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棒孩子
20134700000019

第19章 德:爱心,从娃娃抓起(1)

重视素质教育,引导做人观念。

孩子的发展,切忌偏颇,即只注重一点而不顾及全面。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可让他从小就逐步明白做事先做人的成功道理。

-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博士,金克里。

《如何做一个全面的孩子》。

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危机。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

有些孩子由于父母没有给他们最好的度过童年的方式,不懂得是非善恶。他们闲散、无聊,成天无所事事。有的孩子以打架和欺负别人为乐,更有的沉浸在邪恶的赌博之中。我们看不出这些孩子有什么美好的未来。

对于孩子,爱和同情心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尽管有专家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么这种天性就会消失。

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同情心、爱心以及责任心,那你现在就必须开始对他们加以培养。

教养第一:你的孩子尊重你吗。

曾经有人问一位法国元帅的母亲:“您是用什么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如此伟大的人物的?”元帅的母亲回答道:“我只是教儿子好好地服从。”

服从是孩子的重要品德之一。为了使孩子养成服从的习惯,父母应该首先持正确的观点,要对孩子讲清楚,父母让他干什么,是为什么应该那样去做;父母不让他做什么,是为了什么不应该去做。一切都要以理服人,不能平白无故地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样做都是为他们着想的。

有一位朋友诉说:“我和妻子在儿子幼儿期和童年期忽视了对他尊重父母的管教,那时他把整个家庭搅得一团糟。妻子认为他还小,相信以后长大后会变好。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他变得越来越脾气暴躁、自私贪婪、自以为是。他做错了事,我们简直不敢管他,他甚至比我们还厉害。他现在12岁,已经变成了我们一点也控制不住的野马。他时常向我们发脾气,蔑视家庭和父母,似乎家中的一切都不如意。”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我们只能说,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如果希望把良好的品德传授给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必须自己先具备良好的品德。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服从,实际上是向良好的品德服从。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颇具学识的人,但举止言谈表现出良好教养者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像算术和地理等知识,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能学会。然而,教养若不在幼年时期形成,以后就很难具备了。一种好的习惯在孩子幼小时很容易养成,但在他们长大定形后就很难养成了。反之,孩子在小时候养成很多不良习惯,长大后也难以改掉。

对于正确的事物,父母应该坚持。如果孩子面对正确的事物而不接受,父母必须让他们学会服从。孩子生下来就是利己的,这似乎是一种天性。他们对他人要求多,为他人想的极少,简直就是个小暴君。然而,这种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矫正的。若从小的时候就教他为他人着想,教他怜悯他人,孩子长大后绝不会成为利己主义者。

小孩子都是很贪婪的。这是孩子的本性,不应该因此随便责打他们,而是要注意教育方法。只要注意正确引导他们,孩子很快就会成为不自私的人。

小孩子由于幼小,不懂得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没有危险的,因此,作为大人,就必须阻止你的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假使你不想让孩子跑到房子前面的街上,你当然要解释为什么你要他远离街道,但是只靠你的解释并不能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这种危险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过于抽象了,他还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你过于生动地描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他又会变得过分害怕而不敢再到屋外去玩耍。

在这种情况下,你坚持要孩子同意不到街上去的规则会好得多,这样你管教的中心就是服从而不是让自己选择行为。你孩子不服从你的风险很大,所以允许孩子失败、忘却或者反抗的余地就很小。

除了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外,你应该经常重复这些规则,这样你的孩子就肯定能记住它们。

如果只有在真正需要这种管教策略的情况下,你才使用它-教育孩子严格地遵守某项规则,那么你让孩子在这方面加以配合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他会认识到这个要求如此不同寻常的强硬,一定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你滥用这种策略,它很快会变得没什么用。

你要经常花点时间考虑你的管教行为和要求后面的目的,这可以在与孩子关系紧张的时候帮助你保持平静和泰然,也可以帮助你避免无目的地惩罚你的孩子。要知道,甚至最为清醒的父母,都可能变得习惯于发布各种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他们自己兴趣所在的命令。比如,当一位母亲需要她4岁的女儿帮助她做某件事的时候,她就会对孩子说:“快点做好准备。”这时母亲关注的是自己的还是女儿的兴趣?

母亲的命令本身无伤大雅,但是却无意中表明父母有时是欠考虑的,在这方面他们还要学会控制自己,尤其是在对孩子非常生气的时候。父母非常容易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和权威性变得想当然。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他们会把自己的期望和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混为一谈。而他们的孩子会因此变得更为困惑,并有可能因受到伤害而心怀怨愤。

为了你自己,或者说为了你的家庭,你可能不时地坚持要孩子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你要确信自己了解这个事实:在你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表达了你的意识,你为自己的要求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还有就是你已经把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这样,你的孩子最终会学会像尊重自己的兴趣一样尊重他人。

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阅读和劳动来帮助他们改正。书本中的知识和道理能让他得到良好的指导,而劳动可以让他感到一切都来之不易。孩子只要具备了学习和劳动的习惯,那么就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有教养的人。

管教要严:让孩子懂得规矩。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不太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做父母的对孩子的管教,必须从严出发,要让孩子懂得规矩。这里介绍一些对幼儿进行管教的方法:

(1)在用纪律约束孩子的时候,这些规则应该清晰、一致、可靠。

在许多事例中,幼儿不合规矩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动机都是对于命令下意识的渴望。这个世界在孩子看来是非常神秘的,因此也是令他感到惊恐的。更糟糕的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不合规矩的行为,迫使父母帮助他们把事情纠正过来。

作为父母,要为你的孩子确定明确的行为标准,定期检查以确保你的孩子理解和接受这些标准,并且以一种可以预期的安全方式运作和维持这些标准,这些都是你的责任。如果有一天你瞅见孩子在偷蛋糕,而且第二天又发生了同样的事,你却只是从容地笑笑,那么孩子将无法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是双亲家庭,那么你和你的配偶要使用相同的管教方式,而且要以相同的方式分担管教的责任。最重要的是,一位家长不能把管教者的角色推给另外一位家长,或者在孩子面前为谁担任这个角色讨价还价。那些对孩子也负有管教责任的人,比如祖父母或者保姆,你也应该告知他们你确定的管教方式,并鼓励他们按照这种方式去做。

(2)不要靠体罚来管教孩子。

揍孩子的屁股或打孩子的耳光,只能表明你自己已经失去了控制。从根本上来说,你只是在教孩子:理智不起作用的时候只能靠暴力。因为害怕挨打,孩子短时间内的行为可能会表现得更容易被别人接受,但是最终结果只能是使孩子内心滋生出不为人所知的怨恨,在情感上和打他的人不断疏远,最后可能就是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报复。

父母和幼子之间的联系在感情上是多变的,他们彼此间的交往通常潜在地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即使最仁慈的、最富于爱心的父母,有时也会揍孩子的屁股或打孩子的耳光,尤其是当孩子做事不顾后果而伤害了父母的时候(比如到处游荡的时候带着刀子)。如果揍屁股或打耳光只是偶尔发生过一次,那么就可以被原谅;如果这种行为一再重复,被当作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那么就是不可原谅的。

一旦你有体罚或责打孩子的冲动,应尽量想办法减少精神上的紧张,比如从1数到10,或者一定让自己和孩子都坐下来,平静几分钟。如果你的确因为强烈的感情冲动而体罚或责打了孩子,你对自己和孩子都需要有耐心,向孩子解释你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再向他道歉。

(3)把注意力集中于即将出现的问题上,尽快地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管教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每当孩子破坏了某项规则或者制造了某类问题的时候,人们总是埋怨孩子,却不考虑孩子所处的环境。如果你的孩子在撕书的时候又被你抓住了,你不要像一般人那样脱口而出:“坏孩子!”或者“为什么你总是给我制造麻烦?”相反,你首先应告诉他(或让他想起来)按规矩是不可以撕书的,要他保证(或一再保证)同意这个规则。孩子也应该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当然不是用不让看电视来责罚他,这样对他会显得不合逻辑,最好要他整理被他弄得乱七八糟的东西。

另外一种管教孩子但更加隐晦的方式(但不是问题)是只给孩子下命令,却不教他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比如,如果你看见女儿正在折磨家里的猫,这样说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你那样抓着猫的眼睛,它会受伤的。”而不应该冲着她叫嚷:“不要动那只猫!”

(4)如果合适的话,把“暂停”作为管教孩子的一种艺术。

如果幼儿就是不愿停止不合规矩的行为,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种情况:无论父母说什么或做什么,孩子都会继续哭哭啼啼,满房间乱跑,或者摔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最可能是在寻求他人的注意,哪怕是招来责备也好。在这种情况下,“暂停”是非常有效的管教策略。

“暂停”是告诉行为不端的孩子到一个特定的、单独的地方呆一段时间,直到他已准备好按照更容易被他人接受的方式行动的时候。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孩子离开诱发其不良行为的环境,而且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他按自我调整的速度去认识不合规矩的行为让他失去了什么:失去了他人的陪伴。

为了某种一贯的目的,“暂停”之处应该总是相同的-一处安静之地或孩子房间中的一张椅子。如果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就想出去,就应该确定“暂停”时间的最低要求。对每个年龄的孩子都从1分钟开始,但是不要超过30分钟。“暂停”时间不应该太长,否则就会失效。

(5)如果可能的话,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替代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说“不”。

比如你的孩子正在敲锅,而你不想让锅被他那样敲打,那就提供另外一个更适于敲打的东西。如果他制造的噪音打扰了你,就建议孩子到屋外去敲打。或者你建议他从事另外一项活动,比如画画或者玩积木。不过你只能提供两种选择,否则孩子就会被弄晕了。

(6)尽量把赞扬和指责、好消息和坏消息放在一起。

除非幼儿相信父母依旧爱他,而他接受父母管教的话自己的生活不会变得很糟糕,否则他就不会举止得体地或者积极地接受管教。记住,在一个幼儿的眼里,无论他当时做了什么都是应该的。如果你否认这个事实,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怀疑一切。

(7)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给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安慰,而不会妨碍你的管教目标的实现:

(1)不要过分地夸大实际上的损失。比如,你的孩子把你梳妆台抽屉中的东西全部倒在地板上,如果实际上把它们恢复原状不需要一天,那么就不要说:“要把一切恢复原样需要花我一整天的时间。”

(2)无论何时他的行为不合规矩,都要尽力唤醒孩子心中“较好的自我”。这样做或者能确保这种不良行为不会再次发生(比如,“你总是信守对我的诺言,因此我想我可以相信你不会再和你的表哥打架了”),或者可以让你的孩子知道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你的嘉许(比如,“我很欣赏你今天早上帮助我摆脱困境的方法,但是窗帘是不可以用来玩的,我们必须遵守这条规则”)。

提出一些孩子可以参与的令他感到愉快的事情(比如,“我希望你先把这些碎屑捡起来,然后再玩积木”)。

(3)无论何时,只要你做错了,就应该道歉。

当你意识到你在对孩子进行管教的过程中做错了什么,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这可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些错误的事情包括:不公正地责备孩子,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没有给你孩子足够的机会去解释和改正他的行为,或者惩罚孩子过分严厉。

就管教这种环境而言,最为有效的道歉是迅速、简短而简单的。另外,这个道歉必须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