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说过:“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谈上十分钟而使对方感兴趣,那你就是一流的说话高手。”这句话看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人”这个范围是很广泛的,不论困难或容易,我们先要闯过这个难关。有了好口才,你就可以做一个成功的人。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每一个演讲者都希望自己的演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如果演讲者能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那么这样的演讲往往更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怎样从听众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设身处地,为听众着想。
在演讲中,演讲者设想自己处在听众的地位或境遇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从而使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灵相通,使自己的演讲让听众听得进、能接受。
上海某工厂新分来了一批失足青年,该厂厂长在接待这些失足青年时,发表了简短而感人的演讲:“我热烈欢迎你们到厂来,共同为振兴我厂工作。你们用不着把过去的情况对我讲。我也不会问你们过去的事。我更不许别人来议论你们过去的事。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你们痛恨过去的行为,已经开始向昨天告别。你们不希望重提旧事,更不希望听到任何讽刺打击,来继续伤害你们的心灵。你们渴望得到组织与同志的理解、鼓励与尊重。你们愿意重新开始人生的旅程,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我理解你们,只要你们努力工作,好好学习,我一律平等、一视同仁!”
这位厂长设身处地地讲出了失足青年的心里话,就像一剂强心针,鼓起了失足青年开拓明天、争取新生的勇气与信心,因而也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演讲效果。
在演讲中,演讲者还可以运用假设,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起到互补的作用,更容易形成双方的共识。
上海轻工业局举办了一次“企业有困难,我们怎么办?”的演讲比赛。有一位工人演讲的题目是:《假如我是一个厂长》。他说:“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原材料调价、资金短缺、市场疲软、效益滑坡……
“假如我是一个厂长,我牢记三句话,一是与其在逆境中拖垮,不如在拼搏中奋进,继续发挥企业精神,带领职工知难而上,绝不向困难低头。二是不找市长找市场,我绝不乞求政策、等待改革,而要果断地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三是人心齐,泰山移,干部与群众要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这样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这位青工的演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知道听众中的绝大多数是工人,他们渴望听到厂长在困难时候的声音。他用一个工人的话来讲出厂长的心声,听众将心比心,促使干部与工人原先的互怨和不满消除,使厂长与工人形成共识:齐心合力,共渡难关。
一张利嘴走天下
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辜鸿铭生就一张利嘴,他精通西欧许多种语言,且言辞敏捷,语言天赋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还是个超级记忆天才,在少年时代所学的诗歌,终生不忘。曾师从辜鸿铭学英语的著名作家凌叔华,曾亲耳听过年过花甲的他背诵弥尔顿的那首六千一百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居然一字没错!当外国友人请教他因何有如此的记忆力时,他说:“你们外国人用脑记忆,我们中国人用心记忆。”
辜鸿铭的一张利嘴,为辫子保过驾,为缠足做过辩护。外国人问他:“为什么中国人留辫子?”他反问:“为什么外国人留胡子?”外国人问他:“为什么中国妇女要缠足呢?”他反击:“你们西洋女子为什么要束腰呢?”在英国留学时,每逢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他都敬上酒馔,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他:“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
辜鸿铭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他吃饭,大家对他都很尊重,推他坐在首席上。宴会上,一个外国专家请教辜鸿铭,“先生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微笑着说:“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道。如果今天大家都像你们西方所提倡的那样竞争,大家都抢着坐首席,最后再以优胜劣败结束,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访问,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之洞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鸿铭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道:“听说先生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立即回敬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博文听了,无言以对。
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时,最常见的扮相是身穿长袍、梳着小辫子。学生们初次见到这一怪相,顿时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此言一出,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辜鸿铭担任北大教授时,一天,他对一位美国女士讲解“妾”字时说:“‘妾’即‘立女’。意思是说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位美国女士一听,立即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
辜鸿铭从容地说道:“你只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碗,哪有1个茶碗配4个茶壶的呢?其理相同。”不久,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德国贵妇人也以同样的问题质问辜鸿铭。辜鸿铭说道:“敢问夫人代步是用汽车还是用打气筒?”贵妇人一愣,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据实答道:“汽车。”辜鸿铭不慌不忙地说道:“汽车有四只轮胎,请问府上备用有几副打气筒?”此语一出,顿时哄堂大笑,弄得那位贵妇人啼笑皆非。
辜鸿铭这段著名的“茶壶、茶碗理论”传出后,一时成为笑谈而广为传播,以致后来引出一段爱情佳话: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陆小曼怕徐志摩再和别人有爱意,就对徐志摩说:“你可不能拿辜老的茶壶譬如来做借口而多置茶杯。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而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用,牙刷可不行。”
辜鸿铭机智善辩,虽然有时也狡辩,强词夺理,用理不得其正,但其自圆其说,并以巧言制服论敌的那份能耐,却是中外罕见的。一代宗师林语堂对其推崇备至:“他是具备一流才智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见识和深度,不是这时代中的人能有的。”
优雅的谈吐讨人喜欢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伊立特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
善于说话的人,不但能使不相识的人见了他们产生良好的印象,并且能广结人缘,到处受欢迎。
许多人说话的本领不很高明,是因为他们不曾把谈话当做一门艺术,不曾在这门艺术上用过工夫。他们不肯多读书,不肯多思考。他们说话,宁肯随便用粗俗的语句,而不肯“三思”而后言,将自己的意思用文雅、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许多年轻人,终日只说些没有任何意义的闲闻琐事。面对一个陌生人,他们这种说话方式肯定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相传,有家父子冬天在镇上卖便壶(俗称“夜壶”。旧时男人夜间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父亲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不多久,儿子的地摊前有了看货的人,其中一个看了一会儿,说道:“这便壶大了些。”那儿子马上接过话茬:“大了好哇!装的尿多。”那人听了,觉得很不顺耳,便扭头离去。在南街的父亲也遇到了顾客说便壶大的情况。当听到一个老人自言自语说“这便壶大了些”后,马上笑着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好几个顾客听罢,都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走了便壶。
父子两人在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结果迥异,原因就在会不会说话上。我们不能说当儿子的话说得不对,确实,便壶大装的尿多,他是实话实说。但不可否认,他的话说得欠水平,粗俗的语言难以入耳,令人听了很不舒服。本来,买便壶不俗不丑,但毕竟还有些私密的因素在内。人们可以拿着脸盆、扁担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着个便壶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此时,儿子直通通的大实话怎么不使买者感到几分别扭?而那个父亲则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推销商。他先赞同顾客的话(“大是大了些”),以认同的态度拉近顾客的距离,然后,又以委婉的话语说“冬天夜长啊”,这句看似离题的话说得实在是好。它无丝毫强卖之嫌,却又富于启示性。其潜台词是:冬天天冷夜长,夜解次数多且又怕冷不愿意下床是自然的,大便壶正好派上用场。这设身处地的善意提醒,顾客不难明白。卖者说得在理,顾客买下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儿子一句话砸了生意,父亲一句话盘活了生意,这不正说明了“善讲”的重要吗?
会说话办成事,不会说话办砸事。某青年与一位名牌大学的老教授在火车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想借老教授的钢笔写东西,便说:“钢笔拿给我用一下。”然后,老教授是位颇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青年如此失礼,便把头扭向一边,没有理睬青年人。假如青年人说话的时候敬重点:“老先生,能借你的钢笔一用吗?”其实结果可能就会截然相反。
有位“未来的女婿”初次登岳父家的门,发现在这位未来的老丈人家的茶杯、茶壶、碗碗碟碟都是非常精致的青花瓷器,马上就判断出未来的老丈人喜欢什么了。他于是称赞说:“这青花瓷器古朴典雅,太精美了。”就这句话把未来的岳父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马上找到了共同话题,谈得非常投机,“未来的女婿”第一次登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说话讲究措辞文雅,态度自然,同时还需使你的言词富于同情,处处显示你的善意。唯有充满温暖的同情的话语,才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假使你的话是冷淡而寡情的,那是引不起他人注意的。选择各种题目,努力去做优美而精纯的谈论。常常用清楚、流利、文雅的言词去表示自己的意思,这是一种良好的训练。多结交有学问的人,常与他们交谈,耳濡目染,自然你也就会说话了。多读书,也是提高语言艺术的一种好办法。多读书不但能开拓心胸,增加知识,而且,能熟悉许多词汇和语句,提高表达能力。
振作精神,克服障碍
善于言辞,无疑对每个人的事业和生活都裨益无穷;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演说家,更是令人艳羡,使人崇拜。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我们周围也确实不乏不善说话、沉默寡言之人。
一些人天生性格内向、孤僻,对说话存在胆怯心理。“我总是不敢在人面前讲话、发言,那会使我心跳加快,脑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认自己说话的胆怯,而且对此颇为苦恼。
往往每一个说话胆怯的人都以为怯场的只是自己,以为别人并不怯场,总是在想:“为什么只有自己这样呢?”其实,那并非某个人所特有的现象,只不过别人对于怯场状态不太注意而已。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般的人,都或多或少在说话方面有着不健康的心理,而紧张和恐惧便是这些不健康心理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影响人们进行正常说话和语言交流的明显障碍。
每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往往会被一些潇洒大方、表达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每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也往往会被一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也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说话时无忧无虑,应付自如。他们也一样常常怯场。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自己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钟。美国某播音员,起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现场附近寻找浴室。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现说话胆怯的情况,那么,怯场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现象。怯场时,明显症状是脸红、心扑通扑通地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等。如果此刻说话者想到:“怯场啦!怎么办呀!”他就会因慌张而说不出话来。但是,如果他当时想到的是:“换了任何一个人遇此情景,都会怯场。”他会随之镇静下来,很快恢复平静。所以,正确地对待怯场非常重要。
美国某年轻议员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经验的议员请教时说:“我在演说之前,心里老是扑通扑通地跳,这是否正常?”年老的议员则回答道:“那是因为你对于你要说的话进行着认真的考虑,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也难免会出现如此情况。”
台湾某名歌星这样说过:“面对观众,如果我不怯场,那时我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此话表明了这位歌星对于每一次演唱都是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如果他马马虎虎地行事,觉得凑和唱完就行了,那他就有可能不会怯场。
由此可见,说话胆怯是一种非常正常而又极其普遍的情况,它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任何一次与他人的交谈中,而绝非个别人的语言方面的缺陷。那些常因自己说话胆怯而烦恼的人,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而应该振作精神,努力克服这种困难。
善于沟通是一种艺术
善于沟通是一种艺术,是透过眼睛和耳朵的接触,把我们自己投射在别人心中的艺术。其实,沟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沟通的技巧就在于重视别人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
古时候有个宰相请来一个理发师为自己。也许是内心过分紧张,理发师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他顿时惊恐万分,心中暗暗叫苦,深知宰相一旦怪罪下来,自己不能活着走出宰相的家门。
所谓情急智生,理发师脑筋一转,顿时想出了一个免于灾祸的主意,他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好好干活,看我的肚皮干啥?”
理发师说:“我听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相爷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顿时大笑:“那是指宰相的气量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不计较。”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一听大怒,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正要发作,想起了自己刚才说过的话,又冷静下来,于是大度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人际沟通时,要想说服对方,掌握说话的技巧是十分关键的。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你和我谁的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