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有价值的资产并不是你的学历、工作、房子或银行帐户,而是你的头脑。你给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标价至少应该是100万美元,因为你能在你的有生之年用它创造出数倍的价值。由此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你的创造力能让你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可以通过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娴熟,或者更充分的发挥围绕在你身边的创造能量,这种能量是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无限汲取的。
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性地问题解决之道。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我们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创造力只有在自己支配和主宰的环境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尽量捕捉看、摸、尝试、学习及自我表现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机会。这会大大开启我们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想法与念头,也是提升创造力的关键。
★你的灵感从哪儿来
瑞士斯沃琪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兼首席执行官,亿万富豪尼古拉斯?海耶克极其成功地重塑了瑞士破产的钟表产业,使之重新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钟表帝国。海耶克这样建议我们:“你的时间的确需要规划,但永远不要百分之百地规划它。如果那样的话,你会扼杀了自己的创造性冲动。”
在工作中,许多员工抱着坚守岗位的态度,一切因循守旧,缺少创新精神。他们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妥即可,舍此无他。
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要知道,谁也不比谁强,谁也不比谁差。你所拥有的,别人同样也拥有。如何能够突围而出,高人一筹?你务必突出自身创造力。
发挥创新行为不仅对公司有利,也对你本人的形象、声誉、能力和前途有利。无论创新的意念是否被老板接纳,进行得是否顺利,都能显示出你对公司的热诚和责任感。
成败得失并非关键,重要的是那份勇于尝试的精神,能够有助于你获得老板的认同。
综观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他们一般都不是那种从常规去考虑问题的人,而是能够站在创新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的人。
总之,创造性的眼光,可以使你摆脱本行业的条条框框,接受其他领域中的优秀思想,当你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时,创新的智慧常会让你得出独到的见解,再加上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必然令老板大为信服。
可是,并非随便地想一下就能完成一件工作。唯有靠平时的努力所体会出来的心得,才能想出有价值的构想。“工作的创新”需要从自己所负责的专门工作中,或从其相关工作中摸索,这样就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了,也能设定目标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左顾右盼,就能够找到创造的构想。
你的构想很可能和别人的一样,或者你现在所想的事,别人早就做过了。别人从前做的失败了,或是已经做到了某一程度,究竟怎样呢?你可以向前辈请教请教。若你得到的答案是“从前并没有人做过”,那就表明这是一个值得做的计划;若别人告诉你:“这以前好像有人做过。”那么你应该先参考别人所做的,然后再拟定方针。
在这种情况之下,别人往往会告诉你一些消极的意见:“这件事恐怕做了也是白做。你不管花费多大的心力,也不会有结果的。”假如是大家都认为会成功的事,他们早就自己做了。到现在还没有人做,那是由于大家都认为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正因为如此,这件事才更有它的价值。你能够找到这样的目标肯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并进而做出一点成绩,这或许是别人无法达到的成绩。你也就是最先进入这个新领域的人,就这一点绝对是与众不同的。
★敢于打破常规
成功者是那些能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有所突破的人,这种人是各个公司都急于网罗的对象。
在一家公司里,总经理总是对新来的员工强调一件事:“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他没有解释原因,也没有员工问为什么,他们只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规定。
又有一批新员工来到公司,总经理重复了上面的规定。这次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说,依旧没有任何解释。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在思考着总经理的这个令人费解的规定,其他人劝他别瞎操心,遵守这个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年轻人却执意要进入那个房间看个究竟。
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屋里有一个纸牌,上面写着——把这个纸牌送给总经理。
闻知年轻人擅闯“禁区”的同事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房间,他们会替他保密的,但年轻人拒绝了,他拿着纸牌走进了15楼总经理的办公室。
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拿来了这个纸牌吗?”年轻人诧异地问。
“对,等这一刻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自信地说。
果然,销售部在年轻人的带领下,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这个例子说明勇于走进某些禁区,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会寻找到意想不到的机会。因循守旧、维持现状的人,过的只能是芸芸众生的生活。
抑制我们想像力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经验。
囿于经验不敢创新的人我们称之为“先例的奴隶”或者“先例的崇拜者”,因为他们把困难当作不可能,总是在说:“这不会做,那不可能”,孰不知,世界上哪一件新事物不应归功于古往今来的先例破坏者呢?现代人生活中的种种安适、便利、奢华、幸福,又有哪一件不曾经是这些先例的破坏者们脑海中的产物?
固守经验,有时候非但无益,还会害人性命。
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葬身海底,9名船员幸免于难,他们登上了一座孤岛。岛上除了石头,别无他物,没有食物充饥,更严重的是,没有水解渴。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无法饮用。在炎炎烈日下,每个人的嗓子都像冒了烟,他们只能盼望老天爷下雨,或者别的船只搭救。等啊等,没有下雨的迹象,也没有任何船只的踪影。有8名船员最终坚持不住,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不住扑进海水,奇怪的是,他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海水的苦涩,相反觉得海水甘甜清爽,非常解渴。他想:这也许是临死前的幻觉吧。于是便躺在岛上,静静地等着死神的降临。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只是睡了一觉,并没有死。于是他每天靠喝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后来人们对这里的水进行分析才发现,这儿有地下泉水不断翻涌,所以岛边的海水实际上是甘甜可口的泉水。8名船员因为死守着“海水不能饮用”的固有经验,最终渴死在淡水边。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的“常识”,因此,八名船员被渴死了。是环境害死了他们,还是经验?当然是经验。敢于突破“经验”,才有生存和成功的希望!
★头脑简单的“直线思考”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不会花言巧语,不懂得运用计谋,可能四肢发达,却只知道直线思考。
很多人表面上说他们单纯、天真,其实内心多半在嘲笑他们是“白痴”,然而,他们真的白痴吗?真的一无是处吗?难道那些嘲笑他们的人就真的胜过他们吗?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检讨一下,这种不经意就会流露出来的优越感有多么可笑。
某日,一位被众人视为白痴的人对天才说:“你猜,我的牙齿能咬住我的左眼睛吗?”
天才盯着白痴看了几眼,笃定地说:“绝对不可能啊!”
白痴说:“那,我们来打个赌!”
天才认为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同意打赌,但只见白痴将左眼窝里的假眼球取出丢进口中,用上下牙齿咬着。
天才吓了一跳,说道:“没想到,真的可以呀!”
白痴又说:“那你信不信,我的牙齿也能咬住我的右眼睛?”
天才说:“不可能的!”他心想,难道这个家伙两只眼睛都是假的?这绝对不可能,否则他就看不见东西了。
于是,两人再次打赌,只见白痴轻易地把假牙拿下,往右眼一扣。
天才再度吃惊了,说:“没想到,真的可以呀!”
你说,到底谁才是白痴呢?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对于白痴和天才的定义有很大的雷同之处。
第一,他们的人数不多。
第二,他们都异于常人。
第三,有时候所谓的天才想法,在没有成功之前,其实看来都像白痴;反之,很多白痴单纯执著的举动,最后却能激发出天才的灵感。
像爱迪生小时候就曾被视为白痴,还让家人担忧了好一阵子,可见天才和白痴只有一线之隔。
所谓天才的想法,有时候因为太过惊世骇俗,超过凡人的想象太多,所以根本无法被接受,甚至遭到排斥,但究竟谁才是真的白痴呢?
无法被人接受的点子,或是被人视为天真、愚蠢的想法,真的毫无用处,只是浪费时间吗?
恐怕并不是如此吧。
保持一颗纯真无染的心,以单纯与开阔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难题,并不丢脸。别把自己的脑子加上大锁,人类就是需要扬弃自己脑中食古不化的观念,多以开放的心来接纳外界的讯息,才能彼此良好地互动,激荡出创意的火花。
★换位思考,两种想法
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年轻时曾经当过奴隶。
一天,他的主人要他准备一桌最好的酒菜,以款待一些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当菜一盘盘端上来时,主人发现满桌都是动物的舌头,牛舌、猪舌、羊舌、鹿舌……,简直就是一桌舌头大餐。
全桌客人出于礼貌,只敢小声地相互议论,机灵的主人发现宾客们的窃窃私语和怀疑的神色,连忙气急败坏地把伊索叫进来兴师问罪:“我不是叫你准备一桌最好的菜吗?你准备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伊索不慌不忙、谦恭有礼地回答:“在座的贵客都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他们高深的学问需要用舌头来阐述。对他们来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舌头更珍贵的东西了。”哲学家们听了他这番对舌头的吹捧,都不禁转怒为喜,纷纷开怀大笑。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准备一桌最不好的菜,招待别的客人。这批客人是主人住在乡下的亲戚,主人一向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狗嘴吐不出象牙,只是一群老土的乡巴佬,只有在逢年过节时,主人才会勉强招待他们来家里吃饭。
宴会开始后,菜一盘盘地端上来,却仍然还是一桌舌头大餐。主人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进厨房质问伊索:“你昨天不是说舌头是最好的菜,怎么这会儿又变成了最不好的菜了?”只见伊索镇静地回答:“祸从口出,舌头会为我们制造灾难,引起别人的不悦,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东西。”主人听了,不禁哑口无言。
尼采曾说:“没有真正的事实,只有诠释。”每一件事都有好多面,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到的东西也就会有不同面貌。最好的东西到了另外一种情境,可能会变成最坏的东西,相同的,你弃如敝屣的东西到了其它人手上,也可能会是对方的无价之宝。因此,当你从好的这一面看,映入你眼帘的会是世界的美好;当你从坏的一面看,只会看到一个千疮百孔的人生。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决定权都在于你,当事情无法改变时,改变看事情的角度,你一定能找到出路。
小高有一次在外头玩得太晚,只好走夜路回家,途中经过一片荒地,路上一片漆黑。
小高一边走一边咒骂,懊悔自己早先遗落了打火机,害得现在连一个照明的工具都没有。
正在怨天尤人的同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点亮光,逐渐向自己靠近,于是小高加快脚步,朝灯光走过去。
等到走进灯光里的时候,小高才发现那个拿着手电筒走路的人,竟然是个双目失明、戴着墨镜的盲人。
小高感到十分诧异,于是开口问那名盲人:“你又看不见,手电筒对你而言一点用处也没有,为什么你还要带着手电筒呢?”
盲人听了小高的话后,缓缓地叹了一口气说:“你有所不知,这条路实在太黑了,别人常常看不到我,匆匆忙忙走过去,一不小心就把我给撞倒了,所以我只好拿着手电筒走路。虽然我看不到别人,但是别人可以看到我,就不会再把我撞倒了。”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当问题发生时,人们往往归咎于环境,事实上,一个人应该努力适应四周的环境,如果无法适应,便要自己去创造环境。”在上面这个故事中,聪明的盲人懂得变通,制造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可以说利人又利己。
人生到处充满着意外和变化,只知道沿袭过去或安于现在的人,最后必然失去未来。做人就应该和这位盲人一样,懂得适时地转弯,反向思考。为自己的困顿找出路,困难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换个角度,你便可以看得更清楚。
★欢迎你的好奇心
人类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打从婴儿喜欢注视着会发出声响的铃铛开始,人的好奇心就再也没有消失过。
但是,许多人的好奇心都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成为事业上幸福的原动力。实际上,我们应该善用这个天赋,让好奇心成为求知与创造力的来源。
上个世纪末的一天,有个小孩子漫不经心地走进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达顿市的图书馆,并且从书架上随便取一本他认为有趣的书。
书中的主人翁是名叫尼纳·安米尔的法国人,他做了一个巨大的风筝,然后把自己吊在风筝上,飞上了天空。
虽然书里没有说清楚安米尔究竟飞得有多高、多远,但这整个故事已经让小男孩惊奇不已。
当天晚上,他在床上辗转反侧,总是无法入睡,仿佛整个人都随着书的风筝在天上飞翔。
隔天,他把这件事情告诉弟弟,而他的弟弟也是个有强烈好奇心和热情的人,于是,兄弟俩开始不眠不休地进行秘密的飞行计划,这两个就是后来闻名全球的莱特兄弟。
工作闲暇之余,兄弟俩就喜欢仰卧在山坡上,望着南来北往的飞鸟,构想着未来飞行事业的蓝图。
他们先用风筝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制造了一台有十二匹马力的发动机装在飞机上,命名为“飞行家一号”。
永远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来临了:1903年12月17日的上午10:35分,当时不仅非常寒冷,天色也很阴暗,似乎就要下雪了,按理来说,这种天气状况根本就不适合飞行。尽管如此,奥维尔·莱特还是打着哆嗦登上飞机,为了减少飞机的重量,他连厚外套都脱下了。经过一阵折腾之后,只见排气管里吐出白烟,飞机摇摇摆摆地向前冲,突然,“飞行家一号”离开了地面,让现场五个围观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历时12秒钟,飞行距离30多米,这就是人类飞行历史的开端。
由莱特兄弟的飞行事迹,我们发现满足好奇心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将它转化为幸福的决心,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因此,好奇心出现时,我们应该要在兴奋之后,冷静地思考和分析一番:在这种好奇心满足过程中,是否有未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是否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长处;是否有获得幸福的条件和可能。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牛顿看见树上的苹果掉下来,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沐浴时,由溢出的水想到物体浮力定理。
虽然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科学家则能把好奇心,转为探讨生命奥秘的心理动机,也因此产生了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道尔顿被恩格斯誉为“近代化学之父”,这位出生于1766年的英国科学家,由于他的刻苦钻研,他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和“倍比定律”,为人类揭开原子的秘密和利用原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津津乐道他年青时闹出的一大笑话。
1794年,28岁的道尔顿为了庆贺母亲的生日,特意抽出时间逛百货公司,想为慈祥的母亲选购一件称心如意的礼物,尽尽孝心。一进百货公司,商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很难做出选择。走过来,看过去,道尔顿好不容易才看中一双高级丝袜。这双袜子质地光泽、式样、做工都让人满意,尤其是色彩,深蓝色,特别适合老年人穿,显得雅致、大方、古典。
在母亲的寿宴上,道尔顿恭恭敬敬地献上他精心挑选的礼物:“妈妈,希望您能喜欢儿子为您买的这双袜子。”
望着这位孝顺的儿子,老太太满脸喜悦地接过这双袜子。不过一番仔细端详之后,她宽容地微笑着说:“傻孩子,这双袜子的色彩太艳丽了,我这么大年纪怎么能穿出去呢?”
道尔顿不解地看着母亲,急切地说:“妈,这深蓝色的袜子不正适合您这年龄吗?”
“什么?深蓝色?哈哈哈……”老太太和一起前来祝贺的客人们哄堂大笑起来,都以为道尔顿在开玩笑。
瞧着热闹,道尔顿的哥哥也挤进人群,拿起袜子说:“你们笑什么?这真是深蓝色的袜子啊!”
“哈哈哈!”又是一阵开心的大笑。
笑声中,道尔顿兄弟简直变成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孩子,这双袜子明明是鲜艳的红色,就跟红玫瑰一样,你们俩怎么说是蓝色的呢?”妈妈止住了微笑,亲切地问道。
这下道尔顿愣住了,他见母亲郑重其事的神情,不像在开玩笑,赶紧使劲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可他看到的仍然是一双蓝色的丝袜。
怪了!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直觉和理性告诉道尔顿,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一定要弄它个水落石出。他放下手头的化学研究,决定先解开这个谜。他拿着各种颜色的方块,让学生去辨认。结果有的学生把绿色看成红的,有的把红色看成绿色,有的分不清红色和蓝色,有的干脆分不清一切颜色。经过深入地研究,道尔顿发现了色盲症。
其实,色盲症早就存在,但从前却没有人注意过它。道尔顿只是从对日常小事的注意,不断地钻研,直溯事物的本源,从而创立了新学说。只要你也多注意一下,你也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好奇,并从细微的现象中追索本质,是一个生活有心人必须具备的习惯。只有好奇的人,才会在不正常的事情中,找到通向成功的机会。只有好奇的人,才能不断地赋予生活新的含义,理解幸福的真谛。
★你的点子很创新
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单来自传统的成本和质量,创新能力往往更加重要。创新的意义在于,它让企业从被动地适应环境转而主动地营造环境,从而在竞争的未来格局中占据显著的优势地位。创新者往往可以得到快速成长,甚至改变游戏规则,而守旧者最可怕的结局则可能会是错过一个时代。
企业的创新来自于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在职场中是极具优势的。
在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抱怨:
“为什么卖不出去?”
这时候应该动脑筋想一想:
“什么商品才卖得出去呢?”
在心里提出假设,才能引导出智慧来。
“如果这样想就可以开发出新商品,就不必吃苦了。”也许有人会这么想。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因为外行人的灵感想法,而创造出以亿为单位的商品。
例如在日本,由家庭主妇开发出来的减肥用拖鞋(借着用脚尖站立达到减肥和预防腰痛的效果,提高脚跟部位的短拖鞋),或裁缝用的复写纸(用来做洋裁标志的)洗衣机棉絮的过滤网,以及做便当用的香肠切割机等,创造了一年超过一亿元的销售额。
这些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掌握了不方便或凭着自己的经验,了解到要怎么做才会更加方便,因此产生了这种商品。
在日常生活中必要,但是还没有出现的物品很多,如果这些商品能够开发成功,对社会一定很有助益。
逆向思维很有利于创新。
创造力是当今职场上被广泛赞扬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头脑越聪明的人创造力越强,像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这样的创造力大师并不是非常聪明的人,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广博的心灵。创造力是个人知识与心灵完美的结合,是那种乐于学习、勤奋又心灵宽广的人士所具备的能力。
“记住,人家雇用我们是为了让我们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干活。”专家建议每天安排1小时处理分外的事情,如提出新建议、改进自己和上司的工作方法。
计算机本科毕业的李万钧进入微软后两年,年仅24岁的他就被提拔为微软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层经理,2002年他更因在上海技术中心出色的工作表现而调任美国总部任高级财务分析员。
初进微软,李万钧虽只是技术支持中心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但他非常想干好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经理考核他的标准是每个月完成了多少任务,解决了多少客户的问题,花了多少时间在客户身上,这些都记录在公司的报表系统每月给他出的“成绩单”上。每月得到这个“成绩单”时,李万钧才会知道自己上个月做得怎么样,在整个队伍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但是他想,如果可以比较快地得到“成绩单”报表,从数据库内部推进到每天都有一个报表,从经理的角度,岂不是可以更好地调配和督促员工?而从员工的角度,岂不是会更快地得到促进和看到进步?
同时,他还了解到现行的月报表系统有另外一些缺陷:当时上海技术支持中心只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产品发布等原因业务量突然增大或者一两个员工请病假,很多工作就会被耽误甚至直接接到客户投诉。当时使用的报表系统是从美国微软照搬过来的,微软在美国有3000名工程师,即使业务量突然增大或有十来名员工请病假也没什么原则上的大问题。
这两方面都让李万钧觉得中心需要更快速反应的报表系统。然后,李万钧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用ASP——微软服务器上的一种脚本写了一个具有他所期望的基础功能的报表小程序,并在总裁唐骏经过工作区时展示了一下这个小程序,受到唐骏的鼓励。一个月后,李万钧的“业余作品”——基于WEB内部网页上的报表实际投入了使用,取代了原来从美国照搬过来的EXCEL报表。
发挥创意会带来快乐。在日常生活中,你用创意重新摆设一下书桌,与朋友幽默地谈吐,给别人一点照顾和关心,乃至用心解决一个问题,都是创意的表现。创意表现了生命的活力,它肯定了生活,自然流露出来喜悦。
当我们平静下来时,对于周边的事物景致,会有敏锐的观察,所以平静的心最容易产生创意。
创意人人都有,它来自右脑的功能,适当的应用就能自然地流露。以下几种方式是引发创意、开展潜能的有效方式:
勇于接纳挑战:当你接受一个责任,面对一个新的困难时,只要你积极、有意愿接受挑战,你的右脑就会给你一些创意。
及时捉住创意,试着去思考和尝试。要先花时间研究,了解所面临的问题,必要时请教别人,然后在你悠闲时自然会流露出创意的点子,也许是在喝茶聊天时,或在等车时,在前往某处的途中。适时你要把握机会,把它记下来。
透过类比产生创意:从一个熟悉的事物,去类比想象一个新的未知的问题,并透过拟人化的思考,发现新的创意点子。
参加学术研讨会,听一场演讲,甚至在音乐会中,都能引发你新的创意点子。
创造力在工作中虽然不常用到,却是员工的一项高级能力,能给在职场中的身份大大加码。要训练创造力,别忘了在工作中要多接受挑战,多学习,多用创意解决问题。它不但能给你带来成就,而且给你带来很大快乐。
★哈佛大学的创新秘诀
很多人说唤醒创造力很难。他们说:环境太普通了,不能创造。普通不过一团泥,“泥人张”能用它捏出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茫茫沙漠,而雷赛布在沙漠中造出了苏伊士运河;他们说:我太迟钝了,不会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承钵了孔子的道径;他们说:我生活困顿,无力创造。可是贫困交加的曹雪芹写成了旷世名篇《红楼梦》。可见,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可。
以下是哈佛大学的创新秘诀:
1.哈佛大学的创新原则
在组织中,领袖的创新往往会涉及组织的兴衰与成败,所以创新一定要慎重,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创新必须有目的地、系统地分析全部现存的资源和知识及一些相关的信息。
进行市场的需求分析。
集中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限制在某一个领域中。
强调其实用性。
坚持不懈地改进。
2.哈佛大学提高创新力的途径
对创造性的环境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开发脑力资源最佳状态。
采取措施促使创新思想产生。
为创新思想的酝酿成熟留出足够的时间。
当创新思想一出现时就要及时地抓住它们,并进行跟踪。
3.激发创新的热情
刻板的管理方法会压抑人的创新热情,现代的管理主张更灵活多变。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只有抛弃陈旧的思维方式,才能标新立异。作为领袖,创新是他的生命与灵魂,但领袖还有责任加强全体成员的创新意识,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以培养和提高整体创新的能力为己任。领袖只有把创新精神同自己的创新实践以及广大追随者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和推动,创新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创新的热情才会不断地迸发出来。
4.不要墨守成规地想问题
菲茨吉本关于提升创新力也有一些不错的建议,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关键是要认识到社会的法则,然后打破这些法则。菲茨吉本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回归童年。那时候,你在玩游戏时,会不断制定出新规则。
5.不回避问题
记下你所遇到的每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我们需要从过去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但我们往往会忘记发生过的事情。例如,你要与一个难缠的客户打交道,不要总是回避他,而是要考虑你应该怎样才能以更好的方式来与他沟通,建立起新的关系。
6.专注
每天专注于一个问题,比如泡袋茶或一支钢笔。想想看,除了原有用途之外,它还可以派上什么用场。
7.记录梦想
当你想起来的时候,随时记录你的梦想。有迹象表明,梦想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摆脱问题。
8.了解别人眼中的世界
想像一下,你会如何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待你周围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规则应用于世界,因此,通过别人的视角看问题意味着你要暂时放弃自己的规则,而采用别人的规则。
9.放松心情
每天留出一段时间来放松一下。绘画,写诗,听音乐,或者什么都不做。菲茨吉本说:“这会给你一段酝酿变化的时间。我们往往会发现,面对问题,我们束手无策。这有助于让我们停顿下来,然后重新面对问题。这叫作内省——你可以在闲散一段时间之后解决某个问题。”
★“头脑风暴”很刺激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能够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的方法。又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由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中,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头脑风暴法应遵守如下原则:
1. 庭外判决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
2. 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出奇乃至荒诞的想法。
3. 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4. 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为便于提供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环境,应该确定专家会议的最佳人数和会议进行的时间。经验证明,专家小组规模以10~15人为宜,会议时间一般以20~60分钟效果最佳。
专家的人选应严格限制,便于参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所涉及的问题;具体应按照下述三个原则选取:
(1)如果参加者相互认识,要从同一职位(职称或级别)的人员中选取。领导人员不应参加,否则可能对参加者造成某种压力。
(2)如果参加者互不认识,可从不同职位(职称或级别)的人员中选取。这时不应宣布参加人员职称,不论成员的职称或级别的高低,都应同等对待。
(3)参加者的专业应力求与所论及的决策问题相一致,这并不是专家组成员的必要条件。但是,专家中最好包括一些学识渊博,对所论及问题有较深理解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头脑风暴法的主持工作,最好由对决策问题的背景比较了解并熟悉头脑风暴法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的人担任。
头脑风暴法专家小组应由下列人员组成:
(1)方法论学者——专家会议的主持者;
(2)设想产生者——专业领域的专家;
(3)分析者——专业领域的高级专家;
(4)演绎者——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专家。
会议提出的设想应由专人简要记载下来或录在磁带上,以便由分析组对会议产生的设想进行系统化处理,供以下(质疑)阶段使用。系统化处理程序如下:
(1)对所有提出的设想编制名称一览表;
(2)用通用术语说明每一设想的要点;
(3)找出重复的和互为补充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设想;
(4)提出对设想进行评价的准则;
(5)分组编制设想一览表。
实践经验表明,头脑风暴法可以排除折衷方案,对所讨论问题通过客观、连续的分析,找到一组切实可行的方案,因而头脑风暴法在军事决策和民用决策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当然,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成本(时间、费用等)是很高的,另外,头脑风暴法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素质。这些因素是否满足会影响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效果。
★向生活要点“新意”
大家都知道在衣服、鞋子上有一种一扯即开的“免扣带”,它以方便省时而大受现代人的欢迎。说到它的发明就要提到一个叫马斯楚的瑞典人的故事。
马斯楚就是“免扣带”的发明人,这个发明纯属偶然。
1948年的一天,他和朋友兴致勃勃地去登山。登上顶峰后,他们随便坐在草地上吃午餐。这时,马斯楚突然觉得臀部又痛又痒。他知道这又是鬼针草的“恶作剧”,于是坐不住了,不耐烦地把鬼针草一根一根地从裤子上摘下来,但摘不胜摘。回家后,他把残留在裤子上的鬼针草取下来,想弄清楚它为什么“粘”人,结果发现鬼针草的结构十分特殊,粘在裤子上拍不下来。马斯楚顿生一想:“如果模仿它的结构,做一种纽扣或别针,那该多好!”
一念之间,一项新发明创造诞生了。马斯楚先生制成了一种合上就不易分开的布,即一块布织成许多钩子,另一块布织成很多圆球,两者合起来,产生拉链的效果。他将其命名为“免扣带”,申请了专利,然后与一家织布公司合作生产。由于“免扣带”的使用范围很广,马斯楚足足赚了3亿多美元。
在生活中被鬼针草的“恶作剧”伤害的人,几乎天天都有,但能从中引出发明创造思想火花的人,马斯楚则是第一人。这是一种联想的感悟,是一种创造思维的魅力,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也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冲动。感悟是科学发明的“激光”。一旦这种“激光”闪现了,你就要善于运用它去撞击科学发明的大门,敢于去吃第一只“螃蟹”。那些纸上谈兵式的人物,是难于领略创造发明者的喜悦的。
一个好的机遇不会出现两次。机遇来了,你就要当机立断地抓住它,莫失之交臂。马斯楚抓住了机遇,并立即付诸于行动,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国作家乔叟说得好:“每人都有一个好运降临的时候,只看他能不能领受;但他若不及时注意,或顽强地抛开机遇,那就并非机遇或命运在捉弄他,其实惟有归咎于他自己的疏懒与荒唐。”这话真是说得深刻极了。当幸运之神与你擦身而过时,请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首先反思一下:我是不是有点疏懒?
就此而论,马斯楚的对生活的理解,对幸福的获取,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有启发的。
★你的想法不“幼稚”
现在的水壶盖子都有个小孔,但在原先,水壶盖子上是没有孔的。
日本横滨市居民富安宏雄因身体不适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他很想睡觉,不愿意再想令人不快的事情。但因经济情况每况愈下,心情烦躁,难以入眠。床边的火炉烧着开水,被缕缕白色水汽冲着的水壶盖子不停地“吧嗒吧嗒”地响着。好像故意打扰他。
气恼之下,富安拿起床头柜上的锥子用力向水壶掷去,不曾想,那锥子刺中了水壶的盖子,定定地立在壶盖上,没有滑落下去。奇怪的是,水壶“吧嗒吧嗒”的声音立时停了下来。富安感到很惊异,顿时睡意全无。
充满好奇心的富安这时不想睡了,他觉得一切的苦恼和混乱都消失了,好奇心让他开始在床上大动脑筋。他亲自做了好多次试验,最终证实有个小孔的盖子在水开了的时候就不会发出声音。
碰到这样的事的也许他不是第一人,但他却是惟一一个没有错过机遇的人。在别人看来应该可以满足的富安,并没有满足,虽然他现在被病魔缠身,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他的智慧,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发现并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
生活不再乏味,身体也不再感到生病的痛苦,对生活的希望又再度复苏了。他想:“我要把这项新创意好好利用,尽量让它开花结果才行!”他拖着病躯奔走了一个多月,终于被明治制壶公司以2000日元买下了他的专利。当时的2000日元,相当于现在的1亿日元。
不光是水壶盖,吸尘器、电报机的发明都源于那一刹那的想法。
19世纪的一天,正在旅行的画家莫尔斯偶然看见一旅客用通电的磁铁吸引铁片,他对此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他听说电流的速度很快,眉头一皱,为什么不能用电流传递信息呢?从此,这位画家竟放弃了画画,开始研究起电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发明了电报机,开创了人类通讯的新纪元。
1901年,在伦敦举行一次除尘器公开表演。这种除尘器就是把灰尘吹跑,演示时扬起的灰尘叫人透不过气来,以失败而告终。当时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叫赫伯布斯的,心中一动,吹尘不行,那么吸尘行不行呢?他立即着手实践,很快地发明了吸尘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额效益。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灵感有价值,不去做的原因更多的是怕失败或出错。可是他们忘记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只要为之努力过、奋斗过,不管结果怎样都是值得敬佩的行为。就像15世纪末航海家哥伦布寻找新大陆,到达今天的美洲就以为自己到了印度,这显然是个错误。但他那冒险和探索精神却让世人景仰至今,因为他去做了,去实践了。
所以不要小看你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那些在刹那间迸发的思维火花,也许不仅在别人眼中,就连自己也觉得幼稚可笑和不实际,但请你正视它,你可能因为它取得改变和进步。
★学会为成功“开路”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于创造的刺激。”创造对于人生来说举足轻重,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生活中老是踏着别人的脚印走,永远不能发现新的路。
生活中,有时我们总感觉着自己实在是无路可走,感到世界之大,竟然没有自己的一片容身之地。实际上,路的旁边也是路,如果我们没有创新意识,一味沿着一条路走到黑,当然有把路走烦、走厌、走绝的时候。学会创造,学会创新,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通往成功的大道。
阿信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伟大女性,好早年生活极度贫困,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成为八佰伴百货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日本战后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当时物资供应奇缺,就业机会也很少。阿信一家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坚强的她对家人说:“总会有办法的,想点别的点子吧!”
于是她开始给人做家务,并顺带为镇上的人们捎带各种货物。在行动过程中,她了解到在当时为人们提供生活用品是很有利的买卖,于是她想到了自己开店铺。在家的支持下,她的第一个店铺开张了。自然,在物资缺少的年代里,货源成了头号问题。她又对家人说:“想点别的点子吧!”
她很快便想到了新点子,她组织家庭妇女制造各种适合当时人们生活需要的物品,比如鞋帽、衣物、各种厨房器具等。渐渐地,在每一次“想点别的点子”的激励下,她的店铺越做越好,她自己也成了大百货公司的老板。
并不是困难阻碍了我们成功,是我们认为成功只有一条路。事实上,不能成功,在生活的路上走得好辛苦,不是因为没有好路,而是我们没有具有创造力的大脑,没有去发现路旁边的更宽的路,所以最后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
我们需要创造,如果不想在墨守成规中等待失败的到来,这是最基本的现由。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正是依靠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假如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出世界之后,没有将他的创造精神交给我们,而只是把真理交给我们,我们将要谢绝这份礼物,而要费力去把它找到,我们相信真理是可以用创造精神找到的。
创造力是当今世界最不可缺少的能力,创造力能改进现实,书写未来。创造力要求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进一步习惯变化。创造力不受工作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和金钱报酬无关,它的目标在于: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是创造力给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
松下幸之助说:“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生活中我们需要创造,创造力是让我们摆脱困境的力量,创造所要求的,是激发人的想象力,以便为明确目标做出贡献,并且便想象出来的结果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