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欢迎的说话方式
20110700000003

第3章 让人心动的语言艺术(3)

巧妙应变,得体赞美

通常人们在进行交流或辩论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双方讨论的同一个概念要取得一致的认同,这在逻辑上叫做“同一律”。而移花接木,则是巧妙地偷换概念,和原来的含义相反,这样,也能产生幽默效果。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位长官到连队巡查,正赶上士兵们吃中午饭。“伙食怎么样?”长官问士兵们。“报告长官,汤里泥土太多。”一个多嘴的士兵回答。“你们入伍是为了保卫国土,而不是挑剔伙食!”长官非常生气地大声斥责道,“难道这个道理都不懂?”“懂!”士兵毕恭毕敬地立正后,又大声说道,“但绝不是让我们吃掉国土。”一句话,说得长官顿时对这位士兵刮目相看了。从那儿以后,士兵们的伙食很快得到了改善。“泥土”与“国土”意义相差甚远,但士兵却能不无关联地与国家的形势、国土的沦丧和军人的职责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体现了一个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又巧妙地达到了改善伙食的目的,同时还给枯燥无味的军旅生活带来了无限生趣。

一个人在市场上买了七只来自异国的麻雀,准备进献给本国的国王。但他想到七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如果就这样呈献上去,他担心国王会生气,于是决定混一只本国的麻雀进去,凑够八只献给国王。

国王见到来自国外的八只麻雀,果然很高兴。但当他仔细玩赏一番后,赫然发现其中有一只本国的麻雀混迹其中,立即大怒:“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故意加入来欺骗我孤陋寡闻的?”那人吓了一跳,但他马上冷静下来,解释道:“陛下的眼睛果然厉害!可是陛下,这只本国的麻雀,是其他7只外国麻雀的随行翻译啊!”

这番解释虽然有几分荒谬,但他能够急中生智,对国王奉承得体,最后还是得到了嘉奖。

与上司保持良好沟通的技巧十分微妙,要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说得体的话。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

曾国藩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停了下来。曾国藩又问:“你们以为我怎样?”众人皆低头做沉思状,不敢妄加评论。这时,一个主管抄写的后生插话道:“曾师是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一齐拍手称赞。

曾国藩听了这话十分受用,谦虚地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而去后,曾国藩问起刚才说话人的一些情况。幕僚告诉他说:“此人是扬州人士。入过学,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听完后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这位后生在曾国藩的举荐下出任扬州盐运使一职。

真可谓是区区一句话,胜读十年书。这位后生正是抓住了曾国藩自以为“仁德”这一点,对其进行了得体的赞美,结果飞来横福。由此可见,只要对人赞美恰到好处,其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幽默助你走向成功

每个人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都会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的甚至是相当棘手的难题,需要你去妥善处理。

智者的体验是:不轻松的问题,可以用轻松的方式来解决;严肃之门可以用幽默的钥匙开启。

有一位大学生思想很活跃,且为人诙谐。他在当了推销员之后,萌发出一个好主意。他有一次走进一家报馆问:“你们需要一名有才干的编辑吗?”

“不。”“记者呢?”“也不需要。”“印刷厂如有缺额也行。”“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年轻的推销员边说边从皮包里取出一块精美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人”,如此轻而易举地促成推销实在妙。

美国俄亥俄州的著名演说家海耶斯,三十年前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畏首畏尾的实习推销员。一次,一个老练的推销员带着他到某地推销收银机。这位推销员并没有电影明星推销员那种堂堂相貌,他身材矮小、肥胖,红彤彤的脸却充满着幽默感。

当他们走进一家小商店时,老板粗声粗气地说:“我对收银机没有兴趣。”

这时,这位推销员就倚靠在柜台上,咯咯地笑了起来,仿佛他刚刚听到了一个世界上最妙的笑话。店老板直愣愣地瞧着他,不知所以。

这时,这位推销员直起身子,微笑着道歉:“对不起,我忍不住要笑。你使我想起了另一家商店的老板,他跟你一样地说没有兴趣,后来却成了我们熟识的主顾。”

而后这位老练的推销员一本正经地展示他的样品,历数其优点,每当老板以比较缓和的语气表示不感兴趣时,他就笑呵呵地引出一段幽默的回想,又说某某老板在表示不感兴趣之后,结果还是买了一台新的收银机。

旁边的人都瞧着他们,海耶斯又困窘又紧张,心想他们一定会当做傻瓜一样被赶出去。可是说也奇怪,老板的态度居然转变了,想搞清楚这种收银机是否真有那么好。不一会儿,他们就把一台新收银机搬进了商店,那位推销员以行家的口吻向老板说明了具体用法。结果这位推销员运用幽默的力量跨过了严肃之门,取得了成功。

幽默能使你豁达超脱,使你生气勃勃;幽默能使你具有影响力,使你打破僵局,摆脱困境;幽默是润滑剂,也是成功者的禀性。所以无论是朋友相处,还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推销员,都应富有幽默感。

不要盲目恭维对方

凡说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而且要言之有物。比如到别人家里做客,与其不切实际地乱捧主人一场,不如赞美主人房间布置得别出心裁、壁上的一幅上乘之作或盆栽的精巧。若要取得他人的喜欢,我们就要尽量发现他人的兴趣并加以发挥。若主人爱狗,不妨赞美他的狗;若主人爱金鱼,则不妨说说自己如何欣赏那些鱼的美丽。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比说上许多无谓虚浮的客气话更为明智。特别关心别人的某一种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外还觉感激。

如果我们对别人没有清楚地研究过,就不可盲目地恭维对方。只有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别人的话,才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好感。比如,对一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赞美他时,我们首先要想到,他能够成为名人,一定是在自己的工作中有特殊的贡献,而在他成名之后,恭维他的工作成绩的人一定很多,积久当然也就会生厌了,若我们仍然依葫芦画瓢地用别人所用过的话来恭维他,是不会使他觉得高兴的。所以,我们的恭维若不能别出心裁,则无济于事。对这种人,最好拣工作以外的其他事情去赞美他。譬如某歌唱家喜欢在闲时写写诗,那么我们与其赞美他歌声悦耳动听,不如说他诗写得好,因为对方成名的工作,无须我们再多恭维,而其诗写得好却无人加以注意,我们若特别提及,一定会博得他无限喜悦。所以,赞美一个普通的人,可以赞美他努力了许多而无人注意的工作,尤其是他足以自慰的工作或本领。但对于一个名人,我们却要欣赏他那些不大为别人所知的,而是他自己所得意的事情。

说话要谨慎,恭维他人的话尤其如此。我们若以为恭维的话不会得罪人,可以乱说,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切实际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恭维话,都很容易闹出是非。正如我们不能随便见到妇人就赞美她漂亮一样——倘若这个女人明知自己实在称不上漂亮时,心里会觉得我们是在笑话她,定会生气。女人,我们可以赞美她漂亮,或说她活泼.或说她苗条,或说她健美,或赞美她有才智,或说她幽默,或恭维她处理家务井井有条、教子有方,等等。同是女人,各有所长,虽是赞美,也要加以选择。

总之,恭维他人的话,一不能乱说,二不能不分对象用同一的说法,三不能多说。

奇异的话让人开心而笑

某人要出国进修,他的妻子半开玩笑地说:“你到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他笑道:“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瓦刀脸,罗圈腿,站在路上怕是人家眼角都不撩呢!”一句话把妻子逗乐了。

人人忌讳提自己长相上的缺陷,可这位丈夫却能够接受自己的先天不足,并不在意揭丑。这样的自嘲体现了人生智慧,比一本正经地向妻子发誓绝不拈花惹草,其效果不是更好吗?

人际交往中,当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洒到一位客人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这位客人却微笑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在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这位客人出乎意料的幽默,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消除了耻辱感。

在有些生活场景里,听众的提问旨在寻求答案,如果结果不好直接回答,不妨故意错位,从具体的生活细节着手,将大问题转向小问题,好像在回答对方提问,又让对方抓不住任何实质性信息,从而机智地避免窘境。

某君在单位做业务报告,报告结束后,有同事当场提问:“像你这样才华横溢的人,这个公司看来不适合你了,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做完报告就走。”回应他的是台下热烈的掌声。

同事的提问显然具有某种挑战性,这个问题很敏感,不能回避,回避有默认的意味,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障碍;如果直接否定,以后有机会走时,岂不是在故弄玄虚?而“做完报告就走”意思就耐人寻味了。同事所谓的“走”,是指“离开职业环境”,而他回答的“走”,是指“离开空间环境”。这一高明的回答,别人如何理解都只能是猜测。

幽默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下面的例子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人要出远门,临行时嘱咐其子道:“我走后,如果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有点儿小事出门了,并请他进屋喝茶。”此人深知其子愚呆,怕他忘记,又把这番交代的话写在纸上。儿子把纸条放在袖子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可是过了三天,还不见有人来。儿子以为这纸条没用了,就把它给烧了。

在纸条烧后第二天,来了个人找他父亲,儿子急忙到袖子里找纸条,找不到,便说:“没了。”客人一听,以为他父亲死了,惊问:“几时没的?”儿子回答说:“昨天晚上就烧了。”

风平浪静的水面,投进一块石头,就会一下子发出响声。常规思维的心理,被超常的信息搅扰,也会引起心波荡漾、心花怒放。而奇异、荒谬,就是这种超常的信息,也是幽默之所以搞笑的原因之一。

即景生题,巧妙开场

演讲者如果一上台就开始进入主题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的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竣工。落成典礼那天,国务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只见人群、麦田、牧场、果园、连绵的丘陵和高远的山峰历历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立即改变了原先想好的开头,从此情此景谈起: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这段开场白语言优美,节奏舒缓,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而又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据记载,当埃弗雷特讲完这段话时,不少听众已泪水盈眶。

需要注意的是,即景生题不是故意绕圈子,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否则会冲淡主题,也使听众感到倦怠和不耐烦。演讲者必须要心中有数,还应注意点染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1945年5月4日,云南大学、中法大学等校的大学生,在云南大学的操场上举行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会议开始不久,突降暴雨,会场秩序大乱。此时,闻一多先生迎着暴雨站在台上高呼:“热血的青年还怕雨吗?今天是天洗兵!武王伐纣那天,陈师牧野的时候,军队正要出发,天下大雨,于是领头人说:‘此天洗兵。’意思是把蒙在甲胄上的灰尘洗干净,好上战场攻打敌人。今天,我们集合起来纪念‘五四’运动,天下雨了,这也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上来、走近来!勇敢的人走拢来!”

闻一多这段即兴演讲的开场白,成功地借用了“景(雨)”和“情(下雨)”,引发出武王伐纣“天洗兵”的故事,号召青年们继承“五四”光荣传统,经受暴雨的洗礼,做一个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这段开场白既切景切情,又切合大会的宗旨,颇具鼓动力、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