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常识全知道
19788300000004

第4章 个人形象礼仪(4)

下面五种行姿是极为错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

1、步态不雅

走路时如果步态不雅,会有损个人形象,至少在其仪态方面也会给别人留下不良印象。平时,应当有意识避免不雅步态,主要包括:一是鸭子步,即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步履蹒跚;二是螃蟹步,即走路之时横行霸道,不合常规;三是斜行步,即行进时不是直线向前,而是歪歪斜斜;四是点地步,即走路时脚尖首先着地;五是外八字步,即走动时脚跟靠拢,脚尖大幅度地分开;六是内八字步,即走动时脚尖靠拢,脚跟大幅度地分离。

2、体位失常

一是头位失常。不是头部直正,双目平视前方,而是俯首或仰观。二是肩位失常。走路时双肩一高一低,没有平如一条直线。三是臂位失常。双臂在行进时僵直不动或者同向运动,没有一前一后地在身体两侧匀速摆动。四是腿位失常。走路时忘记伸直腿部,或者使其过分地伸向身体两侧。

3、方向不明

在行走过程中应保持既定的方向。并且尽可能地选择直线行走的方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行走时,一定要牢记这一成规。没有特殊原因的话。切勿在行进中反反复复、毫无规律地变换自己的行走方向。尤其要避免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不停地走来走去。否则,就会使自己显得有些神经质,也会有碍于别人。

4、奔跑蹦跳

在人多之处行走时,切勿过分张扬,会给别人以招摇过市的感觉。要保持自己的风度,不要使自己过分情绪化。如果有急事需要处理。可在行进中适当地加快自己的步伐。若非遇到紧急情况,最好不要匆匆忙忙地跑来跑去。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熟悉自己的人面前,更是不要一言不发地狂奔而来或狂奔而去。

蹲姿与卧姿

正确的蹲姿

下蹲的姿势简称为蹲姿。它是人在处于静态状态下的一种特殊体位。

1、常见蹲姿

(1)高低式。高低式蹲姿,它的基本特点是双膝一高一低。主要要求在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左脚应完全着地,小腿基本上垂直于地面;右脚脚掌着地,脚跟提起。这时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内侧可以靠在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姿态。女性应靠紧两腿,男性可以适度分开。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右腿支撑身体。一般情况下高低式蹲姿会被广大的服务人员采用。而男性服务人员在工作时选用这一方式,往往更为方便些。

(2)交叉式。交叉式蹲姿,通常适用于女士,特别是穿短裙的女士采用。优点在于造型优美典雅。基本特征是蹲下后双腿交叉在一起,即在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右腿在上、左腿在下,两者交叉重叠。左膝由后下方伸向右侧,左脚脚跟抬起,并且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近,合力支撑身体。上身略向前倾,而臀部朝下。

(3)半蹲式。半蹲式蹲姿,一般是在行走时临时采用。它的正式程度不及前两种蹲姿,但在需要应急时也采用。基本特征是身体半立半蹲。主要要求在下蹲时,上身稍稍弯下,但不要和下肢构成直角或锐角;臀部务必向下,而不是撅起;双膝略为弯曲,角度一般为钝角;身体的重心应放在一条腿上;两腿之间不要分开过大。

(4)半跪式。半跪式蹲姿,又叫做单跪式蹲姿。它也是一种非正式蹲姿,多用在下蹲时间较长,或为了用力方便时,双腿一蹲一跪。主要要求在下蹲后,改为一腿单膝点地,臀部坐在脚跟上,以脚尖着地。另外一条腿,应当全脚着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应同时向外,双腿应尽力靠拢。

在日常生活里,采用蹲的姿势往往较少。在工作场合,除了捡拾地面物品、整理鞋袜外,基本用不着蹲的姿势。

2、蹲姿应注意的礼仪

通常情况下,我们蹲下时应注意:

(1)不要突然下蹲。蹲下来的时候,不要速度过快。当自己在行进中需要下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2)不要离人太近。在下蹲时,应和身边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和他人同时下蹲时,更不能忽略双方的距离,以防彼此“迎头相撞”或发生其他误会。

(3)不要方位失当。在他人身边下蹲时,最好是和他人侧身相向。正面面对他人,或者背部面对他人下蹲,通常都是不礼貌的。

(4)不要毫无遮掩。在大庭广众面前,尤其是身着裙装的女士,一定要避免下身毫无遮掩的情况,特别是要防止大腿叉开。

(5)不要蹲在凳子、椅子上。有些地区,有蹲在凳子或椅子上的生活习惯,但是在公共场合这么做的话,是不能被接受的。

三种标准卧姿

卧是人们休息的一种姿势,正确的卧姿对人们的生理机能有着积极的影响。比较标准的卧姿有以下三种:

(1)侧卧姿势。侧卧休息时,脊柱与头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保证呼吸顺畅,双腿并拢,自然弯曲或伸直。一侧手臂放在体侧,另一侧手臂自然弯曲放在脸侧部位。

(2)平躺姿势。平躺休息时,全身放松,双腿分开距离等肩宽伸直;或膝盖并拢弯曲,双脚分开等肩宽,双手相握轻放在胃部,或放在体侧。

(3)枕头。枕头不易过高,厚度8~10厘米为宜。

两种不正确卧姿

卧姿不正确不但起不到良好的休息效果,还会影响到个人的身体健康。所以以下几种不正确的卧姿要尽量避免。

(1)侧卧时不可臀部向后撅出呈“虾”状或“弓”形,手臂不能懒散地乱放。这种姿态会影响休息质量。

(2)平躺时身体不可呈现“大”字状。“大”字状的形态不美观,是没有修养的体态。但是在你极度疲劳时,一时的“大”字形平躺,四肢展开,却是一种快速有效解除疲劳的体态方式。

手势礼仪

手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它集形象、情意、指示等多种表达功能为一体,是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的体姿语。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交际形象增辉。

手势运用的原则

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含意。那么我们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简洁明确

手势的运用,要简洁明确,使人不但能看清、看懂,还能根据你的手势领会你的心理,不能含糊不清。

2、动幅适度

手势的运动轨迹要适度,还要柔和协调,一般说来,手势的活动范围大体有三个区域:上区(肩部以上),表达出理想、希冀;中区(肩部至腰部),多表示较平静的叙事和说明;下区(腰部以下),通常表示否定、消极。手势的动幅过大或过多,会使人觉得浮躁张扬,过小又会显得暧昧,手势太生硬会使人敬而远之。

3、自然得体

手势要自然得体并与语言表达相一致,要符合对象、场合的需要,不能刻意模仿别人的手势,以免妨碍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

4、和谐统一

手势要与整个面部表情和谐一致,下意识的动作要坚决避免。当然,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位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同时也是变化多端的。手势应该在实践中综合掌握,灵活运用。

5、注意区域性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义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只有了解手势表达的含义,才能合乎礼仪。

手势语的喻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久而久之,某个手势便会成为一种定式,所传递的含义,大家会心领神会、不言自明。

1、跷大拇指手势

跷起大拇指,中国人赋予其积极意义,表示敬佩或夸奖别人;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跷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而在希腊,跷大拇指却是让对方滚蛋的意思。中国人在与希腊人交往时,千万不要用跷大拇指去称赞对方,那样一定会闹出笑话,甚至产生不愉快。

2、指点手势

在交谈中,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很不礼貌的举动。这个手势,表示出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更不可将手举高,用食指指向别人的脸。西方人比东方人要更忌讳别人的这种指点。

3、OK手势

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则表示粗俗下流。

4、V形手势

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是表示“胜利”。但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5、捻指手势

捻指就是用手的拇指与中指弹出“啪啪”的声响。它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复杂:有时是表示高兴,有时表示对所说的话或举动感兴趣或完全赞同,有时则视为某种轻浮的动作,比如对某人或异性“啪啪”地打响指。

在陌生的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轻易地捻指,会使人觉得没有教养,碰到熟人打招呼时也来上一声捻指,也会使人觉得不舒服。总之,这是一种很随便的举止,应该慎用。

四种禁忌手势

在社交场合,要避免以下几种手势。

1、易于误解的手势

易为他人误解的手势有两种,一是个人习惯,但不通用,不为他人理解;二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比如,上述英美表示“OK”,在日本表示钱,在拉美则表示下流的手势,不了解的人就很容易误会。

2、不卫生的手势

在他人面前搔头皮、掏耳朵、挖眼屎、抠鼻孔、剔牙、抓痒痒、摸脚丫等这样一些手势,均极不卫生,令人恶心,自然是不当之举。

3、不稳重的手势

在大庭广众之前,双手乱动、乱摸、乱举、乱扶、乱放,或是咬指尖、折衣角、抬胳膊、抱大腿、拢脑袋等手姿,亦是应当禁止的不稳重的手姿。

4、失敬于人的手势

掌心向下挥动手臂,勾动食指或除拇指外的其他四指招呼别人。用手指指点他人,都是失敬于人的手势。其中,指点他人,即伸出一只手臂,食指指向他人,其余四指握拢。这一手势,因有指斥、教训之意,尤为失礼。

服饰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服饰又是一种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爱好、个性、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证”。

服饰礼仪的原则

服饰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人的素养与精神面貌以及审美品位的外在反映。人们的服饰一直被视作传递人的思想、情感等文化心理的“非语言信息”。因此,服饰也就有了礼仪的性质和功能。一般来说,服饰礼仪的原则包含如下方面:

1、TPO原则

TPO是英文中Time、Place、Object三个单词的英语字母缩写。“T”指时间,泛指早晚、季节、时代等;“P”代表地方、场所、位置;“O”代表目的、目标、对象。TPO原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衣着标准。只要能够遵循这一着装原则,就是合乎礼仪的。

2、整体性原则

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

3、个性化原则

着装的个性化原则,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年龄、身材、爱好、职业等要素着装,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服装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现代人的服饰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彰显个性的趋势。

4、整洁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渍,不能有开线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应齐全。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

服饰协调的方法

服饰协调是服饰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展现美感和高雅所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能彰显个人气质,符合审美要求,因而其自身蕴含着一定的艺术特征。现将服饰协调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体现个性,适应交际环境

置身于不同的社交场合,不同的群体环境就应该有不同的服饰打扮。在交际活动中,要考虑环境因素,除需要的统一正式的职业装外,服饰穿戴要具有个性特点。在选择服装的款式、颜色、材料上,要根据主观爱好、气质、修养、审美特点等,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自身个性的服饰,使服饰与个性“相映生辉”,给他人以强烈的美感,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

体现个性风格,并非随心所欲,这里还有着装的交际环境、气氛的限制,服饰要与整体的交际环境、气氛相协调。只有这样才有个性着装可言。比如说,在办公室上班要穿典雅庄重的职业装,女士以职业裙装为最佳。出席婚礼,服饰的色彩可略微鲜艳明亮一些,但不可过度,否则有压倒新娘的嫌疑,这是不礼貌的。而参加葬礼吊唁活动,则应着深色凝重的衣服。身居家中,可穿舒适的休闲服装甚至是睡衣,但若突然有客人拜访,则应立即到卧室中换装与客人见面。在运动场上,则要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

除与交际环境相协调外,还要注意与交际对象协调,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使整个场合的气氛更加热烈,这样服饰美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服饰选择应与自身的社会角色相协调

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着装应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因此就服饰选择而言,也有着不同的社会规范,我们应尽量做到服饰与角色相吻合。例如置身家中,我们的身份是太太或先生,可以随心所欲,自由着装;但如果角色是办公室职员,需要与同事或上司交往,着装则需要符合办公室礼仪,男士着西服,女士着套裙;再如当我们的身份是路上行人或公共场所的一员,那么着装需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不伤风化和大雅。服饰美的创造必须与个人的角色特征密切吻合,这才能显示出服饰美的魅力。

3、服饰穿戴应注重自身条件

社交活动中的人们,都希望自身的服饰美丽,能给他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千方百计地追求服饰美。为了达到美化的目的,着装应和自身的肤色、形体、年龄相协调。比如,较胖的人不宜穿横条纹的衣服,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款式的上衣等。

总之,服饰的穿戴应符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做到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会增加魅力,焕发出个人光彩。

4、服饰穿戴要注意季节因素

除了上文中几点着装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外,服饰穿戴还要与四季气候条件相协调。除非有表演等特殊的需要,否则,违背自然规律着装,不但会因为受冻或中暑而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如此与他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着装非但没有美感可言,还有损个人形象。一般说来,春、秋季气候不冷不热,适宜穿着浅色调的薄厚适中的衣服;而冬、夏季就偏冷或偏热了,要穿戴与气候相应地偏厚或偏薄服装。如同样是裙装,夏天应着薄型面料的,而冬天则应该穿厚面料。且夏季服装颜色以浅色、淡雅为主,冬季则以深色为主,如深蓝、藏青、咖啡等色。

着装体现仪表美

注意着装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不仅体现着装人的仪表美,而且能够增加着装人的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着装整齐、整洁、合身完好,是体现仪表美的必然要求。另外还要兼顾下列一些原则。

1、文明大方

文明大方是指着装要符合本国的道德传统和常规做法。在正式场合,忌穿着过露、过透、过短和过紧的服装。穿着过分暴露的服装,不仅失敬于他人,更有失自己身份。

2、搭配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