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成功的人无不重视学习,也大都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有一天,他向乐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已经明白了。”
李嘉诚在香港十大财团的排行中位居榜首,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超级豪富,在香港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一位外商曾经问他:“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呢?”李嘉诚答道:“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我们不可能比晋平公还老,也不可能比李嘉诚的实力还强,他们都如此热爱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趁年轻赶快抓紧时间学习呢?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也必须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乱学一通,不仅没有效果,学错了可能还有害。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呢?其一,以弃为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个扬弃的过程,不抛弃落后的观念,不抛弃没用的东西,你的学习就没有效果,你不可能学到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东西。其二,以书为友。古人云:“开卷有益”。一个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必定是与书为伴的,因为他们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其三,以人为师。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的人从来都不肯放过每一位值得学习的“老师”。
其四,以用为本。学没有用的东西是浪费时间,学到有用的东西用不上,浪费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了,还有资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必须以用为本,必须学以致用。
逐步走向成功
人们都知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指的就是只有当时机成熟时,才能取得圆满的结局。若不择时机,勉强而为之,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这就是俗话说的“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汉末董卓之乱后,他便返乡招募兵马以讨董卓。公元192年,他占据克州,改编青州黄巾军将卒为“青州兵”,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当时,正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朝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但胸怀大志的曹操却认为,汉朝这块招牌在当时还是具有号召力的,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但如果打着“尊汉”的旗号,那就可以使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公元196年,他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然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灭吕布,平袁绍,征乌桓,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赤壁之战后,形成了曹、刘、孙三家鼎立的局面。曹操着力于巩固后方,慢慢成为实力最强的一家。
这时的曹操已完全掌控了朝政,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于是,有人提出让其称帝,却被他拒绝了。
公元209年,关羽败走麦城,吴国夺取荆州,与蜀关系恶化。孙权于是上书曹操,向曹操称臣,意在诱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立。但曹操一眼便看穿了孙权的计谋,对左右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置于炉火上烤啊!”因为当时天下并未统一,许多反对他的人都竖起了“复汉”的旗帜。若这时废掉汉称帝,无异于自找麻烦,假他人以口实,曹操怎能不明白?皇帝乃万民之尊,谁不想当?只是条件尚不成熟,若贸然行事,只会引火烧身。
曹操手下的大臣也劝他说:“汉朝早就该让位了。殿下功德无量,称帝乃众望所归。孙权屈膝称臣,也是顺应天下之民意。殿下理应名正言顺地称帝,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曹操见诸臣出于至诚,只好说:“若天命如此,那我就当个周文王吧。”商末周文王奠定基业,其子武王继承父业,灭商代之。曹操的话很明显,当时条件尚不成熟,自己还不能称帝,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时机合适时取汉代之。
此后,曹操一方面不断剪除汉朝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加紧培养自己的孩子,封曹丕为太子,为他代汉称帝扫清了道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袭魏王,数月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改汉为魏,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
等待机会 把握成功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天地是日日更新,人类的经营生活焉能不日日更新?”只有随机应变,我们才能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兵法》指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战争要根据敌情而制定决胜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正如水流动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夺取胜利的人,才称得上用兵如神。企业经营也是如此,我们必须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形势和竞争对手的变化,灵活制定策略。一成不变,脱离实际,是经营的大忌。
美国人乔治·派克于1888年创建的派克制笔公司,由于经营得当,产品新颖,成为制笔行业的一面旗帜。到20世纪2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制笔公司。到40年代初,又跃居世界上最大的高级笔生产厂之位,许多人为拥有一支派克笔而感到荣耀和自豪。当时公司在13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全世界共有120家代理商。公司雇员有2800人,年产钢笔5000万支,笔芯3200万支,墨水300万瓶,产品行销154个国家和地区。派克公司如日中天,雄视世界制笔行业。
但是,进入70年代,派克公司却丧失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墨守成规,逐渐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被一些同行迅速超过并夺取了市场,致使派克笔销售不畅,生产下降,连连亏损。勉强支撑到1986年,陷入绝境中的派克公司终于被英国一家公司以1亿美元的价格买走,结束了它大起大落的历史。
香港大亨李嘉诚,因在生意场上机动灵活,随机应变,且进且退,故能在竞争中屡战屡胜,获益甚多。
1977年底,英资信和财团控制九龙仓,因经营负债,造成股票市值下跌,账面面值每股18港元的股票市值只有14港元。独具慧眼的李嘉诚认为,九龙仓地处闹市,股价下跌只是暂时的,其前景不可估量,于是,他果断地采取措施,开始大量收购九龙仓股票,计划在不声不响中完成对九龙仓的收购。
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船王包玉刚这时正准备向陆上发展,首选也看中了九龙仓,遂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公开宣布收购九龙仓,一时九龙仓股价狂升。
包玉刚的举动,震惊了财大气粗的怡和财团,他们立即布置力量,进行反收购活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形势的逆转,让李嘉诚感到,自己势单力薄,难以同两强相斗,遂果断决定退出竞争。并转手将1000多万股九龙仓股票卖给了着急得到这些股票的包玉刚,不仅赚了五千多万港元,而且得到了包玉刚手中的英资和记黄埔财团股票。这恰巧是李嘉诚早就想得到而无法得到的。
先改变想法再改变生活
人要学点花钱技术,生活的质量也在于如何花钱。收入高不等于生活质量也高,收入低不等于生活质量也低。收入虽高,但不会花钱,生活也会穷困潦倒;收入虽不高,但会花钱,那么他的生活也会令人羡慕的。
不要有钱时花天酒地,没钱时惊慌失措。钱少的时候,节约着花以解决生活困难;钱多的时候,节约着花为将来打算。赚钱虽然重要,但积攒钱财也很重要。赚的钱再多,但不会攒钱,那么就像把水倒进破底的缸一样永远不会富有。不花钱也不是件好事,钱这东西有该花的时候,也有不该花的时候。该花的钱,数目再大也要花;不该花的钱,数目再小也要省。即使饿着肚子该花的照样要花,即使腰缠万贯该省的照样要省,高明的花钱术即是适时适量地花钱。
钱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需的东西,但是你不顾一切地想拥有它时,它会破坏你的生活,也会使你的生活变得痛苦不堪,因为它把你深深地拉进了贪欲的旋涡中。
人生的悲哀是始于因贪欲而拼命捞钱的时候,已经有了那么多土地和住宅,还嫌不够拼命捞钱;在银行里已存有一摞一摞的钱,对它的迷恋依然不减。让我们从金钱欲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吧,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幸福,我们应该把金钱简单地理解为“生存需要”。那样你才会对钱不产生过分的贪念,仅有一次的人生才不会为钱所困扰。
把钱理解为生存的手段,适当地去赚,有节制地去花,这种人才是真正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拥有耐心 取得成功
美国人向来做事急躁,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民族特性。然而,这种凡事求快的个性,同时也是一种缺点,它使美国人变成全世界最没有耐心的民族。
作战时,有很多美国士兵都发现,缺乏耐心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他们不能沉着应战,经常无谓地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在商场上也是一样。我们往往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签约成交,因为太过于急功近利,时常不能从容地全盘谋划。
由于我们缺乏耐心,急着想要得手,极有可能把重要的优势拱手让给愿意稍作等待的对手。富兰克林说:“有耐心的人,将无往而不胜。”耐心需要特别的勇气,对一个理想或目标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能够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就像白朗宁所说的那样:“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有智慧判断哪些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因此,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愈坚定,你就愈有耐心克服阻碍。这里所谓的耐心,是指动态而非静态;是主动而不是被动;是一种主导命运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向环境屈服的消极力量。
这种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源源不绝,但必须严密地对它加以控制及引导,以一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执著投入到为既定目标的奋斗中去。
有了坚定的人生方向,可以提高你对小挫折的忍受力。你知道目标逐渐接近,这些只是暂时的耽搁。如果你积极地面对困难,问题就迎刃而解。
康斯坦丝·班涅斯特认为缺乏耐心是她最大的缺点,因此,她刻意地选择了一种最需要耐心的工作——拍摄小宝宝的照片,并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面对一个婴儿,你必须想尽办法哄他、逗他,才能拍到你想要的神情。”
她说,“我喜欢给小宝宝拍照,这项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它培养了我的幽默感,也使我在其他方面变得更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