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礼仪
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还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而这种看似最平常不过的中式餐饮,用餐时的礼仪却是有一番讲究的。
餐桌礼仪
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却常被忽视。
1、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2、餐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3、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就餐时,请长辈先就座,晚辈再坐。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自用餐具不可在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5)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自己手上拿着筷子,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6)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7)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8)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要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9)切忌用手指清理牙缝,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万一禁不住,应说声“对不起”。
(10)喝酒宜各自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1)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2)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3)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14)如果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则勿忘给予主人赞赏。如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物,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地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或发现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等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15)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16)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17)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账,推拉争付,极为不雅。倘若作客,不能抢付账。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账。
(18)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宴客礼仪
宴客礼仪包括座位的安排、桌次的安排以及席次的安排三个方面的礼仪。
1、座位的礼仪
一般的宴会,除自助餐、茶会及酒会外,主人必须安排客人的座位,不能让客人随便坐,否则会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满。尤其在有外交使团的场合,大使及代表之间,前后有序,绝不相让。
2、桌次的顺序
一般家庭的宴会,饭厅置圆桌一台,自无桌次顺序的区分,但如果宴会设在饭店或礼堂,圆桌两桌,或两桌以上时,则必须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则,以背对饭厅或礼堂为正位,以右旁为大,左旁为小,如场地排有三桌,则以中间为大,右旁次之,左旁为小。
3、席次的安排
宾客邀妥后,必须安排客人的席次。目前我国以中餐圆桌款宴,有中式及西式两种席次的安排。两种方式不一,但基本原则相同。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下列原则:
(1)以右为尊,左为卑。所以如男女主人并座,则男左女右,以右为大。如席设两桌,男女主人应分开主持,以右桌为大。宾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侧为大,左侧为小。
(2)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座上席,依职位高低,即官阶高低定位,不能逾越。
(3)职位或地位相同,则必须依官职传统习惯定位。
(4)遵守外交惯例,依各国的惯例,当一国政府的首长,如总统或总理宴请外宾时,外交部长的排名应该在其他各部部长之前。
(5)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秩序,与其丈夫相同。即在众多宾客中,男主宾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请对象是女宾,因她是某部长,而其丈夫官位不显,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长,则必须排在所有部长之后,夫不见得与妻同贵。
(6)与宴宾客有政府官员、社会团体领袖及社会贤达参加的场合,则依政府官员、社会团体领袖、社会贤达为序。
(7)欧美人士视宴会为社交最佳场合,故席位采取分座之原则,即男女分座,排位时男女互为间隔。夫妇、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须分开。如有外宾在座,则华人与外宾杂坐。
(8)遵守社会伦理,长幼有序,师生有别,在非正式的宴会场合,尤应遵守。如某君已为部长,而某教授为其恩师,在非正式场合,不能将某教授排在该部长之下。
(9)座位的末座,不能安排女宾。
(10)在男女主人出面款待,对座的席次,不论圆桌或长桌,凡是八、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人(余类推),座次的安排,必有两男两女并座的情形。此或然无法规避。故理想的席次安排,以六、十、十四、十八人(余类推)为宜。
(11)如男女主人的宴会,邀请了他的顶头上司,经理邀请了其董事长,则男女主人必须谦让其应坐的尊位,改座次位。
中餐出菜的顺序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蜇皮、皮蛋等。
有时冷盘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盘。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盘多半被省略。
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在适当时机上桌。如菜单上注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
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
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搭配为原则。最后通常以汤作为结束。
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
筷子礼仪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握筷姿势应规范,用餐时若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盘子上,这样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请服务员换一双。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进嘴里,或用舌头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动碗、盘和杯子。有事暂时离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应把它轻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更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或是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
调羹的使用
调羹也是中餐中常用的餐具之一,它同使用筷子一样,也有一定的讲究。
手持调羹的方式。右手持调羹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调羹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支撑。有的人持调羹的方式是拇指在上,按住调羹的柄,食指和中指在下支撑,这是不正确的。
使用调羹,主要是喝汤,有时也可以用调羹盛装滑溜的食物。尤其是在喝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时,不要将调羹碰碗、盘发出声响。从外向里舀,调羹就口的程度,要以不离碗、盘正面为限,切不可使汤滴在碗、盘的外面。
(2)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有的人对此不太注意,嘴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是十分粗俗的。
(3)不要以口对着热汤吹气。有时端上桌的汤很烫,这时,应先少舀些汤尝一尝。如果太烫,可将汤倒入碗里用调羹慢慢地舀一舀,等汤稍许降温时,再一口一口地喝。
(4)不要将汤碗直接就口。当汤碗中的汤要喝尽时,应用左手端碗,将汤碗稍微侧转,再以右手持调羹舀汤。不要将汤碗端起来一饮而尽,这样做是不符合餐桌礼仪的要求。
搛菜礼仪
一道菜上桌后,通常须等主人或长者动手后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
夹菜时,要等到菜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不可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夹起的菜放回菜盘中,又伸筷夹另一道菜。夹菜偶然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将其放回菜盘内。遇邻座夹菜要避让,谨防筷子打架。若同桌有外宾,对他不要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
吃面条的礼节
中华面食驰名中外,对世界之面食文化亦有深远影响。吃面或条状的面食有一定的讲究。吃面或条状的面食,最方便的方式是用筷子,但动作要轻,防止面带着汤乱溅。吃细长的面条时,假如你是坚持“正统”吃法的人,就会用筷子卷绕面条,不宜太多,约只卷四五条。卷绕时要慢,让所有的面条坚固地卷绕在筷子上,然后就可以将它送入嘴巴。
第一次尝试这种吃面方式时,可能会有很多面条从筷子上滑下,卷绕时也可能会溜失不少面条。有时即使是个中高手也难免会失误,而必须费劲将滑溜而出的面条吸入口中,因而发出嘶嘶的响声。不过,任何事情都一样,熟能生巧。
祝酒的技巧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举出来提议祝酒可能是非常令人紧张的。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说出你的感受。祝酒词不用太长。如果你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叫起来致祝酒词,你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摆脱困境,如“向出色的朋友和伟大的老板致意”。
但是如果你想表现得更有风度,更有口才,则应该增加一些回忆、赞美,以及相关的故事或笑话。然而,祝酒词应当与场合相吻合。幽默感极少会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在婚礼上的祝酒词应该侧重于情感方面,向退休员工表达敬意的祝酒词则应当侧重于怀旧,诸如此类。
在餐会上,致祝酒词通常是男主人或女主人的优先权。如果无人祝酒,客人则可以提议向主人祝酒。
在仪式场合,通常会有一位酒司仪。如果没有,组委会主席,会在就餐结束,或开始发言前,致必要的祝酒词。在不太正式的场合,可以在葡萄酒和香槟酒上来之后,提议祝酒。祝酒者并没必要把酒杯里的酒喝干。每次喝一小口即可。
你可能根本不碰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各种酒精饮料,甚至敬酒时也是如此。当酒传递过来时,你当然可以谢绝,在祝酒时举起装着苏打水的高脚杯。过去,除非是酒精饮料,否则不祝酒,但是今天各种饮料都可以用来祝酒。无论如何,你应该站起来,加入到这项活动之中,至少不应该极端失礼地坐在座位上。
劝人饮酒的方式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要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劝人饮酒一般有下列几种方式:“文敬”、“回敬”、“互敬”、“代饮”、“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面性。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要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酒席开始,主人通常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个时候,客人与主人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相互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自己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此人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罚敬”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拒酒的礼仪
拒绝他人敬酒通常有三种方法:
(1)主动要一些非酒类的饮料,并说明自己不饮酒的原因。
(2)让对方在自己面前的杯子里稍许斟一些酒,然后轻轻以手推开酒瓶。按照礼节,杯子里的酒是可以不喝的。
(3)当敬酒者向自己的酒杯里斟酒时,用手轻轻敲击酒杯的边缘,这种做法的含义就是“我不喝酒,谢谢。”当主人或朋友们向自己热情地敬酒时,不要东躲西藏,更不要把酒杯翻过来,或将他人所敬的酒悄悄倒在地上。
敬茶的礼仪
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我国的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须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宴席之前的礼仪
当你收到别人送给你的一张请帖时,你最好先看清楚这人请的是什么酒,因为无论那人请的是寿酒、结婚酒以及孩子满月酒等,请帖上都有写明,收到后,就得“送礼”了。送礼送多少,可以看你和那人相交感情怎样。感情好的,礼自然厚些,如果只是泛泛之交,礼便可以小一点。
当你去参加宴会,进了大门还见不到主人,请不用着急,应该面带笑容周围望望,如果再找不到的话,自己就坐下,看看有没有相熟的朋友,如果相熟的朋友也看不见,你就安详地坐着,千万别到处去找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