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
19875200000017

第17章 顽强篇——苦难是成功的制造厂(1)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从痛苦中站起来的爱迪生

刘东伟

爱迪生,美国人,著名发明家。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一千多种成果,被誉为“发明大王”。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是苏格兰人的后裔,曾当过小学教师。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

8岁时,爱迪生开始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他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母亲成为爱迪生的“家庭教师”,决定自己教儿子读书识字,并教育他要诚实、爱祖国、爱人类。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爱迪生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爱迪生对化学产生了兴趣。他收集了二百来个瓶子,并节省每个小钱去购买化学药品装入瓶中。

爱迪生常常找一些小的东西来做实验,几个月后,家里能用的东西几乎全部变成了废品。再过几个月,已经找不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了。之后,他常常去逛市场,发现了有趣的东西,便要买回家研究。只是,他的零花钱越来越少,后来,母亲发现他的“败家”外,再不给他零花钱了。他便想找一份有收入的工作。起初,他在街头为过客指路,站了半月后,发现路人多不需要他的指点,因为他居住的小地方,很少来外地人。

不久的一天,他正在街头坐着,一个男人溜达了过来,在他身边坐下来。他发现男人的挎包里有不少报纸,忍不住歪着脑袋看着。男人休息了一会儿要走,一条消息他看了一半,见状下意识地一抓,将几张报纸撕裂了。男人生气地说:“小朋友,这些报纸都是要出售的,你毁了它怎么办?”他也知道自己的过失,有心买下来,却拿不出钱来。男人见他难堪,便说:“这样吧,你今天跟我去列车上卖报,就算两不相欠吧。”于是,他跟在男人身后去了车站,在车厢里,他的童音一传很远,报纸卖的很快,下车时,男人高兴地给了他一块美圆,让他去买些零食吃。他却跑向了市场,买了几包化学试剂。他发现卖报可以增加收入,后来,就托男人替他揽了一份卖报的差。几年后,他不满足于为别人卖报,于是动手自己印刷报纸,从采写到编辑,到排字印刷,全是他一个人承担,报纸出来后,推向乘客,居然收入可观。有了收入后,他的化学实验得到了进一步开展。

为了方便,爱迪生在列车上做起了实验,有一次,列车突然颠簸,使可燃物体脱出实验器皿,车厢里顿时燃烧起来。列车员赶来扑灭火焰,一巴掌打聋了他的耳朵。失去了听觉,他一度痛苦过。母亲也很难过,为了帮助儿子站起来,给他讲了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听力全失、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也遭受了巨大折磨,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听力,要比常人痛苦百倍。因为,音乐是他们的生命,当贝多芬无法听到音符,内心的折磨是无法想象的。他放弃了创作,放弃了去王宫参加音乐会的机会,甚至不敢会见朋友。但是后来,他想到自己热爱的音乐,便自问:难道我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吗?不,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从此,他用感觉代替听觉,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创作。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将光辉的、史诗般的音乐留给了世人。

在母亲的开导下,不久,爱迪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又沉迷于实验之中。本来,他的实验速度很慢,心不能宁,失去听力后实验居然取得了效果。他越来越乐观,常常自言自语地说:“我失去了耳朵,却静下了心,说起来倒是件好事。”

有一个夜晚,母亲突然生病了。医生对爱迪生说:“你母亲患了阑尾炎,要马上开刀做手术”。由于油灯光线很暗,爱迪生怕医生失手,便点燃了所有的灯,但是,他觉得光线还是灰暗。从那时起,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念头,如果晚上可以像白天那样光明该多好。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第二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经理给了4万美元。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从1872至1875年,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研究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发明了留声机。当然,他投入最大的还是电灯的实验。

爱迪生反复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1879年10月22日,他终于成功地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燃烧45个钟头。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将电灯的寿命延长到1000多小时,将人类送进了光明的时代。

阅读点睛:爱迪生的成功,在于不怕挫折,不怕失败。黑格尔有句名言,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泥坑里。很多人遭遇了挫折,就跌倒不起,其实,挫折只能击倒意志不坚强的人。

居里夫人:成功只差一步

刘东伟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著名科学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曾两度荣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岁时,居里夫人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在巴黎大学时,居里夫人的生活很困难,居住的阁楼上寒风刺骨,常常让她彻夜难眠。她像一条孤单的小船,行驶在科学的海洋中。后来,她试图以自己的理论打动校方,来改善科研条件。但是,她的要求被校方拒绝了。她只好利用一个简易的棚子,进行科学实验。一到冬天,她的腿就被冻的毫无知觉,两只手上生满了冻疮。

一个阳光融融的上午,她离开了实验室,漫步在巴黎街头。望着一对对青年男女并肩走过,脸上都泛着幸福的光晕,她有些痴了,因为她终日沉浸在枯燥的科学实验中,无法享受到这一切。

走了一会儿,她在一个台阶上坐了下来,默默地出神。她的样子引起了一个老乞丐的注意,老乞丐端详着她说,看样子,你好像要放弃什么?

她点点头,说,是的,为了一个空想的目标,我在科学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冤枉路。老乞丐在她身边坐了下来,友善地说,如果你愿意,就把一切告诉我吧。于是,她把自己的现状简单地说了一遍。

老乞丐听完,摇摇头说,既然你的发现理论上是存在的,为什么要怀疑自己,不去进一步证实它?

我疲惫了。她苦笑着说,我一步都不想往前走了。

老乞丐叹道,你的困难和所受的艰苦,我能感受的到,其实我当初和你一样,才落到现在的地步。老乞丐说,我年轻的时候深爱着一个姑娘,那天,下着大雪,我为了表白自己的爱意,在姑娘的门前跪了一夜,姑娘说,如果你爱我,就把戒指找到吧,它失落在这些雪中。在漫地的雪中寻找一枚戒指谈何容易,但为了得到她的爱,我发疯地扒着雪,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整找了一天,眼看那一片场地的雪,被我翻了一遍,戒指还没有找到。我失望了,认为她根本没有丢过戒指,于是,我走了。但是,第二天中午,当我经过姑娘的门前时,恰好发现一个男孩从融化的雪地上捡到一枚戒指,那正是我昨天仅剩下的没有寻找的地方。我为此懊悔,之后,到处流浪,一直到现在,还放不下这件事,我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样,遗憾终生。

说完,老乞丐转身离去了。老乞丐的故事给她的震撼非常大,她快步回到“实验室”,继续埋头科研中。

终于,当一片小山似的沥青被溶解成器皿中的一小块晶体时,一个新的元素诞生了,那就是镭。她就是世界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居里夫人。

阅读点睛:不止居里夫人,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的台阶走过来的。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就经历了一千多次的实验,如果爱迪生当时在实验了九百九十九次后便放弃了,也许我们现在还生活在煤油和蜡烛的微弱光芒下。人生需要不懈的努力,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选择了追求的目标,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不言放弃。每当我们想放松自己时,应该想到居里夫人,时刻提醒自己,再踏一步,就会成功。

坐在轮椅上的勇士霍金

佚名

史蒂芬·威廉·霍金,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宇宙之王”。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那时,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车穿过街道──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他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1963年,霍金被医院“宣判”只剩下两年的生命。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

但是,霍金并不是一个甘于向病魔屈服的人,当死神还没有到来时,他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顽强的花朵。于是,霍金咬牙坚持着科学研究。

随着病情的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坐进轮椅的霍金,仍然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死神并没有出现。霍金的脸上浮出了胜利者的微笑:死神被他吓走了!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但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他的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到黑洞辐射,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