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性1:人最需要的是被人发现,发现差异和价值
我们无法改变人性,但可以满足人性。每个人只有吃透了人性,才能战无不胜!人性是一切学问、智慧的起点,不彻底吃透人性,一切付出都将是“杨白劳”。因此,学习赞美,也得从人性探索开始。
人最需要的是被人发现,而赞美的本质就是发现。
把话说透,人是精神的人,人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物,更不是钱。热闹不过人看人,着急不过人等人,难受不过人想人,温暖不过人帮人,感动不过人疼人,残酷不过人害人,阴险不过人算人郁闷不过人气人,为难不过人求人,生气不过人比人,成功不过人上人,人生就是人与人!
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追求金钱,这只是初级目的;有了钱,就能购回一切物,拥有一切物,这是二级目的;所有的拥有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欣赏和赞美,这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的。被人赞美是对灵魂唯一的安顿,是人性的最初和最终的根本需求。
说白了,人最需要的是人的赞美,人最需要的是人的发现,人最需要的是虚无中展现存在。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他人赏识,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他人肯定。
要肯定就要有价值,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辈,有何价值可谈。有无价值的人却都希望得到肯定,这就出现了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赞美就能彻底解决了人性中的这一需求和矛盾。
因为人最大的需求是要有价值,而赞美就能当场“实现”当事人的价值。当然,这个打引号的实现有两层意识:一是对方真有价值能被他人发现和欣赏,二是虽暂时没有太大价值,但赞美者期许对方一个得体的价值,从而使当事人误认为自己真有价值,创造一个虚幻的满足,从而得到瞬间优越感。正因为如此,赞美就对所有人都有效。
总之,只有赞美才能肯定我活着的差异性,才能肯定我活着的价值,才能及时发现我活在世间的意义,才能显示我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
赞美是如何具体提升每一个的价值呢?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1852年一天,已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猎的时候,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深深吸引,作者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情况,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遭遇坎坷,是姑母将他抚养成人。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他把自己读《童年》的感受告知了作者的姑母,并在多次讲学、会客等场合赞美作者,因此《童年》小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轰动一时。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侄儿:“你的小说《童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轰动,著名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还说这位青年如果坚持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自己可没有当作家的妄念。由于知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赞美,竟一下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与奋斗的火焰,树立了自信和理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创作中,最终他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思想家、艺术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因一言赞美而改变别人一生的历程,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数不胜举。人的确可以被赞美而提升他的价值,赞美的确能化腐朽为神奇。
赞美的前提是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赞美。
没有发现的眼光,你的人生必然一潭死水,了无生趣。要有发现的眼光,有的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赞美是一种用心生活的状态。于丹老师曾说过,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如果你有很长时间没有不由自住的赞美过一个人了,我们是不是检查一下自己的状态。我曾多次在北大培训课中如是说:
如果真正让我来给赞美下定义,我就觉得赞美就是发现每个人身上一件细小的东西和事情所折射出的美好品质和对各种情感的憧憬。
赞美与奉承不同,发现一个优点就是赞美,发明一个优点就是奉承。前者是赞赏已有的美,后者是为了目的故意给对方贴上一个没有的闪光点。
多发现朋友以及你所可以接触接近的人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与赞扬,口气是坚决的语气是上扬的眼神是真诚的,相信能让人有着甜蜜的感觉,即使赞美人的你只是普通的朋友,或者是擦肩的过客,于他人都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所以人们说赞美人是一种美德。
当精神得到神圣品德的滋养时,肉体就会感到愉快;要是人们的灵魂染上了罪恶,身体就会受到折磨。如果我们找到了真理、坚贞、忠诚和爱,我们就会快乐;但是,如果我们遇到谎言、不忠和欺诈,我们就感到难过。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的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长得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望去,绰约多姿,也会流露出几分美感。
世上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看一棵树,看花、看叶、看枝干,只要你带着欣赏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总能在一棵树上发现出美来。其实生活中与人相处,看人也一样。每个有缺点的人,也一定有这个人的优点,就像每个有优点的人,也必定有缺点一样。如果你看到的总是这个人的缺点,那么,这个人不成为你的敌人,也必定不能为你所用,必定成为你人力资源的浪费。
世上本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好人也有人说他坏,坏人也有人说他好。的确,好人有优点也有缺点,而坏人也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只要你愿意用心,一定可以找出值得赞美的地方。人家长得美,学问好,或是衣服漂亮,为什么不可以称赞一下呢?
即使是只看到对方打了一条特殊花色的领带、抹了看起来很有精神的口红,或头发有所变化,或气色十分爽朗,都值得你发自真心地向他表达赞美,接受赞美的一方,会因为你的细心与体贴,觉得温暖而感动,友善的关系也便在这一言一语中逐渐建立、累积。
当然赞美并不一定用那些固定的词语,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伸出拇指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般是这样做的:
我赞美与我年龄相近女人也赞美比我小年岁的年轻女孩子更赞美纯真的孩子以及比我年长的慈爱的同性长辈,真诚的就她们的优点给予提取放大观赏。
我希望我的朋友们我周围的人们都快乐的,是贴心的,所以我也努力做贴心快乐的人。我希望自己被真诚的赞美,所以我也很注意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我诚心的欣赏比我美丽的人与事物,因为我希望自己也可以那么美。
多欣赏多发现美,不仅愉悦别人也会愉悦自己。得到赞美的人满面春风,赞美人的人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你必须是真诚的。相信我是真诚的。
从现在起,让我们都学会赞美,学会赞美学生、赞美亲人、赞美孩子,赞美同事,赞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对象是不是你认识的人,包括那些顶着烈日站在门岗值勤的警卫、给老人孕妇让位的青年、有礼貌的公车司机、认真负责的清洁队员、随手捡起垃圾丢进路边拉圾箱的小朋友……都值得你给予由衷的赞美。
解读人性2:永远不要指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谁都有错误和缺点,人与人的关系好坏取决于对待错误和缺点的态度,总是提及他人错误和缺点的人是世界上最讨厌的人,反之,则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指责别人错了,其实就是否认了他人的智慧,否认了他的价值,否认了他的尊严,否认了他的人格,否认了他的自信。指责只会带来怨恨和冲突,相反,赞美却避免了这一系列问题。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看到王友用泥沙砸班上男生,当即制止,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放学后,陶行知回校长室时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接过糖。
“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刻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泥沙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且有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又后悔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掏出第四块糖果微笑着递给王友:“为了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王友是幸运的,有这样伟大的人格!这样的赞美沟通方式,多么精彩的一次谈心!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成为教育家,但这样交流方式没有人不被感动,那种胸襟,那种自然流露的语言,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内心。
赞美的沟通方式培养一个人的胸怀和心境,它会让你的自信和修养,同情和仁爱升华为宽容。一个人倘若发现他人身上的美,并由衷地赞美,自己的襟怀也会变得宽广,更加虚怀若谷;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赞美,自信心会增强,心情会舒畅,会觉得天更蓝,水更清,花更红,人更亲。把赞美的阳光慷慨地施予别人,既鼓舞了他人的心,又愉悦了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被试者分为四组,在诱因不同的4种情况下分别完成任务。第一组是赞美组,每次工作之后就给予赞美与鼓励;第二组是受训组,每次工作之后就对其严加训斥;第三组是被忽视组,不对其进行评价,只让他们静听别的两组受赞美与挨批评;第四组是控制组,让他们和前三组隔离,不给予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前三组的工作成绩都比控制组优秀,赞美组与训斥组显然比忽视组优秀,而赞美组的成绩不断上升。这个实验说明:对于工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能够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适当赞美的效果显然比批评要好,而批评的效果要优于不给予评价。
彼得·巴勒是马戏团的驯兽师,他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动物实验。
第一种方法,在训练小狗表演的过程中,当小狗的动作做错时,巴勒便对小狗进行责骂和鞭打,让它记住做错事时会被教训;而当它做对时,巴勒却没有任何表示。
第二种方法,当小狗做对了某个特定的表演动作时,就算有一点点进步,巴勒就上前去轻轻地抚摸它,对它进行一番赞赏,或者赏它一块肉,并逗它一会儿,就当成对它认真态度的嘉奖。
通过比较以上这两种方法,巴勒发现,后者比前者训练的效果要好很多,小狗更易掌握各种表演动作,而且也非常愿意配合。因此,巴勒就使用后一种方法来训练各种动物表演杂耍。当然,巴勒用的并非什么稀奇的方法。自古以来,天下的驯兽师都是用这种方法来驯服各种凶禽野兽,并教会了它们各种杂耍的技巧。后来,很多心理学家也同样以动物来做实验,以比较做好事予以褒奖和做错事予以惩罚的效果。结果,他们都发现褒奖的效果比惩罚好,一味地进行批评是不会出现什么好效果的。
相同的方法,用在人和人的交往上也是一样有效的。我们何不以奖励来代替鞭打,以抚慰来代替责骂呢?
“对于人类的灵魂而言,称赞就如同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便无法健康成长。不过,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敏于躲避他人的冷言冷语,而自己却吝于将赞许的阳光给予他人。”著名心理学家杰丝·蕾尔如是说。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生来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同样,每个人也都惧怕受到责难。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表示:“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认同。”
想想也是,就连表演杂耍的小狗都那么渴望得到赞美,更别说是人了。
在××军区,我和小赵同住一间房。每天,她也不出去上班,整天躺在家里睡大觉。你做饭,她说你做得不行,不该放这个,不该放那个。
你扫地,她说你像老太婆描眉,你工作忙不叠被,她说你影响室容。对于此,我实在受不了,一般有意很晚回家。我才受不了家里那个管家婆。
后来,我妹妹到北京来看我,我不愿和同室小赵的关系搞。僵了,而且,我还打算尽快优化我们之间的关系,于是,每次回到家,见她在睡觉,我就改口说:“和你住一起真好,可以少买一把锁,省得无天带钥匙。”
当她说我做饭不要放这放那时,我就赞道:“小赵啊,我觉得你有烹饪的天赋,谁将来娶了你这样的老婆,真有福气,能不能走个后门,先教我几招!”
那段时间,我一个星期都在赞美她。开始她有些反感,后来,我越赞技巧越熟练,态度越诚恳,她竟然信以为真了。
这样,我们的关系很快融洽起来。每次我回家后往屋里一坐,都先笑着赞美她几句。我发现,赞美比发给她工资还高兴。十天后,她竞对我无话不谈了。
妹妹来到北京,看着小赵天天做家务,洗洗涮涮那么主动,还以为她在这里是免费借住呢。
人有很多天生的缺点,都是长年累月形成的,很难改变。如果你经常指责别人的错误,纠缠在别人错误的事情上,则会造成双方心理上、观点上的隔阂与矛盾。不管你多么关心一个人,爱护一个人,你对他有多好,多真,多诚实,假如你一味以指责的方式去对待她,她是绝不能接受的,也是不会领情的。
简单的一句赞美,可以使一个放牛班的学生成为化学家,可以使本来羞涩的留学生成为广受青年人喜爱的心理学者。赞美的语言犹如魔术师的魔棒,曾奇迹般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曾说,喜欢被人认可,感觉自己很重要,是人不同于其他低级动物的主要特性。倘若祖先没有这种重要的需求,那么,人类的文明可能就会在原地踏步不前。少年史提夫·摩利斯的眼睛不好,可是生来耳朵敏锐。一天,老师请他听声辨位,找到由学校实验室中逃走的老鼠。老师对他的认可,开启了摩利斯崭新的人生。在20世纪70年代,他以“史提夫·汪达”之名走红,成为一位顶尖的流行歌曲演唱者和作曲人。
倘若一个人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就会感到心灰意冷。本来,一位公司的老板每年都组织员工公费出去旅游,但今年却不再组织了,因为他认为非常无聊,每年都要花很多钱,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他说:“好高兴,谢谢老板!”
卡耐基学校训练专家黑幼龙说:“曾有一位母亲将一大把稻草丢在了晚餐桌上,全家人都愕然,她说:‘我为全家人做了几十年的饭菜,老老小小从来都没有给过一句肯定的话,这跟给你们吃稻草有什么区别?’”黑幼龙还强调说:“别以为家人之间不需要赞美,连妈妈这种付出爱心不求回报的人,都渴望有被肯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