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接受责任,改变心境。
每个人的肩上总会背负着许多责任,它们来自于生活,家庭,工作。责任背后那些忙碌的日子,让我们忘记了快乐,增添了烦恼。于是有些人抑郁,有些人麻木,有些人委靡,占据整个心灵世界的,是布满灰尘的垃圾,那个可以让心情愉快的心灵,已经不看负载,此时若不及时清扫,将会危及到健康。岂不知,心态决定一切。没有勇气面对责任,又怎么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呢?所以,我们要是这告别杂乱,扔掉痛苦,接受压力,拒绝烦恼,也许我们就不会这么怨天忧人,唉声叹气了。
我们可以接受现实,改变心态。
幻想总是高于现实几个档次,我们不可能用自己的幻想代替现实,能做到的只是接受。生活残酷却真实,天堂美丽却漂渺,你可以沉湎与一个虚幻的蓝图里,却不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逃避并不是解决现实中疑难问题的良策,相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所以,学会接受现实给予我们的磨练契机,拒绝从幻想中获取短暂的快感。
我们可以接受瑕疵,改变胸怀。
宽容别人的瑕疵,就像对待自己的缺点一样。在狭隘自私的世界里,我们本着:“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宗旨前行,没有了美德,就没有了心胸,也就无从达到什么心比海阔、志比天高的境界。在偏见和偏颇的观念里,我们将过分地强调自尊,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也许就是没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接受一些人,一些事,拒绝狭隘的视野与内心,为自己腾出空间,就像一句广告语说的那样:“心宽,天地就宽”。
我们可以接受命运,改变观念。
不要一味地去羡慕别人,同人不同命是这个世界客观的存在方式。人比人,会气死人,各有各的命,可以改变的我们努力去改变,无法改变的我们就去接受。这不是在教唆大家沉溺于消极世界,而是让大家明白,有时成功真的是需要一点运气,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毕竟连诸葛亮也要在万事俱备后,要借天上的东风。
4.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
在这一节里,安子一定要说说终极逆商力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其实非常非常重要,前面说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纵然你再独一无二,也要谦虚,也要谨慎,也要认真,也要放下姿态,把自己变成一块柔软的吸水海绵,这样,才能不怕挫折,才能吸取经验,才能提高抗压能力,才能拥有高逆商。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太拿自己太当回事儿了,找工作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学东西的时候,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透,面对父母长辈或者同事的批评和指点,总是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这样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可就是这样的年轻人,最经不起风吹雨打,动辄就打退堂鼓。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谁比谁高出很多,何必表现的自己很特别很突出?毛主席他老人家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人批评你,是真的愿意帮助你,你能够自我批评,说明你在进步。
三国演义中有两个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智慧人物--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先生庞士元,当时人们都说:得此二人之一者,即可得天下。可是这两个人的结局却是天地之别,一个是流芳千古,万民敬仰的诸葛武侯,一个最多也就算是个未得施展,抱恨而亡的奇士怪杰。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
诸葛亮在未出山前,每天做的是分析天下大势,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主公,积极谋划自己的未来,广交天下奇人隐士,为人谦虚,广结善缘。而当心目中的主公--刘备来草堂邀请他出山时,他虽然三次试探刘备的真心,但真诚却尽人皆知。而出山后,他戒急用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帮助刘备打江山。
而反观庞统,从得势前到得势后,都表现得傲慢不已。因为凤雏先生大名在外,邀请其出山的人不在少数,曹操、孙权、刘备都想得其才而用之,可是这位庞先生却纷纷都不予理睬。鲁肃得知庞统大才,推荐给孙权,孙权乃天下雄主,当然知道人才可贵,虽然在见到凤雏先生后,对其丑陋的相貌面露不悦,但却也未加以刁难。孙权也是人,也会有以貌取人的时候,只要你展示才能,他肯定会委以重用。连当年盗橘子的陆绩孙权都能留,何况名满天下的庞统呢?然而庞统却因为孙权的一个表情就轻易地离开了,无论鲁肃怎么留,都不肯留下。庞统走时,嘴上还不停地念叨:“如此看不起我庞士元之人,我岂能保他,值得我辅佐吗!”真正的智者,不光是要有才,还要有忍性。韩信当年不也是因为相貌不佳而被刘邦嘲笑,从而愤然离去么?可当萧何追来时,聪明的韩信不还是随他回去了么?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别指望别人看你第一眼就把你当“高人”看,别拿自己太当回儿事。当年如果韩信跟庞统一样就此离开,还会有以后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么?
而当庞统终于得到刘备的重用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急于建功立业,赶超诸葛孔明,不顾他人反对,一再要求迅速进川,不能再拖。其实,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刘备进兵西川,是怕夜长梦多,后方的诸葛亮带兵前来,攻城夺寨,就没有他庞统的功劳可赚了。最终,忙他盲目自大下,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可是看看诸葛亮,在初出茅庐时,又被几个人把他放在眼里,连关羽、张飞都不买他的帐,但是诸葛亮心里不急,他没拿自己太当回儿事,也没太不拿自己当回事儿,他等待时机,终借火烧新野一战,赢得了众位战将的钦佩,赢得了天下人的敬畏。然而庞统一味的急功近利、不顾全局,太拿自己当回事儿的庞统,不肯尊重别人的建议,又不许别人超越自己,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所以,要拥有终极逆商力,就一定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以平常心对待他人,以平常心对待事情,以平常心对待自己,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赢得未来的成功。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越是“大家”越是谦虚,越不拿自己太当回事儿,当你真的能够平常对己,坦然对事,来去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时候,你的逆商力,也就真的修炼的差不多了。
5.改变思维方式,发挥无限想象
前面,安子讲了很多如何提高逆商的方法,其实提高逆商还有一种很有趣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正所谓“拆掉思维里的墙”,发挥无限现象,你就能够更好的改变生活的逆境,拥有更高的逆商。
自然界最柔软的动物是章鱼,一只章鱼的体重可以达到31千克,如此庞大的家伙,身体却非常柔软,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一个它想去的地方,这使它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章鱼最喜欢将自己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游过来。就咬住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然后美餐一顿。渔民掌握了章鱼这种天性,很容易地将它制服。渔民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沉人海底。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结果都成了瓶子里的囚徒,变成了渔民的猎物。其实,囚禁章鱼的并不是瓶子,而是它们自己。瓶子不会主动捕捉章鱼,倒是它们自己喜欢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条路是死胡同。
难道只有章鱼喜欢往死胡同里钻吗?其实,逆境中很多人,思想都如章鱼,遇到苦恼、烦闷、失意的瓶子,都喜欢往里面钻。这样,逆境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我们的思想也会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失去光亮。改变思维方式,不再钻死胡同,发挥想象,我们就可以逃离逆境。
根据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全球受调查的21个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数据。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曹可凡采访法国著名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时问她:“您为什么能够精通演戏、跳舞、绘画等这么多艺术门类?”朱丽叶十分诧异地说:“这很正常啊,我们小的时候什么都想做,在我们的心里没有疆界,为什么长大后就会有疆界了呢?”然后朱丽叶反问曹可凡:“你难道不画画吗?”
其实,朱丽叶·比诺什也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但她不仅能演大型的舞台剧,还在法国开过画展。她之所以会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关键就在于她所说的“疆界”这个词,说到底,孩子们内心的疆界不就是想象力吗?
我们小时候都画过太阳,老师通常会教:先画好一个圆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这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在优秀的美术老师那里,他会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画出各自心中的太阳。有圆的,有扁平的,有红色的,还有绿色的。表面上看,儿童的想象力显得可笑而幼稚,但这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珍贵的。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马克思曾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从而成为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和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也指出:“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
人类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艺术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都萌芽于想象。例如,我国古代哲学典籍《庄子》一书中,许多深刻的哲理是通过想象力丰富的寓言来表达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提出“太阳中心说”前,曾想象“太阳坐在宝座上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分子结构理论研究中,把原子设想为一条条头尾相连的环形蛇,并由此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理论;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想象磁一定能产生电,之后通过9年实验,提出了电磁感应原理,并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的雏形。而元素周期表、万有引力、场、基因、多维空间等科学理论和科学成果,也都是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因此,当你真的陷入逆境时,不妨打破思维里的墙,发挥想象,别说什么异想天开,只要你动脑筋去想,就一定会有一条突破逆境的道路通向未来。
最后,安子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做这一节的结尾,希望亲爱的读者您在读完这个故事后,脑海里也会浮现出无限的奇思妙想,也会在无限的想象后,拥有终极逆商力。
这个故事,和前几年非常流行的“盗墓”故事有关。在所有的“盗墓”故事里,都极力强调古代墓穴如何坚固,然而不管牢靠的墓穴,都逃不过盗墓人的“洛阳铲”。然而,在河南上蔡有座建造于春秋时代的古墓,在2005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时,却发现古墓上虽然被挖了大大小小17个洞,墓穴却完好无损,为什么?为什么被盗墓者曾多次光顾,却固若金汤?
大家都以为这座古墓有特别严密的防盗措施,然而最后,考古工作者却发现,这座古墓就是采用普通方法建造的,与其他古墓并没有太多不同,而且墓穴内也并没有特别的机关,那么为什么被盗墓人前前后后挖了17次,却没有一次成功呢?
原因就是,这座墓穴,是“流沙墓”!
所谓“流沙墓”,是在墓穴建完后,用沙子回填的墓。一般的墓穴,在建成后都用土回填,然而这座深约17米的墓穴,却回填了11米深的细沙,然后在最上层6米,用土封盖。在回填的细沙里,还放置了大小各异的尖利石块,这就是“流沙墓”。
那么为什么“流沙墓”难以被挖掘呢?根据正常的思维方式,都会认为流沙流动性很强,根本就不应该用来回填墓穴,因为它不可能坚实,也不够厚重,然而,正是这些流沙,确保了墓穴的安全。
流沙流动性很强,盗墓者不管在什么位置挖洞,不管挖出多大的洞,旁边的细沙就会迅速向洞里流动,掩埋住盗墓者刚挖好的洞。又因为流沙不坚实,所以当盗墓者把洞挖得很深时,就容易塌方,轻则把洞掩埋,重则把洞里的人一起埋葬,而且细沙里那些尖利的石头,也会随着垮塌的沙子坠落,成了击伤盗墓者的利器。所以,再坚硬的古墓,都没有这座“流沙墓”安全。
呵呵,这就是改变思维方式的结果,发挥无限想象,你就冲破逆境,轻松走向成功!
6.我们受到的教育不一定就正确
上一节,我们说到改变思维,这里,安子再拓展一节,那就是,在改变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从小就接受到这样的教育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功需要破釜沉舟,成功需要悬梁刺股……
成功是否真的就很难呢?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