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现”成为启航的伴奏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尊重。要想痛痛快快地干一番事业,我们仅凭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创造机会,积极表现,为成功开通道路。
“是金子,埋在地下三尺终究都会发光的”,相信只要自己有能力、有水平总会有人赏识、有人推荐、有人提拔的。所以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还有一些人害怕枪打出头鸟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觉得彰显自己会给人们造成一种“此人野心很大”的印象,由此遭到别人的防范和打击。
但是如果你不想让机会白白流失,如果你不愿意再为下次机会的来临苦苦等待,那你就应该积极把握各种机会。
一家的女主人,打算在她休假期间招聘一名临时管家来看管她那豪华的住宅。许多女孩子上门来要求得到这份工作,于是,女主人就对这些女孩子进行集体面试,女主人说:谁能够挑出这个客厅的毛病,或者说出你的看管房子的计划,那这份工作就是谁的了。女孩子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挑出毛病的勇气。这时,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孩子大胆地说出了她的看法,竟然引来众多女孩子的哄笑,感觉她太自不量力了,但令女孩子们惊讶的是,这位女孩还没说完,女主人已经有了人选,那就是发言的女孩子。
也许你同样认为下面的这位女店员是爱出风头的。
一个面包房里的年轻女店员,尽管每天只是替人做包扎点心面包的无聊工作,但是她的做法与众不同。她对每一位来买面包的人都会说一句话:“我把这个奶油巧克力点心替您另外装起来,您小心拿着,以免奶油被压坏。”
说完对顾客莞尔一笑。由于她一直以来的敬业、对顾客的热情,使她迅速得到了提升,而且她的招牌微笑被列为公司甚至行业的学习对象。
表现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水温合适茶才香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人犯浮躁的毛病。他们做事情往往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动手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成一眼井,一口吃成胖子。结果欲速不达。
生活中有些人,他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想学习文学创作;看到电脑专业在科研中应用广泛,就想学习电脑技术;看到外语在对外交往中能起重要作用,又想学习外语……由于他们对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只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后哪一种技能也没学成。这种情况,与明代边贡《赠尚子》一诗里的描述非常相似:“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是讲有的年轻人刚要坐下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去学习击剑,如此浮躁,时光匆匆溜掉,到头来只落得个白发苍苍。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觉得在工作单位很没面子,单位领导并没有给他重要的岗位去锻炼,也没有提拔他的迹象……于是他决定外出寻求指点。他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吩咐小和尚说:
“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沏茶?”
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地摇摇头:
“一点茶香都没有呢。”
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年轻人欲去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释圆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也就相当于沏茶的水温度不够。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单位领导的重视。
水温够了茶自然香,功夫到了自然成。历史上凡有所建树的人,都很勤奋、很努力。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和努力分不开的。
做事切忌急躁
古时候有兄弟二人,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卖钱为母亲治病。神仙为了帮助他们,便教他们二人,可用4月的小麦、8月的高梁、9月的稻、10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内密封49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兄弟二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49天鸡叫二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坚持到鸡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
性急,做事急躁,既白费了原料,又没有尽到孝心,有时做事就需要耐性才能修成正果。
有谁能想到显微镜的发明者竟是荷兰西部一个小镇上的门卫,他叫万·列文霍克。为了让时光不会因在门卫这个无所事事的岗位上浪费掉,他选择了学习用水晶石磨放大镜片,磨一副镜片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为了不断提高镜片的放大度数,他一面总结经验,一面不间断地磨着。尽管人们不愿干这种单调重复的劳动,但他并不厌倦,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第60年时,他终于磨出了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片,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细菌。于是他成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受到了英国皇家的奖励。难以想象,60年的岁月,一种单调的重复劳动,这需要多么大的韧性和耐性。
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重要秘诀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同一目标上。许多人虽然很聪明,但心存浮躁,做事不专一,缺乏意志和恒心,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古代有一个年轻人想学剑法。于是,他就找到一位当时武术界最有名气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一套剑法传授与他,并叮嘱他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呢?”老者答:“3个月。”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去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老者答:“3年。”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来练剑,吃饭走路也想着练剑,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30年。”
年轻人愕然……我们生活中要做的许多事情同样如此。切勿浮躁,遇事除了要用心用力去做,还应顺其自然,才能够成功。
生活中,无论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还是声名显赫的企业家,都很容易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在浮躁的心理下半途而废。所以我们一定要戒除浮躁心理,才能练就每个人各自的“仙丹”。
蛹化蝶的启示
有则寓言,说的是宋国有个种田人,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拔完回到家,他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忙到田里去看,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今天用来比喻强求速成反而坏事的成语“揠苗助长”,就源于这个故事。
急于求成是永远不会获得想要的结果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总是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话来相告。但让一个人去接受这句话的时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只把你所说的当作耳边风,行事依然是我行我“速”,最后只能是导致失败。
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那些蝴蝶是如何从蛹壳里出来,变成蝴蝶的。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蛹,便取了回家,随时观察着。
过了几天以后,这个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来。
这个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面很辛苦地拼命挣扎,怎么也没法子走出来。这个小孩看着看着不忍心,就想不如让我帮帮它吧,便随手拿起剪刀把蛹上剪开,使蝴蝶破蛹而出。
但蝴蝶出来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变得很臃肿,飞不起来。
蝴蝶以后再也飞不起来了,只能在地上爬,因为它还没有经历自己将蛹打开,然后飞出来这个过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那只蝴蝶在蛹里面要破开蛹飞出来的时候,在最后的几小时中,要很辛苦地挣扎,而挣扎的过程实际上是锻炼它那一对翅膀的过程,亦是使它身体能够缩小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想上马一个项目,必须经过这么几个阶段:详细考察当前的市场情况,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作为自己下一步开发项目的基础;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形成完善的方案;有了方案,就得按照方案,进行事前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工具、材料、设备、人员等各方面;最后才是认认真真的实施阶段。
只有每一步都做得充分到位,你所要上马的项目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项目,才能创造效益。有了一个想法,就马上迫不及待地去进行,那么,且不要说创造效益,你的本钱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蛹化蝶的例子,表面上是一个生物界里很小的事实,但是放大至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都必须经历一个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有些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欲速则不达”。我们放眼整个社会,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而最终背道而行的仍是大多数人。
造成这种速成心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人们过于追求眼前利益,二则享受生活变成了每个人追求的根本因素。
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他总结出16个字:“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如果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静下来,听自己的心跳
一位长者问他的学生:你心目中的人生美事为何?学生列出“清单”一张:健康、才能、美丽、爱情、名誉、财富……谁料老师不以为然地说: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心灵的宁静,没有它,上述种种都会给你带来可怕的痛苦!
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灵的浮躁。
有一位老铁匠,由于早已没人需要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老街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竞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102岁了。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提倡语言美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本来应该是一条为人处世的准则,但若一味地老实宽厚,反倒会迁就纵容别人不适当的言行,所以,面对别人的无礼攻击和嘲笑挖苦,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当的反击,维护尊严。
一个吝啬的老板叫伙计去买酒,却没有给钱,他说:
“用钱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伙计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
“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中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显然,老板只是想占对方的便宜,如果伙计不能有效地反驳他荒谬的论调,就有可能遭到老板的严厉训斥,或者是自己贴钱给老板买酒,无论如何吃亏的人都是他自己,没准儿还会助长老板的嚣张气焰。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这样无理取闹、蛮不讲理的人,也一定要据理力争,适当反驳,切不可一味地任其摆布。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去反击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让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呢?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涵养与气量,在气质上镇住对方。然后要冷静考虑对策,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以免做出莽撞之举。最后还要选准打击点,反击力要猛,一下子就使对方哑口无言。
林肯就是以软克硬的,把自己降格为别人认为的评价上面,放低姿态,反而让人觉得刻薄之语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