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果能够见多识广,对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他必定能够变得目光深邃,对很多问题看得更加的全面透彻。对于孩子来说,课外书是增加知识面的最好工具。所以,父母让孩子多看一些课外书,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对世界中广泛存在的普遍关系的认识。如果孩子知识面太窄,是很难有突破和创新的。
目前中小学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有解问题”,所有的东西都存在着答案。但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无解问题,至少是无特定解的问题。因此,课堂教育能否满足学习需要,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课外书在这方面可以做极为有益的补充。
然而,现代社会中,由于高科技所带来的一种普遍趋向,人们对文字的冷漠已随处可见。电脑和电视等其他非文字主流传媒,使人们不用阅读便能吸取大量信息,是它们加快了人们阅读技能的萎缩速度。
许多教育专家呼吁:“孩子对文字的冷漠态度就像一种隐形液体,正慢慢渗透到社会文化中。当逃避阅读成为习惯,孩子的阅读能力便会退化,从而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事实上,伴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网络)长大的孩子,他们不但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日益减少,而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而削弱,许多孩子甚至养成了排斥文字的坏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被电视、电子游戏和卡通占据着,文字在他们的阅读中只是一种小点缀。
要想开阔孩子的眼界,有关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远离电视。美国作家理查德向世人发出这样的呼吁:“关掉电视,去阅读伟大的著作,它会开启你的智慧之门。”种种迹象表明,电视是让孩子们冷落文字的罪魁祸首。据一些美国学者的调查显示,如今一个20岁左右的人,至少已经花了2万小时看电视。可见,电视已经疯狂掠夺了孩子宝贵的阅读时间。
第二,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文字的好习惯。英国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勃朗特三姐妹,她们之所以能写出蜚声世界的经典文学巨著,这与她们小时候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她们的父母经常陪她们阅读,在漫长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文字。鸟语花香的春天,父母带她们来到野外,朗诵名家或自己的诗作。文学的种子自此深埋在她们心底。这正是她们能写出《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源泉。
第三,让孩子们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非凡魅力。网络尽管模糊了时空的疆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对文字的疏远,必然会让我们失去欣赏文字所蕴藏着的深沉魅力的机会。电子产品和书籍的最大不同在于:电子阅读物缺少了一种富有质感的触摸感,只有纸质阅读物独具一种令人备感踏实的亲和力。当你静心阅读,以平和的心态在字里行间徜徉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正不知不觉地走进一片迷人的宫殿,那里面的奇幻,会令你流连忘返。
第四,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经典的计划。孩子的阅读习惯应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增加,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阅读的首选。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
第五,让孩子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高效的阅读是有选择地阅读,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贵在坚持。作家赵丽宏说道:“光有读书的欲望,恐怕还不行,还要有一个怎样读书的问题。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参与者。读书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如果能经常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读书的感想,那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读书的过程,也可能是排斥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趣的。”所以,家长要为孩子选择一些好书来读,同时指导他们写写读书笔记。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也可以升华人格,产生一种深广的道德境界。就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从读书抓起,把中国传统文化最经典最精华的作品牢牢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让那些浓缩了世界经典文化与精神的作品,来构建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在孩子生命长河的源头,筑起一座文化的高山,让孩子一路书香!
课外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有利于孩子的个性教育,也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多看课外书一般来说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孩子活学活用的能力。在这方面,状元冯婧的母亲吴女士做得很好,她能够立足长远,不执著于女儿学习成绩上的得与失,而是注重培养她的读书兴趣,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广大家长学习的。冯婧曾经向我们这样评价她的母亲:
妈妈像年轻人那样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她乐于学习新的知识,追求新的经历。她很有主见,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她乐观、开朗、幽默,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点滴快乐,并把快乐带给别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喜欢上了读书。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状元基本资料
姓名:林清
年龄:19
专业:城市管理
特长爱好:读书、音乐、画画、弹电子琴、弹吉他
籍贯:陕西
状元母亲基本资料
姓名:方女士
年龄:47
教育程度:大专
职业:中学老师
业余爱好:听音乐
记者:作为状元的母亲,您是如何让林清喜欢上学习的?
母亲:很简单,就是给她自由。其实,学习和游戏只是字词的差别。只要让孩子把学习当作玩游戏一样,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林清小时候,我们根据她的兴趣让她学新知识,在玩中学,让她学得快乐,玩得开心。到了中学阶段,她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她学什么,让她充分享受到自由学习的乐趣。有了这种自由,她就不会像有的孩子那样,在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再无任何乐趣而言,这样的孩子容易在头脑里把学习和游戏的界限划得很分明。俗话说,物极必反,这么一来,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状元父亲基本资料
姓名:林先生
年龄:49
教育程度:研究生
职业:大学老师
业余爱好:看书
记者:听说林清有很多特长,比如说会画画、会弹电子琴,还会弹吉他等等,当初是她自己想学,还是你们要求她学的?
父亲:一般都是她自己想学的,比如:她小时候想学电子琴、学画画。我们就给她报名,等到她不想学了,她就给我们说不学了,我们就同意了。到初中以后,她又迷上了弹吉他和电子琴,这时她长大了,自己就去报名。我们从不强求她做什么,只是给她自由的空间,让她能够自由地成长。
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黑格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但由于传统的学习观和教育模式等原因,造成了青少年对学习的兴趣日渐减弱,大部分孩子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知识的乐趣。有这样一项调查:孩子们在对“为什么喜欢该科目”的原因做出解释时,选择“成绩好”的比例集中在70%-80%,选择“老师讲解好”的比例为30%,而选择“有兴趣”的比例不超过30%。这说明,相当多的孩子学习的外在动机较高,即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尽管有的孩子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由此可以得知,大部分孩子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是通过苦学来完成学业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之精妙,就在于培养学习的乐趣。“乐在其中”是人生追求学问真理的最高层次,只有以学习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习好。有些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因为父母没有对孩子加以合理的引导。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自由”学习的基础上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知识的领域里自由地学习呢?下面,就让北大状元林清的父母谈一谈他们是如何让林清来自由学习的吧。
状元家长手记
当孩子感到自由时,学习就不再枯燥
我觉得林清是一个做事很有主见的人,不愿遵循别人的想法,遇事喜欢独立思考,所以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成熟、果断、干练。这种性格也许来自天生,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源于家庭的培养。我和林清的爸爸都是学校老师,做着很平凡的工作,但我们给予她的教育是最适合她的,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
林清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就为她营造了自由的空间,从来不会对她过多干涉,让她由着性子去发展,我们只是在一边引领、指导。记得在教她简单的拼音时,我是用唐诗宋词来辅导的,同时也教她加减法。当然,这时候与其说是“教”她学知识,不如说是教她“玩游戏”更恰当。我们并没有参考过任何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而是以我们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实际行动来教育她。这时的“教育”,都是在她感兴趣的时候,让她带着好奇和快乐的心态来学习。在当时的林清看来,学拼音和回答我们出的加减法是游戏的另一种方式。每次她都学得意犹未尽,缠着我们给她出数学题,给她念唐诗宋词。有时候,我们都有点烦了,她还学得津津有味呢。
她上幼儿园时被选为小班长,我和她爸爸都为她感到高兴,我们还在家里扮演她班上的小朋友,让她练习如何带领小朋友玩,她显得非常主动,还给我们出加减法,问我:“有8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几个?”
从幼儿园到高中,林清一直是班长,我们也一直支持她的工作。我觉得让孩子把课外与课堂上的知识有机地结合,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实践调查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林清上高中时,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以她活动多影响学习为借口而抱怨过,反而常常询问她最近又参加或组织了什么活动,有什么趣闻,需不需要帮助……我觉得,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也是一个即将成年、走入社会的年轻人,需要磨炼、经历的营养。我们也从没督促过她学习,因为相信她自己会安排好时间,会分清主次。正是这种信任,使她越发自如地挥洒自己,越发自信、独立、成熟。
林清上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业余她喜欢上了画画、弹电子琴,我们就给她报了兴趣班。上中学后,她的兴趣转为学吉他和音乐。虽然上中学后课程增多了,但我们仍然没有限制她这方面的乐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感兴趣,就一定能学好,而且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艺术和知识是相通的,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对学习十分有利。至于学习,她都十几岁了,会自己安排时间了,也知道在业余时间学习的。
在中学阶段,林清曾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一等奖和“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铜牌等。当然,有时我们也与她发生过冲突,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生理上的迅速发育而引起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容易出现不适应社会、甚至是反常态的种种“叛逆”行为。林清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经历了生理、心理巨变的“多事之秋”,同我们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冲突。
那是她在初三升学考试那一年,有个电视频道播球赛,而且是夜里才播放。这时距离考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想看和不让看,在这一段时间内成了林清和我们争执的焦点。作为家长,我们当然想让她考取一所满意的高中,觉得不能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而她认为自己成绩一直不错,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她还说自己已经长大,知道孰轻孰重了。就这样,我们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林清很自然地采取了不理我们的方式。
这种“冷战”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和她爸爸衡量再三,最终还是向林清妥协了,因为她从小学到初中,一路走得很顺利。况且在中考阶段,她本身就有压力,适度的放松会有利于她的正常复习,人只有在心情愉快时学知识才能学进去,才能记得牢固。林清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平时她对自己的爱好也很有节制。后来,我与她谈了一次,答应她在学习之余看这个节目。与此同时,林清可能也意识到了她思想的片面性,对我们做出了让步。最终结果是,她看球赛只看半个小时。然后我们把这个节目录下来,等考试过后再看。这样既没有占用很多时间,也让她得到了放松,为她高效的复习减轻了心理上的压力。
在中考前看球赛,当时的亲戚朋友知道后都替她捏了一把汗。但是,事实证明,她的中考成绩很好。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孩子在学习上有如下几点秘诀。
秘诀一:合理分配时间。对林清来说,别看她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但她每天的生活都是有计划性的,“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是她的宗旨。上初中时,每天晚自修前,她会整理书本、练习,并按重要性排序,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有条理地安排好。这样第二天一早起床,她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每天复习什么、重点要做些什么事,心中早有安排。她同时强调自己,每天一定要安排一个她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调整紧张的节奏。就她而言,她每天会安排1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来整理相对薄弱科目的知识网络。她对我们说:“我的生物就是靠每天整理知识网络来慢慢提高的。”
另外,林清非常注重学习效率,她每天都会安排15分钟的午睡时间,以保证下午上课的效率。晚上睡觉也不会超过11点,很多同学以为开夜车好,其实10点半以后的效率会大幅下降,如果不注意,甚至于还会影响第二天早上的课。
秘诀二: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林清很会利用学校里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而不是一味地埋在习题里,这是她有别于一般孩子的做法。不管是面临中考还是高考,她都坚持看一些名人传记以及名家散文和小说,她说这样可以增长见识,防止片面看问题;同时也会刻意学习一些名家的语言,因为他们的语言都是经过锤炼的。有时她也看一些优秀作文,主要是学习别人巧妙的构思,这对她的中考作文以及后来的高考作文的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她来说,这是学校带给她的硬件资源。
与老师和同学愉快的交流,在她看来,是学校独有的软件资源。在平时,她很重视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为此,她说:“没有谁比任课老师更了解我们学生的弱点了,和老师交流,就能了解自己的弱点。”而和同学交流,也是一次“切磋武艺”的过程。她对我们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交流,可以把好的方法通过自身磨合后变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她从初中到高中坚持看好的散文,就是她向同学学来的,事实证明也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