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李斯特
创作背景
李斯特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指挥家和作曲家。在众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中,钢琴协奏曲只有两首,即:《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钢琴协奏曲》。
据说还在跟贝多芬的学生、著名钢琴教育家车尔尼学习的时候,李斯特就希望能创作出钢琴协奏曲。这个愿望直到1849年他三十八岁时才完成《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此后又不断地修改,首演的时候,已经是1855年2月,李斯特已经四十四岁,而这首协奏曲最终改定而获得成功是在1869年,李斯特已经五十八岁了。由此可见,这部协奏曲花费了李斯特很多的心血。
作为浪漫乐派最伟大的演奏家之一,李斯特无论在钢琴演奏和作曲上都是大胆的革新家,这必然受到保守人物的不理解。《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难度非常高,可以说把钢琴的技巧发挥到了极限。
但李斯特是在寻找新的音乐语言,而不是单纯地炫技,但一些批评家恰恰就是不理解这一点而对作品横加指责。这部交响曲的首演是1855年2月在魏玛宫廷音乐会上,由柏辽兹指挥,李斯特亲自担任独奏,但反应平平。1857年在维也纳演出,甚至被认为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李斯特在这部作品中使用了三角铁,就被以尖刻闻名的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讥讽为“三角铁协奏曲”。
就像历史上所有的天才一样,他们虽然在后世享有盛名,但当时却往往不为人所理解。不过他们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主张,停止自己的探索。
据说著名钢琴家古尔德在弹奏钢琴的时候,嘴里常常会嘟嘟囔囔地唱一些和他弹奏的乐曲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调子,给他录音的录音师常常为怎样去除那些噪音而头疼。但你可能没有想到,李斯特在弹奏《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也会唱一句歌词:“你们谁也不懂,你们谁也不行!”对汉斯立克的讥讽,他的回答是:“尽管那些博学的批评家们提出了最聪明的批评反对意见,但我还是要继续使用打击乐器,而且我将从它们那里获得一些新颖的效果。”
1869年,李斯特的一位女学生在维也纳演出《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据说李斯特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喜极而泣。人们终于扫除偏见,认识到这一部伟大作品的价值。现在,它已经成为众多钢琴家的保留曲目,也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作者风采
李斯特· 费伦茨( L i s z t F e r e n c z ,1811-1886),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公爵埃斯堤哈齐的领地多波扬村。他的童年和莫扎特、贝多芬十分相似。自幼就有神童之称,九岁时就举行了第一场钢琴独奏会。他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利耶里学习作曲,跟随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学习钢琴。十二岁因即兴弹奏贝多芬给他的一个主题而被贝多芬亲吻。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与帕格尼尼、柏辽兹、舒曼、肖邦以及文学界、绘画界名流交往。他在听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后,大为震惊,又受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宏大气势的影响。一方面,他把帕格尼尼的绝技表现到钢琴上;另一方面,他让钢琴有了一种特殊的音响,有了宛如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他出神入化的钢琴技巧,为他赢得了“钢琴大王”的美誉。大诗人海涅在听了他的演奏后惊呼,说他“施展着接近于神话的魔力”。舒曼的夫人、著名的女钢琴家克拉拉在听了李斯特的演奏后,流下了眼泪。她说:“我哭出声来,它竟使我如此激动。与李斯特相比,其他的大师们显得无比渺小,甚至连泰尔伯格也不例外。”俄罗斯大音乐家斯塔索夫和谢洛夫一起听了李斯特的演奏后说:“我和谢洛夫二人听完音乐会后,好像神经错乱的人一样,彼此说了没有几句话,就匆匆各自回家了,为的是快点写出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狂喜。那天我们彼此立誓,从今以后永远把……这一天定为神圣的日子,而且至死对这日子的情景不忘。”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说:“与李斯特相比,其他钢琴家全都不过是孩提之辈。”
1848年至1861年,李斯特一直住在魏玛,并且担任魏玛歌剧院指挥。他的指挥声名很快和他的钢琴家声名一样响。他有十年之久一直以指挥家的身份站在魏玛的舞台之上,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长期不被承认的歌剧得以重见天日。
李斯特作为作曲家的名头与钢琴家一样响亮。他长期与作曲家柏辽兹、肖邦、舒曼、罗西尼、瓦格纳和文学家雨果、缪塞、乔治·桑、巴尔扎克、大仲马、海涅、德拉克洛瓦等在一起,必然会刺激起他的创作欲望。其实他早在十四岁就写出了歌剧《唐·山乔》,并于1825年在巴黎大歌剧院上演。他一生不但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还创作了两首交响曲、十二首交响诗、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等,使他跻身于一流作曲家行列。
李斯特晚年随影响他一生的两个女人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公爵夫人一起去了罗马,但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合法结婚。公爵夫人开始全力从事宗教事业,李斯特也转向了对宗教的研究,1865年接受低品神职而成为李斯特神父。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宗教音乐,包括《圣伊丽莎白逸事》和《基督》。李斯特在罗马待了八年,做了四年的神父。
然后重返魏玛,重新从事他的音乐家和教育家的事业。
1886年7月31日,他因病在女婿瓦格纳的家中逝世。
作品欣赏
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李斯特的音乐如同雷电,如同喷射的火焰,有着神话般的威力。”以此来形容这首《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非常恰当。这是一首辉煌的作品,体现的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情绪。
这首协奏曲究竟是单乐章还是四个乐章,历来就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主张是单乐章的人,也看到它很容易分辨出四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因此,两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也采用四乐章的结构来欣赏。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bE大调,4/4拍,奏鸣曲式。一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雄伟壮丽、具有明显的英雄性质的主题,接着,钢琴以技巧性的八度经过句紧跟着奏出。
这个主题热情饱满,既是第一乐章的主题,又是全曲唯一的基本主题,也是整个乐曲发展的核心。这个主题在钢琴和乐队中反复奏出,形成热情喧闹的气氛。钢琴有一个华彩演奏,一直到音调急速上升时结束。这时,单簧管奏出优美的第二主题。这个抒情性的主题由钢琴轻柔地接过,然后发展为带有幻想性的清丽旋律。
这两个主题在奏鸣曲式的结构中交织在一起,钢琴与小提琴有一段对话。展开部以乐队强有力地奏出第一主题开始,钢琴即以这个动机发展为一个华彩的半音阶下降。此后,管乐器和弦乐器又分别有一段华彩性演奏。再现部则不再有第二主题出现,钢琴以琶音行进,最后以半音阶上行结束。
第二乐章是稍慢的慢板,B大调,变奏曲式。低音大提琴在低音区奏出这一乐章的基本主题。
这个主题由小提琴接过,情绪明快。钢琴在高音区奏出这一主题,带有牧歌式的温暖。大提琴与之应答,饶有趣味。然后,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上交替出现。
单簧管轻轻地奏出基本主题,乐曲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bE大调,3/4拍,谐谑曲式,带有梦幻色彩的舞曲风格。第一主题有戏谑成分,被汉斯立克讥讽的三角铁就出现在这里。
第二主题在钢琴的高音区出现,有一点缥缈的感觉。
最后,基本主题和第二乐章的新主题出现,把音乐导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仍然是bE大调,雄壮的快板。以木管乐器为主体,雄壮地奏出这个乐章的主题,铜管有力地奏出第二乐章的新主题。此后,长笛和其他木管乐器分别奏出第二乐章的主题和乐曲的基本主题,然后,钢琴以华丽的方式快速展开,在辉煌的生气勃勃的气氛中结束全曲。李斯特形容这一乐章说:“只是先前那些主题素材的紧迫重现,但节奏更快而跳跃,其中并没有新的主题……像这样捆在一起并使整个乐曲圆满结束的做法多少是我自己的,但从曲式的观点看又是十分可取和完全合理的。长号和低音弦乐器奏出柔板乐章的后半部分,接076着出现的钢琴音型完全是柔板中长笛和单簧管主题的再现,正如结尾的经过句是谐谑曲主题的一个变形并在大调中逐步发展一样,直到最后,基本主题……在颤奏的伴随下出现用以结束全曲。”
版本推荐
里赫特/钢琴,康德拉辛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Philips公司,片号:Philips 446 200-2
这是早期飞利浦纸盒红标日本版24bit Format经典名盘,1961年7月19日至23日在伦敦录音,CD播放时长三十九分钟,里面收录了李斯特第一号和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录音水准在音响上表现出最佳的宽度和厚度,成为兼具音乐诠释性和音响性的名演。从当年苏联钢琴家里赫特和指挥家康德拉辛以及英国伦敦交响乐团录下这张唱片至今,无论录音效果和演奏水平都未有超越者。里赫特独特的力度和情感的浪漫方式非常适合演奏李斯特的作品,而康德拉辛指挥的管弦井然有序,与钢琴达到完美的默契。这个录音动用了飞利浦公司(Philips)的制作与水星公司(Mercury)的录音技术,完好地捕捉了康德拉辛与里赫特之间的一切细节。此片获《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评价。
布伦德尔/钢琴,海廷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版,Philips公司,片号:Philips 426 637-2
布伦德尔的钢琴演奏有相当水准,海廷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表现堪称一流。此片的录音效果也非常棒,在钢琴和乐队的平衡处理上,甚至超过里赫特版。此片获《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评价。
齐默尔曼/钢琴,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23 571-2
这是齐默尔曼年轻时的录音,足以与里赫特版和阿劳版媲美。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伴奏与独奏钢琴相得益彰,录音也极佳。此片获《企鹅唱片指南》
三星带花评价。
李云迪/钢琴,戴维斯爵士指挥英国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77 640-2
李云迪是近年来世界级的中国钢琴家。2000年国际肖邦钢琴比赛金奖(空缺十五年)得主。这是他与DG公司签约后所录制的第一张唱片,在戴维斯爵士指挥的英国爱乐乐团的配合下,此片堪称精品。
郎朗/钢琴,瓦莱里·葛济夫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Sony公司,片号:Sony 411 331-2
这是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为Sony公司录制的专辑《李斯特-- 我的钢琴英雄》,以李斯特《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最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