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2000500000015

第15章 求道篇(1)

从体悟“道”开始至今,就能够进入“审美”之境;心灵的敞开及无所不容的观念,让人对万事万物都抱持第三者的心态,仔细旁观及欣赏,真正的超脱。【原典释解】

君子尚义小人趋利

【原文】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

【译文】

在义行之中会获得利益,这个利益是重义理的君子始料不及的;在谋利中也会有不利的事出现,这是一心求利的小人不愿得到却偏偏会得到的。

【解读】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终其一生也潇洒不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什么东西拴住、缠住、卡住了,这东西就是功名利禄。功名利禄竟成了人生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就越美妙滋润。

其实,功名利禄是一幅具有魔力的罗网,只要你陷进去了,就没法逍遥与自在。没有功名利禄,于是乎想得到功名利禄。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禄,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禄。得到了功名利禄,又害怕失去了。人生在这种患得患失中度过,哪里能品尝得到人生的甘美清纯的滋味呢?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为了功名利禄,人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人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人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人们搞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长此以往,谁也不会活得开心,谁也不会活得舒坦。

老子说:“名声与身体哪个亲?身体与货物哪个多?得与失哪个利害?所以过分的喜爱必然有很大的浪费,过多的储藏必然有极大的丢失。”这的确是至理名言。

得意不矜行事自信

【原文】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行事者须当自信。

【译文】

自己品德不高,恩泽太薄,即使家中出现了好事,未必就是幸运,得意的人还自以为了不起。上天是最公平的,人能尽心尽力,就不会白费力气,做大事的人尤其要有信心。

【解读】

英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杜邦率军没能攻下克切斯城,他在法拉格特将军面前极力为自己开脱责任。法拉格特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话:“一个重要的原因你没有讲到,那就是从一开始你就不肯相信自己能成功。”事实的确如此,你一开始做事就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你决不会成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在某一方面成为杰出人物。爱迪生、马可尼、莱特、艾略特、贝尔、费尔特、史蒂芬逊、富尔顿、莫尔斯,这些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对社会、对人类产生影响的人物,均是坚信自己、勇闯新路的先锋。他们的成就,诏示出了“相信自己”这一有意成功者的必遵信条。

自信是成就自我的美德。自信心有大小之分。有大的自信,就有大的成就;有小的自信,只能有小的成就;没有自信,只能一无所成。自信给人带来生活和做事的勇气。自信自有冲天力,舍此便为地狱门。自知者明,自信者强。拥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圣。英雄豪杰之所以是英雄豪杰,就在于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励自己超越别人、战胜别人,从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勤奋不辍。德莱顿说:“信心可以使一个人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东西。”自信是承担大任的第一要务。只有非常的自信,才能成就非常的事业。对事业充满自信而绝不屈服,便没有所谓的失败。

道足于身境足于心

【原文】

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译文】

真理本来就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充实而无所缺乏,如果切切实实地追求,永远都难以满足。外在的事物很难使人心的欲念得到满足,倒不如全然放下,这样就不会有不满足感了。

【解读】

人之一生,需要我们放下的东西很多,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该抛弃掉。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放下,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使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少年孟敏背着一个砂锅赶路时不小心绳子断了,砂锅掉到地上撞碎了,可是孟敏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路人喊住孟敏问:“你不知道你的砂锅摔碎了吗?”孟敏回答:“知道。”路人又问:“那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少年说:“既然碎了,回头有什么用?”说完他又继续赶路。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孟敏是对的,既然砂锅都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呢?

这正如人生中的许多失败一样,已经无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于事无补。与其在痛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

放下就是快乐。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呜,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人心足恃天道好还

【原文】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而知天道好还也。

【译文】

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誓言灭楚,终于攻破了楚的都城郢,鞭仇人之尸。而当时的申包胥则发誓要保全楚国,终于获得秦军救援,使楚国不致灭亡。由此可见,人只要下决心去做,一定能办得到。秦始皇灭东周那一年,灭秦立汉的刘邦也出生了。梁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归降梁武帝的侯景,后来亦反叛梁朝。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解读】

《易经·乾卦》中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说:“君子身上的仁充足就能助长人,好的东西足以合乎礼,礼与物足以合乎义,忠正、稳固足以成事,君子有这四种德行,所以叫元亨利贞。”又说:“君子以真实行为培养德行。”又说:“君子以说真话按事理行事而能坚持。”孔子对儒行中说:“以力行而有所得。”在回答哀公问政时说:“力行接近仁。”从古至今没有不注重“行”而能成就功业的人。

《史记》记载舜的发迹之地时说:“舜在历山耕作,历山的人们都谦让他。到雷湖边上打鱼,雷湖地方的人都让出自己的住所。治理河滨,则河滨的器材不会朽坏。一年之后,他居住的地方集成小镇,两年成为城市,三年便成为大都市。”

《史记》记载禹的工作情形时说:“身形劳苦而思想焦虑,十三年治理水灾,三过家门而不入。缺少衣服与食物,他的行动使鬼神都受感动。从费地到沟域,陆地可以行车,水路可以行船。在泥路上行走乘橇,在山路上行走用辇。左边是标准,右边是规矩,承栽四季,开九州,通九道,修通九湖岸边的道路,测度了九山。”由此可见禹的力行程度。

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力量。我们是凡人,生命不是无限的,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听从别人的想法,由他人操控我们的一生。否则,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既痛恨自己,也埋怨他人。与其如此,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学会去为自己的生活做计划,学会去努力干好手头上的每一件工作。

光阴易逝谨小慎微

【原文】

夙夜所为,得毋抱惭于衾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译文】

从早到晚的所做所为,暗中想来没有一件是有愧于心的。人生的光阴虽已经逝去,但是总还希望在晚年能看到自己一生的成就。

【解读】

有一则关于黄金与时间的寓言颇有启迪。有一天,黄金忽然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它就认为,人自视为世界上最宝贵的物种,但是人可以用我来买卖人;权贵对骄傲的美女无可奈何,但把我掷出,美女就能莞尔一笑;世间万物,都围着我转。黄金问遍人间,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人们赞美它是宝贵之物。银、铜、铁、锡等众兄弟,一致尊它为老大。黄金愈加得意,跑去问时间老人。可时间老人却不买它的账,冷冷地说:“盘古开天,生你几时?小儿何故得意?”黄金愤愤地说:“万千世界,我最宝贵!”“卑贱的人把你当成一切,高尚的人只把你当作符号。你是那些高尚的人用我去创造而出的。当初创造你时,上帝说你的使命只是标志物质价值的符号!”时间老人一针见血,揭了黄金的老底。黄金不服气地说:“你有什么?我用一寸金来买你一寸光阴,看你卖不卖!”时间老人听后哈哈大笑:“难!我才是无价之宝!”

是的,时间无价。时间远比金钱更宝贵,更有价值。只要我们将时间握在手里,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不是吗?100年前怎会想到今日征服太空的伟绩?50年前肺病对人类来说几乎是绝症,如今又有谁会怀疑在十年八载之后,人类可能研制出治疗艾滋病的灵丹妙药。金钱损失了,还可以赚回来,但倘若时间被挥霍,任何人也无力挽回。

人间七苦终生劳作

【原文】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心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译文】

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说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使言行不致出现差错。人的脸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若将两眉当作是部首的草字头,把两眼看成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承接口,恰巧为一个“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乐,没有安逸享乐的时候。

【解读】

金庸先生在杭州讲学时曾概括人间有七苦:生、老、病、死是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也是苦。

老、病、死自然是苦的,生为何也是一苦呢?金庸先生说,一个人只要认真地生活,就会遇到许多麻烦与苦恼。另外三苦,金大侠所言意味深长。一为求不得,你一心想追求的东西(包括金钱、荣誉、地位),尽管费尽心力,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二为怨憎会,俗称冤家会,有的人生性凶悍奸恶,言辞刻薄,工于心计,对这种人避之惟恐不及,偏偏他是你的同事,或不幸成为你的伴侣,该怎么办?你必须忍耐。三为爱别离,一个人一生要遇到一个倾心相爱的人很不容易,遇到了却要分手,岂不叫人肝肠寸断痛彻肺腑?

人间七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生活是一杯苦咖啡,香醇中掺杂苦涩。人活着就要接受许多挑战,要面对许多难题,所以生活的本质是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苦是一种警讯,它告诉自己有了难题,陷入危险和困境。如果自己不愿正视它,并设法解决眼前的难题,那些难题就会累积重叠,构成更严重的困境,集合成更巨大的痛苦,导致生活的溃败。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设法消除困境,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泯灭痛苦。

以人为镜高山土堆

【原文】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监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译文】

如果不以水为镜,而用人为镜来对照自己,那么就能预知许多事情的吉凶祸福。在高山上不易摔倒,在小土堆上却容易跌倒,由此可知,愈是细微的小事,愈要谨慎小心。

【解读】

世上万物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因此,有一分谨慎就有一分收获,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丢失。十分谨慎就完全成功,完全疏忽就将彻底失败。

许多人在办事时,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也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吗?在困难的事情面前一筹莫展,还不是在容易事前疏忽而导致的吗?因此,如果不想失败,就要十分谨慎。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办事谨慎的人。太宗常对左右说:“治国之心犹如治病。病人希望尽快痊愈,求医心切。如果病人能认真听从医生的嘱咐,配合治疗,病就痊愈得快,反之,恐怕就要使病情恶化,甚至丧命;治国也是同样道理,要想保持天下安定,就得事事谨慎,若在关键时候有所疏忽,必招致亡国之祸。现在天下的安危全置于我一人肩上,因此,我要慎重地警惕自己,我还需检点自己的言行,加紧努力。然而,只靠我一人是难有作为的,希望你们能做我的耳目,发现我有所过失,请直言无妨,君臣之间如有疑惑而不说,对治国是十分有害的。”正是因为唐太宗如此开明,才引出善于进谏的魏征;太宗以这种态度施政,才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要想万事顺利,就要顺风满帆不掉以轻心,以“安全驾驶”的姿势去把握最后关头。

五伦为教四子成书

【原文】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后天下有大经;自紫阳集四子成书。然后天下有正学。

【译文】

自从舜帝令契为司徒,教百姓以五伦为纲常,从此后天下才有不可变易的人伦大道;自从朱熹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天下才确立了能够为一切学问奉为准则的中正之学。

【解读】

学习,是人终生的伴侣。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学习。如果停止学习,你就会落伍,被时代淘汰,你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自我实现。

1994年,杨澜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她给观众们创造出了一种既高雅又本色,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0期制作之后,杨澜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她完全可以在她获得的地位上享受已经获得的荣誉。但是,她体会到了功底和学识的重要,产生了在功底和学识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渴望,最终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主持人位置,去美国读书,又成了一名学生。

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台阶。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不断地学习,你就会不断的进步。

不必皆能惟求通古

【原文】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译文】

对于世界上种种事情不必样样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定要对古人的心意彻底了解,并且心领神会。

【解读】

李商隐有一句名诗说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做人做事追求名利如此,争取权势也如此。即使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要留一点缺陷,才会有美感。以爱情小说而言,情节中留一点缺陷,总是美的。例如《红楼梦》不到几年就完了,比较长一点的《浮生六记》,也难逃先甜后惨的结局。又如一件古董,有一丝裂痕刻在那里,绝对心痛得很。若完好无缺的东西摆在那里,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绝无心痛之感。可是人们总觉得心痛才有价值,意味才更深长。

洪应明说:“假如上天不肯给我很多福分,我就多做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又能对我如何呢?”这是一种“守半守缺”的处世观。外在条件不好,就用内在条件去弥补它,外在环境有缺陷,内心就用道德来填充它,用道义来疏通它。这样做了,即使仍然存在缺陷,结局却能超越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