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协奏曲欣赏
19949300000017

第17章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门德尔松

创作背景

就像许多大作曲家一样,在写作协奏曲一类的作品的时候,心里总有一个具体的对象-- 一个杰出的演奏家,比如贝多芬和克莱门特、勃拉姆斯和约阿希姆。门德尔松在写作这首协奏曲的时候,他的对象是费迪南·戴维。

戴维是那一时期的小提琴大师,受到当时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尊重。他和门德尔松是非常好的朋友,门德尔松就任莱比锡布业公会大厦音乐会总监,就聘请戴维为乐队长;他创建莱比锡音乐学院,也请戴维为小提琴系主任。

1838年7月,门德尔松写信给戴维说:“我想写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给你今冬演出用。有一首e小调的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开始部分老是不给我安宁。”

但是,事情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门德尔松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写过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但还很不成熟。当他开始写作这首新的协奏曲的时候,却感到乐思枯竭,力不从心。

1839年,戴维显然是等不及了,他开始催促门德尔松。门德尔松回信说:“你催我要小提琴协奏曲,好得很!我也极愿意为你写一首。如果能有几天好日子,我会给你带回些什么来的。不过,谈何容易啊。你要我写一首光辉灿烂的,但是像我这样一个人怎么写得出来呢?第一段独奏整个在E弦上拉的。”

直到1844年门德尔松最后一次从英格兰访问归来,灵感才突然出现。当他把写好的总谱给戴维,戴维看了一半以后,高兴地喊道。

“这一定会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他说:“小提琴和乐队的作品不少,但只有一首伟大的、真正了不起的协奏曲(指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下可有两首了。”

乐曲于1845年3月13日在布业公会大厦首演,戴维担任小提琴独奏,门德尔松因病未能出席。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世界著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作者风采

费利克斯· 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 1809-1847)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成功的银行家,母亲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门德尔松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

他三岁的时候,全家移居柏林。

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九岁就开始公开演奏,十二岁开始系统地学习作曲。并且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十四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十六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十七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5年,他们全家来到巴黎。1829年,他二十岁时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引起轰动,也使他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

此后,他来往于欧洲各国巡演,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在当时的音乐家中,门德尔松是少见的非常幸福的。他家庭的富有为他提供了足够的金钱支持,他不必为生存去干与音乐无关的事,他的父亲事业有成,他们在巴黎的家是文学艺术家们聚会的沙龙,当时科学界、艺术界的著名人物黑格尔、洪堡、霍夫曼、韦伯、舒曼、李斯特、肖邦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尤其是与歌德的交往对他的影响极大。

1833年,门德尔松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乐团的指挥。1837年他与出身于法国胡格诺教派家庭的塞西尔·让莱诺结婚。

1842年,门德尔松与舒曼等人一起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建立了基本上是以古典音乐为依据的一整套音乐艺术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

此后,门德尔松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月后去世。终年三十八岁。

门德尔松的处境优越、生活安逸、婚姻幸福,他对艺术以外的事不太关心。他生活在被称为“少年德意志”的进步艺术家中,却不属于“少年德意志”时代。他的创作不接触社会矛盾的实质,也没有严肃的哲学意味,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抒情性的,还有一种女性的温柔。他的《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歌剧《仲夏夜之梦》等都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作品欣赏

在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有三部是D大调的,只有门德尔松的这一首是e小调的。

乐曲为传统的三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没有像其他许多作品一样由一个长长的乐队引子引出独奏小提琴,而是由上提琴一开始就奏出基本主题。

这个基本主题情绪高昂饱满,在整个乐曲中起到主导作用。

这个主题在发展中出现各种变化,其中,有一个新的主题素材进入,它的形象非常鲜明。

它由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交替演奏,然后引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温暖抒情,与热情的第一主题形成对比。

这个主题的效果非常好,独奏小提琴下行到最低音,然后持续,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略含怅惘的旋律。

展开部比较短小,多次转调使色彩更加丰富。华彩部分则由门德尔松亲自写出,而不是任演奏者自由发挥。这个华彩乐段非常美,门德尔松在写作的时候很可能与戴维进行过反复的讨论,大概就是要达到门德尔松所说的“第一段独奏全部在E弦上展开”和戴维所希望的光辉灿烂的效果。

第二乐章由第一乐章不间断地直接进入,这是三段体形式,这个慢板乐章像一首间奏曲。基本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甜蜜中又带有一些伤感。

乐章的中段是一个庄重的新主题。

这个中间段略显激动,然后主旋律仍回到独奏小提琴上。

第三乐章有一个小引子。

第一主题非常空灵。

这个主题带有舞蹈音型。乐队的进入似乎将它打断,但独奏乐提琴一直让这个舞蹈音型支配着整个乐章。

第二主题由乐队奏出,强健有力,喧闹而活泼。

结束部分几乎所有的主题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热烈的尾声。

版本推荐

海菲兹/小提琴,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版,RCA公司,片号:RCA 09026-61743-2

海菲兹保持了他一贯的贵族气质,演奏音色极为明净,对乐曲的把握非常到位,华彩部分的表现特别精彩。明希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配合十分完美。此片无疑是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中最值得珍藏的一张。此片获《日本唱片艺术》“名曲300首”推荐。

郑京和/小提琴,杜特华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肯培指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版,Decca公司,片号:460 976-2

此片收录了郑京和演奏的布鲁赫和门德尔松两首小提琴协奏曲。郑京和是韩国著名女小提琴家。1967年,她参加了第二十五届李文屈特小提琴大赛,这是被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性音乐比赛,结果郑京和与祖克曼并列首奖,一战成名。她录制的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都堪称经典,弓法准确,音色明亮通透,对乐曲的理解和把握都很到位。《留声机》杂志评价说:“这是神奇、光灿的出色演奏,充满门德尔松式的优雅,久已未见如此大师级的演奏了。”《企鹅唱片指南》称她的演奏“似火花一般欢愉,可爱的慢板乐章更是鲜活如歌”。

穆特/小提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45515-2

这张唱片还收录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同为女小提琴家,穆特的演奏气势较大,而郑京和则更为内秀。这张唱片是穆特录制的唱片中十分精彩的一张。卡拉扬的亲自指导和指挥,以及柏林爱乐乐园完美的协奏,都是这张唱片上乘质量的保证。此片也因此获《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