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以来,我回到家里并没有花许多精力来照顾你、陪你,我真是感到惭愧。
“有时我会因你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房间太过脏乱而对你大吼大叫。但今晚我只想坐在这儿,让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除了你妈妈之外,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孩子,我爱你。”
他的孩子听了十分惊讶,他开始呜咽啜泣,最后哭得无法自制,身体一直颤抖。他看着父亲,泪流满面地说:“爸,我原本计划明天要自杀,我以为你根本不爱我,现在我想那已经没有必要了。”
尊敬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正像站在镜子前面一样,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
不偏不倚,左右逢源
不偏不倚是很难把握的分寸,人们在社会上大都想摆脱孤立无援的窘境,力争使自己的所言所行有所依托、有所呼应。于是,在社会生活中便很容易产生偏倚于某人或偏倚于某事的心理。
进士出身的卢见曾是纪晓岚的亲家,二人关系甚密。卢见曾是乾隆时期的两淮盐运使。和珅当时想整治纪晓岚,却又抓不着什么把柄,于是就准备下毒手整治卢见曾,既给纪晓岚一点颜色看看,也能解心头一时之恨。
一天,和珅向乾隆告卢见曾受贿贪污。乾隆听信谗言,在朝中议事时,决定先查抄卢见曾的家产,然后再定他的罪。纪晓岚当时也在朝,知道是和珅在有意陷害,所以也没敢多吭声,以防止多辩反而弄假成真。散朝后,他就想了一个救卢见曾的办法:他在信封里装了一小撮茶叶、一小撮盐料,封好后派人火速送到卢见曾手中。卢见曾拆封一看:“查盐”运使!便知有人在朝中诬陷自己,于是早早做了防备。
可见在同事中,与某人亲近,可能会在无形之中成了人际关系斗争中的牺牲品,假若纪晓岚不机智地将信息传给卢见曾,那么卢见曾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了,而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的祸患是因为和纪晓岚关系好而吃的亏呢。可见,在处世中不偏不倚也是安身之道啊!
不偏不倚,也可以说是中正之道。这还真是不少人做官处世的法宝呢。不偏不倚者,不得浮躁,超然于派系斗争之上,不过分亲谁、疏谁;不偏不倚者,良心不一定大大的好,但也要说得过去,见人搞阴谋活动,如无伤大雅,尽量要装作视而不见,听人搬弄是非,也尽量要装聋子;不偏不倚者,也不是不讲原则,但在帮助好人时,坏人有些事也要帮些;不偏不倚者,得消磨掉棱角,少有个性,似人似鬼,让别人说去;不偏不倚者,绝不是消极软弱,因为只有这种人,进亦快,退亦快,见好就收,知足常乐。
由此看来,你只要做到不偏不倚,你的敌对面就会少,你的形象就会很“公正”,你的职位也就会越来越稳。
不信,你就再瞧瞧徐世昌。徐世昌,人称“三朝元老”,慈禧掌权时,他做过邮传尚书;袁世凯任总统时,他做过国务总理;段祺瑞执政时,他做过总统。可以说,他是个地地道道、不偏不倚的和事佬,一个活生生的不倒翁。在军人横行乱世时,一个无兵、无地盘的文人,何以位极显要?有人总结了徐世昌为官四条经验:
一个就是圆通。也就是说,他说话圆滑,模棱两可,有伸缩余地;做事八面玲珑,能左右逢源。比如宣统退位之后,他依旧保持与“朝廷”的关系,不忘旧主,心念皇恩;同时又成了袁世凯的“相国”,两面讨好,双方渔利。
再一个就是沉稳。他遇事沉稳缄默,不急于表态,对于重大决策要故意回避,多听他人的意见。因而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他绝不轻举妄动。
还有就是柔韧。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必要时哼哼哈哈,转弯抹角,宁可做臭皮囊软磨硬泡,待对手力竭而胜之,不可逞一时刚勇而折弓。
最后就是机警。专注风云变幻,而决不为天下先,也不落人之后;时机不来,则耐心苦等,时机到时则狠狠抓住。
现在就付诸行动
不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因为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你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行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有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作品的作家说:“我的烦恼是日子过得很快,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
“你看,”他说,“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提起精神去写,才会有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说实在的,写作的确需要创造力,但是另一个写出畅销书的作家,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用‘精神力量’。”他说,“我有许多东西必须按时交稿,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定下心来坐好,拿一支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注意到时,便已经文思泉涌了。
“当然,有时候不用乱画也会突然心血来潮。”他继续说,“但这些只能算是红利而已,因为大部分的好构想都是在进入正规工作情况以后得来的。”
“明天”、“下个星期”、“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做到。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定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来,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了一个广告,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有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却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让我们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今日事,今日毕。”只需永远记住:激励前行远胜坐以待毙!
不被小事所左右
凡是去过非洲草原的人都会为那里郁郁葱葱的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所震惊,可是如果真让那些喜欢大自然的人在那里住一段时间的话,他们又常常会感到受不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那里天气的酷热难耐,而且更多的时候让人们感到难以忍受的其实是那些无处不在的、以吸血为生的小动物。
有一种叫吸血蝙蝠的小动物在非洲草原上随处可见。它小得有些不起眼,不过吸血的本领却一流,据说每年死在吸血小蝙蝠嘴下的野马不计其数。体格庞大的野马怎么会死在吸血小蝙蝠嘴下呢?难道小小的蝙蝠竟然能使野马因失血过多而死吗?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一批马上就要毕业的大学生来到了非洲草原,他们想要了解野马究竟是如何死于吸血小蝙蝠嘴下的。他们将几十部特制的微型摄像机放到了野马出没的地方,经过几天的跟踪拍摄,大学生们终于看到了野马与吸血小蝙蝠“搏斗”的全过程。
吸血小蝙蝠轻轻地附在野马腿上,然后用锋利的牙齿迅速刺破野马腿上的一块皮肤,同时开始将尖尖的嘴伸到伤口处用力吸血。感到疼痛的野马迅速踢腿、狂奔,可是任凭野马怎样剧烈运动,吸血小蝙蝠都不肯放弃,仍然将嘴埋在那里用力吸血。野马越是剧烈地运动,伤口处的血就越是往外涌,这会吸引更多的吸血小蝙蝠。当越来越多的吸血小蝙蝠飞来的时候,野马仍然不停地奔跑,使劲用力踢踏脚下的植物。最终吸血小蝙蝠们吸得肚皮鼓鼓的飞去,可是野马却被它们折腾得愤怒至极,到处横冲直撞,简直就像发了疯一样不住地奔跑,最后终于在精疲力竭中死去。
当这些大学生反复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又结合吸血小蝙蝠的吸血量和野马的体格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他们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吸血小蝙蝠吸取的血量对于野马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真正使野马死去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失去的这些鲜血,而是野马在被小蝙蝠袭击之后的暴怒和剧烈运动。也就是说,如果野马能够按捺住怒气,不理会吸血小蝙蝠的袭击,任凭小蝙蝠吃个饱,它也不会失去多少血,更不会因此丧命。
面对强敌,人们常常依靠勇气和毅力来唤醒无尽的潜力,最终获得胜利的往往是自己;可是当面对微不足道的小事时,人们往往不能沉着冷静地处理,结果小事扰乱了人们的心绪和生活,使人们最终在琐碎的烦恼中终其一生。
习惯经营人生
拿破仑·希尔说:“不管我们是谁,或者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是自身习惯的受益者或受害者。”这句话在实践中被千百万人所验证,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将继续验证并体会其中的深意。我们将来会获得怎样的成就,我们是否会拥有巨大的财富,我们的朋友是否真心对待自己……所有这些结果都由我们现在种下的种子来决定,你种下什么种子便会收获什么果实。你养成了怎样的习惯,将决定你日后的成长道路,以及你将在这条道路上走多远。
一位老人很早就失去了妻子,此后就再也没有娶妻,其中的原因有二:一个原因是怕年幼的孩子得不到后母的疼爱,自己一人照顾孩子虽然辛苦倒也自由自在;另一个原因则是家中实在是一贫如洗,恐怕没有人会嫁给这个带着一个儿子的穷光蛋。
就这样,父子二人一直相依为命,依靠打柴谋生。起初是父亲养活年幼的儿子,等到父亲年老力衰之时,儿子也长大成人了,于是孝顺的儿子就一心一意照顾父亲。
父亲驾牛车很有经验,儿子则是打柴的一把好手,所以每次都是儿子上山打柴,然后一捆一捆地背下山,父子二人一起把柴装到车上,之后由父亲驾车,儿子则习惯性地坐在旁边,帮父亲看前面的山路。虽然父亲对于崎岖的山路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每当暴雨过后,山上总有一些被暴雨冲坏的山路,有时甚至会有大块的石头从山上滚落到路边,而眼神不好的父亲很难注意到这些,所以儿子每次都要坐在一旁为父亲指明前面的道路。每到转弯时,儿子总是会及时提醒父亲:“爹,转弯啦!”儿子渐渐形成了习惯,即使父亲每次都要回答一声“知道,不用你提醒”,可是儿子仍然会在转弯时这样做。
一次父亲生病了,大夫告诉他需要卧床休息几天,于是儿子一人驾车去卖柴。刚上车,他就发现自己坐在驾车的位置上十分不习惯,总想把身体挪到自己平时坐的地方,所以平时和父亲很好走的一段路这次似乎十分难走。到了一个弯道,儿子学着父亲的样子牵引手中的绳子让牛转弯,可是牛却始终不听使唤,任凭他用尽各种方法,牛仍旧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了很长时间,他才想到也许有一个办法可以行得通,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刚才那头倔犟的牛开始听话地转弯,继续往前走。之后每逢路转弯,如果他不这样喊,牛就绝对不听使唤。结果每当在山路上遇到路人时,人们总是会掩鼻而笑。一路上,儿子觉得自己实在是被这头牛弄得大丢颜面,回家后他把自己一路上的遭遇告诉了父亲。
听到儿子的话,父亲沉思起来,他告诉儿子:“从明天起你就自己学着驾车卖柴吧,如果牛不听话就用皮鞭抽它,抽的次数多了,它就会听从你的使唤。等我死了,你就不要再上山砍柴了,到山下去学一些新本事吧,不要再像爹一样穷死在这山上。”
无论是牛还是人都会按照习惯去生活。一个人的成就原本应该由他的智慧和劳动决定,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会走上怎样的人生道路常常是受习惯所控制。所以,聪明人懂得在平时如何培养好的习惯,同时会用这些好习惯来经营自己的人生。
不做软弱可欺的人
你感到经常受到压制,被人欺负吗?人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负?你是否觉得别人总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们在订计划的时候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见,而觉得你会百依百顺?你是否发现自己常常在扮演违心的角色,而仅仅因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你想改变这种处境吗?
韦恩·戴尔指出:“我从诉讼人和朋友们那儿最常听到的悲叹所反映的就是这些问题。他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应总是同样的:‘是你自己教给别人这样对待你的。’”
盖伊尔来找韦恩,因为她感到自己受到专横的丈夫冷酷无情的控制。她抱怨自己对丈夫的辱骂和操纵逆来顺受。她的三个孩子也没有一个对她表示尊重。她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她对韦恩讲述了她的身世。韦恩听到的是一个从小就容忍别人欺负的人的典型例子。从她性格形成的时期开始,直到结婚为止,她的行动一直受到她极端霸道的父亲的监视。没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亲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韦恩对盖伊尔指出,是她自己无意之中教会人们这样对待她的。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过错。她不久就理解了,那么多年她一直是忍气吞声,实际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务应当是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周围环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盖伊尔的新态度就是设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们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个伎俩就是向她发脾气,对她表示嫌弃,特别是当孩子们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场的时候。过去她不愿意当众大吵一场,因此对丈夫的挑衅总是毫无办法。现在,她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理直气壮地和她丈夫抗争,然后拂袖而去。当孩子们对她表现出不尊重的时候,她坚决地要求他们有礼貌。
在采取这种更有效的态度几个月之后,盖伊尔高兴地向韦恩汇报说:她的家庭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盖伊尔通过切身经历了解到,的的确确是自己教会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三年之后的今天,她已经很少再被别人欺负、被人不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