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名字叫中国
20109400000006

第6章 奇伟瑰丽的地理风情(5)

末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等,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有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为人们展现了当时繁荣的汴京城,是一幅现实主义的风俗画。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说,源于南宋时期西湖山水画题名,表现的是西湖的十处景观。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有感于西湖十景的昔日盛名,遂逐一题字,当地官员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后来,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州,就西湖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各景点石碑之上,使西湖十景更加广为人知。自南宋至今,西湖十景名称多有变化。现在的西湖十景分别为: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西侧。北宋文人苏轼任杭州知卅I时,发动民工开浚西湖,除葑草,挖淤泥,筑成了一条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横贯湖面的林荫长堤。后人为纪念苏轼治理西湖的功绩,将此堤命名为苏堤。在长达近3公里的堤上,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由南向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古朴美观,与大堤相映成趣。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曲苑风荷:

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地有一座皇家的酿酒作坊名“曲院”,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附近的湖面,种植荷花。每当荷花盛开时节,水面上红莲、白莲、洒金莲、锦边莲、并蒂莲等各种荷花,最为迷人。依水建有古朴典雅的廊、轩、亭、阁,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

南宋时期没有固定的景址,现在的景址位于白堤西端,濒临外西湖,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在这里改建御书楼,楼前铺设跳出湖面的石台,平台四周围以栏杆,旁边建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西湖秋夜之月,充满了诗情画意。清秋气爽之时,湖面平静如镜,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故有“平湖秋月”之称。

断桥残雪:

位于白堤东端,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场所,也是西湖众多桥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有桥与堤截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传说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相会,也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俗称回回坟。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像少女浣纱,称“浣纱柳”,故有“柳洲”之称。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游人静坐而听,赏心悦耳,因有“柳浪闻莺”之名。

花港观鱼:

位于西湖苏堤南段西侧。有一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人称此小溪为花港。南宋内侍卢允升在山下建花园,名“卢园”。园内种花养鱼,尤为著名,有“花港观鱼”之美称。后渐废弃,至清重新凿池养鱼,建园筑亭,康熙题字“花港观鱼”,立碑于湖畔。池内蓄养数干条红鲤鱼,或动或静,千姿百态,赏心悦目;从池边曲径走去,便是花的世界,仅牡丹就有四百多株名贵品种,如“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

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五代吴越王钱弘俶为庆贺黄妃得子,而建“黄妃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因财力不济,又改七层,浚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整个建筑雄伟壮观,为藏经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雷峰塔远近闻名,与民间传说《白蛇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双峰插云: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西南、西北方向。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当群山云雾迷漫时,两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故名“两峰插云”。清代康熙皇帝南巡至此,改为“双峰插云”。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其是在雨后或阴霾多云天气,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云、山一片朦胧,如一幅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

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之南,南屏山北麓。五代吴越王钱弘傲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称“永明禅院”。地处怪石嵯峨,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间。南宋时改名“净慈禅寺”。寺前原有一大钟,声音洪亮,每到傍晚,钟声在暮霭中抑场回荡,山谷共鸣,传声独远,因称“南屏晚钟”。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以天将破晓,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改称“南屏晓钟”。今天原钟早不存在,新铸铜钟重达14000多公斤,声音悠扬浑厚,景点仍称“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位于西湖三岛之一的“小瀛洲”附近。北宋苏轼组织民工疏浚西湖时,挖湖泥堆积成岛基。后人为防止西湖再度淤积,立三座瓶形石塔为观察标志,名为“三潭”。石塔中空,球形塔身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难分真假月影,夜景十分迷人,故得“三潭印月”之名。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又称燕山八景或燕台八景。八景之说始于金代明昌年问(1190年),但八景之名历来说法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弘历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玉泉趵突、西山晴雪、金台夕照、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太液秋风:

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东岸万善门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云榭”。《燕京八景图》中记载“天气晴明,日月晃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日太液晴波。”乾隆诗中有“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之句,故叫太液秋风。在中海的建筑水云榭上,刻有乾隆皇帝亲题“太液秋风”四字。站在水云榭四望,北面是北海的大桥,背倚琼岛白塔,南面可越过宽阔的水面遥望瀛台;东岸万善殿、千圣殿是近景;西岸绿荫丛中掩映着金碧辉煌的紫光阁;远处碧波干顷,近处荷花映日,景色宜人。

琼岛春阴:

清乾隆十六年立碑题“琼岛春阴”四字,该石碑原在今北海白塔山西坡悦心殿门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迁到白塔山东侧现址。琼华岛自金大定十九年(1179)建离宫以来,不断修缮,景色不凡。《八景图》记载“山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变化翕忽,莫测其妙,故日琼岛春云。”乾隆皇帝改为琼岛舂阴,因为他诗中有“当春最早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之句。琼岛春阴在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

玉泉趵突:

玉泉山在万寿山之西,有三个石洞,一个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浅莫测;一个在山南,泉水流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一个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门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宛然其流若虹,故叫“玉泉垂虹”。后乾隆改为“玉泉趵突”。他说:“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也不过是也,向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因此予以正名,表为天下第一泉”。

西山晴雪: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所说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带。香山是这一带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径朝阳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雾窟”。该处每当冬雪初霁,在重叠的峰峦上,凝聚着银白色的积雪,茫茫无边,闪耀不融,显得格外奇丽。金台夕照: 金台,即黄金台。原指公元前3世纪,燕昭王为礼贤下士所置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聘请天下名士。至于该台的位置,由于年代久远,一时较难确切指出,目前有金台七八处。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关东店南3501厂内(原苗家地教场东边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还能见到石碑倒卧的照片,现在无任何遗迹了。

蓟门烟树:

相传蓟门是古蓟州遗址,又叫蓟丘,俗称土城,是辽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胜门外西北,距城内约4公里。古城墙和古建筑物都已废圮,只有古城门旧址两个土阜还存在。据说当年其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名“蓟门烟树”。清代,乾隆皇帝好古,寻访古迹,指元大都西墙残门为蓟门。写诗:“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邱。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并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于此。

卢沟晓月:

卢沟即永定河,古来交通要道。金世宗ll 89年下令建桥,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广利桥。桥如长虹,ll拱券门,4个华表,望柱上雕有大小石狮485个。桥长266米,宽9米。古时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约是半天的路程。鸡鸣上路,尚见明月当空,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于是“晓月”的意境名传遐迩。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发生于此。

居庸叠翠:

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是长城三大名关之一,有南北两口,南为南口,北称八达岭。中间是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山涧溪谷,俗称关沟。两侧山势雄奇,翠嶂如屏,林木繁茂,景色幽美,故有“居庸叠翠”之名。清代,乾隆皇帝多次游览,并写下了居庸叠翠诗,立碑于此。

各显神奇的五岳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为我国五岳的东岳。古代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之誉。秦始皇统一中国封禅泰山后,汉代武帝、光武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都相继仿效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历代著名的文人学士,也都慕名相继来此,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杜甫的《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泰山不仅有雄奇壮丽的山势,而且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山顶更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是一处名冠世界的文物宝库和游览胜地。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人文景观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为历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从秦、汉起历经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庙主殿天贶殿为我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殿内正中奉祀“东岳泰山神”像,殿壁有“东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画。东为出巡,西为返回,画面以仪仗人物为主,场景阵势浩大,人物生动逼真。壁画长62米,高3.3米。殿东汉柏院内有五株汉柏,传为汉武帝手植。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北厅陈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内有秦李斯小篆《泰山刻石》。岱庙实为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之综合博物馆,而碑刻艺术之书法,可谓集我国书法艺术之大成。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境内,为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

东峰是华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顶有朝台可以观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阳峰。

西峰,是华山最秀丽奇峻的山峰,因峰顶翠云宫前有莲花石,形状如莲花。故称莲花峰。

南峰即落雁峰,是华山主峰,海拔2083米,也是华山最险峰,峰上苍松翠柏,林木葱郁,峰东有凌空飞架的长空栈道,北峰也叫云台峰,亦称云台峰,是总辖四峰的冲要处所,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只有一岭南通,险要异常。

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于东峰西壁,是通往东、西、南三峰的咽喉。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为五岳中的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古称南岳“四绝”。春看花,夏观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四季奇观;飞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异石,古树名木,亦是南岳佳景。风景区内有24岩、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南岳山高林密,环境宜人,是著名的避暑和观冰赏雪胜地,同时还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这里有世界稀有的原始次森林,有600多种树木和800多种草本植物。其中有东晋的银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见的绒毛皂荚,奇异的摇钱树、连理枝、同根生、金钱松等。这里还有极其珍贵的华南竹鸡、杜鹃、鹰嘴龟、娃娃鱼等。自晋以来南岳佛、道共存,历代不衰,为宗教史上所罕见,是我国唯一佛道并存的名山,有形似故宫的岳庙,有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还有日本曹洞宗视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称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观,巧妙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