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苦短,做自己就好
1954000000009

第9章

选择正确的路,然后正确地前进

爱默生这样说:“一个年轻人踏入社会,就正像一叶小舟驶进大江大河一般,处处都要谨慎小心,要时时仔细察看周围的障碍与困难,然后设法一一清除,这样才可以安然穿过河口,驶入大海之中。”当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做起事来精力充沛、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同时,你那振奋的精神、快乐的表情,也一定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活力。

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人生的路上有许多的岔口,但其中也许只有一条是通往成功的路。选择时,要么自己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要么就听从别人的建议,走别人为你选择的路。但是,如果不为自己的人生搏一回,是不是有一些遗憾呢?

所谓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为了自己的快乐、兴趣和人生目标而努力,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成功,为自己能展翅高翔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环境是先天注定的,而人生却是自己的,精彩与否,成功与否都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负责。有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说的就是人要为自己而生活,不要活在别人的标准里,为别人的看法而去改变自己,这是很愚蠢的事。人活着不是为了别人,要敢于坚持自己所坚持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爷孙用驴驮着货物到镇上的集市去卖。很快货物就卖光了,爷孙俩高高兴兴地往回赶,孙子骑着驴,爷爷在旁边跟着走。刚出集市没多久就遇到两个老妇人,她们说:“看这孩子真不像话,自己年纪轻轻的骑着驴,却让一个老人在地上跑。”老人听后连忙喊停,让孙子下来,然后自己骑上去,得意扬扬地继续上路了。又走没多远,一个孩子看见了,很生气地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却让年幼的孙子跟在他后边跑。”老人想: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要怎么办?突然,他灵机一动,弯腰把孙子也抱上了驴,两人一起骑着驴回家。可还没起步,迎面就走来一个中年人,他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驴,也不怕把驴给压死了。可怜的畜生啊。”老人听了和孙子一起下来,爷爷、孙子、驴,各走各的。本想不会再招来议论,谁知他们在路过一片菜园时,几个种菜的看见了,说:“有驴不骑,如今这世上还有这么笨的人哪。”爷爷摸摸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最后,爷孙俩找来绳子和木棍,把驴的四脚绑起来,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抬着驴往家走去……

驴本是用来供人使唤的,故事中的爷孙俩最后反而是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将驴抬了回去。驴虽然不用劳累赶路了,但也没能好受,两个人更是累得不轻。这是一则寓言小笑话,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让人沉思。人言虽可畏,但人言更需要鉴别。别人的意见有时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人人的话都要听,那么自己也将无所适从。

余秋雨说,很多人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手指,在意他们对你伸出的是大拇指,是食指,是中指,还是小拇指,并以此来评判自己的行为,或左右自己的心情,其实没有必要。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手势,权当他在做运动就好了,只要自己觉得无愧于心就好。

其实,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效果是好的、过程是开心的、结果是满意的,根本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要知道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旁人看到的只是一个片段或表象,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别人,他们仅仅是根据自己所见的不全面的状况,说出自己的意见而已。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就像爷孙俩一样,不管他们作出任何选择,在有些人的眼中都是错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不论现实是怎样的,人要有最起码的一点“自主”,这样才能有负责人生的心力与霸气。只有相信自己,靠自己才能撑起头顶的一片天。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成功怎么会青睐你呢?你可能拥有满腔的热情与才能及崇高的理想,可是你不相信自己,不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自己,那你永远也无法成功,永远也无法征服世界。

人生的路上有许多的岔口,但其中也许只有一条是通往成功的路。选择时,要么自己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要么就听从别人的建议,走别人为你选择的路。但是,如果自己不为自己的人生搏一回,是不是有一些遗憾呢?再说,并不见得别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有很多失败者就是因为他们在犹豫之后选择了别人为自己选择的路,他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然而,别人挑选的终究不是自己熟知的,即使一路荆棘,一路伤痕,你也无力怨恨,因为这也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别人的选择,而狠心地否定了自己。如果不能走出别人的阴影,那么你永远也无法真正接受到不远处阳光的照射,也许那就是成功的呼唤。

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自我,认清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的确,正如尼采所说,认识了自己的人,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在《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当年普罗米修斯在造人时,让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挂两只口袋,每个人都把装着别人的缺点的口袋挂在了胸前;而那只装着自己的缺点的口袋则放在了身后。结果可想而知,只要人稍微低一下头就能看见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而不见,因为他很难看到。

有位名人曾说:“人本身就是带着缺点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改掉缺点、完善自己的过程。因此,敢于挖掘和暴露自己的缺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青春时光无疑是最绚烂的景象;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青春时光无疑是最豪壮的篇章。身处大时代下的青年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富有朝气的,敢于想象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要比任何人都能够明白人无志而不能立的道理。人生应从立志开始,它不仅把自己与过去区别开来,也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具体来说,是把自己与平庸区别开来。所以,从这一刻起你就要立志成才,主宰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有胸怀、有情怀、有品位的人。

歌唱家卡丝·戴莉有着一副百灵鸟般的嗓音,她对音乐深深迷恋着;然而,她的一口龅牙却让她困苦不已。因为只要她那美妙的歌声一出口,就注定要将口中十分难看的龅牙露出来。但她对唱歌的激情仍然是有增无减,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唱歌,她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所以她不断地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希望从中得到认可。但是由于她总是顾及自己难看的龅牙,尽力避免将口张得太开,一方面要放声歌唱,一方面又极力掩饰,想方设法地把上嘴唇向下撇,好盖住露出的牙,结果她的表情看起来十分可笑,所以她的歌唱表演往往以失败告终。屡次的失败让她渐渐对自己的歌声也产生了怀疑,她感到十分绝望。

就在她为梦想拼尽最后一丝气力的时候,有一个评委的话改变了她的歌唱命运。这是唯一的一个发现她歌唱天赋的评委,评委告诉她:“我想每个看了你的表演的人都能看出你在掩饰什么,既然怎么遮也遮不住,何不放开点呢?你的确是一个唱歌的天才,但是如果你不能忘掉你的龅牙,它将会永远影响着你,排斥着你的成功。其实龅牙并不可怕,尽管张开你的嘴好了,只要你自己不引以为耻,投入地表演,观众就会喜欢你。”听了评委的话,她重拾了信心,渐渐地走出了龅牙这一生理缺陷给她造成的阴影。在一次全国大赛中,她极富个性化的演唱让所有的观众都为之倾倒,并征服了评委,最终脱颖而出,并成为了美国著名歌唱家。不仅如此,她曾经痛恨至极的龅牙同她的名字一样响亮,代表了她的个性和形象,成为她形象的一大特色,人们就像喜欢她的歌一样喜欢上了她的龅牙。

认识自我,认清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的确,正如尼采所说,认识了自己的人,便什么也不会失去。“认识”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抽象的词语。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了认识而发现了人类的文明和真理。然而,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同时,又有谁知道认识自我比这些更难呢?

把握自己的风向标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将会走向哪里,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有志向的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懂得去寻找方向,学会认识自我,确定人生航程的方向。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将会走向哪里,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有志向的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懂得去寻找方向,学会认识自我,确定人生航程的方向。这样,在上路的时候,你才不会害怕暴风雨的袭击,因为你知道自己将会驶向哪里,你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航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在坎坷的生活经历中,在复杂的社会境遇中,我们要学会认识自我,认清当时环境中的自我,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

方向决定了你的命运,影响着你的前途。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如果不知道自己将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前进也就无所谓顺风或是逆风了。而没有方向、没有计划的生活只能叫作碌碌无为,停滞的思想会使你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人生也只能在原地踏步。

诗人纪伯伦曾借别人之口阐述说:“认识自我是一切认知之母,我应该认识自己。我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外貌、分子和原子。我应该除去覆盖在自己心灵秘密上的帷幔,抹掉心灵深处的装饰,还应该弄清我物质存在中精神存在之含义,我精神存在中物质存在之隐秘。”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在茫茫的海中有一条鱼,这条鱼逆流而行,它冲过海滩,划过激流,穿过湖泊中层层鱼网,躲过深海中无数水鸟的追逐,拼命地往上游。它不停地游,穿过山间的小溪,挤过浅滩的乱石,避过所有的暗礁,克服了所有看起来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在一天的早上,它游到了雪山。然而,还没来得及在这雪山跳跃一下,还没来得及在这水中畅游一番,还没来得及欢呼一声,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多年后的一天,一个登山队发现了这条鱼,它还保持着向上游的姿势。队员们看出它是来自海中的一条鱼,都被它的不屈精神所感动、所折服,无一不赞叹它的勇敢与无畏。其中的一位老人却说:“它固然勇敢,但只有伟大的精神,没有伟大的方向。”

一日需三省

自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自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遇,使人到达更高的境界。《礼记·乐记》有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礼记·乐记》有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这就是“反躬自省”的最早出处,意思就是说,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情绪与态度,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不断完善自我。这是积极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不懂自省,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会有自救的愿望。做人,与其低着头埋怨错误,不如昂起头纠正错误。

我国古代就很重视自省。孔子的弟子曾子关于自省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告诉我们,每天要三省,从三个方面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知识身体力行。

自省就如同一段驾驭骏马的缰绳。挥动缰绳,骏马飞驰,像离弦的箭一般直奔前方。但关键时刻,我们也要猛然拉起缰绳,让马急停下来,因为前面就是万丈深渊。这就是悬崖勒马,而自省就是这勒马的缰绳。

我们只要做到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如同将一面清晰的镜子放在面前,照出自己的不足。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能给你幸福的,其实只有你自己。”的确,只有做好自己,才有资格得到别人给的幸福。自省吧。虽然会有一些疼,但是很清楚,也很彻底。

西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励精图治,为了维护北方的安定,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征讨匈奴,连破匈奴大军,迫使匈奴内迁。

有一次,汉武帝来到了忠烈村,看到那里的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片荒凉的景象。他去与一位失去右腿的男子说话,只听那男子道:“陛下,什么时候再打匈奴,我还要上战场。”汉武帝此时大悟,连年的战争已让百姓民不聊生,经济衰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汉武帝下了一份“罪己诏”,让百姓休养生息。

可见,自省能让人恍然大悟,不至于一错再错。

力求上进的人都是重视自省的。他们知道,自省是认识自己、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自省使人格不断趋于完善,让人走向成熟。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自己的过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每逢工作总结会,不少人发言提及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时,总是轻描淡写就过去了,认为谈缺点会“丢面子”。其实缺点和不足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像窗户上的玻璃,总会染上灰尘,只有“时时勤拂拭”,才能保持明亮光洁。而回避不足,只会留下隐患,妨碍自己的进步。所以,我们不可以陶醉于成绩,更不可以文过饰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我们每天都应该自省。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省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治愈错误的良药,是一道清泉,将我们思想中的浅薄、浮躁、消沉、阴险、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的旋律,让生命之树焕发蓬勃生机。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古人云:“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老人们也常说:“做人还是要懂得自我反省好。”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

懂的愈多,愈明白自己无知

只有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才知道学习,最优秀的人不一定最聪明,但一定懂得不断学习。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地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成就后,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记得曾读过的一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声称学习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无知。

一次,有人问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您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太过谦虚了?”

笛卡尔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显得就更多了。”

“对,对,你的解释真是绝妙!”问话者连连点头称是,赞服这位数学家的高见。

只有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才知道学习,最优秀的人不一定最聪明,但一定懂得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