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打打停停,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到了宣和元年(1119年)冬,辽兵损兵折将,十万余人只剩下不到三万,这还不算近两年陆续增补的编制。天祚帝失去了信心,一面收拾金银细软准备撤退,一面再次向大宋求援。
而此时,宋境正发生内乱。因此,徽宗回复辽使,说自己无暇顾及。
在宋境内造成纷乱的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三十六义士”。
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集了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共三十六兄弟,誓血同盟后,率民众近万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打出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旗帜,一时,附近各州府惊慌失措,纷纷将兵情奏于徽宗。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从五代到北宋黄河多次缺口泛滥,使许多小湖泊汇成一片,形成八百里梁山水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并有许多小岛,地形险要复杂。宋江之所以领导农民起义,主要是当时宋朝廷大批筹集资金,建造新宫殿,使百姓负担倍增。地方官府设置了水城农田新法,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纳为“公有”,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都要交纳重税。似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兄弟,常年靠打鱼为生,此时被官府收去了水域鱼产,生活顿时困难。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于是将积压在胸中的不满和愤怒喷薄而出,农民起义就这样应时爆发了。
宋江等人起义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来往青、齐、河朔、东京各地,一路上,规模不到数万之上的官兵,根本不敢拦阻抗衡。
由于自开宋一来,历任皇帝奉行的便是对外软弱,对内强硬的手段,很长一段时间,宋国向辽国纳贡,每年都要流出大量的银子,再加上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受到迫害和压榨的自然就是内部的老百姓了,因此,大宋境内常发生农民起义。如果按规模来说,宋江等三十六义士起义并不算大,但是,在民间,却与钟相、杨幺并列为宋朝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宋江等梁山泊好汉之所以影响大,原因是南宋时期编印了一本《宣和遗事》,把宋江等人的事给加了些戏说的色彩。到了施耐庵那里,心说,你朝廷的人自己尚且戏说,就别怪本人不客气了。为凑齐天地星宿之数,施耐庵就凑了个三十六加七十二计一百零八将。其实,这一百零八将中,多数人都是一带而过,能够粉墨登场的没有多少人。
宋江起义后,徽宗便下旨,命令官兵在京东路东西排开,全力逮捕。别看徽宗对辽人胆小,欺负老百姓还是有一套的。只可惜,他所养的那些官兵久不作战,不但刀枪生锈了,连手脚都不灵活了。部队缺乏常规性的训练,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而宋江所召集的那些人,大多是苦大仇深者,举手投足之间,杀伤力极大。尤其三十六名将士,无不是江湖中的武林高手,个个深怀绝技。
此时,辽宋边境上屡屡发生冲突。金人已大举南下,辽国疆土被蚕食了大半,辽国军民纷纷向南撤退。
相对于下山猛虎般的金兵,宋兵就像一头头绵羊。
人类其实和动物一样。动物法则便是弱肉强食,我吃你,你吃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将金人比做大鱼,那么,辽人便是小鱼,而宋人就是虾米。辽国斗不过金人,自然要欺负一向软弱的宋国。
在边境频频遭受辽人欺凌后,宋徽宗决定联金抗辽。做出这一决定的起因,固然与辽兵犯境有关,但最主要的是金人素与宋国无冤仇,而辽国与宋国是多年的冤家,燕云地区是宋人必争之地。
宣和二年(1120年)三月,宋徽宗派辽国降官赵良嗣渡海而去,以买马为名抵达金国占领区,与金达成了口头盟约。盟约规定,宋金两国互用国书,地位平等,长城以北的辽国中京由金军攻取,长城以南的辽国燕京由北宋攻取,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宋,西京之地待拿获天祚帝后归宋,双方再不能与辽沟通。盟约之后,金兵不得过松亭关、古北口、榆关之南,而宋国原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转向金国进贡。
宋徽宗的这一决策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宋昭、杨仆等为主的反对派认为,若与金人夹击辽国,即使出师得力,恐怕也会助长金人威风,无疑又制造出一个辽国来,宋国自此还是倍受欺凌。如果金国势力逐渐壮大,那么,大宋江山随时有被蚕食的危险。而以童贯、赵良嗣为主的支持派认为宋与辽积怨多年,正可借此机会,联金灭辽,以换取五代以来被辽人侵占的疆土。
最后,宋徽宗采纳了童贯与赵良嗣的建议,派赵良嗣沿海路前往金国,商议联兵之事。
宋金互来使者,自重和元年(1118年)便开始了。当时金国阿骨打的四皇子金兀术便曾来过。又表示诚意,宋徽宗派使者马政回访。宋国的意思也是,只要联合抗辽,宋国希望收回被辽人占领的疆土。金国的回复有些模棱两可,只说有土地可分,并没明说是哪一片土地,哪些城池。不过,从阿骨打的口气中,应该可以肯定,他是对燕云十六州还宋给予默认的。呼延庆赴金后,金也有使者回访,宋金并没有就疆土一事提出异议。
后人在描述海上盟约这段历史时,曾著说金人的不讲信用。因为辽亡后,金人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事实上,宋国占了大半的原因。宋徽宗答应了阿骨打,要南北夹击辽国,但是,却迟迟未能出兵,形成夹击之势。
而阿骨打只好单方作战,与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完颜阇母率领的大兵,会师浑河,合兵一处,攻打上京。箫兀纳死后,萧挞不也便任了上京留守。萧挞不也曾在河店与金兵大战,当时兵败,引以为辱。
阿骨打派三千赶死队冲锋在前,每个人都打着活捉耶律延禧、拯救契丹百姓于水火的旗号。这样的旗号无非就是告诉辽人,金国挑起战火,不是出师无名,而是要推翻耶律延禧的统治,把受苦受难的契丹人解救出来。
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阿骨打智勇双全,平常没事就研究孙子兵法,寄希望于兵不刃血而屈人之兵。但是,他没有想到,首战便遭到了萧挞不也的顽强抵抗。萧挞不也深受天祚帝知遇之恩,誓死相报,亲率卫兵,在城楼督战,将士们见主帅不怕死,自然也就个个奋勇当先。
阿骨打见三千赶死队未能震慑住辽人,又想出一计,他亲自写了一封降书顺表,接过弟弟完颜阇母手中的弓箭,将弓拉满,嗖地一声把降书顺表射进了上京城。降书顺表上说:“萧将军,听闻将军守城,连日来加固工事,相当操劳,阿骨打特来拜会。今辽国气数已尽,天祚帝只知狩猎,不理朝政,实不足依附。阿骨打已备好薄酒,将军何不下城,你我共饮几杯……”
萧挞不也看完降书顺表呸了一声,让守城兵士齐喊“保家卫国,誓死效忠”的口号。
在宁江州一战中,萧挞不也的孙子死于金人之手。现在,无论是从家仇还是国恨说起,萧挞不也都不会投降的。
阿骨打听到上京城上传来一阵呐喊声,大怒,道:“萧挞不也,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众将士,给我攻城,谁第一个登上城楼,我将女儿许配于他。”
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般扑了过来。
金兵大举攻城,攻势一轮紧似一轮。辽兵死守,箭射完了,就用石头砸,石头砸完了,就抱着金人滚下城去,战争进行的相当激烈。
金人中金兀术、粘罕、完颜宗雄、银术可、完颜娄低等将纷纷向城楼爬去。这些都是金国大将,武艺非凡,他们各持一条云梯,“噔噔噔”眨眼便爬上了一半。萧挞不也在城池上见了,大吃一惊,急命身边的兵士去砍云梯,无奈,金兀术等人箭法神奇,没有人能挨到云梯边上。眼看三人又爬上了几丈,萧挞不也抽出身后仅有的三支箭,嗖嗖嗖,朝着最近的金兀术射去。萧挞不也力大无穷,箭去如闪电,把站在城下的阿骨打吓得脸色大变。再见金兀术左手抓着弓,右手抓住云梯,身子向左一扭,躲过第一支箭,顺手抓在手里,接着,又躲过了第二支箭,顺手又抓在手里,却由于双手没有着落,身子向下坠去。众将士都是一声惊叫。惊叫声还未落地,金兀术突然伸脚勾住云梯,下落之势顿止。然而这时,萧挞不也的第三支箭又到了,这支箭射向的是金兀术的头心。
萧挞不也似乎早就算计好了金兀术的落脚之处,所以这第三支箭几乎在金兀术还没有下落时就已经射出了,等到他用脚勾住云梯,那支箭已到眼前。
金兀术猛地向后一仰,倒栽下去。
只听城下又是一阵惊叫声,所有的人包括城上的辽兵,都以为金兀术中箭而落了。谁知,再看时,只见金兀术头下脚上,正躺在云梯上呢。原来,金兀术急中生智,双脚勾住云梯,向下倒去,堪堪躲过第三支箭。
好险!
金兵见四皇子安然无恙,无不喊好。金兀术索性再秀一把,他头下脚上,搭弓在手,嗖嗖两箭,将两个欲抢云梯的辽兵射下城来,然后,猛地一翻身,腾空而起,再想射箭,却突然发觉刚才自己倒栽之时,箭羽已经全掉下去了。
金兀术索性将铁弓为武器,朝辽兵一阵拍打。接着,完颜宗雄和完颜宗望也上来了。三人施展开兵器,辽人挡着立死,不多时,银术可等其他将领和金兵陆续上了城墙。辽人抵抗无力,纷纷受降。萧挞不也见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在金兵的轮番进攻下,不到中午就沦陷了,禁不住仰天一声长叹。
阿骨打非常高兴。当时,在他身边有两位使者,一位是辽使习烈泥。习烈泥乃天祚帝的儿子,被封为赵王。一位是宋使赵良嗣。赵良嗣原本也是辽人,十几年前童贯曾出使辽邦。赵良嗣当时在辽邦不得利,于是便傍上了童贯,来到宋国。希望从此能仕途顺畅,高官得坐。只可惜,直到宋金结盟,由于他出了一个点子,很对徽宗的心思,也被重用,差不多成了驻金大使。
一般说来,两军交战是不斩来使的。
阿骨打让宋辽两位使者跟随行军,目的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女真人的勇猛。果然,看后,习烈泥和赵良嗣都是心事重重。
习烈泥想些什么,没有人知道。战争结束,习烈泥告辞阿骨打,投奔中京去了。赵良嗣想些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不过后来有人猜测,赵良嗣或许在后悔投奔宋国吧。他已经隐隐看出了金人雄霸天下的野心和能力。
阿骨打攻下上京后,本想继续攻打中京。但是他的大儿子完颜宗干认为,金人已经深入辽邦内脏,远离了自己的大本营,各种给养运输线越来越长,而且兵士也疲惫不堪,不易继续做战。阿骨打一想,大儿子的话非常有理,于是诚恳接受,在上京附近休兵整顿,安抚上京的辽民,剿灭残余的辽兵。
接下来,阿骨打论功封赏,在攻取上京之战中,金兀术是第一个登上城楼的,接下来,依次是完颜宗雄、完颜宗望、银术可、完颜娄底和粘罕几乎是同时登上的城楼。
阿骨打果然没有食言,由于金兀术是他的四儿子,所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第二名完颜宗雄。
回头再说中原战乱。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宋江等人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徽宗急召各相关州府首脑开会。青州、齐州等各地知州立主剿灭。而亳州知州侯蒙上言道:“万岁,宋江等人起于民间,如采取讨伐之策,恐失民心,不若派人前去招降。一则可安抚民心,彰显吾皇仁慈,二则可免兵战之苦。”
徽宗一向是不喜欢打仗的,因此采纳了侯蒙“赦过招降”的建策,下旨招安。“赦过”即赦免过错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宋江等肯归顺朝廷,那么以往的罪过统统免去。谁知,不久侯蒙死了,招安的事就搁下了。主战派的呼声渐高,徽宗便命歙州知州曾孝蕴讨伐。没等曾孝蕴调集齐人马,宋江等人早就南下了,在沂州附近与官军展开了游击战术。
当宋江四处转战之时,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歙县七贤村起义,连克处州、秀州等地,与宋江遥相呼应。十二月,方腊又攻陷睦州、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
一路上,百姓纷纷响应,参加义军。方腊势力大增,接着,又攻陷歙州、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富阳、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官逼民反,古来的农民起义大多如此。当时,农民收获的茶叶卖不出去,即便卖了也不够交税的。又赶上浙西大旱,多日无雨,禾苗干涸,收成无望,而官吏还在逼迫百姓纳税,百姓能不造反吗?
方腊揭竿起义,与宋江的旗帜不同,方腊举的是“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的旗帜。他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
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江发起了沂州攻坚战。此战持续三天,双方死伤惨重,宋江等人因后续给养不足,兵士多饿着肚子上阵,最后,被知州蒋园击败。宋江等人转战淮阳军,占据了楚州、海州。
历史中的宋江与《水浒传》中有诸多不同之处。历史中的宋江才智过人,而且善于用兵,战术多变,而且,还是一位武学高手。元代陈泰曾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描述:“宋之为人,勇悍狂侠”。
大宋境内先后出现了两波农民起义军,徽宗异常惊慌,决定仍以侯蒙之计,设法先招降一方,然后让其中一方去对付另一方,负责招降宋江的人,便是海州知州张叔夜。
张叔夜到达海州时,军情已十分紧急,折可大、折可求兄弟带着他察看海州城防。张叔夜听闻宋江的兵马已经奔海州而来,马上命令守城将士严阵以待。谁知,等了几个时辰后,并不见义军的动静。张叔夜暗想,那宋江是足智多谋之人,他当然知道自己四处转战,居无定所,难以久战,但是,他们为什么不速战速决呢?
张叔夜认为宋江肯定另有所图,于是派人四处巡视。终于,有人回来禀报,说有十几艘官船被义军劫去了,义军正准备从海上进攻。
张叔夜马上组成一支敢死队,在城外埋伏。
敢死队出城前,张叔夜亲自给他们训话:“各位勇士们,本府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当你们走出海州城后,城门将不再开启。也就是说你们只有向前,不能后退,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出发吧。”
等赶死队出城后,张叔夜派折可大、折可求兄弟,各带精兵两万,埋伏在海边岩石后,然后又派几百士兵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海边搬运物品。
沿海路进攻的宋江见了“商人”果然上当,他们四处转战,最缺的就是物资,手下将士早就忍耐不住,没等船只靠岸就跳进水中,向岸上游去。
此时,宋江站在中间的帆船之上,左边站的是卢俊义,右边站的是吴用,身后站的是阮氏三兄弟、李逵和花荣。其他二十八兄弟每两人为一组,驾驶着十二艘帆船,分列两厢,破浪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