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先做人
20063200000006

第6章 做事先要学做人(3)

罗布知道自己是幸运者。在他看来,成功并不在于他当上电影公司的总裁,而在于审视自己生活这一过程。他将这一精神旅程视为最大的成就。看看罗布的精神之旅,你会明白“我完全垮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错误的。

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往往会认为,自己永生永世都将成功下去,因为你比任何人都聪明能干,比任何人都有才华,你更有资格获得奖赏。当然,这种奇思异想无非是出自真正的恐惧,但你极易忘记这点。成功的时候,你会丧失辨别能力。

“危机”拆开来解释为“危险”和“机会”,在危机中危险和机会并存。而对重重危险,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个个浮出水面的机会。

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专家”对你说“不”,你恐怕很难拒绝“不”字,你会说:“我并非专家,我仅仅在尝试,而且我失败了。”但你有比“专家”对自己更清醒的认识,有常人不具备的勇气,仅此,你也可以对“专家”的“不”说——不!

争取幸福 不能等待

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询问思考什么是幸福。我们总想成为那最幸福的人,想把幸福永远的搂在怀里,放在心窝里。每个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每个人都在追寻着幸福的答案,我们在梦里被幸福拥抱,被暖风吹拂,被甘露滋润……可是幸福要靠我们自己争取,不能一味等待。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有名的悍妇,她的名声几乎和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样,她脾气暴躁,经常在众人面前给这位大哲学家难堪。

有一次,苏格拉底刚回到家里又想出去听演讲,他的妻子因责怪他完全不顾家,使得全家挨饿,所以悄悄在门上放了一桶冷水。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企图偷偷溜出去,他的妻子看到了便叫骂起来。但苏格拉底就当没听到,想开门跑出去,结果被弄得全身湿透。苏格拉底是一个哲学家,可是他的妻子并不是一个女哲学家,而是一个在意锅碗瓢盆、完全不理解苏格拉底生活方式的悍妇。而对于他的妻子来说,苏格拉底则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每天不为家着想,甚至像个叫花子的男人,和他在一起,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吵架,每天都要饿肚子,过着奴隶都不愿过的生活。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和他的妻子都是不幸的,他们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完美爱情。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苏格拉底是个大哲学家,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智慧,他总是将自己和妻子的矛盾化于无形。当他被弄得全身湿透的时候,只是幽默地说:“我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的。”他的学生问:“老师,您的确有高尚的品格,您慈悲、忍让,但是您为什么不教化师母呢?”苏格拉底只是幽默地说:“我如果能容忍她,那世界上还有谁是不能容忍的呢?”

苏格拉底无疑是伟大的,而他的妻子真的只是单纯的悍妇吗?

苏格拉底的妻子虽然在不满和抱怨中度过了几十年,但是苏格拉底70岁的时候被判死刑时,在他生命的最后,他的妻子仍高喊着:“他是我的丈夫!”她到监狱看望苏格拉底时,还是在悲伤中把自己打扮成苏格拉底最喜欢的形象。她对狱中的苏格拉底说:“我可以神圣地面对太阳,告诉神明我的丈夫是一个具有伟大智慧的人。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去找他的!”

苏格拉底把妻子披散下来的一缕头发放回原处,对她说:“你知道我们彼此相爱着,你对我唠叨,我会好受些。你知道,我甚至愿意听你的唠叨……我没能给你富裕的生活,不要怪我,我会在极乐世界等你,在那里我将报答你。”

无疑,苏格拉底和他的妻子,都是最幸福的。他们具备旁人看似不幸的所有因素——个是哲学家,一个是家庭主妇;一个追求心灵的幸福,一个追求温饱,经常吵架。但他们能相守一生,至死不渝,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朋友,当你埋怨爱人不理解你,或是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又或是不够浪漫,还是没有上进心的时候,当你感慨自己不曾拥有完美爱情的时候,当你不满于走入婚姻的牢笼等等不幸福的时候,想想幸福的苏格拉底,或许能明白些什么。

学会明辨是非

在商战中,双方都希望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知己,是可以自己通过科学分析,认真研究而达到的,但知彼则需要获取对手的资料信息,加以辨别之后才行。倘若在竞争中能很好地保守自己的秘密,给敌人制造假象,必然会诱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从而为自己的胜利创造条件。

以假乱真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消极被动方面来讲,要善于保守秘密,保证自己的经济情报不会泄露,防患于未然。从积极主动方面来讲,要善于制造假象,利用假信息、假资料、假技术来欺骗对手,给对方造成假象,诱敌上当,使之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韩非子·说林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一个富商,名叫监止子,善于相玉。有一天,他在市场上发现了一块价值极高的璞玉,卖者要价一百金,许多人争着要买,监止子也加入了竞买者的队伍。见人越来越多,他便急中生智,在看玉石的时候,假装失手,将玉石掉到了地上,使玉石碰坏了一点。竞买者见状,纷纷抱怨,惋惜而去。监止子假装很不情愿的样子,出了一百金,买到了玉石。回到家中,他将玉石雕凿加工,将损坏的部分稍加修整,轻轻松松地卖了一千金,转手之间,便赚了十倍的利润。

在这个故事中,由于监止子认识到了璞玉的价值,是势在必得,但为了战胜对手,防止对手的竞争,他以损破玉石表面,但不伤其价值为手段,造成假象,使竞争者打消了争购的念头,也使卖者坚定了非卖不可的决心,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谓欺人不露痕迹。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这种以假乱真、欺骗对手的策略更是屡见不鲜。

美国环球公司与太平洋航空公司为争夺市场,明争暗斗,非常激烈。为了防止对手超过自己,彼此都时刻关注着对方的行动,以便及早采取对策做好反击对手的准备。

有一段时间,环球公司突然宣布改进服务质量,开展优质服务,实行电话订票,同时为行动不便者免费40%,此举受到顾客的大大欢迎。为了摸清环球公司这一改革措施的结果,好制定自己的行动方针,太平洋公司立即派人去环球公司刺探情报。

刺探人员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环球公司的举措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变化,生意进步不大。同时由环球公司顾客数目统计来看,每周1万人次的数目只是上下波动,并没有根本进展。太平洋公司据此得出结论,环球公司的优质服务措施并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遂决定不予理睬。

可没想到,两年后,环球公司突然公布自己每周乘客数已达3万人次左右。乘客量净增近两倍,这无疑是给了太平洋公司当头一棒。当他们获悉这一情报,大为吃惊,立即召开董事会,商讨对策。

为了夺回被环球公司占领的市场份额,公司决定将机票降价10%,以吸引顾客。环球公司立即做出回击,宣布降价15%。眼看顾客都将被环球公司揽走,太平洋公司又宣布降价25%。

环球公司紧接着宣布降价35%,并规定所有旅客订票的电话费一律由公司支付。至此,太平洋公司才意识到对手来者不善,35%的降价已经意味着自己将赔本经营,但事已至此,就不得不硬着头皮撑下去,也宣布了同环球公司一样的决定。经过一番较量,太平洋公司终因服务质量差、信誉低、设备陈旧、资金困难等因素,宣告破产。环球公司大获全胜。

竞争要有度

竞争要有度,相煎何太急!得饶人处且饶人,竞争需采取正当手段,这才是发展的根本,否则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我国古代有一个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反映了竞争无度的危害。

春秋时期,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位勇士,勇猛无比,深得国王齐景公的宠爱。他们三人结为异姓兄弟,自诩为“齐国三杰”。当时,朝臣陈无宇、梁邱据阴谋推翻国王,便收买了他们。相国晏婴担心他们势力扩大,会危害国家,便想除掉他们,以免后患。但因他们受国王宠爱,且武艺过人,怕弄巧成拙,祸及自身,一时没有动手。不久,鲁昭公携大臣到齐国访问,齐景公设宴款待,文武官员作陪。酒过三巡,晏婴上前奏请说:“有此盛会,实在难得,我们御园里的金桃熟了,可否摘来一些宴客?”齐景公正在兴头上,当即答应,晏婴亲自到园中摘桃。桃子摘来了,只有六个,景公有点纳闷,问道:“只有这几个吗?”“树上还有三四个,但还未成熟。”晏婴回答。齐景公没有再说什么,与鲁昭王各吃了一个,另外赏给晏婴与鲁国大夫一人一个。盘中还剩下两个金桃。晏婴乘机对景公说:“这金桃子如仙果,是难得之物,剩下的两个,应赏给功高者。”齐景公于是传令文武官员,让他们各自报功。公孙捷抢先站起,大声说道:“有一次我跟随君主到桐山打猎,路遇一只猛虎,我亲手将虎打死,解了君主之难,这功劳如何呢?”晏婴连忙说:“公孙捷有擎天保驾之功,理应受赏。”话音未落,公孙捷已将一个金桃拿了过去。古冶子不等齐景公发话,也站起来表功道:“打死一只老虎算什么。我当年在黄河激流中,浮沉九里,斩妖龟之头,救过君主一命,这功劳如何?”齐景公忙说:“那次若不是将军恐怕一船人都性命难保了!”说着,将最后一个金桃赏给了古冶子。这时,田开疆站起来说:“我曾奉君主之命攻打徐国,俘敌五百人,迫使徐国投降。威震邻国,为齐国奠定了盟主地位,这算不算功高呢?”

齐景公见金桃已赏完,一时无话可答。晏婴立即站起来打圆场说:“田将军的功劳,确实比公孙捷和古冶子两位将军大10倍。可惜金桃已赏完,可否先赐一杯酒,待其余金桃熟了之后再做补赏呢?”齐景公等人也好言相劝。生性争强好胜的田开疆哪里听得进去,他失去理智一般,大声嚷道:“我为国家攻城夺地,杀敌血战,反不如斩龟打虎功高,还在朝廷之上受此冷落,为人耻笑,我还有什么脸见人?”说着冷不丁拔出宝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见状,十分后悔地说:“我们功小受到了赏赐,田将军功大却受到冷落,于情于理,怎说得过去?”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激动得几乎发了疯,“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如今二位兄弟已亡,我岂有再生之理?”众人阻拦不及,古冶子也一命归阴。转眼间,宴会席成了自杀场,在场的人无不惊愕万分。只有晏婴一个人心里暗暗庆幸。

在这个故事中,晏婴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抓住了他们三人个个争强好胜,为夺名利,不计后果的弱点。争强好胜,本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他们的竞争不管值得不值得,不管手段恰当不恰当,不管后果可怕不可怕,一意孤行,走向极端,最终落了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这就是竞争无度的危害。

善于忍耐 待机而动

我们处于弱势时,会有制胜筹划,然而没有控制功夫就会过早泄露天机,无法在充分准备之后狠狠打击对方。弱者,用心下狠手,可达一招制胜之功力。

汉初三杰,张良居首,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

单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字面含义,会误以为张良对汉得天下的贡献,主要在于军事——张子房不过一个军师而已。其实不然,张良所运之筹,是助刘邦取天下的,他是帝王之师。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论及:“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羽)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修。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张良个人忍耐的功夫得见于他和地上老父三次相约会面的故事。第一次巧遇老父。那老人要他去拾掉到桥下的鞋子,张良当时甚至想要殴打老人,忽一动念,看在是个老人家,勉强忍耐拾起鞋子,甚至干脆替老人穿上。老人去而复返,高兴“孺子可教”,约张良五日后相见,又再次以张良迟到改期相试,终于授予太公兵法。这个忍耐之功得到的奇缘,使张良终身不忘拿握忍字诀,以教人律己。不过,张良的忍功不是消极的,他的忍功,是等待良机再发。刘邦在和项羽相约分兵入关时,刘邦原要以全力攻取崤关,张良劝说:“秦兵尚强,不可轻。”让刘邦暂时忍住,没有硬拼。等到以重金打动秦将叛变,再乘上座心向不定,趁势进兵夺关。张良在这一役中,开始时,是保存实力,一旦机会来临,就乘势取胜。

请记住:张良的这种“忍”是和“狠”功相连,起手要狠下心去“忍”,然后还要狠得下心去因机乘势。千百年来,在政坛、商场,甚至在赌桌上,谁不明白“忍”功的重要?但却是知之易,行之难,在紧要关头就是忍不住。小不忍则乱大谋,倘若你能忍得住,接着再狠得下,那自然能常操胜券了。

至于“因机乘势”的功夫,张良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其关键,在于张良忍到狠处,能狠;另一功夫则在于一个“静”字,张良的静,正是老子的“致虚极、字静笃”。张良少私心、无利欲之念,所以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能对大事泰然观察判断,往远看,往深想。犹如下棋,比对手多想多看了许多步,焉得不胜。因为无私欲,才不会去计较眼前的喜怒,说服刘邦压制急功的冲动,等待更佳机会。

单凭“忍”字,张良运筹的目标不见得能达到,但必须加上“静”字,张良就能得到刘邦重用,就能将帝王之学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