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十六计》品读
20101500000083

第83章 李朔雪夜袭蔡州

唐宪宗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治理蔡州,盘踞一方,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814年(宪宗元和九年),吴少阳病故,他的儿子吴元济隐匿父亲已死的消息,伪造父亲的笔迹向朝廷递请奏折,请求朝廷允许他继承父位,继续治理蔡州。唐宪宗李纯早已对吴家父子不满,断然拒绝了吴元济的奏请。吴元济遭受拒绝,不由得大怒,兴兵谋反,长期割据蔡州。

817年10月,唐宪宗任命太子詹事李朔为唐邓(今河南泌阳、邓县一带)节度使,率军征讨。李朔得知吴元济的主力并不在蔡州,而是在洄曲,他没有急于攻打吴元济,而是故意表现出畏惧之色,使吴元济放松警惕。其实李朔是外松内紧,加紧筹备攻袭事宜。一切筹备妥当,李朔立即兴兵讨伐,先后进取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等淮西重镇,接着北路忠武节度使李光颜率陈许等六镇兵马夺取了郾城(今属河南)。吴元济见郾城失守,急忙将蔡州的军兵调往郾城东南部的洄曲。

这年8月,宰相裴度亲自到郾城督战,这让吴元济更加慌乱,赶忙将精锐兵力集中于北线上,致使蔡州兵力更为空虚。宰相裴度到达郾城的这一天,李朔正在沙场任将点兵,准备进攻吴房(今河南遂平)。将士们听说李朔要出兵,纷纷劝诫说,根据阴阳学家的说法,当天是“凶日”,不宜出兵,出兵必亡。没想到李朔毫不在意,他说,正因为是凶日,敌兵以为我不敢冒险前往,其防备一定很松懈,此时进攻岂不正是大好时机。果然,李朔率唐军很快便攻入吴房外城,杀掉了守军首领孙献忠。将士们士气大增,都想一鼓作气,攻入内城夺取吴房。但李朔没有听从大家的建议,他命令立即收兵回营再作商议。将士们感到大惑不解,此时正应乘胜追击,剿获逆贼,为什么要退兵?李朔任人猜度贬毁,并不动声色。

很快冬季来临,风雪漫天,李朔突然将各位将士召集到大帐,决计攻取蔡州。他认为此时吴元济的注意力都放在北线,主力精兵都驻守在洄曲,而防守蔡州城的均为老弱病残,可乘虚袭取。

李朔与李佑、李忠义等将士缜密计划,对吴元济的兵力布署做了详细了解,发兵之日即在眼前。这天,风雪封山,寒冷异常,李朔突然升帐调兵,他命令李佑、李忠义率3000骑兵做先锋,自己带3000人为中军,唐州刺史李进诚率3000人马断后,兵分三路攻袭蔡州。

为了严守机密,李朔没有告诉军队行军的目的地,只是下令向东行进。李朔率领人马急行军60里,到达蔡州附近的张柴村。此时,张柴村已被吴元济占领,由于天气寒冷,军兵们都躲在大帐中取暖,毫无防备。李朔派人迅速攻入,将叛军一网打尽。然后,他命人将四周的重要通道全部封锁,切断吴元济与其他叛军之间的联系。而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吴元济的大军根本不知道唐军已到眼前。

随即,李朔传下命令,向蔡州急速前进。将士们不禁为难地看看天色,这样恶劣的天气如何急行军?稍有不慎就会跌倒,说不定还会被冻死,或者被吴元济的大军杀死,可是军命难违,无奈只好加速前进。

拂晓前,李朔率领的大军来到了蔡州城下。但是,李朔并没有挥兵攻城,而是命李佑与李忠义指挥军兵悄悄爬上城楼,将守城士兵悄无声息地制伏,只留更夫一人,叫他照常打更,以免惊动城中吴元济的大军。李佑率先锋部队首先进入了城中,打开城门,迎进李朔等人率领的大军,并迅速包围了吴元济的宅院。吴元济在睡梦中被军兵叫醒,无力抵抗,只得束手就擒。李朔攻下落入吴元济手中多年的蔡州,并将吴元济押解入京交给朝廷处理。

战后,将士们请教李朔,为什么进攻吴房,胜而退兵,不攻入内城夺取城池,这次又偏偏逢风雪之夜进攻蔡州,孤军深入,毫不畏惧,还一战得胜?

李朔说:“吴房守军不严,本来很容易就可以拿下,但是,如果夺取了吴房,贼军必然外逃,前往蔡州集中力量防守,吴元济也将向蔡州调集人马,那今天攻取蔡州就没有这样容易了。之所以选择风雪严寒之日攻取蔡州,是因为此时敌兵守备松懈,烽火不能相传,并利用这一机会切断吴元济与其他叛军之间的联系;而我孤军深入,面临生死之战,不战则死,战则有生,军兵一定会誓死而战,无所畏惧。这并不是让大家去送死,而是看到远处就不能顾到近处,考虑到大的方面就不能计算细小的得失,方能成功。如果取得小胜就沾沾自喜,放弃继续进攻;遇到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慌乱不已,那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听了李朔的解释,将士们无不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