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硬汉,谁不喜欢呢?顶天立地,是家庭的支柱,是祖国的栋梁。可惜,当下的很多男孩无论是体质还是学习都大大落后于女孩,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上。我们太过溺爱孩子,剥夺了孩子意志品质形成的机会,使得男孩既无硬汉形象,也无硬汉品质,难当家国大任。
懂规矩的男孩更懂事
关于是否要给男孩立规矩这件事,我从家长那里得到的信息中,最常见的有两种。
有一位妈妈说:“我儿子太调皮了,见了什么人都不犯怵,也敢说话。有一次,全家聚餐,他竟然把椅子转过来坐,然后把腿搭到椅子背上,一副小混混的样子。当时我真想揍他,但是碍于爷爷奶奶护着,还有家里的亲戚,就忍住了。在学校里他也常常欺负小朋友,我想给孩子立规矩,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很多人觉得,男孩就是这样的,不用太讲规矩。”
另一位妈妈说:“我家儿子很老实,性格偏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从不出去惹是生非,在别人眼里是很懂规矩的孩子。但是他比较懒惰,在学习上也不够努力,很贪玩。我想给他立规矩,可是担心规矩太多了,孩子的性格更内向、更没有胆量了。”
上面两位家长的想法,代表着当下很多家长的想法,也就是,他们既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懂规矩的人,又不想孩子被条条框框拘束而失去自由,所以,他们很纠结。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需要限定的,否则,孩子就会变得无法无天,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也会减慢,甚至是没有,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规矩的魔力无限大
我国一本著名的童蒙教育书《弟子规》,通篇记录的都是生活中言行举止等小事情,却无不在教人如何讲规矩。这些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做人做事大智慧的文字,其实是在教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文明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人。所以,当很多家长想教孩子规矩,却不知道教孩子什么以及怎么教的时候,我提倡他们读读《弟子规》。
规矩指的是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规矩看似是限制,其实是自由的保障,是一个遵守秩序的人去建设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并获得有秩序的生活的一个外显。我们需要从小就教孩子懂规矩,这样,各种各样的规矩不断地内化成孩子自己的行为标准、做事理念,孩子就能在社会上享受更多的自由,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
所以,当我们面对顽劣、活跃的儿子的时候,不管多么想要保护孩子的这些天性,都要知道恰当的规矩不仅不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反而会让顽皮的孩子多几分绅士的派头、小大人的气势。这样的孩子会在保有男孩的霸气、阳刚、顽劣的基础上,拥有几分克制、懂礼,成为真正顶天立地的男人。
教育孩子,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把潜能发展成他个人的优势,这个过程需要宽松状态中有一些严的成分,而严,就是要孩子懂规矩、讲规矩,不受不良行为和环境的影响,不断累积自身的正能量。所以,教孩子规矩,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像给小树剪枝一样,剪掉不合规矩的部分,才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给孩子立规矩的前提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规则的社会,要实现理想,就要遵循社会的法则、人生的法则、成功的法则等等。所以,一个无法无天、不懂规则的人,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规矩是贯穿于孩子的行为、举止之中的,也是一个从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引导到孩子对规矩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最后才成为孩子的一项行为准则。那么,我们在培养孩子守规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不让规矩限制孩子的成长
讲规矩不等于剥夺孩子的自由,更不是用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把孩子限制住。男孩天性好强,最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如果我们因为孩子在和小伙伴追逐的时候,跑得太急把前面的孩子撞伤了,就不让孩子出去玩了,那么我们就是给孩子立了不恰当的规矩,因为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当前面有小孩子的时候,就要绕过去,免得撞到对方,那么,孩子就懂得跑着玩不可以撞人的规矩了。
男孩活泼好动,敢于打破常规,不管是玩耍还是学习都喜欢不按照成人的模式去思考问题。小的时候他们会用剪刀把床单剪破、把橘子当颜料涂在衣服上、把面和成团拍在墙上等等,这样的行为,是他们的“创造性”精神的体现,我们不能因此就捆住孩子的双手,限制孩子的创造。
相反,我们还要给孩子建立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破坏空间”。比如,让孩子明白,撕坏了父母的文件是要被打的,而撕坏了一张废纸则无关紧要;可以玩小朋友的玩具,但是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坏是不可以的,等等。这样,孩子既学会了该学的规矩,又没有被扼杀创造力。
2.给孩子立好规矩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中年得子,对儿子很宠爱,但是他并不因为宝贝儿子而不给其立规矩。他的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无节制地吃,把牙齿都吃坏了。俞敏洪看这样下去不行,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晚饭后半小时才能吃。四岁的儿子不知道半小时有多久,俞敏洪就指着时钟告诉他,那个长针走到哪个位置就可以吃了。最初的几次,儿子苦苦地坚持着,不停地盯着钟表,到了第四天就不等了,直接出去玩了,等到想起来吃时半小时早过去了。就这样,俞敏洪通过立规矩的方式,改掉了孩子贪吃冰激凌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孩子尊重规矩的好习惯,无形中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懂规矩、守规矩,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能否做到这一点,在于教育,如果我们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守规矩的做法,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守规矩的人,而一个守规矩的人是具备一定意志品质的人。
理财能力决定着男孩未来的幸福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其中主人公许小宁作为“家庭煮夫”,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做得一手好菜,他把攒下的私房钱分散到家里的各个角落——书本里、画框后面、吊顶的上面……
许小宁只是代表了众多男子里的一类人,他的私房钱来自家里的日常开销。私房钱还有其他的来源,比如,在家里管钱的、手里有大笔钱的、有其他途径来的私房钱等等。
不管这些男人的钱来自哪里,他们都是有私房钱的那一类。他们攒私房钱,不是因为家里的钱不给他们花,而是他们想花得更自由、更不受限制、更男人一些。正是因为追求花钱不受限制的自由,才使得很多男人因为钱出了事情:贪污、受贿、陷入“小三”门,等等。而女人不让男人管钱,也是对男人的爱和关心,因为她们担心男人因钱生事。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天下的男人不会因为有了钱而惹出麻烦呢?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培养男孩的金钱观,因为这关系孩子一生的幸福。
男孩要懂钱
金钱,往往是人们用来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标尺。但是,如果把金钱的多少作为幸福与否的判断标准或者作为人生的追求,那么价值观就会被扭曲,个人的一切行为就会以金钱为风向标,甚至可能会去抢钱、偷钱、贪污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就要把孩子与钱分开,如果孩子不懂钱、不会管理钱,即使具备赚钱的能力,也不会积极地去赚钱;即使赚到钱,也不会正确地使用钱。
大卫?巴博佐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中国买东西直到扛不动》的文章,文章中说,一个崇尚节俭的民族站在了通向疯狂购物民族的悬崖边上。“商店里摆满了奢侈品。在过去4年中,中国的商品零售额增加了50%。随着收入的增加,中国人纷纷把钱花在了购买皮包、鞋、衣服甚至是主题公园郊游上。”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合理地使用钱。
与此不一样的是,很多世界级的富豪却非常节俭。“台塑大王”王永庆和在美国学习的子女联系,为了节省电话费,一般采用写信的方式。儿女回信,还要报告花了哪些钱,连买盒牙膏也要写上去。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豪洛克菲勒经常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他总是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
我们养育孩子,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能够独立生存的人。在现代的商业社会,理财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理财教育起步晚,孩子对社会的适应性就会差。在国外,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孩子跟钱接触了。
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的区别;四岁的时候,让孩子了解每枚硬币是多少角,能够买到多少东西;五岁的时候,让孩子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六岁的时候,孩子就能够找到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七岁的时候,让孩子懂得看商品的价格标签;八岁的时候,让孩子知道想要赚钱必须工作,钱可以存到银行里;九岁的时候,让孩子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十岁的时候,让孩子知道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将来有大笔开销的时候使用;十一岁的时候,让孩子知道购物时比较物品的价格;十二岁的时候,让孩子懂得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并学习制订两周开销的计划。
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因为受多花钱才是阔绰、多花钱才是享受生活的理念的影响,很多孩子花钱无节制,很多家长也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以至于很多人爱钱却不懂钱,赚钱却没钱,非常可悲。
从小就要儿子管钱
为了培养一个对钱有正确认识,小时候会用钱,长大了懂得赚钱、存钱的儿子,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1.了解钱的价值
孩子小的时候对钱没有概念,等会用钱买东西了,就知道钱的价值了。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去付钱,这样,孩子就知道了钱是可以买东西的。
发工资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父母工作了一个月,在单位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单位发了多少薪水。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讲讲别人都通过什么工作赚钱。比如,有的人上班、有的人做小生意、有的人做投资,等等。
2.带儿子理财
即使是小男孩,他们手里可以掌控的钱也不少,祖辈给的零花钱、父辈给的零花钱、过年的压岁钱,等等。现在每个家庭又都是一个孩子,可以说,大多数的孩子手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可以支配的钱。有了钱,就要会管理钱,不然的话,钱就会生出是非:有的孩子花钱买了鞭炮,崩坏了身体;有的孩子花钱和同学去电子游戏厅玩,一玩就是几个日夜,害得父母操心不已。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有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花掉,而要学会攒钱,然后用钱做有意义的事情。怎么教孩子呢?等孩子会用钱、能管理钱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建立一个小账本、办一张银行卡,有了钱放进卡里,用钱了就从卡里支取。账本让孩子自己管理,记录下每一笔开销,每个月、每一年做一下汇总,这样,孩子一年的花费就出来了。
当家里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不管是储蓄、基金还是债券,都是有利有弊的,孩子参与选择的过程也就培养了孩子的理财意识。另外,我们还可以给孩子选择教育储蓄,这是一种专项储蓄,主要是为孩子将来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利息收益高于一般的定期储蓄,而且免税。
3.消费观:量入为出
有一位记者曾经报道过这么一则新闻,一位高三女孩,考上了大学,非要买“苹果”系列,高额的费用急哭了妈妈。我觉得这个故事暴露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当下的孩子理财能力太差,他们不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完全生活在“经济的象牙塔”里。这是我们家庭教育上的一个疏漏。
一个家庭每个月有多少收入,孩子是可以知道的,这是孩子量入为出、不乱消费的基础。所以,我们平时理财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加入进来,每个月收入多少、日常消费多少、应酬交际多少、教育多少、储蓄多少,等等。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学到一个道理,那就是过日子是要算计的,花钱的时候要量入为出,这样才能避免超支,才能保证生活质量。
男子汉气概第一要素:有主见
那天,一位大龄女孩和我聊天,说自己谈了个男朋友,人还算靠谱,挺踏实的,双方父母催得都急,两个人决定选个日子结婚。可是,最近她又有些犹豫。原来单位提升她男朋友去另一个部门当领导,两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锻炼机会,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都很高兴。可是男孩说要和父母商量商量,女孩觉得也对。可是,他的父母却不赞成,认为去一个陌生的部门工作不熟悉,领导别人有难度,不愿意他冒这个险,况且现在的职位也很不错。男孩很听家里人的话,就不去了。
女孩觉得失去一次机会倒是小事,但一个大男人,都快三十岁了,却一点主见都没有,实在不像话。父母的意见当然可以参考,但是也不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啊!况且,当他们明显过于保守的时候,就要说服他们啊。如果总是这样,将来过日子一定会产生很多纠纷,女孩有点为两个人的未来担心。我劝她把婚期往后延,多相处一段时间再考虑婚事。
我想,如果男孩不改变自己,两个人可能不会走到一起,因为谁都不愿跟一个没主见的男人生活一辈子。
是否有主见影响人的一生
不管是已经长大成人的大男子汉,还是正在成长中的小男子汉,如果气度沉稳、胸怀坦荡而又不乏幽默,就会让人觉得这样的男人靠得住。身为这样男人的父母,后半辈子是踏实的;身为这样男人的妻子,一辈子是幸福、安全的;身为这样男人的下属,工作有干劲、有盼头;身为这样男人的上级,工作更省心、更放心;身为这样男人的朋友,不孤独、不无助……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如此有男子汉气概的男人呢?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孩子有主见。没有主见,便容易屈从权威,随大流。随大流貌似安全,实则最容易出问题。因为“大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的想法,实则是对懈怠心理的纵容,是逃避风险的弱者心态的体现。身边群体的看法不代表正确的选择,所以,随大流很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不高,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稍不留神,就可能误入受骗上当、聚众斗殴的旋涡,造成对自身、对他人无法挽回的伤害。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男孩都很在意“哥儿们”情谊,不愿意驳哥儿们的面子,所以,为了不伤大家的感情,就随大流去了。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盲目的从众心理,会蒙蔽我们观察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对人、对事都会失去客观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结局。所以说,培养孩子的主见是使男孩真正地做自己的首要条件。