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柴可夫斯基
创作背景
这部举世闻名的杰作也是经历了许多磨难的,它的成功有许多戏剧性的因素。
这首著名协奏曲的总谱完成于1874年11月与12月之间。当时,柴可夫斯基任教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院院长是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同样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
最初,柴可夫斯基是想把这首协奏曲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一次,他们应邀去参加圣诞宴会,鲁宾斯坦请柴可夫斯基去一间教室里弹奏他的新作,于是,柴可夫斯基就弹奏了刚刚完成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事后,柴可夫斯基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信告诉梅克夫人:“你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请客,亲自下厨烹煮佳肴,客人吃了,却不声不响,你说,那滋味多么不好受。至少说点什么!挑刺也可以,只要是与人为善。看在上帝的分上,总得开口,说点什么都可以!可是鲁宾斯坦就是一言不发,他在准备大发雷霆……其实,我并不需要他提艺术形式方面的意见,我觉得没有把握的纯粹是演奏技巧方面……我耐心地把协奏曲弹完,他还是缄口不言。‘怎么样?"
我站起身来说。这时,从鲁宾斯坦的嘴里涌出滔滔不绝的辱骂,起先还心平气和,后来火气越来越大,最后像宙斯怒掷霹雳。好像我的协奏曲一钱不值,根本无法演奏。有些段落俗不可耐,笨拙不堪,无法改进。总的说来,这部作品庸俗、琐碎、不好,是我从这人那人那里偷来的,因此,只有两三页还多少有些可取之处,其余一概应予销毁,或者彻底重写。”
柴可夫斯基坚信自己的作品的价值,他继续写道:“我跑出屋子,一句话也不说,走上楼,我激动,狂怒得不能说话。事后不久,鲁宾斯坦跑上楼来,看我情绪不佳,把我唤到另一间屋子,重新申明我的协奏曲是无法演奏的,指出几处需要彻底重写的地方,还说如果我按他的要求去改写,他可以在他的音乐会上介绍于世。’我一个字也不改,‘我回答他说,’我要原封不动地出版这首协奏曲。‘事实上,我就这样做了。”
柴可夫斯基把总谱上题献给鲁宾斯坦的题词擦掉,换上了德国钢琴家、指挥家汉斯·冯·彪罗,因为彪罗非常喜欢这首协奏曲。这让彪罗受宠若惊,他在给柴可夫斯基的信中称赞这首钢琴协奏曲新颖独创、雍容华贵、感人肺腑。
1875年,彪罗去美国巡演,也带去了柴可夫斯基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0月25日,协奏曲在波士顿首演,获得空前的成功。
彪罗在十三天内开了七次音乐会,每次演奏此曲,都会受到听众的狂热欢迎,彪罗必须要重奏整个末乐章才行。在纽约的演出,更是盛况空前,十九天内演了十四场。彪罗在美国巡演的一百七十二场音乐会中,有一百三十九场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场场受到欢迎。
柴可夫斯基看到那些报道的剪报,眼花缭乱,非常兴奋。当时,在俄国的演出却因为指挥的无能和钢琴演奏者的平庸而一塌糊涂。
这首协奏曲在柴可夫斯基生前就已经广泛流传,受到人们极大的喜爱,成为几乎所有钢琴家经常上演的曲目。鲁宾斯坦最后也终于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伟大,他也把它列入了自己的演出曲目。
作者风采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1840-1893),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
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出生在维亚特卡省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庄。父亲是一位矿业工程师,家庭富裕。1848年全家迁至圣彼得堡。1850年,柴可夫斯基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并选修音乐课,师从菲利波夫学习钢琴。1859年从法律学校毕业,进入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
1861年进入安东·鲁宾斯坦创办的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班学习。1862年在音乐学习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俄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前身),柴可夫斯基成为该校第一批学生,并于1863年毅然辞去司法部的工作而完全献身于音乐事业。
1865年,柴可夫斯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作品为康塔塔《欢乐颂》,获得银牌奖。同年应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来到莫斯科,任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约十年时间,柴可夫斯基写下了许多早期名作,其中包括三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歌剧、舞剧、管弦乐序曲、室内乐等。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柴可夫斯基为自己不能以全部精力投入创作而苦恼。但为了经济来源,他又不得不继续担任教学工作。
在此期间,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中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列夫和斯塔索夫关系很好,但他的创作思想和他们不是完全相同。他的创作,更多的是对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探索与刻画。
1876年,通过鲁宾斯坦的介绍,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讯友谊。梅克夫人是一位颇有文化教养的富孀,非常喜爱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两人在频繁的通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克夫人从1877年开始,每年给予柴可夫斯基以优厚的经济资助,使柴可夫斯基有可能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创作。但是两人有一个奇怪的协议,就是终生不见面。
从1877年到去世的十多年间,是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上获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以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伊奥兰特》,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以及许多浪漫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曾多次去西欧旅行,并于1891年赴美国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1893年5月,柴可夫斯基接受了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其《第六交响曲》的首次演出,11月6日由于患霍乱症逝世。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可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刻的悲剧性。他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凄绝美艳。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
…我狂热地爱着俄罗斯因素的一切表现……我是个彻头彻尾的俄罗斯人。”他的作品是俄罗斯音乐的代表。
作品欣赏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主要加强乐队的交响化,乐队在协奏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乐曲采用传统的三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3/4拍。一开始乐队有强有力的四个小节的引子,接着,钢琴也以极强的音量进入,但是,开始进入后,钢琴处在一个以弱音伴奏的位置,而旋律仍在乐队中进行。
这个主题宽广有力,带有俄罗斯民歌的特征。这个主题反复三次。第一次是乐队陈述之后;第二次是钢琴的独奏,钢琴将这一主题作了发展,引入一些新的素材;第三次则由弦乐器奏出,钢琴仍以和弦伴随。这个引子就已经非常华丽。
引子过后,进入第一乐章主题。钢琴奏出断断续续的一个有点奇怪的主题。
据说这个主题是柴可夫斯基在卡明卡村听到一个民间盲艺人演唱的。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很古怪。在小俄罗斯,每一个盲丐都唱一模一样的曲调,叠句也一样,我把叠句的一部分用在我的协奏曲中。”盲艺人唱的是一首哀怨的歌,柴可夫斯基对它进行了改造,但保留了它原始的节奏型,即在每一组三连音中的最后一个插入休止符,但旋律已经不再有哀怨忧郁的成分,而是快速行进的生机勃勃的形象。
第二主题则温柔而抒情。
展开部主要是第二主题的发展。双手的八度快速进行,使旋律带有一种英雄性的气质。乐队也发展了极大的主动性,与钢琴竞争。
再现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段钢琴的华彩演奏,令人眼花缭乱。进入尾声,音乐充满活力,在辉煌的色彩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一段精巧的间奏曲。在加入弱音器的弦乐略显单调的伴奏下,长笛奏出一段抒情的旋律。钢琴也轻柔地进入,与乐队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景象。它的基本主题是民歌性质的很优美的旋律。
这个主题在不同的乐器以不同的音色反复数次,但伴奏的节奏与和弦在不断变化,并没有单调的感觉。
乐章的中段在钢琴的华彩演奏中,由弦乐器奏出一支圆舞曲形式的法国民歌,钢琴则以轻松的华丽手法伴奏。较前一段更为抒情,而又带有奇幻的色彩。
第三乐章是一首回旋奏鸣曲式的欢乐颂歌。基本由钢琴奏出。
跳跃的音符和断音,就像是村民们的舞步,勾画出这一乐章狂放自由的舞蹈性特色。另一个主题则平衡安详。
这两个主题在发展中都变得高昂起来,渐渐透露出胜利的喜悦之情。最后,在极为雄壮和兴奋中结束全曲。
版本推荐
里赫特/钢琴,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47 430-2
里赫特作为乌克兰钢琴家,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更多一些的了解。他1960年录制的这张CD,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奏中最具权威性的。而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超水平发挥,也为唱片增色不少。此片入选《日本唱片艺术》“名曲300首”榜单。
霍洛维兹/钢琴,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版,RCA公司,片号:RCA Victrola(m)At113
霍洛维兹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是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女婿。这款录音是大师对大师的巅峰之作, 高潮迭起。被《企鹅唱片指南》给予三星带花的评价。
阿格里奇/钢琴,杜特华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15 062-2
阿根廷女钢琴家阿格里奇的柴可夫斯基《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直获得极高评价。阿格里奇和杜特华二人都偏向爽朗明快,不带厚重的俄罗斯风格。而阿格里奇就在毫无管弦乐压力之下大展绝技。她对于原谱的要求是非常忠实地呈现,没有唐突之处,也不会一味费劲在和弦上制造巨大的声响,反而细细地将和声层次一一展现。
阿格里奇于1980年与康德拉辛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还有一次现场实况录音的CD,由Philips公司录制,气势较此片更大,也值得一听。
碟片封套霍洛维兹碟片封套阿格里希086波利尼/钢琴,阿巴多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15 122-2
波利尼在本片中的表现非常精彩,序奏中和各独奏中分句独到而且言之成理,感情的投入也深刻动人。他的强烈敏锐的节奏感,在急板乐段有极佳的表现。
鲁宾斯坦/钢琴,莱因斯朵夫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版,RCA公司,片号:RCA RD 85363这是鲁宾斯坦晚年的录音,音色依然纯美温馨,令人感动。但年事已高,快速的华彩音群与终止和弦有点力不从心。但大师的作品,仍然值得收藏。
阿劳/钢琴,科林·戴维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版,Philips公司,片号:Philips 432 662-2
这是阿劳1979年的录音。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智利钢琴家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了,但大师毕竟是大师,这款录音仍然非常精彩,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