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肖 邦
创作背景
肖邦是一个纯粹为钢琴而生的演奏家、作曲家。他的管弦乐作品不多,而为钢琴而作的协奏曲仅有两首。这两首协奏曲分别作于1829年和1830年。先写成的是现在标明为“第二”的f小调这一首,因为出版在后,就被标为“第二”了。写作《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肖邦刚刚二十岁。这一段时间,他正在以一个钢琴家的身份随时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等地巡回演出,同时也在进行两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
1829年,肖邦陷入一场热恋之中,对方是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女同学康斯坦莎·格拉德科夫斯卡,但内向的肖邦不敢向她表白,就把这淳朴而炽热的情感倾注在作品之中,这就是《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的原因和主题。他说:“我已经找到我忠实而诚挚地崇拜着的意中人--可能对我来说是不幸。六个月过去了,可我却还从未与这位我每夜在梦中见到的人交谈过一个字--她就是当我写作协奏曲的adagio乐章时出现在我脑海中的人。”
这首协奏曲于1830年3月17日在华沙首演。由于肖邦是第一次尝试写作这样的大型作品,尚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首演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大概在此之前,肖邦就已经开始了《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写作。
1830年3月,肖邦在一封信中提到第一乐章的写作时说:“作品还没有完成,因为那种真正激励着我的情绪一直从我身边溜走。要是我只写完了allegro和adagio乐章的话,我也不会为末乐章犯愁了。”
乐曲在同年的9月完成。9月22日,肖邦写信给好友蒂特·沃伊采霍夫斯基,告诉他协奏曲已经完成了。这首协奏曲非常华丽,以至于肖邦在信中说:“而我却感到自己是个生手。”他还说,“就像我对键盘还一无所知那样。曲子写得太新奇了,最后连我自己都无法弹好它。”
乐曲于1830年10月11日在华沙国家剧院首演,这大概可以看作是肖邦对祖国的告别演出,因为此后不久出国演出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祖国。
这次的首演很成功。第二天,他写信给蒂特说:“昨天的音乐会是一场巨大的成功,我急于想让你知道,我一定要告诉阁下,我一点儿、一点儿也不紧张,演奏时就像独自一个人弹琴那样,一切都进行得很好,座无虚席。乐队开始先演奏格纳的交响曲,接着,阁下,我们奏起了《e小调协奏曲》的allegro乐章,我无拘无束地弹起来了……雷鸣般的掌声。”
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没有贝多芬那样的气势,尤其是没有乐队的强烈的交响效果,正如舒曼所说,他“不像那位伟大的天才--贝多芬那样善于指挥管弦乐队的大军,他所率领的只是一支小小的步兵队”。肖邦的协奏曲,是按自己的方式加以处理的,他不套用独奏乐器同乐队竞奏的原则,而让钢琴起着主导的作用,乐队只是在和声上作为独奏声部的衬托而已。
为这两首协奏曲重新配器的版本,在音乐会上也常可听到。
作者风采
弗里德里克· 弗朗索瓦· 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七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足二十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
因为1830年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肖邦无法回国,而肖邦的父亲也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1831年,肖邦最终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
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的《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在德国引起很大的轰动。1831年舒曼在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写道。
“脱帽吗,先生们!在你们面前是一位天才!”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巴黎是当时欧洲艺术的中心,肖邦在这里接触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和当时钢琴的最高艺术成就。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界的顶尖人物: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贝里尼、海涅、德拉克罗瓦等人。后来在和门德尔松等人沿莱茵河巡演的时候,在莱比锡又认识了舒曼。1838年,肖邦和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恋爱并同居,在乔治·桑的文艺沙龙中,肖邦结识了更多的文化艺术界著名人士,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的创作也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肖邦的身体一直不好,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1839年,肖邦的肺病已经很严重。1848年春,他和乔治·桑的关系破裂,对他的打击很大,生活也没有保障。这个时期,他去过英国,受到极大的欢迎,1848年在英格兰举行音乐会后,伦敦的《每日肖邦故居056新闻》这样写道,“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肖邦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对作品的表现能力。他的音乐风格之独特,是以前任何一位大师都不可能达到的。我们从没有听到过如此美妙、如此激动人心的音乐。”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的情绪有所好转。同年11月,他的病情加重,回到巴黎。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巴黎逝世。巴黎所有的优秀艺术家都参加了他的葬礼。葬礼上演奏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和肖邦自己的《葬礼进行曲》。按照肖邦生前的愿望,他的心脏被送回华沙,埋葬在祖国的一座教堂之中。
肖邦是19世纪世界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有“钢琴诗人”的美称。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作为一个波兰作曲家,肖邦用音乐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情,也让世界了解了优秀的波兰音乐。
作品欣赏
第一乐章采用传统的古典协奏曲双呈示部的形式。乐曲有一个长达五分多钟的引子。庄严而富有戏剧性,它的主题在乐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地方都可以见到。
乐章的两个主题形式上比较相近,都带有肖邦式的歌唱性,第一主题线条较粗。
第二主题则更为美妙动人。
当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引入以后,钢琴很快以引子主题经过,然后大胆进入,依次呈示两个主题。
在展开部中,钢琴炫示着华丽的技巧,充满生气。舒曼评价肖邦钢琴协奏曲“耽于梦想、优雅、敏感、感情充沛、高尚”等特点,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第二乐章是浪漫曲,虽然肖邦说这是一个传统的慢板乐章,但在乐谱上标明的却是Larghetto,也就是小慢板,近于广板的速度。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个乐章有以下说明:“它富有浪漫气息,具有宁静而相当忧郁的性格。它要表达这样一种印象--人们凝望着动人的景色,心中唤起美好的回忆,仿佛在迷人的春夜月光下的梦境之中。”
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吟诵式的淡雅引子,接着,钢琴奏出基本主题,安详平静,如同一首夜曲。
中段的主题略有一点激动,但基本情绪和上一主题相似。
这两个主题都是肖邦式的,带有纤弱的性质,勾画出一幅月夜的自然美景。如果仔细去聆听,我们甚至可以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流水的潺潺声、鸟儿的啁啾声。最后,乐队奏出了基本主题,钢琴反而以华彩音型与和声为之伴奏,令人陶醉。
第三乐章是回旋曲,是欢快的波兰民间歌舞场面。它也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采用的是波兰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的素材,这种民间舞曲据说是源自克拉科夫城附近地区:
这个主题强弱对比强烈,旋律粗犷豪放,如同民间的狂欢场面。
第二主题是这样豪放,但要显得温和一些,与第一主题形成一定的对比。
钢琴部分的反复中,插入不同情绪和色彩的插段,结合着钢琴的华丽技巧,使这一乐章一直流溢着节日欢腾的气氛。
版本推荐
波利尼/钢琴,克莱茨基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EMI公司,片号:EMI CD 567549-2
1960年,年仅十八岁的波利尼在肖邦钢琴大赛上夺魁后,马上录制了这部协奏曲。这也是波利尼最早的录音,并被《企鹅唱片指南》
评为三星带花,同时受到《日本唱片艺术》的推荐,《留声机》杂志评其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百张唱片之一”,乐迷几乎人手一张。这也确实称得上是此曲最顶级的演奏之一。波利尼的演奏充满了乐观开朗的向上之气和年轻人才拥有的爱的热情。触键灵敏而细腻,节奏婉约而稳定,线条层次清晰,技艺无懈可击。克莱茨基是波兰著名指挥家,与波利尼的配合非常和谐。
阿格里奇/钢琴,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15062-2
作为1965年肖邦钢琴大赛的冠军,阿根廷女钢琴家阿格里奇也是以演奏肖邦协奏曲闻名的,这是1968年的录音母带、1996年重新制作的。
她和阿巴多合作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自然天成的上品(她还与阿巴多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过唱片),也是肖邦这首协奏曲最热门的版本,许多少男少女都很迷这个版本。阿格里奇采用的是她标志性的稍快的速度,一出现就信心十足,以动人的激情和飘逸的音色展示出辉煌的技巧,她的快速运指像炫技大师那样如行云流水,而且演奏中不失作品应有的清新艳丽。
傅聪/钢琴,汤沐海指挥华沙交响乐团版,Collins公司
傅聪演奏的肖邦极负盛名,但也颇受争议。而这张肖邦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则堪称傅聪的最佳水平。在《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傅聪的处理与众不同,他似乎格外强调肖邦“柔中带刚”中的刚的一面。他的音色太漂亮了。汤沐海则是近年来优秀的华人指挥家,曾受到卡拉扬的青睐,他与傅聪的合作非常默契。这张CD的录音也非常好,弦乐非常甜美,钢琴声更是美到极点,非常通透。
齐默尔曼/钢琴,波兰节日管弦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459 684-2
在肖邦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到来前,齐默尔曼重新录制了这首协奏曲,他首先组建乐队,从三百五十名申请者中选出五十名年轻的波兰演奏家,其中不少人都有作为独奏家或重奏团员的生涯。他们都赞赏齐默尔曼,能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来帮助齐默尔曼实现他的梦想,这张CD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录制完成的。齐默尔曼是诠释肖邦作品的专家,这次的录音,速度虽比正常的要慢许多,但却另有一种韵味。
鲁宾斯坦/钢琴,斯克洛瓦泽维斯基指挥新爱乐乐团版,RCA公司,片号:RCA RD 85612
鲁宾斯坦是钢琴顶级大师之一,他的“肖邦”当然也具有权威性。上一代的演奏家尤其是鲁宾斯坦的“肖邦”,典雅高贵,但少了一点热情(尤其是肖邦早期的作品),但却是字正腔圆,豪迈大气,最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陈萨/钢琴,劳伦斯·弗斯特指挥里斯本古本加管弦乐团版,PentaTone公司,片号:PTC 5186 341
陈萨是中国近年来涌现的优秀青年钢琴家之一,她诠释出个人认为更接近肖邦的气质和精髓。陈萨注意发掘和领会作曲家肖邦的创作内涵,用音乐中蕴藏的丰富情感打动听众的心灵。她与欧洲著名的里斯本古本加管弦乐团以及指挥大师劳伦斯·弗斯特合作的该唱片在欧美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伦敦古典调频电台的“本周最佳唱片”的殊荣。
此外,中国近年来最负盛名,也最活跃的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和郎朗也都录制有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值得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