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修养,不仅要靠教育,更要靠自觉性,有了良好的修养,才能真正有能力齐好家,治好国,平得了天下。【原典释解】
留心细节道义为本
【原文】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译文】
郭林宗审察日常的事务,往往在人们忽视的细节方面提高警惕;王彦方教导乡里的风气,总是以道德和正义作为基本。
【解读】
现代人的智商差距越来越小,对自我的认识也越来越自信。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另外一个极端又出现了,或许正日益显现出来,那就是,人们过于相信自己,藐视一切细节。
不论任何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纵观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其之所以能有杰出的成就,主要是把细节贯彻始终。细节的竞争既是成本的竞争,工艺、创新的竞争,也是各个环节协调能力的竞争。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就是才能、才华、才干的竞争。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完成工作的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成功者的眼里,却蕴藏着巨大的秘密。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他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由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谈判结束后,青年邀请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两只小笼包子。青年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打包,他要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因为将剩下的两只小笼包子带走这样的细节感动了外商,使外商顺利地与他签订了合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注意细节的威力。
有德人颂能行人信
【原文】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译文】
一个人能否被人称道,不在于他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的道德好坏。世人所相信的,是那些遇事能踏实去做的人,而不是那些夸夸其谈,只会吹牛的人。
【解读】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如何”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长江而下,现在还没有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到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动才有望成功。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两岸的桥梁。只有行动才会得到结果,行动创造了成功。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和目标,都要靠行动来实现。
无财非贫无德为孤
【原文】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译文】
没有钱财不能算作贫穷,没有学问才是真正的贫穷;没有地位不能算作卑下,没有羞耻心才是真正的卑下;活不长久不算短命,没有做过值得称颂之事的人才算短命;没有儿子不算孤独,没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孤独。
【解读】
真正体验过贫穷滋味的人,才懂得人生的艰辛。仅就地位与财富而言,若二者兼而有之,当然理想;若让选择其一的话,相信多数人会选择财富,可见财富对人生是何等重要。人若贫困,其形也惨。但因贫困不遇,而其志更坚,继而发奋努力,终获成功的也大有人在。
《古文真宝》中有“季子不为嫂礼遇”的说法。
季子即战国时代的苏秦,他是一个说客,后以三寸不烂之舌而持六国相印。年轻时他就擅长雄辩之术,并经常周游诸国求仕,但一直不为采纳。一次当他“弹尽粮绝”,形容槁枯回到家时,其嫂见他一副狼狈样便说:“做普通百姓或去经商,都能赚到糊口的钱,而你却终日游荡,无所事事,难怪落到今天的地步。”奚落一番之后,也不下厨给他做饭吃。后来苏秦发奋,终于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其嫂也一反冷落态度,出来迎接,诚惶诚恐。苏秦便问:“嫂子,以前你对我那么慢待,今日为何如此恭敬呢?”嫂子说:“今日你出人头地,享受荣华富贵了呀!”苏秦不禁长叹道:“唉!当我穷困时,父母都不愿意认我这个儿子,如今一发达,乡里乡亲都来祝贺,可见在这个世界中没有金钱与地位真的不行啊!”这确是备尝生活辛酸后的肺腑之言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化贫穷为力量,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智慧。人遇贫穷当如何?“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也?”“可也,未若贫穷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答。“贫而乐”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在贫穷时不堕其志者,才有发奋的激情,最终获得成功的把握。
有守有为立功立德
【原文】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
【译文】
能遵守道义而气节不变,虽对道义无发展之功,却有守节不屈之志,所以和有贡献有作为同等重要。在文学上宣扬道理,虽然并不以行动来加以表现,但是已使闻而有信者获得利益,因此这和直接建立事业与功德是同样不朽而为人所传颂。
【解读】
亚圣孟子曾说过,不要我所不要的东西,不干我所不干的事。求我所必求,为我所必为;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如此而已。我所不要的东西,既包括我们不该要的东西,也包括我们不必要的东西。不该要的东西不要,例如,来路不明的财物;不必要的东西也不要,例如,名不符实的赞誉。不该要不必要的东西,如果要了,人就变成了外物的奴隶,本来受人驱遣被人役使的外物便转即控制了我们自已。更严重的,贪小利而忘大义,派生出不满的欲壑,长成吞象的蛇心,最终会一个跟头栽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永世不得“超生”。
相同的道理,不干我不可以干的事。干不可以干的事,往往会损害别人,会被千夫所指,会受制裁。即使不受制裁,稍有良知,也会日不安夜不宁,问心有愧;良知即便全失,也免不了担惊受怕,饮食难甘,夜不成寐。干不愿干的事,就必须勉强自己,甚至要强迫自己,不能随心所欲,也无法尽心竭力,虽是举手之劳,也会觉得苦不堪言。事情干不好不说,严重的还会因此扭曲自己,改变自己,最终失去精神的舒展和心灵的自由。
话又说回来,不要自己不要的东西,不干自己不干的事,说说容易,真正做起来其实很难。比如,现在有人正送了礼来,要还是不要,这就十分伤神费心。这里,不但有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取舍,同时还有人情面子、人际关系的考虑。说到底,我们都是凡人,是凡人就难以超凡入圣。
此中的关键,只怕还在于我们自身。一句话,当取即取,当舍则舍。只要来得正,黄金美玉不嫌轻;不当取则不取,来路不正,一瓢一饮也算重。总之,心术不正的礼总是不能随便接受的。该打回去也还得打回去。
殷殷求教津津有味
【原文】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译文】
碰到年龄大怀有德性的人,便诚恳地向他请求教诲,那么这追求修养之心必十分深重。听到实在的语言,便觉得十分有滋味,那么这个人德业的进步必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解读】
一山还有一山高。人不可自视过高、眼高于顶,必须懂得谦虚为怀的道理。因为一个人如果高傲自大,自然心中狂妄,不屑他人作为,必然会遮住了他的眼,捂住了他的耳,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即使是金玉良言也听不进去,真理事实也看不到了。只要是人,总会有弱点的,又何需骄满自大,而阻碍了自己与他人交谊、切磋学问的通道呢?这对自己来说,只会空有一个夸傲的空壳,却损失了自己进步的机会,实在是不明智的。
大海因为能容,所以能纳百川,也就是虚心的道理。一个谦恭虚心的人,勇于处处向人请教,在课业、学问上自然获益匪浅。同时,由于他的谦敬,自然容易获得他人的友谊,增加自己学习、上进的机会,也练就了更多的才能,陶冶出了更好的德性。
不骄不吝若无若虚
【原文】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淫奢。
【译文】
周公制礼作乐,被人们推崇为周朝的圣人,但是,他却不因为自己有才德,就对他人持有傲慢和鄙夷的态度。有才能的人怎么能自以为了不起呢?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却“有才若无,有德若虚”,不断虚心地学习。求学问哪里可以自满呢?家庭的衰败,总是因为子孙的骄横与奢侈,而社会风气的败坏,多是因为人们过度的奢侈淫乱所致。
【解读】
《尚书》中说:“自谦受益,自满受损。”毛主席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巴甫洛夫也告诫人们:“决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人若骄傲起来,挫折和失败的厄运就会相随而至: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美国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吗?”法国外长问。
“是接替他,先人,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富兰克林先生。”杰斐逊谦逊回答说。
杰斐逊的谦逊给法国外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者待人君子修己
【原文】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译文】
见到别人好的言行,要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宣扬,赞颂;见到他人有过失的言行,应及时地提醒、规劝,这是年纪大的人为人处世的原则。听到他人对自己称颂的言语,就应该再接再厉,勤勉踏实地继续做下去;听见他人对自己的中伤之言,就要加以警惕,引以为戒,这是有道德的人修身养性的结果。
【解读】
有个富翁特别喜欢吃烤鸭,于是用重金聘请了一位烤鸭大厨师,每天专门为他烤一只鸭子。大厨师名副其实,每天烤出的鸭子皮脆肉松,香喷可口。但富翁为人刻薄,即使天天吃到美味的烤鸭,也不肯说一句赞美的话。
终于有一段时间,厨师烤出来的鸭都只剩一条腿,富翁觉得奇怪,但碍于身份不好过问。一星期后情况还是这样,富翁实在忍不下去,他质问厨师烤的鸭子为什么只有一条腿?另外一条腿上哪儿啦?厨师回答道:“哎呀!您不知道?这些鸭子都只有一条腿,不信我带您去看看!”
富翁当然不相信厨师的话,便随着厨师到后院去看。
这时,因天气太炎热,鸭子们都缩着一条腿站在树下休息。厨师说:“您看,鸭子都只有一条腿呀!”富翁仍然不信,当即拍了几下手掌,掌声惊动了鸭群,它们伸出另一条腿纷纷逃开了。富翁说:“你看,鸭子不是都有两条腿吗?”厨师回答说:“是的!如果您提前鼓掌的话,那鸭子老早就是两条腿了。”
人人都渴望掌声与赞美,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给人带来无比的温馨和振奋。
有位企业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才会更加卖力地工作。”卡耐基也说过:“当我们想改变别人时,为什么不用赞美来代替责备呢?纵然部属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应该真诚地赞美他:因为,那才能激励别人不断地完善自己。”
知昨之非取人之长
【原文】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译文】
反省、检视自己,能认识到自己过去有许多做得不对的地方,那么,你的学问就会不断地增长;如果能发现并自觉地学习别人的优点,那么你的道德就会日益高尚。
【解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免不了有丑陋的一面。罗曼·罗兰说:“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请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成功人士通过彻底反省来打败自己内心的敌人,打扫自己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卢梭少年时曾经将自己极不光彩的盗窃行为转嫁在一个女仆的身上,致使这位无辜的少女蒙冤受屈,成年后的卢梭为这件事陷入痛苦的回忆中。他说:“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好像这个罪行是昨天刚刚才犯下的。”
卢梭在他的名著《忏悔录》中对自己做了严肃而深刻的批判。他敢把这件丑事公诸世人,显示了他决心彻底反省的坦荡胸怀和不同凡响的伟大人格。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对其为人十分重要。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发生大效用。因为反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
涵养性情识见更大
【原文】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译文】
要有至真无妄的性情,必须先要有真正的修养;要做出不朽的文章,必须先要有远大的见识。
【解读】
一位人文学者说,中国的文化史,是一部充满各种感情的情史。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爱慕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隐逸之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珍民之情;慈祥的高堂,敦厚的兄长,温柔的妻子,娇嗔的情人,还有淘气的儿女和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是众生须臾不可缺少的温情。做人用一双情眼看待世界,自然事事有情,处处动情。天虽不言,但四时行焉,百物生长,无处不是天情的流露。暂且撇开入世的儒学之说,而讲出世的佛家思想,也从不忽视人间这个“有情世界”。佛家主张“觉迷情”,迷情是愚痴,愚痴难以摆脱尘世的纷扰,因此必须依靠大彻大悟来达到自我觉醒,使自己大觉大正。大彻大悟是情之本体,情又是性之应用,所以情为圆,性为方。情缘性生,性缘情见,抛弃情就不能见性。人如果没有性情,又怎么能称做人呢?
生命的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做人要完成真我,显示真我,惟有自生至死始终保全这份与生俱来的真性情,这样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
严以修身适应环境
【原文】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译文】
追求完美的理想,可以用在自身的修养上,却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容易满足的心理,可以用在环境的适应上,却不能用在读书求知上。
【解读】
做事的标准,力求就是完美,这是成功者的要求,也是成功者的想法。
如果你能这样想,无论你做什么,品质都会很好,都不会自满。因为很少有东西是完善的,即使最好的产品都有缺陷。然而,无论在公司或组织中,就是因为你设立这样一个完美的目标,可以提升每一个人对品质的意识,使每个人做事都变得非常认真,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研究,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