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策略叫妥协
19874800000012

第12章 受得了委屈才能成大器(1)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也无论你是领导还是下属,要想在职场上生存,就必须受得了委屈,忍得住无奈,沉得住气。弯得下是为了挺得直,伏得低是为了站得高。只有站在峰顶,登峰时的辛苦才没有白费。

宽容大度,不为小人小事分心

无论一个人、一个组织如何强大,如果一味地不肯妥协,固然不会让对手得到任何好处,但也会使自己失去很多机会。而且,随着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他会发现合作之路开始举步维艰,被对手堵住了去路,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不妥协的态度。正所谓:争一丈不足,让一寸有余。有时候,与他人妥协,其实是自我解脱,这也是《菜根谭》中所说世俗恩怨要放得下的道理。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战在美国纽约举行。

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他便可稳拿冠军。又轮到他击球了,此时拥有数千名观众的体育馆哑然无声,他们都注视着这位准冠军的最后一击。

突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只苍蝇落到主球上,他挥手把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来了,他起身驱赶苍蝇,但苍蝇好像故意与他作对,飞来飞去就是不肯走,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福克斯的情绪也坏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击打苍蝇,球杆触动了球,裁判判他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次机会。

更糟的是,浮躁的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终于被对手抢走了已触手可及的冠军宝座。

到嘴的鸭子又飞了,福克斯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第二天早上,人们在他的客房里发现了他的遗书和尸体!

在企业管理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情况:当管理者几经奔波,终于找到了一个项目,可以放手大干时,却突然发现收益比别人少了一点;当一项改革计划被社会实践证明有益,而且节节推进时,却突然听到员工的几声闲言碎语;当组织起一个团队,携手迈向目标时,成员之间发生了小矛盾。于是,有的管理者为了那点收益之差,而耿耿于怀,甚至想到放手不做;有的管理者放下了该干的事情,把精力用去对付闲言碎语;有的管理者为了一点小矛盾,而与员工纠缠不清甚至打击报复。这种心态和做法跟福克斯一样,都是盯住芝麻忘了西瓜。

忍中有气量,忍中有力量

忍中有力量,忍中有气量。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如果与人不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偕无争,则世界亦安。能抱持一“忍”字则无往不利;无事无成。人能“忍”则是非不生;出世之事业能永垂不朽,亦源自一“忍”字。

能忍者若是可以做到这一步便是人中之龙。能伏则伏、能其则起,该聪明时绝不糊涂,该糊涂时绝不聪明。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让你痛,也会让你痛定思痛;这把刀,可以削平你的锐气,也可以雕琢出你的勇气。小不忍则乱大谋。只要我们仍然身处在种种算计和争斗里,有些纷扰就永远不会结束。

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互相谩骂攻击,不仅有伤风度,使你斯文扫地,也破坏了社会的文明形象。当然,有时要做到忍,也的确不易,虽然忍耐是让人痛苦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甜蜜的。因此,遇事要冷静,要先考虑一下后果,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去化解矛盾,我们就不致于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纠缠不清,更不会使矛盾升级扩大。

不可否认,狼是自然界的强者,具有极大的气量,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向施主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就是强者的气量,随时机而动,不计较一点一滴的得失。但又绝不会低头献媚,出卖自己的灵魂。

世上成大事者,都有一颗宽大的心。我们在生活中常可以看到一些为小事而斤斤计较的人,这样的人都是极度平庸的人,也是十分可笑的人。成功者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小的方面来说,他们会慢慢地被人群淹没;大的方面来说,我们的社会是不需要这样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强者,一种宽大的气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量小非君子”。抛开成败得失不谈,一个人的气量是大是小,能够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品质优劣。至少,气量大一点,可以做到不那么令人讨厌。谁不希望做一个令人喜欢的人呢?但是,要做到大人有大量还真的不容易,除了要有达观的处世态度之外,还得有坚强的自制力。比如说,韩信的“胯下之辱”。没有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意志支持,那还不“一剑拔剑”?自制力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首先,你得立志锻炼自己做一个大量的人,并且付诸实践。其次,要时时刻刻坚持锻炼自己的心态,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有一个好的品质,那么你也就会有宽大的气量,只要有足够的气量,你就会获得成功。

对于个人的成功,宽容的影响更大,没有宽容,就没有信任。没有宽容,就没有团结和合作。没有宽容,就不可能出现什么奇迹。

古人讲忍字,至少有如下两层意思:

其一是坚韧和顽强。晋朝朱伺说:两敌相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这里的忍,正是顽强精神的体现。

其二是抑制。被誉为亘古男儿的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胸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战书的报国壮志,也写下过忍志常须作“座右铭”。这种忍耐,不正凝聚着他们顽强、坚韧的可贵品格吗?忍让是一种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让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现。

压力越大,收获越大

“百忍可成金。”一个成熟的人,有成就的人,必备此种品格,宜低头、忍让,而非自高自大。这也许是许多成功人士之美德。

初春的三月,还有些冷。与往常一样,马飞九点钟赶到了公司,发现一堆的事情在等着他处理。

“工作就是这样,老有做不完的事,”马飞一边想着,一边打开要看的文件,忽然电话响了起来,“马飞,因为飞机晚点的原因,我们与客户的那个会谈要改到下午了!”“可是下午我这里还有一个客户过来,而且还有本部门的会议!”马飞喊了起来。“没办法!他们的飞机延误了!”对方无奈地说。天哪,这样的话,所有的事情都要跟着改变了……“这该死的飞机!”马飞焦虑起来……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像马飞这样的情况,一个突发的事件把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IT时代的我们,思维逐渐变得像那一台台的电脑,我们输入之后,就开始期待结果。“一切都应该是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果没有按计划发展,如果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结果,我们就不快乐!”

人们不愿意做的事通常是那些自己认为不擅长的事,所以心里发怵。在很多情况下,这是自我认识的误区。如果经理们作为上级和旁观者认为员工们并不是不可能把这些事情做好,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做,甚至有时候命令他们去做,一旦做得成功,他们就会增加信心,在将来的工作中就不会再胆怯了。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单位不安排做事,让你无所事事,那样就学不到东西,不会有进步。一些人怕吃苦,缺乏责任感,还不能完全调整学生与职员之间的转换,不懂得凡事一定要对自己、对工作负责,不管发生什么错误都不会有别人来为自己补救,更不会轻易就让错误过去。“硬着头皮、咬着牙”把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得漂亮,将会比做好擅长的事情给你带来更多收获。

先做人下人,才成人上人

巧妙地隐藏,是为了更好地释放;适时地暴露,是为了充分地表现自己,使自己脱颖而出,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握好藏露的尺度。

提到明朝的严嵩时,人们往往会想起与其对立的清官海瑞,暂且不管严嵩的历史功过以及个人品行如何,就其个人发迹过程而言,却尽显韬光养晦之术,他懂得适时地或藏或露自己的锋芒,从而可以青云直上。

嘉靖中期,夏言写得一手好文章,又为朝廷的重臣,因此,颇受皇帝的器重。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当他打听到夏言是他江西同乡时,就想利用这层关系去接近夏言,但几次都没成功。但是严嵩并不死心,他特意准备了酒筵,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

夏言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他找借口回绝了严嵩,严嵩就跪在堂前,反复地高声朗读自己的请柬。夏言被他感动了,于是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严嵩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宴席上,他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

从此,严嵩受到了夏言的器重,一再得到提拔,官至礼部左侍郎。夏言担任内阁首辅后,又推荐严嵩接任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由此可见,夏言对严嵩的倚重与信任程度。但是,严嵩极有心计,内心阴狠,他做事小心谨慎,不露一点锋芒。平时对夏言仍是俯首帖耳,暗中却在寻找、制造机会,以便将夏言一下子打垮。

虽然严嵩藏器于身、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行为不可取,甚至有些残酷,但从韬光养晦角度来说,他显露得当,将藏露之术用到了家。

忍住性情,厚积薄发

有道是:“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在很多情况下,当条件不成熟时,就需要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蔽起来,等待机会,暗中使劲,然后趁其不备,出其不意,进行反攻,使对手措手不及。懂得韬光养晦之道的人,会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然后等待时机,图谋发展,一鸣惊人。

西汉初年,匈奴首领冒顿杀父自立为王,以为自威,这给他的邻邦东胡形成了一种震慑。为了扼制匈奴的势力,东胡向匈奴不断地发起挑衅,企图灭掉匈奴。

冒顿明白东胡的挑衅用意,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

虽然表面上冒顿不与东胡作对,但暗地里他却在偷偷地壮大实力,明修政治,养精蓄锐,等待有朝一日能够灭掉东胡。

东胡王认为冒顿胆小怕事,于是更加狂妄。冒顿的妻子年轻貌美,端庄贤淑,深得民心。东胡王听说后,心生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

冒顿非常气愤,他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感到非常屈辱。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说:“天下女子多的是,而东胡却只有一个,怎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而伤害与邻邦的友谊?”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王。

东胡王轻而易举地得到了美女,他确信冒顿懦弱胆小,于是更加骄奢淫逸,整日灯红酒绿,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导致实力日益衰弱。而此时的匈奴经过冒顿及其群臣精心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粮足,其实力已经相当雄厚,远远超过了东胡。

冒顿将屈辱视为一种磨炼,把忍耐当做为一种与敌人斗争和周旋的策略,通过曾经所受到过的耻辱刺激群臣,鼓励群臣和百姓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先壮大自己,然后再与敌人作战。

常言道:“要想人前显贵,须得背后受罪。”没有背后的忍耐与低调历练,没有暗中的努力与等待,是不可能实现厚积薄发的。

太看重自己的人

永远看不清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些非常看重自己的人。他们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总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一心只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自己是个能工巧匠,别人什么都不行,只有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出身高贵,苦活累活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怎能吃苦挨累?于是,稍不如意,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说穿了,这是太看重自己导致的心理失衡。

《伊索寓言》故事里讲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就证明了这个道理:一只猫头鹰白天睡觉,每到晚上才出来找东西吃。有一天,正当它睡得很香时,被一只蚱蜢的声音吵醒了,它没法入睡,便急切地请求蚱蜢停止叫声。蚱蜢却根本不理它,仍然叫个不停。猫头鹰越不断地请求,蚱蜢反而越叫得响。猫头鹰被弄得无可奈何,烦躁不安。突然它想到一个好计策,便对蚱蜢说:“听到你动听的歌声,我已睡不着了。你的歌声如同阿波罗神的七弦琴一样动听。我将把青春女神赫柏刚送给我的仙酒拿出来,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场。你若不反对,就请上来一起喝吧。”蚱蜢这时正很渴,又被这赞美词弄得高兴得忘乎所以,于是也没多想就急忙地飞了上去。结果,猫头鹰从洞中冲出来,把蚱蜢弄死了。

这故事是说有些人有一点点本事就飘飘然起来,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忘乎所以,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地位和处境,处处和人家作对,结果,不仅给自己招致了麻烦,而且自找苦吃,最终自食其果,给自己酿造了可怜的悲剧。

有的人比别人的地位高一些,或者是比别人有权力和势力,就对人家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以为是什么圣人,到处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他们,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使自己身败名裂。

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上,吕坤提出了一系列的积极主张。如不以己所长而责备别人,责备人应留有余地,要谅人之愚,体人之情,一字概括,即为“恕”字。这里,吕坤指出劝善应以教育为主,既要指明对方的错误,使对方改过自新,又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

《庄子》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作了阐述。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习惯。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那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地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有了分歧、不和怎么办?很多人就喜欢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吵架又伤和气又伤感情,不值。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也万事兴。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太认死理,得饶人处且饶人,装装糊涂于己于人都有利。

工作中不要斤斤计较

人们常说:“凡事不能不认真,凡事又不能太认真。”一件事情是否该认真,要看场合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