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帕格尼尼
创作背景
一位西方著名音乐评论家说,如果把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仅仅称作D大调协奏曲的话,那就是对这部作品的大不敬了;这不是一首协奏曲,而是一匹喷火的战马,帕格尼尼骑着它驰骋于欧洲大陆,所向披靡。
由于帕格尼尼生前对乐谱一直保密,几乎都没有出版,所以这部《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确切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大致推断,应该是在1811年至1817年之间完成的。
这部协奏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看到的介绍,常常会有bE大调和D大调两个说法。据说帕格尼尼当年是用bE大调创作的,但是,这部协奏曲如果用bE大调来演奏,在技术上会非常困难。有人说帕格帕格尼尼故居122尼尼当年是偷偷把自己的琴调高了半个音,那么他只要按照D大调来演奏,就会有bE大调的效果。不过,这个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且不说作为千古以来小提琴演奏的第一人,有没有必要去玩弄这样欺骗观众的类似杂耍的小把戏,而且调高半音的小提琴音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不是一位大师级的演奏家所能容忍的,而且,如果遇到空弦音又如何解决?今天所有的小提琴家们在演奏这部协奏曲的时候,都是采用的D大调,即使这样,这部协奏曲仍然是高难度的。
作者风采
尼可罗·帕格尼尼(N i c c o l o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过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陀铃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在他七岁时教他小提琴,后又向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
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都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会写小提琴奏鸣曲。十二岁,他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得极大成功。他十三岁开始旅行演出。
帕格尼尼1795年9月去了帕尔马,准备拜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拉罗学习。据说拉罗正在生病,不见生人。父子俩在拉罗的书房中等候的时候,父亲看到桌上有一个拉罗新创作的协奏曲乐谱,他灵机一动,让帕格尼尼马上视奏。拉罗听到琴声,大吃一惊,马上来到书房,看到演奏的人居然是一个孩子。拉罗大为惊奇,就教了他几个月,然后把他介绍给作曲家吉诺蒂学习作曲。
1797年开始,帕格尼尼以演奏家的身份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获得很大成功。他的著名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1805年,帕格尼尼受到拿破仑妹妹伊丽萨·巴切科基公主的赏识,到卢卡宫廷任职,担任卢卡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
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所到之处,受到帝王般的欢迎。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折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海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赠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两万法郎。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
1840年5月27日,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十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五十首小提琴曲,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十二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六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六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124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二百余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作品欣赏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D大调,4/4拍,奏鸣曲式。
这个乐章的总体风格华丽多变,其中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难技巧,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开始是一个较长的引子,引子部分出现了两个主题,其中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第二主题则要轻松得多。
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有许多变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独奏小提琴华丽地奏出第一主题衍生的两支旋律,第一支旋律宽广豪迈。
第二旋律则热情奔放。
当小提琴奏出第二主题的时候,乐曲变得优美动人。乐曲逐渐向上推进,最后达到高把位的颤音,乐曲进入第一个高潮。乐队的全奏结束了呈示部。
展开部有一个小提琴的华彩,但很快平静下来,第二主题一个温柔的变奏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再现部仍然是以第二主题开始,然后才是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交替进入。小提琴又有一个华彩乐段,仍然有高难度的技巧,然后进入尾声。
第二乐章,忧郁的慢板,4/4拍,三部曲式。这个乐章简单朴实,难度不大,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路德维希·雷尔雷斯评价这部协奏曲的慢板乐章说:“他的协奏曲柔板乐章多么简练,就是学生演奏也不会有困难--这是一首淳朴、忧郁的歌曲……我一生中从未听到过这样感人泪下的音乐。仿佛这位受难人的那颗破碎的心中有热泪在翻腾,向我们诉说它的痛苦……我从来不曾知道在音乐中有这样的音调。他诉说,他哭泣,他吟唱,与这柔板乐章比起来,所有的辉煌技巧都微不足道。”
小提琴在乐队的强奏中奏出一支热情柔和的旋律。
旋律的行进如泣如诉。这里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而需要演奏者投入更多的感情。
第三乐章,富于活力的快板,3/4拍,回旋曲式。
这个乐章在许多方面都与前两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华美绚丽的音色,又有诙谐幽默的气氛,许多高难的技巧也都在这一乐章中。
独奏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轻快幽默,更重要的是使用了跳跃性的断奏。这个技法在今天许多演奏家都能掌握,但在19世纪尚属高难。
这个主题多次反复后,独奏小提琴又奏出如歌的第二主题。
此后,几乎成为小提琴技巧的展示,繁复华丽。最后,乐曲也在这华丽的气氛中结束。
版本推荐
阿卡多/小提琴,迪图瓦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37 21-3
这是阿卡多录制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全集》,《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收录在第一张CD中。这套唱片是由当代演绎帕格尼尼作品享有极高威望的小提琴演奏大师阿卡多与指挥大师迪图瓦以及伦敦爱乐乐团录制的。阿卡多是当代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他最为擅长的就是帕格尼尼的作品。而帕格尼尼的六首小提琴协奏曲从技巧上来说,难度之大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在这个版本中,阿卡多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炉火纯青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运弓凌厉,乐曲起伏大,听起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帕格尼尼的作品中同样饱含着如诗如画的情感。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帕格尼尼,这才是真正的阿卡多!值得一提的是,这版录音的音响效果极为出色,动态大,高音好,低音足,经常被用来作考验视听器材的试音碟片。
碟片封套迪图瓦128帕尔曼/小提琴,福斯特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版,EMI公司,片号:CDC 7 47101 2
帕尔曼的演奏准确灵巧、轻松自如、音色饱满,具有强烈的倾诉力。他既注意音乐处理的逻辑性,又善于以变幻的音色表现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能够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张唱片是发烧唱片中极品之作。《企鹅唱片指南》给予三星带花评价。
希拉里·哈恩/小提琴,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77623-2这是DG
公司为青年小提琴家希拉里· 哈恩( H i l a r yHahn)推出的一张最新个人专辑。她的曲调轻盈甜美,演奏稳健扎实。即使是烂醉如泥,或者是愤世嫉俗的乐评家们,都要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
在热情如火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希拉里·哈恩依然选择以“轻描淡写”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音乐性,并注重精雕细琢地去刻画帕格尼尼的每一个音符,虽然不能说激情泛滥,但一些技巧复杂的乐段,经过她举重若轻的演奏,都呈现出强烈的歌唱性和活跃的即兴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