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19379100000029

第29章 妈妈作出心理改变,走出教育误区(2)

孩子之所以讨厌我们的唠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会翻他的旧账。所有人都讨厌翻旧账,孩子更是讨厌这种做法。我们应该做到就事论事,明确指出他需要改正的地方之后就要停嘴。否则,孩子不仅会分不清问题的主次,还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一种仇视的心理。

79.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破窗理论

美国犯罪学家凯琳上班的路上会经过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发现楼上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碎了,非常显眼,和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很不搭调。结果一段时间后,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碎的窗户不但没有被及时修理好,大楼上反而又有几扇窗户的玻璃碎掉了。

这一发现使她顿生感悟:假如一扇窗户被打碎而且又没有得到及时修补的话,那么这扇破碎的窗户就会给人们一种纵容暗示,人们就会认为“反正已经碎了一扇窗户,再多碎几扇也无所谓”,于是人们可能有意无意地就会去打碎更多的窗户。时间久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无序感,同时也会越发地麻木不仁,而在这样的氛围中,犯罪也就“应运而生”。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符合凯琳的这个“破窗理论”。比如,某个墙角原本没有垃圾,但只要有一人在这里扔了垃圾,那么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将垃圾扔到这里,尽管这里并不是垃圾场;雪白的墙上如果有一个地方被乱涂乱画,那么很快,这块墙就不再雪白,它将会被各种颜色、物质所覆盖……

“破窗理论”就是在提醒我们,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13岁前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毕竟年龄还小,接触的事情少,思维也比较单纯,一旦他身处的环境不好,那么“破窗理论”很容易就会在他的身上得到验证。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用“人的头部”来比喻环境,以此来强调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各项能力、品德、习惯,都要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培养出来。与孩子关系最为紧密的环境,一个是外在环境,包括学校和社会,另一个就是家庭环境了。这个破窗理论也是在提醒我们,无论家庭内外,一定要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 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

有的妈妈可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我们一说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就需要大量的金钱。其实不然,我们提供给孩子的这个物质环境,也就是他所生活的房间,不需要太过奢华,但要整洁、安静。其中要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书籍,以及一些必要的工具与材料。

▲ 要注重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精神环境

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只是我们“环境建设”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精神环境。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我们和孩子的爸爸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互相要多体谅、关心对方。同时,我们也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允许他释放自己的思想。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也要有理有据,态度不能太过强硬粗暴。

另外,我们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平时,我们就要对知识有巨大的兴趣与追求,这也会给孩子做出好榜样,使之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而在道德方面,我们除了做到家庭和睦之外,还要孝敬父母、友爱邻里、礼貌待客、宽厚待人……

▲ 提醒孩子要为自己“建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前面我们提到了,孩子的生活空间除了家庭环境,还有家庭外的环境。这时我们就要提醒孩子,要学会为自己“建造”良好环境。

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和品德优秀的其他孩子相交往,多结交“好”朋友,让他多和同学们在一起“比学赶帮超”;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他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自动远离不良事物与场所,等等。

80. 适当请孩子帮忙,向他“求救”--示弱效应

在我们眼中,孩子都是弱小的,所以很多妈妈觉得,需要帮助的是孩子,而不是我们。于是,我们便不遗余力地帮孩子做这做那,不辞辛劳地替孩子将一切事情打理好。

我们总认为,向孩子示弱,是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且,有的妈妈还会认为:“小孩子会做什么?越帮越乱,还不如我自己做来得干净利落。”但我们也要想一想,假如我们一直都很强势的话,那么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弱,长此以往,他就会慢慢地变得什么也不愿做,甚至什么也不会做。

心理学中,有一种示弱效应,大多应用于各类组织的上下级之间。所谓“示弱效应”,就是指如果领导可以放下架子,虚心向下级请教问题,那么就可以拉近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使这种上下级的关系更加和睦,组织发展也就会更好。

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效应应用于家庭教育之中,那么孩子也会从中受益。他的自信心、成就感都会增强,这是因为我们的“示弱”给了他一次展示能力的机会,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成就感会使他变得越发自信。而且,他也会感到自己长大了,这能使他对自己的能力与未来更加有信心。

▲ 学会巧妙地“请”孩子来帮忙

请孩子帮忙,也不是直接就对孩子说“你帮我吧”这么简单,“请”孩子帮忙也需要技巧。下面这位妈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小庄觉得学英语很简单,因此对英语的学习很不认真,记单词他总是少一个字母或者多一个字母,“长”得很像的单词他也经常记混。妈妈为了帮助小庄提高英语成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妈妈装作愁眉苦脸的样子对小庄说:“哎呀,妈妈的单位要来几个外国友人参观,领导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几句英语。可是我原来学的那些早就忘了,这可怎么办啊?”小庄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自己也有些急,这时妈妈趁势说:“你现在也上5年级了,学的东西也够多了,不如你教妈妈好了。”小庄一听,有些惊讶,有些不相信自己,但妈妈却鼓励他说:“没事的,你就把你学过的那些再教给妈妈好了。”

从那天起,小庄每天晚饭后都要“教”妈妈学半个小时的英语。而小庄自己为了不教错,便认真地反复看单词,记忆发音与释义,同时还要反复地记忆句式和语法。而一段时间之后,小庄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英语成绩居然也有了提高。妈妈知道自己的这个方法起了作用。

小庄的妈妈请孩子帮忙的方法就很巧妙,她的这一方法,使得小庄“不得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英语学习,学习努力认真了,他的英语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我们要学会巧妙地请孩子来帮忙,比如可以偶尔一次直接“示弱”,对孩子说“来帮帮我吧”,这也表明了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他会更乐意来帮忙;或者,我们也可以像小庄的妈妈这样,为孩子设置一个场景。当然,这个场景的设置不能太夸张,否则孩子会觉得不真实;而我们的“求助”也要蹲下身子,不能居高临下地去命令孩子。

▲ 让孩子自己思考与动手

既然我们已经向孩子“求助”了,那么就等于将问题的解决权交给了他,我们就不要在一旁横加干涉了。要给孩子时间去思考,让他自己去动手,我们只要在一旁“接受”帮助就好。当然了,必要时候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小的提议,要点到为止,给孩子一个小提示,但大部分的解决办法,还是要他自己去完成。

▲ 平时多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的妈妈说:“孩子什么都不会做,我怎么求助啊?求他还不如求我自己来得快一些。”其实带有这样疑问的妈妈自己也该好好想一想了,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还不是我们平时没有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所以,我们在向孩子求助之前,首先要让孩子有可以“帮助”我们的“本钱”。我们该让他具备一些基本的动手能力,比如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整理房间等等。另外,我们也要允许孩子发挥他的动手能力。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拆卸小东西,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动手的环境和材料。这样,当我们真的遇到相关方面的小问题时,就能更好地向他求助了。

▲ 不要随便就向孩子请教

我们一定要记住,“示弱效应”只不过是一种教育方式,我们不能盲目地做什么都向孩子示弱,不能遇到事情就去向孩子请教,否则孩子就会产生误解,认为我们是无能的,他可能也就不再信任我们;而且,有些问题孩子并没有能力解决,我们的盲目求助,反而会让孩子陷入困惑和无助之中。

我们要选对求助的方向,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在哪些方面变强,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在那个方面去求助,就像小庄的妈妈做的那样。同时,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真实能力水平,如果某些事情他可以做到,我们不妨“示弱”,如果那个问题并不是孩子能力范围所及的,我们就不要“勉为其难”了。

81. 千万别让溺爱毁掉孩子的一生--天鹅效应

溺爱这个话题,其实已经可以算是老生常谈了,可很多妈妈却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这份“爱”。于是,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看见很多悲剧,而这些悲剧全都是由“天鹅效应”所造成的。关于天鹅效应也有一个小故事:

一座大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天鹅湖”,湖中的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夫妻俩一个摇船捕鱼,一个在家养鸡喂鸭。他们很少与外界交往,日子过得很平淡。

一年秋天,一群天鹅从遥远的北方飞到了岛上,它们原本稍作休息后,要继续飞往南方过冬。不过,渔翁夫妇见到这群可爱的生灵无比高兴,因为这是这么久以来,岛上第一次有“客人”到访。于是他们拿出平时饲养家禽的饲料和打来的鱼来喂这些天鹅,很快天鹅就和他们熟悉了起来。冬天来了,可天鹅们却并没有飞走,因为渔翁夫妇的照料真是太“精心”了。后来,湖面封冻了,天鹅们就到渔翁夫妇的屋内去取暖。

年复一年,天鹅们和渔翁夫妇就这样友好相处着,渔翁夫妇奉献着他们无私的爱心,天鹅们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关爱。

终于有一年,渔翁夫妇年老了,不得不离开小岛。这些天鹅由于习惯了被无微不至的照料,它们依旧停留在小岛上不愿意飞走。结果第二年湖面封冻时,天鹅们最终因冻饿而死。

渔翁夫妇对天鹅们的爱的确是真挚的,但他们的爱却让天鹅放弃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存习惯”和“求生本能”,这正是天鹅最终死去的直接原因。

这个结局是可悲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呢?天鹅效应是否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应验了呢?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有些妈妈对孩子的溺爱,不也正和这个故事中的“爱”相类似吗?我们就好比是那对渔翁夫妇,孩子则好比是天鹅。我们为他创造了一个不用自己费一点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也就自然而然造就了他的刁蛮、无能、软弱与任性。

父母由于自己“无私”的溺爱,而导致子女变得无能。我们以为我们是在爱孩子,可“天鹅效应”这样的爱,却是一个教育的误区,我们应该放飞“天鹅”,让他展翅翱翔,让他自己得到磨练,千万不要让我们的溺爱而使之一生都被毁掉。

▲ 别给孩子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养尊处优,就是指人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之中。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孩子如果一直过着这样的一种生活,那么将来他遇到一些远不及他生活的工作、学习环境时,他可能会极为不适应,这将影响他学习工作的心情与效率。

所以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给孩子的生活都应该是平淡而普通的,只要能满足他的日常需求就可以了,没必要用一些昂贵奢华的物品,也没必要给他那么高消费的享受。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溺爱之下的孩子,通常都毫无责任感,生活之中他更是习惯于唯我独尊,心中更是没有尊重他人的概念,无论对谁都显得异常任性粗暴。这样的孩子,人格就是有缺陷的,他的自私会使他在未来吃尽苦头。

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更要教育他有良好的个人道德。我们要明白,孩子终究要走入社会,他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他必须要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他才能算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让孩子适当地受一些挫折

我们不能为孩子解决所有的困难,更不能帮他甚至代替他去面对所有的挫折,他必须学会自己去面对一切。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先不去管他,除了必要的安慰外,其他的任何建议意见都不要提,让他自己先将所有问题都考虑清楚,以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我们也可以人为地为他设定一些困难,给他提出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致 谢

特别感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秦庆瑞老师的信任与鼓励;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感谢多年来给予我帮助的教育界的各位同仁;感谢为本书的写作提供资料、给予指导、提出建议与意见、付出辛勤劳动的诸位老师,他们是周扬、翟晓敏、周雅君、雒真真、张淑涵、齐梦珠、施杭、刘伦峰、杨新卫、李俊飞等;感谢一直以来都关注我、给予我支持的家长朋友们。

同时,书中不足之处,冀望高明不吝赐予指正。谢谢你们!

鲁鹏程

2011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