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协奏曲欣赏
19949300000026

第26章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捷)德沃夏克

创作背景

1892年,德沃夏克到美国出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一职,在美国期间,受到美国民间音乐和黑人灵歌的影响,创作了不少杰出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和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的最后一部作品。据说,他是受到一次听纽约爱乐乐团演出的启发,这次音乐会上上演了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维克多·赫伯特作曲并演奏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有想到过要为大提琴写一首协奏曲。据说主要原因在于德沃夏克虽然喜欢大提琴,但是却讨厌这种乐器高音域的浓重鼻音与低音域的混沌不清,因此他一直没有为大提琴写协奏曲的打算。可是他的波希米亚同胞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HanusWihan),却不断要求德沃夏克为他写一首大提琴协奏曲。

哈努斯·维汉是当时最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他是捷克布拉格嫡系相承的大提琴家海根巴特的高徒,十三岁进布拉格音乐院与海根巴特学习,十八岁成为萨尔茨堡莫扎特学校教授,虽然是波希米亚人却曾有机缘与有“大提琴的沙皇”之称的俄国大提琴家大卫朵夫学琴。与李斯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人关系良好,理查·施特劳斯还写了浪漫曲献给他,德沃夏克的作品《回旋曲》以及《悲歌》钢琴三重奏中的大提琴部分都是为他所写。

德沃夏克与维汉曾一同在波希米亚境内旅行演出,关系很好。

然而一直到前往美国之前,德沃夏克依然多所顾虑而没为朋友动笔。

直到听了维克多·赫伯特《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后,受到莫大的激励,才让他有了写作大提琴协奏曲的兴趣和信心。他1894年11月8日开始写这首协奏曲,并在1895年2月9日完成该曲。

但是,在此后的修改校订工作中,德沃夏克和维汉产生了矛盾。

维汉对乐曲做了修改,还加上了华彩乐段,但德沃夏克并不认可,乃至于他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说:“我坚决要求我的作品按照我写出的那样付印……只有你答应我,未经我同意,任何人--我的朋友维汉也不例外--都不得对它进行修改时,我才会交给你我的作品。”

此曲在1896年3月19日首演,首演的大提琴主奏理当由维汉担任,但是造化弄人,由于委托创作的伦敦爱乐协会演出日期协调失当,竟然导致维汉赶不及从捷克到伦敦,因此首演的荣誉落到英国大提琴演奏家里奥·斯特恩身上,德沃夏克亲自指挥伦敦爱乐协会乐团。

这部《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已经成为大提琴协奏曲中的经典作品,是大提琴家们都经常演奏的曲目。据说当勃拉姆斯看到德沃夏克的这部协奏曲总谱时,也曾感叹地说:“我怎么一直不知道大提琴协奏曲也能写得如此之美,如果早知道,我一定自己也谱写一首。”德沃夏克自己对它也非常珍爱,他说:“除《自新世界交响曲》外,我最喜爱的就是《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每当我开始亲自指挥此曲的第一乐章时,都会产生新的感动。”

作品欣赏

乐曲采用的是传统的三乐章形式。

第一乐章,快板,b小调,4/4拍,严格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充满了非常宽广的交响性。这正是德沃夏克这首协奏曲的特色之一。乐194曲采用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一开始,乐队以雄伟壮丽的气势,满怀激情地奏出第一主题。

这个主题先由两支单簧管奏出,然后由大提琴复述,并转入B大调,加强了它的力量。这个英雄性的主题几乎是整个协奏曲的核心。

此后,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营造出舞蹈性的欢乐场面,并过渡到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则亲切温暖、宽广诚挚,带有歌唱性,充满了作曲家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第二呈示部发展在英雄性的主题,与第二主题互补,由大提琴一个宣叙性的乐段,将两个主题结合 起来,然后进入展开部。

展开部将第一主题作了充分发挥,大提琴进入之后,这个主题变得带有抒情性了,在弦乐颤音的伴奏下,独奏大提琴奏出的旋律越来越深情,越来越亲切。在情绪上向第二主题靠拢。

再现部则重点发展第二主题,这个主题在这里理直气壮地成为主体,直到接尾处,第一主题再次进入,英雄性的气质将乐曲带入欢乐的气氛中。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G大调,3/4拍,复三段体。在这个慢板乐章中,德沃夏克表现了无限的温情,感情崇高、气氛宁静,带有歌唱性。

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段流畅宽广的旋律,明朗平和,带有浓郁的田园风味。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作曲家在美国时思乡之情的表露。

乐曲的中段,情绪突然转为阴暗,先是四小节如《葬礼进行曲》一样的经过句,随后是第二个抒情主题。

这里有一个插曲。德沃夏克妻子的妹妹约瑟娃是一位演员,德沃夏克年轻的时候,曾经暗恋当时年轻貌美的约瑟娃。但是当他写作这首大提琴协奏曲的时候,约瑟娃已经病重了,德沃夏克就把约瑟娃最喜爱的一首歌《不要打扰我》中的一个乐句用到第二乐章中。《不要打扰我》描写的是沉醉在爱情中的少女的沉思和幻想。在作品上演后不到两个月,约瑟娃就去世了,德沃夏克让它再一次出现在整个乐曲的结尾处。

当这个第二主题第二次反复的时候,转入到b小调,作曲家借这个旋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当第一主题在法国号上重现的时候,情绪才逐渐转为开朗。大提琴的华彩部分用双音行进的表现手法和琶音与木管乐器相呼应,描绘出一幅阳光明媚的春天景色。

乐章的结束部分,多个主题素材的交织,然后渐渐隐去。作曲家把自己的情感用善于歌唱的大提琴表述出来,使这个乐章非常优美。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2/4拍,回旋曲式。这个乐章是激动人心的。德沃夏克在美国的日子是很愉快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和黑人灵歌给他的创作的启发使他受益匪浅,一万五千美元的年薪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报酬。但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痛苦却又不断地折磨着他。加上学院的赞助人投资失败造成的经费困难,都让德沃夏克产生了一种回到祖国的愿望,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就是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期待早日回家的愉快心情。它既带有英雄性的豪迈,又有节日般的欢乐。

乐章开始由低音乐器在低音区以不大的音量奏响,大提琴进入以后,音量逐渐加强,描写作曲家想象中回到故土的愉快心情。接下来是一段欢乐的舞蹈性的音乐,把这种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在几个插部进入以后,《不要打扰我》的深情回忆表现了作曲家在祖国的怀抱中的安宁幸福。然后,第三乐章的主部主题由长号奏出,乐曲在辉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版本推荐

卡萨尔斯/大提琴,乔治·塞尔指挥捷克爱乐乐团版,EMI公司这款1937年录音的唱片在音质上难免有些让人失望,但在那个年代能做到这样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卡萨尔斯的演绎较我们习惯的要快一些,这可能和乐队的速度有一些关系,但大提琴情绪的控制和气势让人折服。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47 413-2

大提琴协奏曲的曲目实在不多,这使得德沃夏克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被一录再录。本片是卡拉扬与罗斯特罗波维奇两位大师的录音名演,在1969年完成,1987年就有CD发行。事实上并不能说是合作无间,而是有点形成对抗的局面。然而,无论是卡拉扬刻意展现宏大的张力或罗斯特罗波维奇表现名人技巧的面貌,都使本录音列入珍藏级的行列。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卡拉扬合作的这张CD版本相当优秀,除了录音效果出色,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演绎更是令人大饱耳福,琴声饱满有力。这张唱片应是古典乐迷与发烧友值得珍藏的版本。此片获《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价。

富尼埃/大提琴,塞尔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23 881-2

富尼埃是2 0世纪法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他演奏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声音透彻,弓法指法洗练,情感把握非常到位。塞尔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更是表现优秀。此片荣登《日本唱片艺术》“名曲300首”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