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甘明德独自去上海检查病情,结果不出所料:癌细胞已扩散了。那天,9岁的小甘泉和母亲一块儿去码头接“出差回来”的父亲,轮船还未靠岸,她就看见父亲站在船头挥手,海风中的父亲是那么瘦弱。回家的路上,甘明德一手牵着妻子,一手搂着女儿,不停地说上海之行的见闻。甘泉心不在焉地听着,勉强微笑着。快到家门口时,她终于忍不住抱着父亲放声大哭。甘明德夫妇吓得不知所措:“泉泉,你这是怎么啦?”小甘泉哽咽着说:“你们别骗我了,昨天妈妈接电话时说的话我全听到了。爸爸,我不能没有你呀……”
9岁的小甘泉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再也不肯让父亲送她去夜校了:“爸爸,你在家歇着吧,我自己能行。我会认真学习的。”夏天,她忍着不吃一根冰棍儿。在她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爸爸需要许多钱治病,我少花一元钱,也许爸爸就能多活一天……”
甘明德的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经常住院治疗,刘松慧只好休长假照顾他。小甘泉很懂事,渐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没有父亲陪伴,她照样去学英语,回到家自己做饭、复习功课。
小甘泉小学毕业考初中的时候,父亲正躺在医院里,母亲天天呆在医院照顾他,懂事的小甘泉没有让父母过多操心,独自赴考并以上海路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青岛市第九中学。
1995年2月18日,甘明德静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甘泉和她的母亲。那年,小甘泉才14岁。
接下来的日子里,生存成了甘家母女俩的一大难题。刘松慧下岗后每月仅有补贴200元,这成了母女俩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计和女儿的学业,没有什么特长的刘松慧每天烧盒饭拿到街上去卖。卖盒饭必须有各种经营许可证,但刘松慧没有,因而常常被执法者赶得到处跑,有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卖,整箱盒饭就被没收了。有一次,执法人员看她实在可怜,没有没收她的盒饭,只是罚她把整个海水浴场的垃圾收拾乾净。这位坚强的母亲强忍着眼泪,在正午的阳光下弓着腰收拾垃圾……
看到母亲那么辛苦,甘泉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勤工俭学挣点钱,减轻母亲的担子。这时,她已经坚持学习英语近10年了,英语水平已经相当不错,甚至可以教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了,于是她到一家私立中学教英语。14岁的她,已体会到人生的艰难……
甘泉的勤奋和聪明引起了英国来的口语老师保罗的注意。这个热心的外教发现甘泉总是抓住一切机会与他练口语,总见她一个人静静地在教室里看书。得知甘泉的身世后,保罗十分感动,决定帮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孩子一把。他主动给英国著名的萨默塞特郡布里顿女子中学写信推荐优秀学生甘泉,并主动为她提供经济担保。1996年下半年,甘泉以优异的托福成绩被布里顿女子中学大学预科班录取,并获得50%的奖学金(这是该校提供给学生的最高奖学金)。
女儿考出了国,对其他的家庭也许是天大的喜事,而甘泉的母亲却陷入了痛苦的抉择:让女儿去吧,虽说有50%的奖学金,但另一半怎么办呢?这笔钱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啊!再说,女儿还小,一个人去遥远的异国闯荡,也实在放心不下呀!不让女儿去吧,又不忍伤了女儿的心,更不忍影响女儿的学业,让女儿留下终生遗憾。
左思右想之后,刘松慧不得不与女儿进行一场谈话。懂事的甘泉明白母亲的心事,抱着母亲说:“妈妈,我可以去打工,我已经长大了,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你只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刘松慧终于同意让她出国留学。
去北京签证那天,甘泉对陪同前去的莉莉阿姨说:“住旅店那么贵,咱们就在天安门武警岗哨那儿坐一个晚上吧,反正就一夜。”那天晚上,她们望着天安门周围的万家灯火和长安街上的来往车辆,相依相偎熬了一夜。甘泉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给妈妈争气。”回到家,甘泉很幽默地对妈妈说:“我和莉莉阿姨睡觉,旁边还有武警战士为我们站岗呢。”
甘泉要出发了,母亲泪水不断。大姨眼睛红红的,说:“泉泉,如果过不下去就回来。”甘泉安慰长辈们说:“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别担心。”话虽这么说,上飞机的那一刻,甘泉哭了,一种离家的飘泊感涌上她的心头。
在大不列颠岛,甘泉只有50%的奖学金,剩下的学费、一切生活费用都必须靠自己打工挣取。一周后,她在监护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帮人看孩子的活儿,每天下课后工作四小时。可是当保姆的钱远远不够用,她还想挣点钱给母亲寄回去,好让母亲有钱买邮票给她写信。于是甘泉又去一家餐馆打工──端盘子、招呼客人、洗碗。
那段时间,甘泉的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一回到宿舍只想倒头就睡,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想吃。但她明白,自己到英伦是学东西的,不是为了打工。甘泉把父亲的遗照挂在墙上,每当累得想趴着睡一会儿的时候就抬头看看父亲,提起精神继续学习,12点以前睡觉对她来说简直是“奢侈”。
一天甘泉下课后准备像往常一样去校外打工,一个同学叫住了她,说校长让她去一趟。甘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校长的办公室。
慈祥的校长坐在办公桌后微笑着说:“我们决定把学校一部份教室、走廊以及厕所的打扫任务交给你,付给你的工资足够你生活和交学费了。你再也不用去校外打工了。你觉得怎么样?”
“真的?”甘泉高兴得不停地对校长说:“谢谢!谢谢!”当天,她就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让母亲更加放心。
尽管不用再出去打工了,但一个人打扫那么多教室和厕所,绝不是容易的事情。同学们放学后吹着口哨回家,可以去郊游,可以去参加舞会,而她每天上完课参加完课外活动后还必须扛着拖把、提着水桶去打扫卫生,一直要干到晚上9点以后才能回自己的宿舍。
刚去英国的时候,一些从香港、台湾去的学生很瞧不起甘泉。这些孩子大多家境富裕,根本不用为生存发愁。有时甘泉正打扫卫生,他们从她面前走过,一边吹口哨一边故意把一些垃圾扔在她的面前让她扫。甘泉默默地扫着,一言不发,暗地里对自己说:“不要与他们比金钱,那没有意义,因为那是父母给的。要与他们比学习,那是自己创造的。”
刚踏上英伦大地时,甘泉首先感受到自己在国内受教育的方法与英国完全不同,非常不适应。在国内,老师上完课后会给你布置作业,你只要认真完成作业就行了。而在英国,老师讲课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布置的作业也与书本内容毫无关联。例如,初到英国那一阵,因为“疯牛病”,欧盟禁止从英国进口牛肉,英国国内反响十分强烈,老师就给学生布置一篇作业,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甘泉一时觉得无所适从,在国内,她很少关注这些应是国家领导人才思考的问题。看到别的孩子都到图书馆查资料,甘泉也跟着去了。她第一次感到,图书馆的作用真大,可以查到各种各样的资料,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一个星期之后,甘泉才勉勉强强把文章写好了。从此,甘泉经常去图书馆。
甘泉还发现,英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上生物课时,他们很快就能做成漂亮的生物标本。而她从不敢摸蝴蝶、毛毛虫之类的东西,也没有机会去摸。现在,她不得不壮着胆子笨手笨脚地去做这些动物标本。第一学期,甘泉费了许多工夫也只能使生物课刚刚及格。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甘泉更多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开拓知识面,她经常去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实地学习。为了省钱和节约时间,她带上两个面包,一泡就是一整天。甘泉这样学习的效果非常好,加上以前在国内学的基础知识扎实,很快她就成为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数学方面尤为突出──参加全英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得了金奖(这是英国政府为中学生设置的数学最高奖)。后来,甘泉和物理组的三位同学共同承担开发一家直升机公司的工程技术试验方案,获得英国“浪峰”工种技术竞赛金奖,为布里顿女校大争颜面,学校因此破例给她高三年级100%的奖学金。这在布里顿校史上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