当事人威胁您时,您也不会畏惧吧?”
“当然了,先生。”原告回答道。
“您不怕他吗?”林肯又问道。
“是的,我不怕他。”
于是,林肯向法官提出:“既然原告不怕我的当事人威胁,他还指控什么呢?我提议法庭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在上面的事例中,林肯并没有从正面驳斥原告,而是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使对方陷入一个自认是勇敢者的圈套,随后逐步地提出问题,逐渐得出一个令原告自相矛盾的结论。恐怕,那位以勇敢者自居的家伙一定会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后悔。
关于进与退的问题,《孙膑·善者》中指出:“高明的人四路一定要通彻、五动一定要工整。所以前进则对手无法迎击,后退则后路不被阻绝,向左向右则不陷于阻碍之中。默然而处,动则没有受到对手侵害的祸患,因此使对手四路一定穷困、五动一定忧虑。”
顺势而为,自然省力;逆势而为,自然费力。在对局中要讲究“天时、地形、人事”,但是就如同阴阳一样,顺逆也是同时存在的,“天时”的因素是无法改变的,而“地形”的因素则有可以改变的,也有无法改变的,至于“人事”的因素则是可以改变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进与退完全是相反的两种状态,退的时候大多都是被动的,因为人生各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想要成功就需要不断进取,即使你拥有良好的天赋和条件,如果主观上不求进取,一样会落后于人。
在我们求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告诫我们:学如逆水行舟,即使你再聪明,如果不肯学习一样会落后于别人。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神童方仲永:
宋朝时候,有个农家子弟名叫方仲永,5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于是他父亲非常得意,就把他的诗拿给读书人看,大家都很惊奇。仲永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以后,不断有人请他去做客,以索取仲永的诗作。
他父亲贪图小利,每天领着仲永到处拜访,这样就耽误了继续学习。等小仲永到十二三岁时,所作的诗文已经无法和同龄人相比了。再长大之后,方仲永已经完全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任何天才都不能生而知之,不勤奋地学习,不思进取,即使有良好的天资也枉然。与方仲永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左思。
左思是晋朝的一个文学家,少年时不很聪明,学过书法、音乐和兵法,都没有什么成就。他父亲曾对朋友说:“一代不如一代,这孩子不如我年轻的时候有能耐。”左思听了很难过,下决心刻苦学习,不断练习写作。
当他准备写《三都赋》的时候,著名的作家陆机就笑话说:“这个愚笨的人能写出什么《三都赋》来,等他写出来倒是可以给我盖盖酒坛。”但左思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他在室内、门前、墙壁和厕所等处挂着纸和笔,想到一个好句子就随时记下来,这样花了漫长的十年,终于写出了让当时笑话他的陆机都赞叹不已的《三都赋》。洛阳的人都争着买纸抄读,使得当时的京城纸张供不应求,这就是“洛阳纸贵”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