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只有三个字,即真、善、美。真、善、美总是令世人向往的。
世人都渴望事事做到尽善尽美,做人也考虑面面俱到,但世无完人,这样做只会累死自己,并让你深陷于一种无法超越的心理负担中。
古时候有一对父子。这一天,两人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都不骑。”父亲听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后面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议论:“这个儿子可真是不孝,小小年纪骑着驴,却让年迈的父亲牵驴。”
听了这话,父亲马上把儿子抱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儿,又有人说:“这个人真是狠心,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也不怕把孩子累坏了。”父亲听了,又连忙叫儿子也骑上去,他心想:这下总该没人议论了吧!谁知没走多远,又有人说:“这驴真可怜,如此瘦的身体要经受两个人的重量。”
没办法,父子俩人只好把驴子的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抬着,以为再也没有人议论了。在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掉到河里,谁想就这样淹死在河里了!
生活中,很多人无论做人做事都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人家讲什么他就听什么,结果都得到了或轻或重的教训。
其实,何必呢?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坚持去做,可以参考他人的意见,但却没必要一味地听任别人的指挥!给自己少一点压力,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自我,这个自我可能是由于国家、民族、家庭或者父母的影响而形成,具体表现就是每个人做事首先都会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而很少站在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爱自己没有错,但是过多地沉溺于这种思维而不能放下,只能让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放下惯性思维,不是要你放弃自我,自己主张的还是要大胆表示出来,但是对别人的言语和行为不要过多地用自己的思维去评价。学会放下,学会理解,才能有更宽的路走。
早期的前苏联,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有一个穷人为了迎接来自国外的友人,特地起了一个大早,打扫家里的房间。就在他忙着扫地时,竟然不小心将扫把弄断了。他看着被弄断了的扫把,越想越难过,坐在了地上,最后居然伤心地哭了起来。
此时,这个人的朋友们也恰好登门拜访。他们一进门便看到朋友哭个不停,赶紧上前安慰他,并且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问之下,大家都不以为然,也不过就是扫把断成两截而已,何必哭得这么伤心呢?
来自经济强国日本的朋友说:“不过是一只扫把而已,你再上街买一把就好了,何必哭成这样?那又花不了多少钱。”
具有美国精神的美国朋友说:“依照我的看法,我觉得你应该到法院去一趟,控告这只扫把的制造厂商出售劣质商品,并且要求他们赔偿你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法国朋友则幽默地说:“我的朋友,你能够这样硬生生地将扫把弄成两截,可见你的臂力是多么强壮!我羡慕你都来不及呢,你居然还为此号啕大哭?”
德国朋友思索后,说:“不如大家一起研究看看,说不定有什么方法可以将扫把黏合起来,要是我们从中有了新的发现,也算是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了。”最后,苏联人终于开口说:“你们都不明白!我不是为了扫把断成两截而哭泣,我是因为明天必须上街排队买扫把,无法跟你们一起出门游玩而伤心,难道你们不知道在苏联买东西,都要花上好长的一段时间来排队吗?”
这个看似笑话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道理: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要说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会有各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就是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做起事来也经常会以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所以,我们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放下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以他人的立场来思考。如果你放不下自己的惯性思维,很可能会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做出不适当的行为。虽然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立场,但也正是因此,我们才更应该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先将自己的想法放到一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因为,经过易地而处的思考,你与对方的沟通,才会变得容易,对于事情的处理,也才会比较得当!
忘记是快乐之源
有一种感情叫爱,有一种感情叫憎恨,有一种感情叫厌恶,亦有一种感情叫伤害。忘记一切刻骨铭心的伤痛,忘记一切痛彻心扉的伤害,那将是最大的幸福。
一对幸福的老夫妻说:“我们只记着彼此对对方的好,忘记了缺点和坏,所以才有这么美满的生活。我们夫妻恩爱的秘诀,只有两个字:遗忘。
其实不仅仅是夫妻关系需要“遗忘”,在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都需要“遗忘”。
人一生需要记住的东西很多,但有许多事情我们也应该学会忘却。譬如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以及他人对你的各种伤害——讽刺打击、侮辱诋毁甚至仇恨。忘记这些,不仅是一种大度、一种超脱,更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和为人的美德。
《列子·周穆王》中就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人华子患了健忘症,“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后来有高人把他的病治好了,谁知他又把平生数十年的得失、欢乐、好恶都记起来了,须臾不忘,以致把妻子的点点滴滴不检点和儿子‘的种种不敬、邻居的方方面面过失都念挂于心,最后“扰乱万绪,遂怒而黜妻罚子,操戈逐邻”,搞得鸡犬不宁,四邻不安。由此可见,不会或不能忘却,有时还会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绊脚石”。
学会忘却是崇高之本。因为懂得忘却的人,往往胸中装着大局,追求远大理想和未来,尊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团结,能够除却私心杂念,坦荡面对人生。“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种人也往往以其宽广的胸襟受人敬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是个典范。他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十分欣赏王安石的才学,曾赠诗于王安石,想结谊修好,但王安石自视清高,非常冷淡,让欧阳修吃了闭门羹。后来欧阳修担任了朝廷要职,却极力推荐王安石当宰相,有人向欧阳修提起往事,欧阳修却哈哈一笑说:“我早就不记得了。”古人尚且有这种“早就不记得了”的大家风范,难道今天的我们就不能效仿吗?
学会忘记是快乐之源。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是啊,当我们受到误解和责备时,正是因为有了忘却,才使我们能够淡然处之,不念于思,得以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较快的时间卸掉思想包袱,轻松面对未来,尽情享受生活赋予的种种乐趣,让整个身心沉浸在无虑的宁静里,这是多么惬意、潇洒、自在啊!
学会忘记,丢掉的是伤痛,留下的恰恰是美丽。蹉跎岁月,人生如歌,我们又何必过分地留恋和计较那些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无谓的怨恨懊恼背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挤压和负载,让精神遭受折磨和打击。学会忘却吧,蓄足我们的心力和体力,勇敢穿越记忆的隧道,为生命去开辟一片新绿。
适合的就是快乐的
说起快乐,很多人总会情不自禁地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以为那就是最快乐的享受。其实,不切实际地改变自己,不但得不到简单和快乐,反而会丧失简单和快乐,徒增麻烦和苦恼。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乡下老鼠写了一封信给城市老鼠,信上这么写着:“城市老鼠兄,有空请到我家来玩,在这里,可享受乡间的美景和新鲜的空气,过着悠闲的生活,不知你可有兴趣过来坐坐?”
城市的老鼠接到这封信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那里后,乡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麦、小麦,放在城市老鼠面前。城市老鼠不以为然地说:“原来这就是你说的悠闲生活啊?你怎么能够老是过这种清贫的生活呢?住在这里,除了不缺食物,什么也没有,多么乏味呀!还是到我家玩吧,我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悠闲自在。”
于是,乡下老鼠就在好奇心的促使下跟着城市老鼠出发了。
到了城里以后,乡下老鼠顿时张大了嘴巴,看到那么豪华、干净的房子,他非常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都在农田上奔跑,以大麦和小麦为食物,冬天还得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粮食,夏天更是累得满身大汗,和城市老鼠相比,自己简直太不幸了。
两只老鼠互相寒暄了一会儿,城市老鼠就把乡下老鼠领到了餐桌上,准备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声,门开了,有人走了进来。他们吓了一大跳,飞也似的躲进墙角的洞里。乡下老鼠吓得忘了饥饿,想了一会儿,戴起帽子,对城市老鼠说:“还是乡下平静的生活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乡下吃麦子来得快活。”说罢,他昂首挺胸地回到了乡下。
这则寓言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不同个性、习惯的老鼠,喜欢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他们都曾经对不同的世界感到好奇、有趣,但是,他们最后还是都回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圈子中去。在有生之年,我们应该接受生活的本来面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的珍惜。这一定论已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当然,你绝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同意或认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但是,一旦你认为自己有价值,值得重视,那么,即使你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你也绝对不会感到沮丧。如果你把“不赞成”或者“不喜欢”视作生活在这一星球上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的非常自然的结果,那么你的幸福就会永远是自己的。因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人们的认知都是独立的,人人都在为自己而活,只是活着的方式不同罢了。找到属于自己的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