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职场心疗: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9619200000018

第18章 跨过职场的那道坎儿(1)

现代职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生活的压力又迫使职场中人疲于奔命,但在没完没了的忙碌中,人们越来越觉得工作让自己烦恼,尤其是在不断增大的职场压力面前,许多人开始觉得疲劳不堪,动不动就会发脾气,甚至开始对工作上使用的电脑动粗。除此以外,又有很多的职场中人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陷入了工作倦怠,或者是对自己的年龄开始感到恐慌,也有的人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让自己没有喘息的机会。

所有的这些问题,有着职场发展的规律使然,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些阻碍职业发展的坎儿上,其实也有职场中人自我的心理问题在作怪。正是因为存在病态心理,才使得跨越职场坎坷的路显得异常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克服了这些病态心理,也就自然地跨过了职场的那道坎儿。

第一节 冷暖自知——突破职场瓶颈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在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的“学徒”阶段、适应上升期的大展宏图之后,或许忽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中。向上,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希望也不大;向外,受制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背景,可以选择的方向也不多,与此同时,加薪开始停步,工作越来越重复,日复一日的原地踏步让人心情烦躁。

在职场上,普遍存在着这种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常常发生在30~40岁之间的职场人士身上。职场中人如果能够找到症结所在并突破过去,那么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玻璃顶”;若是无法找到提升的通道,“玻璃顶”就会变成“水泥顶”而封死了自己的出路,从而导致自己今后的职场之路将会越发艰难。

对于处于职场瓶颈期的人来说,主要有三条途径来实现突破,一是在企业内部涉猎新的工作岗位,二是通过跳槽来获得职位的提升,三是通过充电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第一条途径:企业内部涉猎新的工作岗位。

职场中人,在遭遇职场瓶颈后,可以在公司内部可以横向寻找发展机会,比如对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工作多做一些了解,以便通过内部调整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做法比较稳妥,至少,在获得晋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因为跳槽而形成的成本。

汪先生大学毕业已经十年,在此期间,曾先后在两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过,由于他的工作能力较为突出,大学毕业之后的前6年内职位也不断得到提升,从人力资源部小职员升到主管,然后再升到部门经理,29岁时升到高级经理。目前汪先生已经33岁,在近4年时间内,他便一直在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的位子上没有挪过窝,当然薪水也在原地踏步。

汪先生感到自己已经遇到了职业瓶颈,眼看小孩已经慢慢长大,而且父母养老也提上了日程,但职位不变,工资也是多年不涨,使得他感到家庭负担在不断加重,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考虑到跳槽的成本,他不想通过跳槽来改变眼下的现状,那么在原公司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呢?

类似于汪先生这样的问题,很多职场人士都会遇到。他不希望通过跳槽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是希望在原公司获得突破的机会,想法是可行的,但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汪先生已经做到高级经理的位置,再向上走有一定难度。但他可以考虑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综合管理能力和在企业中的人脉积累,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汪先生有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经历,对人力资源非常熟悉,这种经历对他来说,既有优势,也是劣势。因为单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虽然在这方面他是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但是从横向来看,他却知之甚少,因此可以考虑多掌握些财务、营销方面的知识,形成向上突破的合力。他可以多了解行业的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经过精心准备,可以向企业中实现更优化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方向发展,或向更高的职位发展。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企业内部,考虑到人力均衡的关系,老板一般不会轻易对高层人员做出调整,所以对于汪先生来说,在短期内获得晋升的机会可能会很少。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其经理职位肯定会有不少人觊觎。所以汪先生即使想要改善自己的现状,但是不能太过明显,以免让自己处于被动境地。

第二条途径:通过跳槽来获得职位的提升。

对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在原公司曾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职场人士来说,由于原公司的原因已找不到再次提升的空间,遭遇职场瓶颈,那么不妨勇敢地迈出跳槽这一步。

余先生是在一家美国制造公司的客服部经理。他有海外留学经历,在澳洲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很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就职。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他从一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核心技术工程师。6年前在一次人员调整过程中,余先生做上了客服部主管,之后不久便升为客服部经理。从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客服经理,对余先生来说,似乎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十分顺利。

但是在经理位置上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同时他所在的公司早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很少有人员变动情况,想要在原公司获得更高的职位已无可能,因此他想到了跳槽。

在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个职位上具有三、四年以上的停留期,基本上都会感到激情不再,动力不足了,厌倦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根据调查,白领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职员会更加强烈。白领靠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4年之后没有突破,其折旧率会很高。外资企业的系统比较稳定,升职的机会就比较少。

遭遇这样的职业瓶颈后,可以选择跳槽,这就首先需要盘点一下自身的工作资历,如人脉关系、管理经验等。从工作资历来看,余先生其实已经站在一个较高的职业平台上。他的业务能力较突出,有领导一个部门的能力,且在跨国企业里近10年的工作经历也将成他职业转换的砝码。

为了减少跳槽成本,可以选取与目前所从事行业有关联的行业转型,职业定位可以是同等规模公司的部门总监,或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很有发展前景而规模也不错的公司,那么也可以从部门经理做起,再寻求内部发展。

第三条途径:通过充电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职场中人如果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很容易会因为知识结构的老化而面临淘汰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有意识地进行充电提高自身职场竞争力,是突破职场瓶颈的一种有效手段。

梁先生工作毕业于杭州一所普通高校,学的电子技术专业,学历为大专。毕业之后在杭州工作了一段时间,也从事了好几份不同的工作,但都没有做长久,基本上过了试用期之后便离开。后来他来到上海,并进入一家广东电子公司驻上海办事处工作,从事电子元器件的销售,到现在已经快6年半时间了。

梁先生做了1年的销售员后,由于在业务方面表现突出,深得办事处领导的器重,不多久便升到外办办事处经理。在随后的时间内,业务量一直保持在平稳水平。但在去年年底,办事处人事出现变动,原领导被调往别省。原领导曾经向公司总部推荐过他,希望他来接替自己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但是遭到了公司总部的否决。由此,梁先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瓶颈,他想突破,但不知从何做起。

当职场瓶颈出现以后,最先应该从自身上来找原因,由于自身的不足而产生瓶颈的情形并不少见,不管自己在大学学得是什么专业,岗位越往上提升,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决策力、洞察力等方面需要再次提升一个档次。

找到自身原因后,最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进行充电。很多职场人士被公司的岗位设置牵着走,用经验吃饭最后就吃到“江郎才尽”,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充电适用的原理为“短板原理”,即找到自己最为薄弱的部分,通过学习来提高。正所谓“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只有自己有了足够的本领,才会有继续上升的空间,所谓的职场瓶颈也就自然化解了。

第二节 生气活现地工作——远离心理疲劳

身在职场中的人,都希望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加大,身体上的疲劳,发展瓶颈等情况不断出现,有的人开始变得倦怠了,原本良好、向上的职业心态在工作中逐渐被磨损、破坏,变得疲劳。

虽然你的薪水、职位都很高,在公司内部举足轻重,一进入公司,你便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恭维,公司领导对你也非常信任……但是你却依然苦恼,对前途充满了迷茫,终日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感觉非常疲劳。

这种心理上的疲劳,一般在职场中打拼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职场中人身上,比较容易出现。一位走进办公室头就发晕的女主管,这样叙述自己身在职场疲累的心灵: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尤其对待工作,绝对是一丝不苟,也就凭着这一点,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这家知名的大企业。

记得刚到公司实习的时候,我负责的工作是写信封和粘信封。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的人来说,这个工作的确是“委屈”了一点,不过,我的个性就是不管做什么,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工整地填写信封上的每一个字,认认真真粘好每一个信封。当时心里想,我决不让经我手的任何一封信因为我的原因而出现问题。就是这样的工作态度,我被上司所看好,在公司不准备招新的情况下,我成了一个幸运的“例外”。

很快,我被调到一个部门做部门经理助理,因为工作认真出色,加薪、晋升的好事不断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在很多同班同学都在为付不起昂贵的房租而发愁的时候,我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已经有了一套宽敞的住房,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令人羡慕的。

然而,我心里的苦酒只有自己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自己很疲惫,好压抑,有想哭的冲动,可又哭不出来。我只感觉像一台要散架了的机器,在这里硬撑着,转个不停。

两个月前,我又开始感觉自己的头昏昏沉沉的,一走进办公室,头就一阵阵眩晕。我以为得了高血压,或是颈椎出现了问题,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去医院检查了,结果却什么问题都没查出。开始时,我以为医院有误诊,可是,连着检查了好几家医院,结果都是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后来有一个医生建议我去看一下心理医生,他说,我或许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我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工作、忙碌,而自己的心理实际上早就亮起了红灯,而我却从未留意。

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上的疲劳状况,被称为职场心理疲劳。其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不愿起床、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工作时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遗忘率增加等。

心理疲劳不仅仅是个人心情上的小毛病,它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因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美元。在中国,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心理疲劳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且,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是高管、专业人员,还是体力劳动者,有接近70%的职场中人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而这种心理疲劳反过来又会影响职场中人的职业发展,使其自身对于工作的认知和评价产生偏差,从而降低认同感和价值感的体验。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职场中人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呢?

1.现代企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提高得很快,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职场中人对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增加,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对职场中人造成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作用的结果,便是产生心理疲劳。

2.职场中人在个人奋斗的目标遇上瓶颈时,也会产生心理疲劳。这个时候,职场中人如果不能认清自己,可能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错失发展的机会。

3.一般来说,女性职场中人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这是因为女性压力不比男性小,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却比男性大,所以,在面对工作压力增强的时候,女性更容易表现出心理上的疲劳反应。

4.繁忙的工作和重复性的工作,更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这是由于工作越繁忙,压力越大,时间一长,便容易出现心理疲劳的情况。而长期从事重复性的工作,容易受到职业病的困扰,身体上的疲劳最终引起心理上的疲劳。

心理学家认为,当心理出现疲劳后,要善于保护自己的职业心态。如果出现心理疲劳后,那么有必要做一个职业体检,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状态”进行一次检查。在确定自己处于职场心理疲劳后,要进行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降低心理疲劳对自己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的这些方法。

1.对职业发生兴趣,明确工作的目的。要想消除心理疲劳,首先要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兴趣。兴趣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本身枯燥无味,就要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另外,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是进行具体的某一项工作,一定要确立行动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励自己,以取得预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