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十六计》品读
20101500000214

第214章 姜维屯田避祸

孔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危机来临时,一种方法是解决,一种方法是躲避。人们首先想到,并能够立即实施的方法是躲避,实在躲不过去才采用其他方法解决。所以说:走为上计。

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有一个名叫阎宇的人,没有什么战功,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当时姜维正在祁山同魏将邓艾殊死作战,黄皓便对后主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

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便问秘书郤正,后主为何要他班师。郤正说,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听后勃然大怒,要杀掉黄皓。郤正制止了姜维,劝他以诸葛武侯的事业为重,不可感情用事。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问后主,为何要三道诏书召他回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责怪姜维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着说:“我只是伺候皇上,并不曾干预国政,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

姜维愤愤而出,见了郤正,将这些情况详细地告诉了他。郤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了。”姜维请求保国安身的办法,郤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沓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向郤正道谢。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毫无疑问,屯田是一个好计谋,姜维避祸固然是要保全自己,但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大职重”之责,即承继武侯匡扶蜀国、进取中原之志。姜维值此困境,屯田避祸确实是“保国安民之策”。屯田并非消极逃避之计,而是徐图进取之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