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20154300000013

第13章 不光要有硬汉形象,更要有硬汉品质(2)

在这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若干选择,虽然孩子从小受到的是正统教育,但是也会受环境的影响,如何让孩子做出正确的、让自己满意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教孩子敢于做主

对于一个人来讲,还有什么比知道自己要什么,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环境左右,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更重要的呢?身为一个肩负着社会、家庭重大责任的男人,就更需要有自己的主见,临危不惧、临阵不慌,准确地把握好自己。

一个人有没有主见,能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于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否要求最大化地实现自我,所以,我们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健全的积极追求人生进步的有主见的人。

1.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当然,我们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自己人生的目标是什么,而是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在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人格建构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志趣,从而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

我们提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把潜能发展成他们自己最宜于成就的人的特征,意思就是说我们要遵从孩子内在成长规律的需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并使孩子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孩子才能了解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内心深处的那个清晰的声音才能呈现出来。只有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幸福地朝着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前进的人。

生活在民主型家庭里的孩子,因为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孩子能享受到更多的自由,所以他们更活泼开朗、富有主见;因为父母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所以他们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也更容易得到父母的重视。而在权威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切都由父母控制,孩子会显得懦弱、依赖性强、做事缺乏主动性,所以,孩子比较没有主见。在放纵型家庭长大的孩子,则比较任性、蛮横无理、自私、独立性差,他们在家里称王称霸,出了门倒没有主见了,更难以自立。

所以,我们要做民主的家长,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主见的人。那么,什么样的家长是民主型的呢?那就是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给孩子充分自由的家长。

比如,有的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已经会说:“我长大了要当奥特曼!”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回应孩子:“真是好孩子!有理想!加油啊!”虽然我们知道这个理想是不现实的,但是却要给予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有的还要进入专业领域学习,不过当选择孩子的业余爱好时,家长必须结合孩子的智能结构,参考孩子的兴趣,并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尊重并理解孩子的理想。

孩子读到高三,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也要参考孩子的意愿,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设计产生偏差,甚至孩子的理想明显不切合实际,也不要强行压制孩子,而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最终找到最恰当的答案。

2.把他人的意见当成参考

我们注重培养孩子有主见,并不是说不让孩子完全考虑别人的意见,那样的话,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一意孤行的莽撞人,从而不断地摔跟头。我们要告诉孩子,要学会坦然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作为自己的参考。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所以想法不同,做事的出发点也不同,集合大家的意见,会考虑得更全面。

我们要告诉孩子,越是有主见的人,越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因为那也是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全面的一个过程,是促使自己成长的好方法。

磨炼一个好男儿

有这样一则新闻,曾经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说是国庆节七天假期间,家住武昌珞桂路的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选择暴走40公里,只为挑战自己的体能和磨炼意志。

为了安全起见,男孩的父亲决定陪他一起远足。那天,父子两个是冒着小雨出发的。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单行20公里,到达目的地后两人累得筋疲力尽。吃过了随身携带的食物,两人开始了回家的路程。妈妈担心儿子吃不消,开车来接父子俩,但是儿子拒绝了。妈妈拿出溜冰鞋让他穿上,以节省体力,也被拒绝了。儿子表示一定要步行回家,不能偷懒。路上实在累得不行,就随手捡起一根木棍拄着走。直到晚上7点半,两人历时近12个小时才安全回到家。

回到家后,男孩累得瘫坐在地上,但还是觉得这个国庆长假过得很有意义。网友们看到此事,纷纷表示:这样的好孩子中国已经很稀缺啦,希望家长们向他们学习。的确,要想儿子有出息,这样的磨炼是非常必要的啊!

成功人士都历经了挫折

在培训界有个大人物,他就是新东方的俞敏洪。俞敏洪是一个经历过挫折的人,他经过三次高考,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外语系。进入名校的兴奋还没过去,北大老师就给了他当头一棒:“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什么也听不懂了吧?”这话对于一个北大学子来讲有多不中听,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不过,俞敏洪意志坚定,分得清话里的意思、话的分量,当即苦听收音机练听力,苦背《朗文英汉词典》,终于在北大校园里站稳了脚跟。

这个短小的故事,可以说是俞敏洪人生的缩影。他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地经历挫折,又不断地战胜失败,然后不断地收获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收获了超强的抗挫折能力。如果俞敏洪不经历这么多挫折,会怎么样呢?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中的蝴蝶一样,生命的张力会大大降低。

有一位妈妈曾经给孩子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草地上有一个蛹,几天后,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有一只蝴蝶在里面挣扎。说是蝴蝶,不过有点丑,勉强可以称它为蝴蝶。蝴蝶卡在了里面,出不来。一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切,拿来家里的剪刀,把蛹壳剪开,蝴蝶出来了。男孩看清了,这就是一只蝴蝶,有翅膀的蝴蝶。但是,不久之后,蝴蝶死了。死之前,它曾费劲地扇动翅膀,想飞起来,但是翅膀干瘪而带不起臃肿的身体,最终没有飞起来。

讲完这个故事,妈妈告诉男孩,任何一只美丽的蝴蝶,都必须经历一番历练,这个历练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付出努力。人的生命也是一样,只有经过一番刻苦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

妈妈说,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不努力长本事,长大后就会像那只被剪开蛹壳的蝴蝶一样,不能展翅高飞。

男孩注定是属于全世界的,他们要在这个世界上有所成就,创造自己生命的辉煌,这是他们应该有的担当。这个担当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但最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够战胜九九八十一难而实现自己的追求。

培养孩子的高逆商

当下,流行一个新概念,叫逆商。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 Quotient,全称为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任何新名词的出现,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那些点击率高的词语,一定是跟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的。可能我们这个时代,孩子生活得太舒适了,抗挫折能力降低了,为了提醒家长注意,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测测他们是不是具有足够的抗挫折能力,于是就有了“逆商”这个词。

为了培养一个具有较高逆商的孩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家长要放手

凡是逆商低的孩子,他们都是被家长娇惯着长大的。他们失去了独立做事的机会,既缺乏独立能力、战胜挫折能力的锻炼机会,也缺乏抗挫折心理、独立性方面的心理体验,以至于,这样的孩子遇到挫折会不知道该怎么办。

反倒是那些对孩子放手、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尝试的家长,给了孩子锻炼自己能力、提升心理素质的机会,使这些孩子的身心变得强大。

2.听得进去负面话

有的时候,向你拍砖的人并不一定是在给你制造挫折,虽然当时他们令你不爽,甚至难堪、疼痛,但是从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以另类的方式激励了你,促进了你的进步,是你的“恩师”,你应该感谢,而不是仇视他们。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谁先明白了这个道理,谁就成长得快。

有的人听不进“忠言”,心太满,觉得自己大学都考上了,懂得很多,能力也很强,别人应该供着他、抬着他,动不动就教训他怎么成?在“满杯”心态下,稍微刺耳的话就听不进去,拎起板砖拍人家,却不曾想到,自己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没有经过理论与实际的融合,能够创造的价值还是很有限的。

3.让怕黑的孩子面对黑暗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害怕的东西,比如怕雷声、怕黑暗、怕登高等。这些孩子之所以怕这些,并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主观心理上的恐惧。消除这些心理恐惧,孩子就能勇敢起来。

苗苗是个非常活泼的小男孩,可是他非常怕黑。赶上停电,灯一灭,苗苗就会吓得大哭,直往妈妈怀里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害怕。

为了消除苗苗对黑暗的恐惧,全家人开始玩一个游戏。

先让爸爸在一个房间,妈妈带着苗苗躲在另一个黑暗的房间。然后,爸爸开始慢慢地摸索着寻找母子俩,找到以后,给苗苗一个拥抱。接着,爸爸躲在黑暗的房间里,妈妈带着苗苗一起去找,找到以后,爸爸就亲吻一下苗苗。

这样重复玩了多次黑暗中捉迷藏的游戏后,苗苗就再也不怕黑了。

对于涉世不深的孩子,类似的盲点会很多。只要父母想办法,使孩子跨越这些盲点,孩子自然就会坚强起来。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就会明白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挫折,其实都是可以面对和克服的。

听孩子说:“我能行!”

我经常听到妈妈们说这样的话:“我家孩子缺乏自信,明明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却不敢去做!”“儿子就喜欢黏着我,比较怯懦,那么大个子,还经常被小个子同学欺负!”“我家孩子很有想法的,可是老师一布置作文,他就很为难,是不是缺少自信的原因呢?”“同事跟我说,每次写完作业,我儿子都问他儿子题目的答案。我观察了几次,的确是这样。我想,是不是我儿子太缺少自信了?同事的儿子就从来没问过别人答案。两个孩子成绩都不差!”“我儿子一考试就发烧,从小学开始就这样了,如今读高中了,我真担心他高考的时候发烧,那可就吃了大亏了!”……

以上妈妈们讲述的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是因为缺少自信而导致的不能积极地去应对一些事情或者尝试完成一些事情。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自我效能感比较低,觉得自己不行。心里觉着不行,行动就显得消极、退缩。

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一个人有没有自信,不在于这个人有多大成就,而在于这个人内心有多大能量。一个心理能量强大的人,他相信自己能行,即使眼下处于劣势地位,也认为凭借自己的奋斗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们有自信,自信心是相信自己能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

当一个人对自己评价低的时候,就会选择略低于自己水平的任务去完成,而这样的任务带给自己的成就感、满足感都不够高。当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对自己能力较低的主观判断中的时候,他们遇到失败的时候,就会把原因归结到自己的能力上,从而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非常难受。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予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但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个体经历了某种状况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会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的学生会形成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逃避现实以避免失败。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只实验中的狗一样,因为经历了失败,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变得消极。具体表现为:

1.低自我

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它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孩子。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2.消极定势

“习得性无助”孩子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身边人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往往还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

3.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习得性无助”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订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感受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

科学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现实中,很多人不是输在“自己不能”上,而是输在“觉得自己不能”上。觉得自己不能,也就关闭了内心那扇向往、攀登的门。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建立自信。那么,自信心如何建立呢?

1.抓住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阶段

自信心作为一项主要的人格特质,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特质连续体上处于不同的位置,这就使得不同人的人格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比如,有的人自信心比较差,有的人自信心比较强。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最重要的阶段,就是一至三岁的时候。孩子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要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想吃东西了自己去拿,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欲望,那么孩子因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对事情的掌控力得到了锻炼,自主性就会发展得很好,他们将来就愿意掌控自己的命运,自信心也比较强;反之,他们会比较依赖他人,做事情容易优柔寡断,不能担负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