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柳传志何以成大事
1954200000003

第3章 事业是做出来的,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柳传志的“执行力”思想

世界上所有的军事训练都是从练队列开始的,懂军事的人都知道,队列训练所练的并不是士兵们的战斗能力,其目的只是为了培养士兵们的服从命令的能力,也就是——执行力。一支拥有强大执行力的部队是不折不扣的铁军,一个像柳传志那样善于培养下属执行力的企业管理者,则是不折不扣的企业家。

方略16有了正确的决策就该立即执行

执行路线有些像那时拨电话号码,如果认准目标是对的(电话号码是对的),那么就要贯彻坚决性:不因小胜而张狂,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诱惑而动摇,就是这种坚决性的体现。

——柳传志

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来说,最好的灵丹妙药就是“执行力”。“执行力”给人震撼的感觉,它能够把简单化为神奇。纵观世界五百强企业,很多都是从小做大的,就比如沃尔玛,它是由一个卖杂货的小商店起家的,还有星巴克,它起初也只是销售牛奶和咖啡为主。这些小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和企业自身优秀的执行力息息相关,是正确的决策,及时的执行力,造就出众多企业的辉煌业绩。

联想在执行力方面很出色,联想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有着强大的执行力。在联想执行力背后,还有一个人物在支撑着,他就是柳传志。柳传志对联想的发展,可谓是呕心沥血,他一点一滴地去渗透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的概念,让联想形成了“精准求实,从领导做起”的企业氛围,这种氛围对联想执行力的落实很有帮助,可使执行力的效率事半功倍。

联想的企业文化是由4个层组成的,分别是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理念层是通过制度和行为来落实的。首先,柳传志通过“总裁室布道”,让企业内部的干部们做讲师,宣传核心价值观;接着就是让通过考核的新员工“入模子”培训,然后就是业绩考核,建立胜任能力体系模型,让企业文化从理念变为制度和行为;最后就是通过奖励的形式,使其物质化。柳传志研究出来的联想文化,无疑是特色的,他的企业文化能够实现,与联想“执行、执行、再执行”的企业精神有莫大关系。

联想是1984年创办的,从成立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就让联想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现代化意识的企业之一。柳传志曾经将联想的执行力比喻成“拨电话”,他说:“20世纪80年代,拨电话号码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那时电话需要接线员转接,拨不通的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线路忙,另一种则是号码不对。遇到前一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停地拨,遇到后一种,则永远拨不通。执行路线有些像那时拨电话号码,如果认准目标是对的(电话号码是对的),那么就要贯彻坚决性:不因小胜而张狂,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诱惑而动摇,就是这种坚决性的体现。”

柳传志做出这个比喻,其实是在告诉大家,只有方向是对的,那么就能不停地“拨”。在柳传志眼里,“拨”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执行的意思,它可以执行领导者的决策,也可以执行企业战略。联想的执行力是业内公认的第一,柳传志说:“‘说到做到’是联想‘执行文化’的外在体现,甚至要‘成为联想人的基因’。”

有句话叫做“光说不练嘴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联想的执行力是真真切切的“真把式”,柳传志每一次的决策,都被迅速地执行下去,并且形成企业文化。在柳传志“说到做到”的理念下,企业正稳定向前发展。海尔总裁在企业执行力上,也相当的关注,他觉得,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其实并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其实就是不平凡。

一个企业每天都有很多事等着去决策,等着去执行,回过头来观察企业需要执行的事的特征,其实都是每日里重复做的平凡琐碎小事。一个企业的战略是关键,但是没有严格的执行力的话,也难以成就企业。

在商言商

常言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每个企业每天都有很多的决策等着执行,若想得太多,浪费了太多的观察力,也就会错失很多的机会。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在看到正确的策略时,能够以果断的魄力去执行。当然,这也需要决策者非凡的锐利目光。

方略17做企业也要“知行合一”

不是光知就行了,一定要知与行统一起来。所以真正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战略实施设计能力。

——柳传志

“知行合一”是哲学家王守仁的理念,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理念。“行”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实践和实际行动。如今,做企业也提倡知行合一,除了有认知之外,执行力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武器。

有的企业领导人会给企业定下很高的目标,但是能够有具体步骤,并且达到目标的企业少之又少。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企业都是昙花一现,造成这样结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没有给自己的企业制定一个合适的战略,或者就是制定的目标不符合实际,难以去实现。企业家本身就应该不停地制定高远目标,然后把它们分解成具体步骤去完成。如此的话,企业要将“认知”与“实现”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在IBM内有一位很有前途的低层管理人员,他在进行一项风险投资的时候,使得公司在这场投资中损失了1000多万美元,这给IBM带来了重创。当IBM创始人Watson将这位管理人员叫到自己办公室的时候,这位年轻人有些胆战心惊,在Watson没有开口之前,他便率先说道:“您是希望我辞职,对吗?”但是Watson摇了摇头,他让那位管理人员坐下,回答道:“你不需要紧张,这次亏损的1000万美元只不过是替你交的学费而已,对我而言就没有其他意义了。”

看到这则小故事,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其实,这故事主要表现了公司处理“知”与“行”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IBM公司的创始人理解到,他最重要的任务并非是制定战略,或者是决策,而是要为企业建立起一套行动机制,去实现由“知”到“行”的转换,做到“知行合一”。

爱依斯公司的合伙创办人兼行政总裁DennisBakke,他用自己的例子道出了“知行合一”的玄机。在1997年的时候,这位总裁只做过一次决策,当然,这并非是他故弄玄虚,或者是在开玩笑,而是他深知自己不必去了解每一件事,或者是一一去决策,他更加应该去关注如何营造一个环境,让许多人都能“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给企业家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执行,只有知行才能改变企业的命运,所以在营造“知行合一”的氛围时,就要建设好企业文化。企业作出决策和战略,并不能靠“喊”,更多的是去实践。

在清华总裁新领导力课堂上,一位企业的总裁在小组讨论中提到:公司在制定企业文化和制度方面,在他看来是非常好的,企业和个人都为企业的发展下足了功夫,本来以为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但是在现实中发现,并没有预先想的好,甚至可以说很差。从物质到精神,方方面面,该照顾的都照顾到了,怎么还是无法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呢?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多的企业都会遇到“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现象,通俗点说,就是“道理谁都明白,就是没人去做”。该企业指出,中国企业现在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素质和技术的培训。培训技术本身是个很好的体系,但是让人可惜的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企业在培训的时候去实践,最终是培训技术变为纯理性的“知行分离”,导致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局面。

那么,这种“知行不一”的局面是如何出现的呢?

就体育教练员来说,教练通过向队员传达一种信念和梦想,激发出队员们的潜能,鼓励队员通过训练成就梦想,这样的模式就是“知行合一”,体育界运用这种模式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金牌梦。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企业中知行合一的问题,于是便借用体育界“知行合一”的模式。领导者就是教练,而员工们就是体育运动员,领导者向员工们传输企业战略和目标,员工们去执行完成,这便使“知”与“行”达到合一。

2004年的时候,中国女排20年后重夺回奥运冠军,这对中国女排来说是一种荣耀。当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后,其内心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一定要赢”成为了她们的信念,于是燃起昂昂的斗志,女排们团结一致,最终获得了胜利。“知行合一”就是在思维的领导下,在现实当中展开行动,将自身投入到行动中去实践,达到“知行合一”。所以,企业在管理和发展中,要将企业文化和远景输送到每个员工的脑袋中,让他们在实际中操作,不游离在实践之外。

中国的企业一直不缺乏战略,甚至连麦肯锡这样顶级的国际顾问都被请来为公司制定战略,但是有了战略,不去执行,那成功还有什么保障呢?在《士兵突击》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知道还要做到”,做企业也是如此,制定了战略后,还要去执行。企业想搞发展,“知行合一”必不可少。

在商言商

我们常说:“知道容易,做到难。”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能做得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企业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制定好的战略方针,能够执行得起来,才是硬道理。

方略18企业修炼执行力

联想若不是拥有一支权威的领导班子、很强的组织系统和文化,很难成功。这根本不是理论能解决的问题,分拆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这充分体现出了联想的执行能力。

——柳传志

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的目标操作的能力。执行力可以把企业战略和规划转变成效益和成果。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程度和能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就在于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战略目标多少,完成的任务指令如何。执行力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但很多企业在执行力上很薄弱,所以,修炼执行力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它是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是与当代企业竞争的重要一环。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在竞争当中不仅仅是目标和信念了,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去实施计划。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销售企业,它创建于2002年,总部在美丽的山东潍坊。该企业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H股市上市的企业,并回归国内实现A股再上市的企业。潍柴企业员工达到几万人,公司资产总额也上几百亿,潍柴企业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潍柴管理部门的人觉得,那就是执行力。潍柴董事长谭旭光曾经说过,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其实就是一堆废纸。为什么呢?他说,如果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得不到落实和执行,那跟废纸有什么两样?

在潍柴企业内,“干就要负责”成为了员工们的口头语,其实就是在表达“执行力”。潍柴的管理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它的执行文化在现代大企业中是少见的。潍柴用了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就蜕变成汽车零部件销售行业的龙头,谭旭光认为和企业执行力有很大关系,他觉得执行力就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谭旭光上任后,开始对潍柴企业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革,从精简机构到缩减管理人员,他都一个人拿捏。在这场改革中,很多人的利益被触及了,但是谭旭光个人的态度,以及行动将直接影响改革的效果。谭旭光将管理部门由53个减为35个,管理人员由1550人缩减为700人,单是辅助人员就从4400人缩减到了一半。

正是因为谭旭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才让企业在竞争中扎稳了根。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潍柴企业就不可能驾驭市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潍柴就不可能成功地在香港上市;如果没有执行力,潍柴更不会成为中国第一动力品牌形象。

同样是做PC的,为什么柳传志的联想就能独占鳌头?同样是做超市的,为什么只有沃尔玛独占榜首?关键就在于执行力。其实,执行力不是简单的战术,它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等流程来实现目标的系统。

企业执行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后期慢慢修炼出来的。那么,我们如何加强企业的执行力呢?

第一,好的执行力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企业确定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只有对企业和市场进行信息分析,才能确立出目标。企业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目标明确了,企业执行力才有了方向,而不会像盲人骑着自行车横冲直撞。企业目标明确了,各个部门和员工才能团结一致,从而更好更快地去执行任务,达成目标。

第二,好的执行力必须靠管理者推动。

“执行力”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更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企业想要拥有“执行力”,那么就要从培养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开始。管理者在企业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具备执行力。如果管理者认为不需要执行力,那么就不该上演管理者的角色。

往往我们看到,培养执行力只停留在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上,相对而言,培养执行力更应该着重于管理者的观念。就好比是一支球队,主教练和球员们达成协议,然后就把训练任务交给自己的助理,助理与主教练来比,在技巧上相差甚远,球员们在助理手中,球技必定事倍功半。主教练的工作就是训练球员,就好比是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去管理员工,两者都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完成自己的任务,用“执行”比“说”更有力度。

第三,好的执行力必须靠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职场上的道德。每个人在企业中,所追求的利益都不同,但是如何才能团结众心呢?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首先,树立一种美好的愿景,让员工们看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个美好的愿景可以约束员工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员工之间团结一致。其次,对每个员工都建立起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以及合理的薪酬体系。工作职责和目标能帮助员工找准努力的方向,加强团结。最后,加强员工教育,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但是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原因就在于团结力量大。同理,一个人的执行力可能薄弱,但是一群人的执行力就强大得让人咋舌。

第四,好的执行力必须靠管理团队营造。

衡量一个企业的团队水平,从竞争力度上就能看得出来。团队想要提高水平,就得去提升个人的执行力。那么,什么才叫好的执行呢?简单地说,就是“全心全意,立即行动”。做不到这点,就不会有好的执行,团队更不可能会有好的执行力。

做一件事情,它拥有好的决策,但是未必有好的结果,在执行力上不给力,结果也会差强人意。要强化企业的整体执行力,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就该以身作则,努力营造管理执行力的氛围,形成有效执行力的管理团队。

第五,好的执行力必须靠管理机制维护。

员工需要一个开放透明的环境,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如此的话,才能提高管理执行力。

第六,好的执行力必须靠执行文化渗透。

如果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每天都能花上10分钟的时间为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好,那么管理者的策略才能够彻底地去执行。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花心思将工作执行得更好呢?

关键就在于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文化。从优秀的大企业中可以看到,拥有执行力文化的企业,内部的员工从做事,或者是完成工作的质量上,都是尽心尽责的。企业执行文化造就员工们重承诺、有责任心。拥有执行文化,“执行力”必定不低。

联想企业发展到如今这个规模,它的执行力如何呢?

柳传志曾经说过,执行力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的公司总经理在说到管理问题的时候,都会提到执行力,都觉得执行力不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柳传志将企业在经营战略中失败的原因归纳成两个,一个是只讲制定,不讲实施,还有一个就是只讲战略,不讲战术。

柳传志曾经说过,在1994年的时候,中国在IT领域率先实现WTO,那时候关税降低,所以外国企业大军压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放弃了和国外企业竞争。因为,国内在资金、技术、产品、管理能力等方面没有国外企业强,但是柳传志不愿意放弃竞争的机会,在层层的弱势下,顶着压力和国外市场狠狠竞争了一番。

就这样,在柳传志的带领下,联想走上了“抗击”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并且朝着国际方向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执行力可以说成是能力和态度,执行力体现在领导者和员工的身上,两者是相互制衡的。柳传志认为,如果员工的执行力不佳的话,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是目标,第二是督促制订工作计划,第三是学会检查下属的工作。

企业的本质表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关乎企业存亡。柳传志做出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如果一个企业有着一流的战略,三流的执行力,那么它还比不上一个有着一流执行力,三流战略的企业。

执行力关乎企业的发展,修炼执行力成为了当代企业的目标,让执行力成为企业价值实现的原动力。

在商言商

执行力是一个企业执行既定策略的方式,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是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一家企业的发展,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度,再好的发展策略也是一纸空话。

方略19用制度确保执行,用宣传升华执行

贯彻一种规章制度的要求,今天达到了,明天可能就达不到。所以规章制度的事情,定了就要非常认真地执行并宣传。比方说要求你将桌子擦干净,今天你擦干净了,明天就差点,后天可能就不擦了。因此就必须不停地要求,我们把这叫做“反复抓,抓反复”。

——柳传志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就好比是校园校规,它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概率,同样,企业制度也能约束员工们不正当的行为和思想。制度即是“法律”,它能够规范企业,能够强化企业的执行力,用制度确保执行,是企业大成所在。

柳传志参加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有一回,俱乐部被邀请去美国访问,当时来了一辆大卡车,车能装下50人,30多个企业家,然后加上工作人员,刚刚好塞满一车。

柳传志比其他企业家晚去了一天,隔天早上,柳传志在车中和大家打招呼,因为和很多熟悉的企业家好久没有见面了,如今见面了少不了一阵嘘寒问暖。柳传志对自己迟到的问题很关心,他认为,一个俱乐部组织要想办的长,那么就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俱乐部成员的执行力。迟到罚款是俱乐部的规定,以前开会的时候都是严格执行的,现在这么一个大团,而且还是在外国,一天都集合好几次,柳传志想着,昨天自己没有在,那么能严格执行吗?

秘书很得意地告诉柳传志,昨天是第一天,大家都遵守制度,只有执行司库夏华迟到了,罚了300美元。夏华是依文集团的董事长,是一位很有风度的女士,夏华交罚款的时候,她满脸微笑,声音甜美,伸手拿钱坚定不移。后来,柳传志在车上讲话,又将罚款的问题明确了一遍,柳传志表示,罚款不是目的,而是说明制度定了就得执行,不论是什么情况。

在柳传志眼里,他觉得“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正好有一个案例,冯仑是最早上车的,但是上了车后发现护照没有带,于是便又匆匆回去取护照,来来回回好几趟,自然就迟到了。于是柳传志问俱乐部内的成员,这样的情况算不算迟到,于是大家的回答都是“算”。不管是什么情况,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只要迟到了就一定得罚款。

柳传志认为,一个良好的公司,就应该要注意“法制”和“人治”,两者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执行。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制度确保执行。

中国有很多公司的制度还不健全,大部分都是靠“人治”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的能力是决定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因素,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效益。柳传志体会到,一个企业靠人的自觉,或者是他人监督,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不论公司的运行过程是什么,都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制度给完善,制度有了,员工们肯定会遵守。

一个品牌要想人尽皆知,那么最快的方法就是宣传,同样,企业决策除了执行之外,也要去宣传。宣传是用观念的形式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确保在执行的时候效率更高。

联想企业定下了一个制度,就是迟到罚站的制度,这个制度定下的时候,联想才有几百名的员工,如今已经有上万人了,这些年轻人多数是从大学里出来,或者是从社会上来。他们觉得迟到是一个很平常的事儿,谁也没有把“迟到罚站”当一回事。因此,制度需要去执行,用执行来宣传,那么下次的执行力就会加强。所以,柳传志认为,规章制度既然定下来了,那么就得非常认真地去执行、宣传。

柳传志说:“有的时候,靠着别人的监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再完善的制度也解决不了管理上出现的问题。”社会学家郑也夫也同意这个观点,这就好比严查不严惩,那么哪还有半点震慑力可言?对于当代企业来说,利用强大的宣传系统,可以放大执行力度。

在联想,最有宣传力度的还是柳传志“罚站”的故事。柳传志制定了罚站制度后,他说自己有3次被罚站了,在3次罚站中,有几次都不属于人为原因,比如有一次是电梯出了故障,大家都准时去开会了,没有人知道柳传志被困在了电梯里,柳传志在电梯里无计可施,叫了很长时间才有人注意到他,把他救了出来。这种情况是特殊的,但是柳传志还是遵守制度,自己要求自己罚站,公司内的员工都不在意,但是柳传志很在意,用他自己的话说,既然有制度,那么就要去执行,自己以身作则,正好是一次宣传,虽然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起到了遵守制度,制定制度,以及规范的作用。

柳传志用自己的例子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所以,下次别人迟到罚站,自然会去遵守制度,并且执行。从那以后,员工在开会的时候即便是迟到了,也会很自觉地去罚站,用行动去执行制度。柳传志说:“贯彻一种规章制度的要求,今天达到了,明天可能就达不到。所以规章制度的事情,定了就要非常认真地执行并宣传。比方说要求你将桌子擦干净,今天你擦干净了,明天就差点,后天可能就不擦了。因此就必须不停地要求,我们把这叫做‘反复抓,抓反复’。”

在执行制度方面,必须要有领袖带头。柳传志显然是内行,他懂得用自己做示范,拿自己作为宣传。贯彻一种规章制度的要求,今天也许能达到,但是明天可能会达不到,比方说今天能够把桌子擦干净明天可能会又蒙上了一层灰尘,那层灰尘是用肉眼看不见了,但久而久之,灰尘就会越积越厚,被人的肉眼所看见。柳传志表示,制度也可以像广告一样去宣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企业的策略和制定能够顺利地执行,并且执行得更加透彻、完善。

一个员工在企业待久了,制度会透入骨子里、血液里,自然而然地遵守和执行。制度可以使企业规范,制度可以确保执行。企业坚持制度,会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减少很多的阻碍。一个好的公司,除了有好的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外,更需要的是对企业制度和执行力的宣传,有宣传才会扩大企业制度的影响力,进一步完善企业执行文化。

在商言商

好的管理制度,不光可以保障员工团体的工作效率,也是保障执行力度的良好方针。而有效的宣传方式,则是执行文化的一种延伸,也是扩大执行力影响度的良好方式。

方略20好的执行力得益于好的管理团队

班子统一了,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

——柳传志

一个球队频繁得分,除了队员自身的能力之外,最大的便是队员们的团结。队员们团结一致,工作分配得当,投球概率会高很多,并且球队在管理上会显得很轻松,定下的制度也能被更好、更快地去执行。做企业也一样,好的执行力源自于好的管理团队,员工们相互协调,在企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企业业绩便能在无形中增长。

企业发展的速度要快,发展的质量要高,发展的规模要大,发展的寿命要长,除了有正确的决策外,还要有好的战略,好的管理和技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好的执行力。柳传志曾经说过,企业发展有百分之二十是靠企业的策划,百分之六十是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余下的便是管理团队。企业管理团队的好坏能够影响企业发展速度,以及企业执行力的强弱。

联想在2005年的时候并购了美国IBM的PC项目,给人们上演了一幕“蛇吞象”,联想也变成了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行业。在之后的6个年头里,联想集团的国际化道路走得颇为曲折,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了亏损当中。

在2009年的时候,已经在悬崖边上的联想集团进行了管理层充足,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的董事局主席。而原来的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担任集团的CEO。柳传志上任后,在此后的7个季度里,连续取得利润,并且还并购了NEC的PC部分和一家德国公司Medion。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走上国际化道路,无疑是成功的。柳传志在发表讲话的时候表示,在未来,联想集团发展的好,那么和国际化有关系,发展不好的话,那么与国际化策略完全没有关系了。对于联想能够成功的标志,柳传志认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做到业绩可持续发展,第二就是走上真正国际化的道路。柳传志说,当时联想营业额亏损了将近216亿美元,占全球12.2%的份额,年底肯定变成全球第二大PC企业。

柳传志在并购IBM的PC业务后,品牌、技术、国际化资源,等等,都全部就位,柳传志对此说道:“Thinkpad这个牌子是IBM做的精品,技术方面,能够把原来IBM的日本大和研发团队(开发Thinkpad的主力团队)调动起来是了不起的事情,虽然现在不能说很完善。有关国际化资源,我们在并购之前就想到市场的风险,人员会不会走散。文化磨合的困难谁都知道,但是现在我们也过了这个关。”

柳传志觉得,企业要想做得好,那么首先就是要建立好自己的班子,也就是管理团队。统一了管理团队,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更能有效率地去执行。柳传志介绍,联想的管理团队中,杨元庆选择了8个人,中国人和外国人各一半。团队成员在开会的时候,都会经过讨论之后定出决策,然后就去执行。

那么,企业该如何创建好的管理团队呢?

团队建设需要做到5个统一,分别是: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规则、统一行动、统一声音。

统一目标:目标是管理团队的前提,没有目标就称不上是团队,因为先有目标才有团队。有目标是企业管理团队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统一团队的目标,让团队的每个员工都认同团队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积极地工作。

统一思想:思想是团队发展的灵魂,如果团队内思想不统一,就会你说东,他说西。就如一位学者说的,人在与思想做斗争的时候,行为效率会明显地减低,所以思想不统一的话,会让团队出现分歧,执行效率减低一大截。

统一规则:无规则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必定有属于团队自己的规则。规则可以告诉团队成员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团队明白企业底线,如果没有规则,那团队在执行战略的时候,只会一塌糊涂。

统一行动:好的管理团队必须有团结一致的精神,大家在做事的时候,不会有人闲着没事干。就好比是团队创造业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去制造业绩,汇合起来的总业绩自然就大。团队在行动的时候需要沟通和协调,让行动统一有序,流程衔接合理,每一个环节都能相扣。

统一声音:好的管理团队做出决策的声音会是一致的,不能在开会的时候不说,开完会的时候乱说。总之,团队队员们要声音统一,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和发展。如果一个团队里面出现太多的噪音,自然会掩盖其他的声音,降低团队的执行效率。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家美资企业做得非常好,他们的管理方式有些不一样,他们鼓励团队成员在大会上激烈地争吵,甚至可以和总经理辩论,但会上产生的决议大家都要严格地执行,不能有任何不协调的声音。

好的管理团队都能达到5个统一标准,当然,好的管理团队在执行的时候,也能表现出四大特征。

第一,凝聚力。

凡是成功的企业,或者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将人心汇聚在一起,这便是凝聚力。曾经有一个领导者,员工们希望他能创造出一个环境,结果他利用众人的力量,为企业营造出了一个未来。正是这种凝聚,才使得企业在执行的时候,更好更快地完成。

第二,合作。

大海是由无数条河流汇聚而成的,而河水是由无数滴水滴组成的。在管理团队中,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中国有句话叫做“人多力量大”,一个人的力量是抵不过团队的,而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更能展现出“合作”的魅力。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而团队的成功是必然的,只有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和合作,执行力不怕不强。就比如是在打篮球,个人能力强,没有队友们的配合,想要赢得比赛,恐怕比登天还难。

第三,组织无我。

企业是团队成员共同的事业,而企业的发展和成败与团队成员息息相关。成功靠管理团队共同地推进,每个成员都该明白,团队的利益,团队的目标,这些个人利益都没有企业利益大。如果个人利益大于企业利益,组织一定会崩溃,团队也会解散,那执行力更是烟消云散。

第四,士气。

没有士气的团队,不仅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更缺乏执行力。没有士气的管理团队,看上去毫无精神,遇到困难的时候只会退缩。柳传志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他的管理团队就表现出一股士气。这股士气能够无形地化为“执行力”,带领企业走上新的台阶。

好的管理团队需要拥有一个组织领导,不论是学识还是人品,在团队中是佼佼者,如此才能让团队成员信服,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执行领导的命令。同时,在管理内部强调“三办事”的原则,即: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

执行程序的人要对事情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要管理团队就要淡化个人的作用,以团队为核心。

在商言商

执行力的保证,来自于对团队的良好的管理方针。因为执行力的直接实施者,就是企业的员工团队,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要想保障执行力,首先要优化团队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