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协奏曲欣赏
19949300000014

第14章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贝多芬

创作背景

贝多芬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虽然只有一部,但却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而且被称为世界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这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为小提琴家克莱门特量身定制的,同时,也是为1806年12月23日举行的一场特定的音乐会赶创的。贝多芬一直在改动它,据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说,这部协奏曲最后定稿离音乐会上演只有两天的时间,由于时间太短,以至于克莱门特在首演时必须视谱演奏。当然,克莱门特一直在与贝多芬讨论乐曲的写作。贝多芬留下的乐谱有两个版本,一个大概是贝多芬按自己的意图创作的,一个大概是根据克莱门特的意见修改的。

首演并不是很成功,大概是因为准备的时间太匆忙。但现在,它却是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还有两点值得提一提。

贝多芬在写作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正是他爱上自己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并且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一个快乐夏天的时候。当时,贝多芬沉浸在爱情之中,心情是很好的,这种好的心情,影响到他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使它充满一种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按照惯例,乐曲中的华彩部分作曲家是不写出来的,而由演奏者即兴发挥。贝多芬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已经改变了这种做法,而亲自写出华彩部分,让演奏者必须照谱演奏,不得自由发挥。这是贝多芬的一大贡献,后来的作曲家基本上都是亲自完成华彩部分的写作。但是,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部分贝多芬却没有写出,现在演出采用的华彩部分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克莱门特所写的,一个是约阿希姆所写的,一个是克莱斯勒所写的。

作品欣赏

贝多芬创作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对莫扎特音乐的继承,当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继承。贝多芬的协奏曲,独奏小提琴在技巧上有很大提高。更主要的,是乐队并不完全处于从属地位,他的协奏曲乐队更接近交响乐,被称为“交响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传统的三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采用双呈示部。一开始,由定音鼓五次轻击,并由此奏出主部主题。

这个主题有一种田园式的安详,它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先后接奏。它的副部主题性格温雅,没有与带有英雄性的主部主题形成对比和冲突。

这个主题也是先由木管乐器奏出,然后由弦乐器接奏。

第二呈示部的引子之后,由独奏小提琴在属七和弦的基础上奏出装饰性乐句。这个乐句呈大波浪式的行进,而且大部分的旋律没有乐队伴奏,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华彩演奏。

第二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一起奏出。独奏小提琴在这一乐段中有非常精彩的表现,而乐队则调动了几乎一切技巧,动机分解、频繁转调等。乐章结束处是一大段华彩,有不少名家谱写过。

第二乐章是小广板,用变奏曲的形式写成。它的基本主题由弦乐器加弱音器奏出,带有颂歌的性质。

这个主题经过三次变奏以后,一个流畅自然、优美如歌的新主题出现。

两个主题交相辉映,既有淳朴的低语,也有热情的爆发。在沉思性的结尾和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后,进入光辉而华丽的末乐章。

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它的基本主题由小提琴在G弦上奏出,充满欢乐的情绪。

当它反复出现的时候,已经翻高到两个八度以上的高音区。然后,是乐队的全奏。在穿插其中的几个插部中,以g小调的一段委婉动人的旋律,与基本主题形成对比。

这一乐章的基调是欢快的,而又不乏温柔的抒情。最后,在一个不太长的华彩之后,乐曲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

版本推荐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克露易坦指挥法国广播学院管弦乐团版,EMI公司,片号:EMI CDM 7 69261 2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苏联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被称为“莫斯科的帕格尼尼”,也有琴王的美誉。他的演奏热情奔放,华彩乐段尤其精彩,无懈可击的技巧和对贝多芬作品的深刻理解,是这款CD最大的看点。

海菲兹/小提琴,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版,RCA公司,片号:RCA RCD 1-5402

海菲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是公认的小提琴“琴王”。他的技巧纯熟,表演纯正,有一种贵族气质。但他的演奏速度过快,对准确地表达贝多芬的音乐有一定影响。

碟片封套碟片封套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120梅纽因/小提琴,西尔维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EMI公司,片号:EMI CZS 7 67310 2

梅纽因录制这张CD的时候,是他的演奏生涯全盛的时期,因此,这一张CD也是万众瞩目的版本。

梅纽因的演奏坚持不做技巧性的炫耀,而重在乐曲内在感情的表现。整体演奏大气磅礴,气势雄伟,又细致纯正,是最有影响的版本之一。

穆特/小提琴,马舒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71349-2

穆特不算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却是最受欢迎、最为人熟悉的女小提琴家。她因为受到卡拉扬的赏识,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录制过一款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隔二十三年,三十九岁的她再次录制这首协奏曲,无论是对作品的理解还是演奏的技巧都更上一层楼。这张唱片是2002年5月在纽约录制,马舒尔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的协奏也非常成功。此片曾获《留声机》《日本唱片艺术》等权威杂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