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普罗科菲耶夫
创作背景
1938年,普罗科菲耶夫曾经写过一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上演以后却不太成功。其实这部作品的基础是很好的,但是,独奏大提琴部分太难,而且大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进行,使大提琴特有的浑厚有力、歌唱性强的特点得不到充分的发挥。1947年,罗斯特罗波维奇重演了此曲,获得成功,但可能主要的原因还有罗斯特罗波斯奇高超的技艺和表现力,而不是作品本身的成功。
普罗科菲耶夫应该也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他干脆将此曲作了彻底的改造,或者可以说是使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素材重新创作了一首新的协奏曲,这就是《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在改写的过程中,罗斯特罗波维奇曾给予了大力协助,因此,普罗科菲耶夫把它题献给了罗斯特罗波维奇。1952年2月15日在莫斯科进行了首演,由罗斯特罗波维奇主奏大提琴,并由大钢琴家里赫特指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部协奏曲被命名为“交响协奏曲”,倒不是标新立异的想法,而是因为它的乐队部分非常精彩,已经不是仅仅为独奏大提琴伴奏而已,而是有很强的交响性和独立性,与独奏大提琴处于平等的地位,但也更好地为大提琴提供了帮助。
作品欣赏
乐曲由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行板,e小调,2/4拍,奏鸣曲式。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犹如一首简单的进行曲。
第一主题由独奏大提琴奏出有力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转到小提琴上以后,情绪逐渐平静,变得越来越温柔,很自然地过渡到热情温柔的第二主题。
这个主题带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特色。
展开部不长,很快进入再现部。第一主题由独奏大提琴在高音区奏出,但是,第二主题却并没有出现,而是直接进入结尾。
第二乐章,适度的快板,4/4拍。这一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
乐曲在乐队简短的引子后,大提琴奏出华彩乐段,然后在与乐队的问答交流中引出乐章的第一主题。
这个主题紧张激越,在与乐队形成竞奏。情绪渐渐平稳以后,第二主题出现了。
这个主题气势恢宏,无比宽广、无比华美,是这部协奏曲中最光明的形象,它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这个乐章的展开部非常饱满,尤其是其中的一大段大提琴的华彩乐段,是展开部的主体。再现部继续了展开部的热情,在强劲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流畅的行板,E大调,4/4拍,用双重变奏曲式写成。
乐章开始是由独奏大提琴奏出田园风味的第一主题。
这个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不同的乐器中交替,形成不同的性格,平静的第一主题慢慢发展得有一点像舞曲了。这个时候,第二主题出现了。
这个主题带有民间歌舞的风味和轻微的幽默感。它同样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乐曲进入高潮时,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不过它已经变得欢快起来,它由独奏大提琴奏出,然后乐句移至最高音区,在定音鼓强劲的鼓击配合中结束全曲。
版本推荐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马尔科姆·萨金特指挥英国皇家交响乐团版,EMI公司,片号:EMI CDC 7 49548-2
罗斯特罗波维奇绝对是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首大提琴交响协奏曲演绎的权威。这个版本肯定也是乐迷朋友的首选。此片还收录了米亚科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曲。两曲都获《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评价。
沙弗兰/大提琴,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俄罗斯(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版,Cello Classics公司,片号:Cello Classics CC 1008
沙弗兰是20世纪苏联最著名的大提琴家之一,被称为“苏俄大提琴之魂”。1937年,沙弗兰以非官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苏大提琴比赛并夺得第一而一举成名。他获得的奖品是一把1630年制作的阿玛蒂名琴,这把琴伴随了他整个艺术生涯。此后,沙弗兰分别在1949年的布达佩斯民主青年节音乐比赛和1950年布拉格的哈努斯·维汉比赛中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并列第一。仅是这个成绩,就可以看出沙弗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