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2000500000020

第20章 交友篇(3)

但是,过犹不及,真理越过一步便是谬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一人一出而千人皆废的人,即使会有一时的辉煌,但最终却会功败垂成的。楚汉相争时的西楚霸王项羽亦如此,败走麦城的关羽也是如此,失街亭而被开刀问斩的马谡更是如此。

【智慧金言】

古人说“兼听则明”,这也就是说,一个明智之士,不但要“信己”,而且还要“信人”。“信人”就是从善如流,敢于而且善于听取他人的慧言智语。并且化其为自己的智慧,藉以补己之短、纠己之失、正己之误、矫己之过,继而正规其言行,完善其决策,增益其智能,净化其心灵。怀振卓心说切直话人在闲散居处时,必须时常怀有振奋有为的心志,才能使自身充满生机活力。

在世利纷华、世事纷争的时候,古人倡导“清闲、散淡亦逍遥”的人生哲学。庄子列举了这样几种人士:隐居江海的人,与世无争、逃避世事的人,清闲悠暇的人。这些闲散居士的好处是: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庄子·刻意》)

这种“无欲”、“无誉”观,相对于尘世间的“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的颓风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相对于人闲居“必常怀振卓心”的说法,却又是消极的。

因为人在闲散居处时,最容易流于懒散而不知节制,消极无为的虚度时光。因此,身处闲散,心要向上;时逢安逸,志要远大。事实上,人在忙碌之时,往往劳累于身边的琐事、急事;而当清闲时,才能静思、反省、虑远,使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创造新的业绩开辟新的通道。这样看来,闲散是振作奋进的前奏,是一个人更有作为的桥梁。

当然,闲散居处的人,有得志者,亦有不得志者。无论得志还是不得志,都应振作而有生气。孟子说: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人在得志时,要不忘记义理,在不得志时要不离正道。得志而处闲,要不惰心志,借清闲而养精蓄锐;不得志而闲散居处时,更要重整旗鼓,为再度奋发有为储蓄气志。

与人相聚在一起时,要多说实在而正直的话,才是古人处世的风范。

古人处世,立言有范。孔子的得意大弟子曾子,把容仪、风度、言辞的修善,作为人品性形象的三大要素,即: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矣。

老子把语言作为一种使用价值,“美言可以市”,意即一个人只要能巧妙地驾驭语言,就可以换来他所需要的东西。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类的谚语。话谁都会说,但要说到恰到好处却着实不容易。唐代英主李世民在评论“谈”字时说:“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智慧金言】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有言谈的文野之分。但语言艺术的根,表达的质,皆在实在、正直之中。“不实之言是谎言”,任其如何天花乱坠都是骗;“不正之言是谗言”,任其如何矫饰委婉都是奸。言为心声,言谈的不实在、不正直,其人品必定也不实不正。与不实不正的人相处,必受其害;听不实不正之言,必为其诈。因此,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做正直人,说正直话,是人间正道,为人之本。

敬他人靠自己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尊重别人的人,也常常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有时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所以说,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儒家强调“敬为大”。敬,不仅要用于修身、齐家,而且特别要用于治国、平天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尊重别国,尊重天下,则是国君的职责。君不见,古代所谓“睦邻友好”、“礼仪之邦”、“秦晋之好”,哪一个不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向来是君子为人的准则。

尊重他人,并不是满口虚话,阿谀奉承。而是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没见过你待人客客气气,他却对你横眉冷对的。除非或有前嫌,或是误会,那自然是例外。如果你老是论人是非,攻讦他人的隐私,却想让人尊重于你,那可能吗?

靠他人做事,不如靠自己。因为,依赖于别人,就要仰人鼻息。别人帮你做事,不见得完全合你的意。即使令你满意,也亏欠了人情,总会有一种负疚感,老想找机会报答别人。如果找不到机会,倘见了面,也会老不自在,弄得自己很被动;靠别人,自然会给人家添麻烦,若是他乐意,自然更好。若不乐意,难免使双方处于尴尬境地。既伤面子,又伤盛情。

【智慧金言】

由此看来,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做好,一来能完全按自己的意图去办,做好做歹也怨不得别人;二来亲自实践,增长能力,多一份见识;三来免于亏欠人情。有句俗话说得好: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

可不是吗?靠他人做事,无论是不是至亲好友,总归不太好。许多事情,除非是万不得已,自己能做的,还是尽量由自己去做。当然,为了争取时间,节约物力、人力、财力,相互帮助把事情办好,那是另一码事了。

交友益身心教子立品行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等亲属外,最亲密的就要算是朋友了。而朋友圈道中又所谓纷纷杂杂、形形色色:密友、挚友、生死之交、酒肉之交、生意之交……“人生难得一知己”,若能交上几个“患难时刻能够与共,闲来把酒可论古今”的朋友,倒是人生一大乐事。然而,交友也是一门学问,亦需要谨慎相待。

有的人喜欢同一些达官贵人、知名人士交朋友,希望“秃子跟着月亮————借光”。逢人便炫耀自夸一番,藉以提高自己的身份,这事实上是极为愚蠢的行为。《读者文摘》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某人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突然进来了一个打扮新潮的女士,她不顾别人谈论的话题,而是口若悬河地说起曾经有哪一个歌星同她一起吃饭,电视剧中哪位影星同她穿着一样的衣服……东道主出于礼貌地同其他人一样听她讲完。在这位女士走后,东道主关上门,说了一句:“这人真俗!”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除了外表新潮外,这位女士内心是多么的贫乏,而东道主也只不过是在尽朋友的责任。因为人之相交,贵在相知。“面子一张皮,不著真心处”,交朋友如果是为了自己更有面子,那么他只能是“一张皮”而已。这样,倒不如同金钱交朋友,因为金钱至少不会出卖你。而如此交友,必然会像上面的故事那样,很难得到朋友的真心相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要。对子女的教育应着重于他们立身为人的品格,而不是教育孩子去追求荣华富贵。

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亿万富翁教孙有方”。这个故事说的是,在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佣人成群。一天,他在花园中同孙儿玩耍,孙子突然跌倒,哇哇大哭。当佣人跑上去扶孩子时,这位富翁却说,不要管他让孩子自己站起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这个富翁知道,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祖辈留给后代的财富只是暂时的。要想得到终生的财富,只有自己去拼搏、去进取。让跌倒的孩子自己立站起来,意在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意志和品行。这样,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他就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百折不挠,继而有所作为。而不是躺在祖辈所留的福荫下,贪图享乐,庸碌过完一生。

【智慧金言】

常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指的是做人的根本。可知,培养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性,非常重要。再说,一个有高尚品格的人,即使没有富贵荣华,仍然不失为一个高尚的人。

不无故杀生不责人无过

君王乃天子,臣民万物视其为父,因此,明智之君主向来爱惜生灵。虽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滥杀无辜。所以宋儒说:“民胞物与。”就是要推仁及于万物,因为人民与万物平等。古之君主,多的是以杀生为乐,涂炭生灵的例子。他们发明了什么斗鸡、斗牛、斗狮等活动,让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搏斗,视生命为儿戏。尤其是不体恤民情,苛政猛于虎,活人殉葬,使人民的生命毫无保障,从而激起民愤。

然而,另外一些明智之君主,却视民为子、以民为本,时时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情,减轻刑罚,从不滥杀生灵,即使对于一些有过错的人,也是以教育为主,然后施以刑罚。因此,他们往往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从而政业兴旺,国强民富。

商纣作践性命、炀帝好杀纵欲,皆为短命君王,故古人曰: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亲爱己,不可得也。

有天下者无故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

滥杀妄戮,不仅是被杀者之悲剧,亦是杀人者的不幸。因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人、贤人,也一定会犯有过错。不过,对于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且积极改正。对于别人,他们也绝不会要求他们一定不能犯错。

因为圣人明白,平常人的心志怯弱,要人绝对不犯错,是不可能的。若是犯了小错,便不原谅他,反而阻止其走上改过向上之路。这样只会使他们更加麻木甚至变本加厉,犯下更大的错误。圣人只希望人们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常常告诫人们: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并且提出了许许多多改过的具体方法,如知过,思过,补过,喜闻过等等。像这样循循善诱众人,使他们走向正道,圣人也真是苦口婆心了。古之圣人先贤,距今虽然遥远,今人若不能体会古人的用意,也真是辜负了那一份久违的心思了!

【智慧金言】

不无故杀生,不责人无过,关键是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必要绳人以严刑峻法,不容白玉微瑕。反之,“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求大同而容小异,则必于同道并肩中,消解过错,纠正人心,使其遵循规范,合于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