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下坤上)
【原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译】
泰卦象征通达,小的离去大的到来,吉祥亨通。
《彖》解释道:泰卦,小的离去大的到来,吉祥亨通。这是天地之气相互交感,万物得到亨通的缘故;上下相互交感,心志能够同一。内卦阳刚而外卦阴柔,内里强健而外表柔顺,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君子之道在生长,小人之道在消退。
《象》解释道:天地互相交合,君子从中得到启示,悟出天地的法则,在天下推行天地的法则,来指导人民。
【智慧解读】
这一卦乾为天,下降到下卦;坤为地,上升到上卦。看起来好像是不合理的,但是实际上这代表的是天地相交,地气重由上下降,天气轻由下上升,两者相互交感,阴阳和合,万物因之而生。“小往大来”小为阴,大为阳,小为臣,大为君,君臣和合而心志相通。另外本卦中阳爻处下,阴爻处上,阳爻的生长前景广阔,而阴爻已呈老态,也就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从政治上来说,这一卦强调的是君臣能和谐共处,君圣臣贤,所以天下和乐,一派祥和。
【原文】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译】
初九,拨出茅草,牵连着他的同类,出征吉祥。
《象》解释道:拨出茅草,出征吉祥,是说他的志向向外发展。
【智慧解读】
“初九”阳爻阳位,值此阴阳和合,万物交泰之际,宜于积极进取,而这一阳爻本身就具有阳刚向上之性,也就是“志在外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爻和它上面的二爻都为阳性,志同道合,结成同盟,一致向外而求发展。另外“初九”这一爻与“六四”爻阴阳互应,出外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形势一片大好。这一爻强调在大好的形势下不可遁身隐居,应该相时而动。
【原文】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译】
九二,犹如天地包容八荒,用这种胸襟来渡河,不会因遥远而迷失方向,朋友失去,能得到行事中正的君王赏识。
《象》解释道:天地包容八荒,能得到行事中正的君王赏识,因为光明正大的原因。
【智慧解读】
“九二”以阳刚居柔位,且得下卦的中位,上与“六五”正应,内心刚强而外表柔顺。其心可以包容天地,当然也可以包容荒荑小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爻具有非常难得的胸襟,实乃治世能臣。它与处于君位的“六五”正应,正是泰之道大行于天下的征兆。这种人治世,当可做到优劣得所,野无遗才,从而天下大治。这一爻给出了治世之才应当具有的品性,也就是胸怀宽广,度量宏大,刚决果敢,有徒涉大河的勇气。
【原文】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译】
九三,没有总是平地而没有坎坷的,没有总是前进而不回来的;不忘艰险,坚持正道可以无过失;不要忧伤,要建立孚信,自有食享福禄。
《象》解释道:没有总是前进而不回来的,是说(这一爻)处在天地交接的边际。
【智慧解读】
“九三”居三阳之巅,三阴之下,于天地的交接处寄身,这里是阴阳激荡的前沿,恰是泰极否来之处。大自然的规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安泰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必然遭遇阻塞。天地运行的规律就是这样往来而不绝,循环而无已。但人不是对此无能为力的,人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处安泰之时,应当居安思危,见微知著,反思己之所为是否处在正道。这一爻强调安逸时勿放松警惕,未雨时当思绸缪。
象牙雕童子牧羊清中期
【原文】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译】
六四,翩翩然轻举妄动,不能保有财富,但与邻里互相感应而得信赖,所以不必加以警戒也能得到孚信。
《象》解释道:翩翩然轻举妄动,不能保有财富,都是失去原有的诚实造成的。不必加以警戒也能得到孚信,是心中的愿望。
【智慧解读】
“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又与“初九”正应,并且与它上面的两个阴爻能以类聚,也就是说能与它上面的两个邻居互相感应、互相信赖,所以可以“不戒以孚”。阴爻为虚,阳爻为实,阳爻为富,阴爻为不富,因此称此爻为“翩翩不富”。这一爻与它下方的“九三”、“九二”爻虽阴阳各异,却不能相吸相引,即“失实也”。通过此爻虽“失实”却能与上两爻相互团结,强调的是当泰极否来时,应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原文】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译】
六五,帝乙嫁妹,以此得福,大吉大利。
《象》解释道:以此得福,大吉大利,是行中道实行自己的心愿。
【智慧解读】
“六五”处尊位,是泰卦的君位、主体,以阴爻处尊位,阴爻得中,柔顺而固守中庸之道,位至极而性极柔,且与它下面的“九二”相互响应,而且是正应。爻辞取“帝乙归妹”来说明这个道理。这位天子,处尊位而能以谦虚为怀,待下以宽,处世以柔,选贤与能,可以说是一位贤明之君。他将妹妹下嫁给才德兼备的下属,当然吉庆祥和。在泰卦的大好环境下,能够这样做确属难能可贵了。这一爻强调的是在政通人和的安泰时期,尤其需要选贤任能,亲贤臣而远小人。
【原文】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译】
上六,城墙倒塌在城壕里,不要用兵。从乡邑里传来命令,大有过失。
《象》解释道:城墙倒塌在城壕里,传达命令乱了套数。
【智慧解读】
从卦象上来看,“上六”已经处在泰卦的最高位,物极必反。下乾为天,上坤为地,现在天要往上复,地要往下返,天地翻覆将有大的变化发生,用土堆积起来的城堡,将崩塌而恢复到原来的平地状态。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不宜动用武力来挽回颓局,否则只会加速灭亡。命令应该是从上至下,“自邑告命”说明了君王的命令已无权威可言。在这种残局中,仍然可以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攻守之势相异,此时只宜采取守势,以积极的防御代替无效的进攻。
【经典例说】
张良拾鞋,造就大师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当上了皇帝。六国旧贵族后裔没有哪个不对秦始皇恨之入骨的。
有个名叫张良的年轻人,是韩国相国的后代。韩国灭亡时,张家还有奴仆300人。张良想报亡国之仇,就变卖家产,到处寻找勇士,准备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张良终于找到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刺客,他给这名刺客打造了一个重120斤的大铁锤。他们得知秦始皇要出巡,就埋伏在博浪沙的路边,等秦始皇的车队经过这里,就拿大铁锤向秦始皇乘坐的车子掷过去。没想到大铁锤没有打中秦始皇的座车,只打碎了跟在后面的副车。
见势不妙,张良和刺客迅速逃开了。
为此,秦始皇大为震怒,下令在全国搜捕刺客,一连搜捕了十天。张良见风声紧,就改名换姓逃到下邳,找了个偏僻处住了下来。
一天清晨,张良散步时走到了汜水桥,看到有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正坐在桥头。见张良走来,这位老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脚一动,一只鞋子落到了桥下。
老人瞧了瞧张良,毫不客气地说:“小伙子,下去替我把鞋子拾上来。”
张良愣了一下,依他以前的脾气,他真想上前揍那老头一顿。可是,他看看老人额上布满了皱纹,胡子也全白了。于是,他就忍着气,走下桥去,把鞋子给老人拾了上来。
哪知道老人不但不接,反而把脚伸到张良面前,说:“替我穿上。”
自己已经替他拾了鞋,干脆好事做到底吧。于是张良弯下腰,跪了下来,帮老人穿好了鞋子。
老人穿上鞋,笑呵呵地走了。
张良忽然觉得这老人非同一般,于是他就跟着老人走,想看老人要去哪里。
大约走了一里路,那老人忽然转身回头,走到张良面前说:“小伙子,你这人倒值得教导一下。第五天天亮时,你到这里来跟我相会。”
张良一听便知这老人不是普通人,他连忙跪下来,说:“那就多谢老人家教导了。”
第五天早晨,张良匆匆忙忙地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了。看到张良,老人很不高兴地说:“跟年纪大的人约会,怎么可以后到,让别人等你呢?”
张良只好向老人赔罪。
老人又说:“再过五天,早点来吧。”说完,转身走了。
又过了五天,第一声鸡鸣响起,张良就赶紧往桥上赶。哪知老人又已先到了。
老人气呼呼地说:“你又后到了!”
张良连忙再向他赔罪。
老人说:“过五天再来吧!”
到了第四天晚上,张良担心第二天早上又晚了,老是睡不着。半夜时分他就动身赶往桥上。走到桥上,看不到一个人影,他这才放下心来。
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看到了张良,老人满意地说:“这样才对。”
随后,老人从怀里取出一本书交给张良,深切地说:“你把这书带回去认真读一读,将来就可以干一番事业了。”
张良接过书,忙向老人道谢,还想问些什么,可老人很快就自顾自地走了。
回到住处,张良打开书本一看,老人给的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太公就是西周初期的军事家姜太公,也就是姜子牙。张良得到这部书爱不释手。
从此以后,张良每天反复阅读这部《太公兵法》,最后也成了一个军事家,并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公元前201年,刘邦江山坐定,册封功臣。萧何安邦定国,功高盖世,列侯中所享封邑最多。其次就是张良,他封给张良齐地3万户,张良不接受,推辞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同皇上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有意把我交给您使用。皇上对我的计策能够采纳,我感到十分荣幸,我希望封留县就够了,不敢接受齐地3万户。”于是,刘邦就把留县封给了张良。
张良回到封地留县后,潜心读书,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军事著作,为军事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大师讲评】
在面对得失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失去,哪怕失去的部分微乎其微。他们不知道,“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得必有所失”。世上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孙膑、张良之所以能最终获得成功,就在于他们完全理解此卦中所蕴含的道理。前者用一次失败换取了最终的胜利,后者则用小小的退让赢得了赞许,终获至宝。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能正确地进行抉择,做些适当的放弃和退让,占据主动,结果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